【新课标】二年级下册3.9《小水滴的诉说》教学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二年级下册3.9《小水滴的诉说》教学反思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水滴的诉说》教学反思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将“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列为内容目标“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这里有两种倾向需要注意。
一是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把自然看作人类生活的资源库,把水等自然物只看作服务于人类生活的资源,之所以节约只是因为资源的有限性,这是一种人类中心的功利主义观。这可能导致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人们会认为不必为节约用水而约束自己。
二是如何理解德性与社会道德规范。如果节约资源只是因为社会要求大家这样做,那么节约的行为可能会随着这一社会规范的强调程度而变化,会出现在社会规范不要求的时候不这样做的现象。这样,就很难说是养成了节约的德性,因为德性是稳定的品质。如果只是把节约当作行为规则,那么做得最好也只是一种外在的他律的行为,离我们要培养的人的德性也还是有距离的。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教材将水拟人化为“小水滴”,通过伙伴式的平等
对话进行认识水——理解水——爱惜水的教育,这样的思路不只是为了效果,而是基于一种全新的人与自然、人与水的关系。
本课要引导学生了解水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存在,知道水的珍贵及被污染的现状。同时,也要结合《课程标准》“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中关于“能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与看法”(第8条)等相关要求,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珍惜每一滴水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还可以怎样让学生学得更高效 为上好这节课,我多次对教学活动的流程进行思考和改进。怎样用更生动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水资源的缺乏 最开始我采用的是数据演示,利用课件出示了-组统计图, 让学生感知:地球上的咸水约占97.47%,淡水约占2.53%。 在课堂上,我发现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数据很乏味,不能触及他们的内心世界。怎样才能更直观一些呢 后来我采用了现场演示实验。在切苹果的演示中,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少之又少。
怎样让从来没有缺水经历的学生更深刻地懂得节约用水的道理 最开始我采用的是数据演示,算一算:如果每人浪费1滴水,全国就浪费约14亿滴水,相当于浪费120吨水。假如一个三口之家,每月平均用水10吨,这样算,能用多久呢 上课的时候,我发现计算既费时又不高效,于是就改用通过自来水的自述,让学生体会到:即使生活在长江边,我们用的每一滴水也同样来之不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最大的感受是:德育课程要追求生动、有深度、触动心灵。教育活动只有人耳人心,只有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并引起学生积极的反思、体悟,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将看似很空洞的道理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学生会乐于接受。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法,根据学生的需要来精选教学内容,更容易触动学生的心灵。
课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经常接到学生家长打来的电话,讲述学生在家里的变化:孩子不光是自己主动地节约用水了,他们还时常提醒家里人用过的水可以再利用。有一个学生的妈妈说:孩子每到下雨时,就拿出家里所有的盆子接雨水,用这些水冲洗卫生间。在家长的感谢声中,我感受到了德育课程带给学生生活的改变和引领,也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德育教师的幸福和快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