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福建省初中地理学科作业设计与管理指南(试 行)一、总体要求(一)分类明确作业总量。学校要切实履行作业管理主体责任,严格控制每天书面作业总量和时间。立足生情,进行作业用时预估。建议七年级和八年级第一学期以课堂作业为主,尽量在课堂完成教学任务;八年级第二学期地理学中考复习阶段,加强学科统筹,在不超出每日规定总作业时长的情况下,酌情布置适量课后书面作业。(二)合理调控作业难度和结构。教师要确保作业难度不超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建立以课堂作业为主,前置性作业和课后作业统筹协调的系统性作业体系。针对性地编制基础性作业、综合应用性作业、探究拓展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及时发现、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适时反馈和调整教学过程,提升课堂效率,有效减轻课后作业的负担。(三)稳步提高作业质量和实施水平。教师依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充分发挥作业的评价、诊断作用,在作业内容与形式上改革和创新,规划单元作业设计,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基础性作业在稳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力戒布置重复、机械、惩戒性作业。根据学情,合理设计和布置综合应用性、探- 1 -究拓展性、项目体验性作业,注重作业设计的分层、弹性、个性化及跨学科融合。明晰作业的类型、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基本流程,确保作业的科学性、规范性。(四)强化作业指导和课后服务。教师要关注不同程度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为学生搭建“脚手架”的意识贯穿作业设计与指导的全过程,保障学生自主高效地完成作业内容,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学校要进一步扩大课后服务覆盖面,不断完善课后服务管理机制,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指导,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升作业质量。二、设计要求(一)认知水平维度划分1.基础性作业【定位】针对全体学生的共性要求,应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从单元的维度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和基本品质的掌握情况。聚焦地理学重要概念,组织整合教材内容;围绕核心概念,关注重要概念间的逻辑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创设真实情境,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地理知识与学生生产生活实践相联系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示例】1.下图示意甲、乙两地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 -(1)图中甲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月,据此判断甲地在 半球。(2)从甲、乙两地的降水季节分配来看,雨季相对集中的是地。(3)描述甲地的气候特点 。【说明】本示例是落实课程标准“阅读某地区气温、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说出气温和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要求。结合具体案例,考查学生对气候统计图的判读能力以及描述气候特征,落实学生读图能力考查。2.综合应用性作业【定位】突出作业设计内容和形式的情境性,将地理学概念与学生生产生活实践相联系,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分析区域地理要素的联系,或者综合分析某专题的地理事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3 -【示例】材料一 “回南天”是一种天气返潮现象,一般发生在三、四月份,主要是因为冷空气减弱,暖湿气流迅速增强,致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容易产生水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此天气现象常发生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此天气现象常出现在(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3. “回南天”发生时,当地的天气一般是( )A. B. C. D.4.例举“回南天”防潮的措施。【说明】本示例是落实课程标准“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模拟播报天气。”“结合实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要求,结合“回南天”这一特殊天气现象,从产生时间、地点及应对方法等检测学生对常见天气符号、天气对人们生活影响的掌握情况 ,落实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观素养,解决学生面对“回南天”这一特殊天气采取的应对措施等问题,即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3.探究拓展性作业- 4 -【定位】 探究拓展性作业内容着眼于整合、探究、拓展单元主题意义。学生通过探究实践,加强对地理学学科知识的运用和地理学方法的掌握,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示例】材料一 莱茵河是欧洲西部第一大河,含沙量小,航运价值高。材料二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冬春季节河流上、下游出现凌汛现象,航运价值低。材料三 图 1 示意莱茵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 2 示意莱茵河流域的气候资料;图 3 示意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图 1 图 2更图图 3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探究主题一 水文特征①比较莱茵河与黄河含沙量大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5 -②请借鉴①的设问,结合图文材料提出一个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2)探究主题二 航运价值①简要分析莱茵河航运价值高的自然条件。②请借鉴①的设问,结合图文材料提出一个问题,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解释你提出的问题。(3)探究主题三 迁移应用①闽江是福建省的母亲河。简要分析影响闽江水文特征形成的自然条件。②请借鉴①的设问,结合图文材料提出一个问题,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解释你提出的问题。