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项目四 实现轧制过程的条件一、教学目标1.理解轧件与轧辊之间的受力分析。2.掌握咬入条件,结合生产实际的咬入条件判断。3.认识轧制过程的三个阶段,理解剩余摩擦力的含义和产生过程。4.掌握稳定轧制的条件、最大压下量的确定方法。5.分析影响咬入的因素,掌握改善咬入的措施,了解实际运用。二、课时分配本项目共3个任务,安排5课时。三、教学重点1.压下量、轧辊直径和咬入角的关系。2.影响咬入的因素和改善咬入的措施。3.咬入条件的分析讨论。教学难点咬入问题在实际生产中的意义,轧制条件和最大压下量的计算,影响咬入的因素及改善咬入的措施。任务一 咬入条件知识储备一、咬入的定义咬入是指利用轧辊对轧件的摩擦力把轧件拖入辊缝的现象。二、摩擦力、摩擦系数与摩擦角三、轧辊对轧件的作用力与摩擦力任务二 稳定轧制条件和最大压下量的计算知识储备一、咬入阶段咬入阶段是指从轧件前端与轧辊接触的瞬间起到轧件前端到达变形区的出口断面的过程。二、稳定轧制阶段轧件咬入后,从轧件前端离开变形区出口断面开始,一直到轧件后端进入变形区入口断面为止。其特点是:变形区的大小、轧件与轧辊的接触面积、轧辊对轧件的压力、变形区内各处的应力都基本相等。三、甩出阶段从轧件后端进入变形区入口断面时起,到轧件完成全部通过辊缝,即轧件后端离开变形区出口断面。四、最大压下量的计算1.压下量、轧辊直径和咬入角的关系2.最大压下量的计算任务三 影响咬入的因素及改善咬入的措施影响咬入的因素及改善咬入的措施轧辊直径D压下量3.作用在水平方向上的外力4.轧制速度5.轧件形状6.孔型形状7.轧辊表面状态二、改善咬入条件的措施而增大压下量,必然要受到咬入条件的限制。所以,采取各种措施改善咬入在轧制生产显得尤其重要。从咬入条件出发,得出改善咬入有增大摩擦系数和减小咬入角两种措施。增大摩擦系数合理使用润滑剂。清除炉尘和氧化铁皮在钢坯表面撒一把沙子或冷氧化铁皮将温度偏高的轧件在辊道上搁置一段时间,使其温度适当降低后再喂人轧机当轧件温度过高,引起咬入困难时,可将轧件在辊道上搁置一段时间,使其温度适当降低后再喂入轧机。增大孔型侧壁对轧件的夹持力可改善咬入条件。合理调整轧制速度减小咬入角1.使用形状合理的连铸坯。2.强迫咬入。减小本道次的压下量。压下量一定时,增大轧辊直径可以减小咬入角,改善咬入条件轧辊直径对咬入角的影响如图4-7所示。辊径大时,咬入角小(此关系在轧制工艺设计时考虑)。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