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课题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政治 授课教师 高鑫 年级 高一教材分析 第六课主要介绍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了解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本课分为三个框题,本框属于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介绍了作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了解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生活体验,对中国民族比较熟悉,但是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比较陌生。从知识储备看,高一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从能力来看,高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断增强,学生会把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港澳特别行政区进行比较,因此要充分调动、引导学生这种分析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渐培养他们通过材料归纳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标要求 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释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学习 目标 必备知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关键能力:通过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认识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能够通过相关实例分析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核心 素养 政治认同: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法治意识:依法维护新型民族关系。 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重点 1.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以及为什么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难点 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议题 总议题:方针政策促和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子议题: 议题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什么? 议题二 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议题三 怎样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梳理本单元与本框的逻辑关系。 回顾本单元及上节课学习内容。 帮助学生理清逻辑关系,更好的理解本节课学习内容。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议题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什么?探究与分享:1.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什么? 合作探究思考问题 学生看书第45页思考并回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通过习总书记多次考察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初中道法知识,推导出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及其内在联系,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与新型民族关系之间的关系,依法维护新型民族关系。3.让学生看书的第45页并思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看书第45页思考并回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通过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认识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能够通过相关实例分析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议题二: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展示视频:《内蒙古这百年》内蒙古,骏马奔腾七十载,所取成就既离不开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也离不开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方针;同样,更离不开制度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观看视频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通过视频,让学生理解民族地区的制度保障。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议题三:怎样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展示视频:《内蒙古这百年》 观看视频并思考我们怎样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要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以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核心,学习并理解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板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