【说明】本示例是落实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气候、河湖等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地区的地理位置,简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该特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的具体要求。本题结合图文信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通过说明莱茵河与黄河水文特征差异的原因,考查学生对气候类型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河流水文特征深受气候的影响等掌握情况。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读图能力和比较、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学会迁移应用。- 6 -4.地理实践性作业【定位】旨在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得地理信息并利用图像等地理信息表达地理概念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实验、调查、考察等方法。地理实践性作业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绘制图表类作业;制作学具(教具)或演示类作业;实验类作业(如设计实验方案,演示地理实验等);调查类作业(如设计调查方案,展示社会调查成果等)。考察类作业(如设计考察方案,展示野外考察成果等)。教师设计地理实践性作业,要根据学情、校情及当地资源条件确定实践活动的类型。在切合实际基础上适时适量开展。(1) 绘制图表类作业【示例】下图示意某内陆局部地区气温数值大小,读下图,完成下列任务。(图中数字单位为摄氏度)①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图中各点,绘出等温线图。②用字母 a 在图中标出低温中心。③图中等温距是 。- 7 -④ A、B、C 三处地势较高的是 ;⑤A、B 两点的相对高度约 。【说明】本示例是落实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对气候的影响”具体要求。结合具体区域案例,通过绘制等温线图,掌握图文转换能力;通过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绘图表达地理事物和读图能力,落实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的要求。(2)制作学具(教具)或演示类作业【示例 2】制作城市天气卡片,争做小小预报员。材料及工具:中国地图、手机、硬纸片、空气质量日报、彩色画笔、4 张中国政区空白图。1.登录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栏目,查阅当天全国各省级行政中心的天气预报和空气质量日报。2.全班分成 4 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某日全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行政中心的天气卡片。天气卡片包含的信息:城市名称,当日最高和最低气温、风力等级、风向、天气状况(均用天气符号表示)、空气质量等。3.每个小组派出 2 名代表在中国空白政区图上,将其他小组制作的各城市天气卡片粘贴在相应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位置。从粘贴速度和准确度等方面推选出优胜团队。- 8 -4.观察某日天各城市天气状况并完成下列表格某日的地理事象 城市名称日气温最高的城市气温日较差最大的城市风力最大的城市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汽车出行需要开雾灯的城市受沙尘暴等天气影响,出门必须带口罩的城市5.小组交流汇报,从预报员预报信息的全面性、科学性、准确性和表达力的水平等方面推选出最佳天气预报员。【说明】本示例落实课程标准“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模拟播报天气。”“结合实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的具体要求。通过制作天气卡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制作不同城市天气卡片的过程中,学生知道了最高和最低气温的表示方法,对风力等级、风向、天气状况等不同天气符号有了更全面而深入的理解。通过不同城市的天气状况比较,学生理解在相同时间尺度下不同区域存在的天气差异。运用简单天气图模拟播报天气,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读图析图能力。通过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应对不同天气状况所采取的措施的考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落实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观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9 -(3)实验类作业【示例】请根据所提供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完成实验结论的有关要求。实验器材:500g 清水,500g 干沙土,型号相同的烧杯(300 毫升)2 个,温度计 2 支,加热器一台,手表,纸笔等文具。实验步骤:①将 500g 清水和 500g 干沙土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在两个烧杯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读出两支温度计的数值并记录。②将两个烧杯放置在加热台,加热台通电加热,加热 2 分钟,读出两支温度计的数值并记录。③将两个烧杯移开加热台,静置 10 分钟,再次读出两支温度计的数值并记录。- 10 -实验结论: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的差异。通过实验可知,在同等供热条件下,等量的清水升温速度和降温速度都比沙土 。也就是在同等供热条件下,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子 。由此推测,在吸收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海洋表面的温度变化比陆地表面的温度变化 ;在纬度相同的地区,冬季, 温度高些;夏季, 温度高些。【说明】本示例落实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利用模拟、虚拟等方式开展地理实验”的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学会了地理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地理实验操作技能。通过观察记录温度,比较清水和沙土的升温快慢,初步学会科学探究地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实验后,让学生应用实验结果比较不同季节的海陆温度差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海陆分布造成的温度差异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培育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4)社会调查类【示例】以小组为单位对当地粮食作物、糖料作物、油料作物的分布和产量变化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当地气候对种植业发展的影响,为家乡种植业发展建言献策。