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牧场之国》教学设计(共2个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9《牧场之国》教学设计(共2个课时)

资源简介

19 牧场之国
一、文本解读:
《牧场之国》这篇课文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篇课文。这单元课文是围绕“世界各地”这一主题进行编排的,语文要素一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本课内容主要介绍了荷兰美丽、幽静的牧场风光,在语言表达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反复强调。文中出现4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反复强调真正的荷兰是宁静祥和的,但从课题“牧场之国”可见作者真正想强调的是真正的荷兰是动物王国,是人和动物的和谐自然。
二是动静结合。本文主要采用静态描写和以动衬静的方式来体现荷兰的美丽和幽静,动物在荷兰生活的悠闲。
二、学情分析:
分析预习反馈发现,学习本课字词、了解主要内容对于五年级来说都没有太大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于 “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这一要素,学生经过五年级上册的学习,能区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通过想象画面感受静态描写表达出荷兰宁静悠闲的效果,本课会加强通过朗读体现效果。
对于本课的重点理解 “反复写‘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学生容易得出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但是体会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动物王国这一点比较难,因此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解决难点。探究“人、景、物”交融的写法也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1. 分类积累词语,梳理画面,感受荷兰牧场的独特风光。
2.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作者“人、动物、景色交融”的写法,理解“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意义。
3. 通过群文拓展,发现田园类文章都会采用“人、动物、景色”交融来体现一个主题。
重点: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作者“人、动物、景色交融”的写法,理解“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意义。
难点:理解“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意义。
【教学课时】2课时
四、设计理念:
1.以问题促学,落实教学目标。课堂反馈学生预习中的疑惑,紧紧围绕学生的共同疑惑“作者为什么写了4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个问题展开教学,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再通过“不是写动物吗?为什么第5段写动物这么少?”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探究思考,真正落实目标。
2.以合作促学,突破教学重难点。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突破教学重难点,可以实现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达到提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用意和田园类文章“人、动物、景物”交融的写法,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类积累词语,梳理画面,感受荷兰牧场的独特风光。
3.抓关键词想象画面,体会描写牛、马、羊等动物的语句中的情趣,并摘抄积累。
板块一:预习反馈,积累词语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出示牧场之国)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所以“牧场之国”就是指哪里?学生齐说荷兰。
▲荷兰留给你什么印象?
预设:有很多动物,有风车,是郁金香的王国
▲齐读:荷兰是花之国,水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本文作者最想跟我们分享的是—牧场之国
2.预习反馈,分类积累词语。
(1)预习反馈:出示学生预习中最想要积累的词语
(2)分类积累:自由读,发现特点
▲指导预设:第一组词都是写草原的,同一片草原,作者从不同角度来写,给人的感受都不一样,一起来读一读。
第二组词都是形容写动物的,再看看这几个词,这样写多有意思,动物像人一样有各种神态,我们一边想象动物的各种神态一边读词语。
3.预习反馈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提前做预习单,能及时了解学情,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再通过词组分类学习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和积累。通过反馈预习时的学习问题,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问题意识。】
板块二:梳理画面,初次探究“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过渡:能让作者4次发出这样的感叹的,到底会是一幅怎样的美景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作者眼中的荷兰。这篇课文写得特别美,每一段都是一个画面,都写了好多动物。(板书:动物)
1.梳理画面
▲指导预设:骏马自由飞驰;动物悠然自得;花牛吃草;动物睡觉万物宁静等
▲引导:发现画面不同,加上白天和夜晚两个时间,把四个画面连起来说一说
2.初次探究: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现在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写了4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预设:反复强调荷兰的美,表达喜爱之情,“这”是指荷兰上的不同画面;
3.小结:每一个画面都体现了荷兰的特色,都让作者忍不住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设计意图:梳理文章的四个画面比较简单,说画面的时候用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句子能帮助学生发现“这”指代的是荷兰不同的景物,为探究反复强调这句。】
板块三:对比探究白天的荷兰,体会荷兰是动物王国
1.对比2、3、4自然段,发现共同点。
2.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1)预设一:同用了比喻拟人,都写了草原
▲这几点大家都发现了,写了很多景色(板书:景色)
(2)预设二: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聚焦3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体会作者直接抒发的喜爱之情
(3)预设三:动物很自在
▲学生交流:从哪里看出动物很自在?
▲聚焦拟人化的描写,想象画面谈谈感受
①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②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③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朗读指导,读出自在
(4)预设四:动物王国
▲聚焦每一段的最后部分,感受荷兰就是动物王国
▲所以,在作者的眼中,牧场之国其实指的就是---动物王国(板书:王国)
3. 指导朗读,体会荷兰牧场的宁静悠闲
(1)小组选最喜欢的一段,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小组展示朗读
朗读评价:好一幅牛群安闲图,骏马自由飞驰图或动物悠然图;你们的朗读仿佛把我带到了那辽阔无垠的草原上
(3)齐读3句直接写动物王国的句子,加深体会动物王国
【设计意图:通过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发现荷兰白天牧场的悠闲自在,抓住关键词体会情趣和想象画面感受情趣对于五年级孩子比较简单,可以放手让孩子学习。】
板块四:写字教学,布置作业
1.出示难写的生字:凳 罐 踢 吆
(1)说一说:观察容易出错的部位,说一说。
(2)写一写:学生练习书写,直接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3)评一评:同桌互评,反馈书写结果。
2.布置作业:
积累语句,放大体现动物情趣的字词,完成《课堂作业本》第5题“收藏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作者“人、动物、景色交融”的写法,理解“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意义。
2. 群文拓展,发现田园类文章都会采用“人、动物、景色”交融来体现一个主题。
板块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本第78页第2题,校对订正。
2.回顾问题:作者为什么写了4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预设:反复强调荷兰的美,表达喜爱之情,“这”是指荷兰上的不同画面;
3.引入:上节课我们参观了白天的荷兰,动物们是如此的自由安闲的,这节课我们走进夜晚的荷兰。
【设计意图:复习词语巩固基础知识,学生通过上节课梳理画面懂得“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中“这”指代不同的画面,在预习的基础上对作者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有了多一层的理解。】
板块二:对比探究夜晚的荷兰,体会荷兰是动物王国
过渡:到了夜晚,这个牧场变得—安静,我们看看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安静?
