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框 《我们与法律同行》一、教学分析1.对应课标要求“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2.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的第二框题《我们与法律同行》。本框题作为本册最后一框题的内容,上承并总结第四单元的知识,让学生体会法治对我们生活与国家的重要性,进而深刻理解与认同我们要与法律同行。本框题的学习要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和学会依法办事,努力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同时也为后面继续学习法律知识奠定基础。3.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于此同时,我国正在开启建设法治中国的新时代。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法治意识和观念,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引导他们学会依法办事,是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历史重任的需要。二、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2.责任意识:初步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3.法治观念:理解并认同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性,主动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重任。三、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学会依法办事难点:树立法治意识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探究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五、教学过程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课前导入教师活动 素材背景: 提供人大审议并表决通过《民法典》、相关部门持续开展价格专项执法活动、人民法院审理涉疫相关案件、广大民众自觉遵守交通法这四个例子。 师生共议(总结): 符合国情的科学立法、文明的严格执法、公平公正的司法、认真自觉的守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可见,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是法治的基本环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法治直接关系着我们的生存与生活质量。建设一个法治国家,离不开各方主体的努力,我们要学会增强自身的法治观念和意识,与法同行,依法办事。 学生活动 学生探究分享活动1: 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进行分享交流。设计意图 1.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做法中明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的全面推进才是真正的法治。法律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进而引导学生明白要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此活动用以引领整框教学。 2.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角度进行讨论分享,有利于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二:新课探究教师活动 一、树立法治意识 名言素材展示: 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卢梭 师生共议(总结): 法治意识的含义: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尊崇、遵守和服从。体现在循法而动的思维习惯、依法而行的行为模式、敬法畏法的生活态度。 观看视频素材: 观看新华网有关“法治的价值”视频,并思考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提供背景素材进一步引导讲解: 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了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的重大任务。 2.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3.教育法、旅游法、环境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法律规定。 4.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师生共议(引导总结): 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①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②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③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④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二、学会依法办事 情境素材探究: 列举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的矛盾和纠纷,如家暴、霸座、欠钱不还等。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法律会出现什么问题?并继续追问,有了相关的法律就一定能够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吗? 师生共议(总结): 要学会依法办事,因为法律保障我们的幸福生活,而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要靠我们每一个人对法律的遵从和遵守。 案例素材探究: 1.2021年4月份上海特斯拉车主在特斯拉车展区进行过激维权行为。 2.播放后续视频,因车主的过激维权行为,扰乱了公共秩序,被处以行政处罚。 3.两个依法维权并成功的真实案例。 ①特斯拉天津车主韩某在遭遇“刹车失灵”事故后,通过第三方鉴定报告成功进行维权。 ②大学生王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认定上海迪士尼乐园禁止游客携带食品入园的格式条款无效,并赔偿损失。 师生共议(总结): 维权并不违法,但要树立法治意识,依法维权,依法办事。在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不能忍气吞声,这样会助长嚣张气势,但也不能以暴制暴,这样很有可能受害者的我们会变成违法者,我们应该做的是依法办事,用法律作为武器,惩治违法者,维护权益,伸张正义。 师生共议(总结): 如何做到依法办事 (1)依法办事,要树立法律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2)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①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②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3)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活动: 讨论对于卢梭这一名言的理解。 学生探究活动2: 讨论并分享回答以下问题: 1.建设法治国家要靠谁 靠领导人和国家工作人员就可以了吗? 2.国家公职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 3.看完后你最大的感想是什么? 学生讨论活动: 讨论设想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以下矛盾和纠纷,没有法律会出现怎样的一个情况;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法律才是正确的方式? 学生探究活动3: 讨论并分享回答以下问题:请各位同学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该车主的维权做法?设计意图 1.首先帮助学生梳理并明确两个子目的内在逻辑。与法同行,一方面在做人也就是要在思想上树立起法治意识,强调“尊”;另一方面则是在做事也就是实际行动上要学会依法办事,也就是强调“遵”。 2.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并进行配套的任务布置,激发学生展开学习探究的兴趣;通过追问和补充素材的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生成并理解“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3.整理创设特斯拉车主维权、大学生诉讼上海迪斯尼的真实情境,设置问题,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进行辩证思考,什么才是依法办事,如何才能依法维权,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如何做到依法办事。环节三:课堂总结(板书设计)环节四:课堂练习1.2021年3月,深圳市普法办发布了《民法典小人书》、“普法总动员小游戏”以及《法治头条》栏目,希望通过这三款普法产品,将法律的严肃严谨与民众喜闻乐见的普法方式相结合,让公众在休闲娱乐之余,潜移默化地接受法律熏陶和法治教育。深圳市普法办这样做有利于青少年(D ) A.运用法律解决一切问题 B.尊法守法,杜绝违法行为 C.参与执法,维护法律权威 D.学会依法办事,依法维权 2.2021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多个行业乱象及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商店安装特殊摄像头偷偷获取顾客人脸信息、招聘平台随意泄露个人简历、手机清理软件恶意获取用户隐私等,你认为受害者应该( C ) ①增强防范意识,合理表达诉求 ②完善相关法律、加强执法力度 ③提高道德水平,不去斤斤计较 ④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环节五:拓展升华(拓展任务)师: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助力于法治文化环境的形成。我们要明白推动法治中国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师:那么请同学们围绕学习法律、遵守法律、依法维权这三方面,谈谈你们打算怎么做?请尽量具体可操作化。我们下一节课一起来探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