- 11 -地理调查方案表主 题 探究气候对当地种植业种类、分布和产量变化的影响通过探究气候对当地种植业种类、分布和产量的影响,为家调 查乡种植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初步学会设计并实施调查方案的目 标方法,落实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等素养。调查方法及工具 文献法、实地调查法、访谈调查法、调查方式 访谈、实地调研、文献分析近 5 年当地种植的粮食作物、糖料作物、油料作物调查内容的分布和产量变化情况查阅文献,了解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收集家乡知识种植业发展的相关资料;设计调查内容和访谈提准备纲.调 查 1.查询当地农业局办公室电话。确定访准 备 2 查阅资料了解粮食作物、糖料作物和油料作物的谈对象分布等相关数据。确定访 联系县农业局农机部及市场与信息部,确定访谈时谈时间 间。1. 采访相关负责人并记录(拍照、录音)调 查2. 收集相关材料数据(拍照、摘抄数据)过 程3. 整理访谈内容,分析调研数据。1. 结合调研结果,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气候对当地种植业发展调 查 的影响,对家乡的种植业发展建言献策。撰写调研报告,成 果 调研报告包括文本和图表数据。2. 在全班展示交流调研报告。【说明】本示例落实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设计简单的调查方案,利用问卷、访谈等形式开展社会调查”要求。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研- 12 -究驱动任务;团队合作设计调查方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调研等调查方法分工完成调研任务。调查活动中要接触不同职业的人群,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技能技巧。调查后,利用调查结果,分析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等现实地理问题,检查学生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落实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5)考察类作业【示例】为探究气候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请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下列要求开展当地特色古民居的实地考察,完成一份考察报告。1.查阅资料,探寻家乡的特色古民居,选择考察点。2.使用地图或手机百度地图设计从学校到古民居的最佳考察线路,并选择交通工具。3.观察并记录古民居的形态、结构、布局等特点。4. 每人提交一份“考察报告”。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PPT 电子简报,选派代表为全班同学展示小组活动成果,解说气候对当地古民居建筑设计的影响。表 2 考察活动报告主 题小 组 成 员 活动日期考 察 目 标考 察 内 容- 13 -收集相关资料教师前期实考察 地考察准备制定方案工具与物资准备考察过程记录表示古民居特点的图文考材料察气候对当地古成民居建筑设计果影响的图文报告收获与反思【说明】本示例落实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设计简单的考察方案,利用工具进行考察、观测等野外考察”的要求。结合资料,多种手段探寻家乡的特色古民居建筑,检查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设计从学校到古民居的最佳考察线路,选择交通工具,考察学生地理工具的使用能力和应用地理工具解决现实问- 14 -题的能力,落实了地理实践力素养。撰写考察报告,分析当地气候对古建筑群设计的影响,促进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对现实问题的能力,落实了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素养。以解说员的身份展示和介绍考察结果,培养学生的交流与语言表达等能力。作业评价表评价 自我 小组 教师评 价 要 点 权重指标 评价 互评 评价根据任务要求自主或与他人考察 合作获取需要的地理信息,活动 确定考察点、设计考察线路 25%准备 设计选择交通工具、制定有效的考 察 应急 预 案。熟悉野外考察工具的使用,考察 在实践中能够独立地观察地活动 理要素,发现问题、提出问 25%过程 题。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考察任务。考察报告内容丰富,结论观实践 点准确,能有效利用地理知活动 识解释事物现象,从地理视 30%成果 角分析人地关系,反思深刻。能积极参与考察活动,认真参与完成团队分配的任务,积极 10%情况为团队做出自己的贡献。- 15 -评价 自我 小组 教师评 价 要 点 权重指标 评价 互评 评价考察过程中有较强的合作能力,能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并团队在班上开展交流,能认真思 10%表现考并能回复其他组同学的提问或质疑。5.活动主题类作业【定位】旨在结合学生的活动体验,利用生产生活实例、时事热点问题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通过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示例】“校园天气观测与发布”设计与实践活动目标:通过定时观测、记录气象信息,按时发布校园天气情况,提供室外活动、日常穿着等合理建议,体会天气与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活动过程:(1)熟悉校园简易气象站观测工具,确定观测项目,设计表格,收集天气预报相关材料。图 1 为校园简易气象站的主要设备- 16 -表 1 校园天气观测记录表日期 月 日 星期时间 气温 ℃风向 最低温度 ℃风力 级 最高温度 ℃天气状况 降水量 mm观测员(2)确定组员每天 8:00、14:00、20:00 进行观测活动,小组分工观测、填写记录。(3)每天 14 点 20 分在校园公告板发布观测记录,并提出合理建议。活动成果:“校园天气观测与发布”每日校园天气公报活动评价:是否结合地理相关知识,规划是否合理,设计是否有针对性;每日公布数据记录是否及时。(设计表格,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与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说明】本示例是落实课程标准“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模拟播报天气。”“设计简单的考察方案,利用工具进行考察、观测等野外考察”的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发现生活中的地理,学会利用地理知识和方法改善生活和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17 -6.跨学科主题作业【定位】地理跨学科主题作业是基于学生的基础、体验和兴趣,围绕某一主题,以地理知识为主,运用并整合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开展综合研究的过程。