1.抓住关键词,感受“静”
(1)边读边圈出让你感受到静的字词
▲学生交流,标蓝词语
▲随机指导:听得到汽笛声,这不是不静吗?抓住“远处、偶尔”等词体会“以动衬静”的描写。
(2)比较分类写静的对象,发现写动物静的语句最少。补充板书:人
2.小组讨论,探究“静”
(1)思考:最后一段作者从人、景、动物三个方面来写静,但写动物的静特别少,这还能体现这是一个动物王国吗?
(2)小组讨论,汇报
预设:因为动物要睡觉了,人安静是为了不打扰动物。连人都要配合动物,动物真是荷兰的主人啊!
小结:是呀,这段看似写人写景很多,但是更加衬托动物是主人,更加突出这是一个动物王国。
(3)合作朗读
男生读人的静,女生读景色的静,老师读动物的静,我们一起读出荷兰傍晚的这份宁静。
3.二次探究:作者为什么写4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 指导预设:作者反复强调的是动物王国,这才是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
▲ 完成课堂作业本练习
4.出示预习中另外两个问题,学生解答
▲预设:真正的荷兰是动物的王国。这么宁静更能体现动物王国。
【设计意图:理解“夜晚的静也是凸显荷兰是动物王国”是本课的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更能激发孩子的思维,加深学生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理解,“真正的荷兰”不仅宁静祥和,更是动物王国。】
板块三:联读《家乡有条河》,合作探究“人、景、物”交融的写法
▲预设: 相同点是拟人,都写了人、景、动物;不同点是《牧场之国》想要告诉我们“动物是荷兰的主人”,《家乡有条河》围绕着河写出小河对家乡的重要。
总结:这节课我们领略了荷兰独特的田园风光, 也知道了描写田园风光的文章都会(指板书,人景物交融、拟人)这些写法,同学们以后可以用今天学习的方法去阅读更多的田园风光类文章,也可以在写这类文章时试着用一用。
【设计意图:通过联读文章,学生了解田园类文章的写法,有助于学生对这类文章的阅读和写作。】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1.先自学,后合作,提高能力。每一个学习活动采取“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保证了每个学生都充分参与了学习活动,而且是带着自己的学习所得进行合作。在合作探究过程和成果展示上,采取能力低到高的顺序进行交流和展示,充分肯定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2.先学法,后联读,提炼写法。通过探究本文作者是通过“人、景、物”交融来写荷兰是牧场之国,学生在习得这个方法的基础上,将课外阅读材料引进课堂,通过对比探究解密田园类文章的“人、景、物”交融的写法,不仅提高这类文章的阅读能力,也学会了田园类文章的写作。
3.先感知,后探究,学会表达。在学习画面的时候,先梳理感知四个画面,再探究画面的不同,学习描写不同的画面的表达方法;在学习静态描写的时候,先通过抓关键词想象画面感受静态美,再探究“为何写很多声音”,学会“以动衬静”的表达。在学习白天的荷兰感知荷兰是动物王国时,探究“为什么第5段动物写得最少,还能体现荷兰是动物王国吗”,学会“人、景、物”交融的写法。
联读材料:
家乡有条河
我们村庄四周的山沟里大大小小有一百多眼泉,一眼眼泉如同珍珠一样撒落在山岭的漩涡之中,大大小小的泉水形成涓涓细流汇成了小河。
春打六九头,河边的柳条发了绿,站在柳条上的鸟儿开始对着沉睡了一冬的河水呼唤开来,河心不时传来冰裂的声音,一块块裂开的冰块在河中碰碰撞撞流向远方。河开后,燕子来了,紧接着杏花也开了。进入夏季,环绕村庄的小河是孩子们的主要活动场所,淙淙溪水流过青石板,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绽开一朵朵洁白无瑕的浪花,就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儿童在兴致盎然地吟唱一首热情奔放的歌谣。河水有急有缓,湍急处如飞珠溅玉,平缓处似银湖泻波。河底有五颜六色的石头、沙子,清澈透明的河水中无数的小鱼、青蛙、蝌蚪游来游去。
三伏天,孩子们经常在小河里戏水玩耍。阳光下的河水闪耀着金色的光泽,我们如鱼一样在水中游弋,平滑的水波如母亲温柔的手抚摸着我们幼小的身体。也有站在河床落差大的地方冲淋浴,清澈的溪水飞流直下,任凭浣洗、冲涮,别提多惬意了。牛儿在河边悠然啃着青草,我们躺在草地上享受清凉的河风,看蔚蓝的天空,浮想联翩。河里的田螺、小鱼特多,掀开水下的每一块石头,都能发现它们,小鱼一群一群聚在一起,有的多达数十条,大的如手指,小的不盈寸,比比皆是,我们常常捉来泥鳅喂鸡。
小河就像一支饱蘸油彩的画笔,涂抹着家乡的田园风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