地理跨学科主题作业,立足于地理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多学科整合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主题问题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为途径,关注学生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跨学科作业的方式,形成学科间横向关联,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多维度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复杂的现实问题的能力。相较于传统的专一学科作业,跨学科作业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淡化学科边界,从而为人的全面、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示例】2022 年 2 月 4 日(农历正月初四)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让全世界领略到中华文化与智慧。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与地球的运动息息相关,它是一年中地球绕太阳运行到二十四个规定位置上的日期。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成为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总结出许多与节气相关的农谚。例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小满不满,麦有一险;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等等。材料三 图 1 示意不同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18 -图 1图 2(1)运用简易的二十四节气测量仪,在表格中记录福建某校二分二至日正午竹竿影子长短,并说明与地球公转的关系。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时间正午竹竿影子长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2)请从生物与地理角度解释种瓜点豆为什么要在清明前后进行。(3)搜集描写节气特征的谚语,说说其蕴含的地理意义。【说明】本示例是落实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结合实例,说出地球的公转产生的主要地理现象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的要求。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规划不少于地理课程总课时 10%的课时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其中“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生活”是课程标准中的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参考示例”。结合- 19 -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说明二十四节气与地球运动的关系,落实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搜集描写节气特征的谚语,让学生运用生物、语文、数学、历史等知识加以解释和归因,树立人地协调观观,明白二十四节气蕴含的地理意义,落实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二)时空维度划分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发展的需求,灵活安排和布置作业类型,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上兼顾常规教学进程和要求,体现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含前置性作业、课后作业)的统筹布置与管理。落实新时代大作业观,倡导单元作业设计,凸显课程改革理念的新变化,注重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1.课堂作业在单元作业设计的框架下设计并管理课堂作业,课堂作业的内容与难度既要立足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也要结合当前课时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以诊断、巩固、提升本节课的学习为主。课堂作业设计以基础性作业为主,内容应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体现课程生活化,适当强调体验性、趣味性和参与性。课堂作业可以结合教材进行设计,充分利用教材中学习活动。课堂作业要做好即时反馈,及时在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情感体验、价值判断等方面给予学生适时点拨与引导。- 20 -【示例】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同学的对话中,你发现什么地理问题?请用所学的知识做出解释。甲同学:五月下旬,我家乡的麦 乙同学:当秋天来临时,一串串饱满的稻田渐入金黄色 穗挂在枝头,硕果累累甲同学:我家乡盛产苹果。乙同学:我家乡盛产柑橘。甲同学:我爱吃柑橘,把你家乡的柑橘苗运到我家乡栽种吧。【说明】本示例是落实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要求。结合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的、经济林木苹果和柑橘,从时间、空间的气候差异等方面知识,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此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学会运用基本知识解释地理现象,落实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解释南方的柑橘是否可以北种等真实的地理问题。2.课外作业在单元作业设计的框架下,根据课堂作业的使用及效果,- 21 -动态布置和调整课外作业,统筹安排前置性作业和课后作业等。课外作业主要使用综合应用性作业和探究拓展性作业,可以适当的布置实操型的作业,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查缺补漏、巩固概念、学以致用。鼓励将地理户外(校外)实践活动与跨学科主题作业、活动主题类作业、地理实践性作业整合。【示例】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资料一 世界文化遗产“白川乡合掌屋”坐落在日本西部山区,这里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多雪。房屋框架用木材建造;屋顶坡度达 60°,用稻草覆盖,厚度达七八十厘米。资料二 左下图示意合掌屋景观,右下图示意白川乡位置。(1)“合掌屋”屋顶坡度大的主要作用是 和 ;屋顶厚度很大,适应的气候特征是 。(2)根据房屋建筑材料推断,白川乡农业生产部门主要是和 。- 22 -(3)考察你所在地区传统民居,分别描述屋顶、墙、窗的特点,简要分析它们与当地气候的关系。【说明】本示例是落实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地区的地理位置,简要归纳自然环境特征,说明该特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的要求。结合日本白川乡合掌屋的特点以及当地气候特点,说明气候对农业、民居的影响。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气候与民居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学会运用基本知识解释真实地理现象,落实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解决民居建筑如何适应当地地理环境条件等真实的地理问题。(三)大单元作业体系示例在单元作业设计理念引领下,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认知特点,设计高质量的单元作业,从逆向设计的角度,设置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完善单元作业和课时作业的设计,依据学情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过程,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等,有效落实新时代新教育的大作业理念,针对性地开展前置性作业检测和课堂教学中的随堂检测,指导学生完成巩固性课后作业,合理规划统筹,提醒、督促、帮助学生完成周期较长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毅力。倡导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单元学- 23 -习,切实落实深度学习,助力“教学内容聚焦大概念”的课程理念的落实。气候与区域课时 内容 课时作业目标 课时作业内容1.区分天气和气候。 1.结合生产、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区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 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学会正确运用。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第 1 天气和 2.能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天图。课时 气候 气图。运用简单天气图,正确描述某地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 某时的天气状况。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3.举例说明人类活动的对空气质量的影响。1.阅读世界年平均气 1.举例说明,理解气温日变化、气温温和 1 月、7 月平均气 年变化,平均气温、等温线等概念。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 2.运用“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 世界 1 月、7 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点。 获取有效信息,估算某地气温值,比较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 两地气温差异,归纳世界年平均气温及分布图,描述和简要世 1月和 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气温与第 2﹑3 界降水分布特点。 3.运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降水的﹑4 课时 3. 运 用 气温 降 水 资 图”,引导学生看懂图例,估算某地年分布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 降水量,比较两地年降水量差异,归纳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温,降水量随时间变化 4.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等,绘制气特点。 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运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或气候统计表)”,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描述气候特征。- 24 -课时 内容 课时作业目标 课时作业内容1.运用世界气候类型 1.运用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说出热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 带、亚热带、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名类型的分布特征。 称、分布、特点。2.结合实例,说明纬 2.结合实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主要第 5﹑6 度位置、海陆分布、地 布、地形地势等对气候的影响。比较影气候﹑7 课时 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 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类型响。 3.结合实例,从时间、空间的气候差3.结合实例,说明气 异及气候异常变化等方面,说明气候对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 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响。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 1.运用各类气候图表,从气候种类及料,归纳某大洲地形、 其分布、影响因素等方面归纳某地区气气候、人口、经济等地 候特点。认识 理特征。 2.理解气候对农业类型、分布、耕作第 8﹑9 课(世界)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 制度等方面影响,以及气候对人类饮食时区域 料,描述某地区的地理 习惯、民居、服饰等生活方面的影响。位置,简要归纳自然特征,说明该特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1.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冬夏气温、年降水空间分布特点,简要分析其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原因。料,简要归纳中国地2.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温度带、第 10﹑ 中国 形、气候、河湖等特干湿地区分布及其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11 课时 气候 征。产的影响。2.简要分析影响我国3.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季风区和气候的主要因素。非季风区分布,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分配特点,简要分析冬、夏季风对我国气- 25 -课时 内容 课时作业目标 课时作业内容候的影响。4.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简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1.运用地图和先关资 1.运用各类气候图表,从气候种类及料,说出某区域的气候 其分布、影响因素等方面归纳某地区气特征。 候特点。2.用事例说明四大地 2.简要分析某区域气候与其他各要素理 关系,及气候对该区域农业生产和生活单元自然环境(的气 的影响。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 3.说明自然条件(气候)对某区域某区域响。 (如四大区域及其任何区域)经济发展气候第 12﹑ 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 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如福建13 课时 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4.运用图表归纳福建气候的主要特及其他任4.举例说明某区域内 征,说明影响福建气候的主要因素以及何区域)的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 气候对福建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和相互影响。 5.根据资料,分析某区 域内存在5.根据资料,分析某 的气象灾害及其 引起的环境问题,了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 解与气候相关的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 发利用的成功经验。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梳理气候与区域的相关内容要求,归纳概念 1.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并掌握归纳单元梳理第 14 图。总结学习方法,并 概括、比较、分析等方法。及学习方课时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真实 2.学会运用案例分析法学习和解决真法总结问题。 实问题。- 26 -【示例】下图示意厦门和伊基托斯的气候资料。读图完成 1-2 题。1.下列描述,表示厦门的是( )A.气温比伊基托斯高B.降水量比伊基托斯多C.气温年较差比伊基托斯大D.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伊基托斯小2.伊基托斯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2 下图示意世界气候类型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并构建“理想大陆气候类型分布模型”。- 27 -(1)读图说出热带地区的气候类型。(2)据图中的信息简要归纳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3)亚欧大陆东岸和西岸自南向北分别有哪些气候类型?(4)把气候类型名称填在理想大陆气候分布模式图中相应的位置。【说明】上述 2 道例题为“气候与区域”大单元教学中的作业,根据课程标准“阅读某地区气温、降水数据资料,并据- 28 -此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描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结合实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在单元整体框架基础上,体现作业整体性,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现行初中地理教材的教学内容,考查学生对气候类型名称、分布、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气候对当地河流、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及其气象灾害的掌握情况。其中第(1)题 用于前置性作业,测量学生的前概念:比较气候特征差异,判读气候类型。第(2)题用于课堂作业,通过读图方法的指导、引导读图归纳,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对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的认识。第(3)题用于课后作业,加深巩固区域气候大概念,检查学生对区域气候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气候对其他要素影响的掌握情况,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解决宁夏的降水空间分布规律、气候对黄河、农业等的影响、植树种草对气候的影响等真实的地理问题。4.知识结构图(具体内容见下表)- 29 -某区域的气候气象灾害气候与其他要素的关系三、评价要求(一)作业批改教师应对作业全批全改,还可以采取当面批改的方式,倾听学生的解释,及时发现学生问题。作业批改要规范、及时、有针对性。教师应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特别要强化对学困生的辅导帮扶,培养学生养成将地理知识在地图上呈现的习惯,以助夯实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养成整理、反思错题和归纳知识的良好习惯,促进思维发展。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作业分析诊断,建立学生作业情况电子档案。(二)作业反馈从作业反馈形式来看,更加注重过程性,激励性和实时效性。倡导大数据驱动下的作业反馈,通过信息平台搜集学情数- 30 -据最大限度对学生的作业做到即时高效反馈,并进行二次推送,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对于确已掌握基础内容的学生,可采用免做的反馈形式进行激励。在采用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兼顾优良传统作业反馈方式。通过这些简单明了的反馈方式,让学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找到学习的榜样。对学生的作业从作业管理形式来看,可采用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对于基础类作业可由组内进行作业的评价与辅导,对于实践类作业,组内可根据不同任务,组内成员个体差异进行分工,保证任务的顺利推进。【示例】《中国的疆域》学习目标:运用地图,描述我国地理位置,概括我国地理位置特点。根据教学需求设计课堂作业水平测试,课堂作业水平测试是课堂学习评价的重要工具之一,它能够最直观、最快速检测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中国的疆域》一课中有关“区域位置能力”,作业水平测试设计如下:1. 若下列选项中长方形代表亚欧大陆,那么图中阴影能正确反映我国地理位置的是( )2.读朝鲜半岛地形图(右图),回答下- 31 -朝列问题。(1)朝鲜半岛地处东、西半球的 半球,全部位于低、中、高纬度的 纬度。(2)你还能说出朝鲜半岛的其他地理位置特点吗?(回答出两点)课堂作业水平检测过后,教师对作业水平检测题正确率进行统计。可找学生面批面改,找出错因,最好能在当天课堂及时解决并实适时讲评,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制定课后作业。整个作业设计,选题时目标明确﹑层次分明。随着课堂推进,评价及时准确,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巩固提升。精准的作业设计和评价,为有效教学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32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