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理由——“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学习目标1、记住“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时间、意义,无人飞船和载人飞船的发射时间,袁隆平和屠呦呦贡献及其意义,“双百方针”内容,文化事业发展的成就等基础知识;2、列表归纳我国在国防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探讨发展“两弹一星”的原因;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3、列表归纳袁隆平、屠呦呦作出的重大贡献;并归纳我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4、列表归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代号“小男孩”代号“胖子”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阅读教材及材料研归纳我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1.为了打破美苏两个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2.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个安定的环境。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1964年10月16日1970年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导弹飞行试验成功1966年第5个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国家第4个自己研制氢弹的国家成就:第5个自己研制原子弹的国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 从首次爆炸原子弹到爆炸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前苏联用了4年,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2年零8个月核弹材料一 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给所有中华儿女带来的巨大鼓舞。第一颗原子弹研制过程中体现出的那种精神力量,也永远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人民网 党史百科材料二 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十五时,中国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这是中国人民在加强国防力量、反对美帝国主义核讹诈和核威胁政策的斗争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1964年10月16日)“两弹一星”结合材料,思考问题:中国发展“两弹一星”有什么重要意义?它打破了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读理论物理,不到两年便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谢绝了恩师的挽留,毅然回国。1958年开始主持核弹研究。在飞沙走石的戈壁,经过8年的艰苦奋战,终于研制成功原子弹和氢弹。邓稼先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积劳成疾,身患癌症,于1986年逝世。他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代表人物:邓稼先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50年钱学森回国受阻,并受美国方面监禁,1955年在中国多方面的努力下回到中国。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于敏—中国氢弹之父孙家栋—中国卫星之父“两弹一星”精神艰苦奋斗、爱国敬业、甘于奉献、严谨细致、团结协作、敢于创新两弹一星—困难人才稀缺经济困难环境恶劣设备落后苏联撤援···提前中止1957年10月15日苏中双方在莫斯科签订的国防新技术的协定,中断若干援助项目,不再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毛泽东1966年,中国的导弹试验成功。第二年,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任院长。中国的航天之路就此开启。_____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_。1970东方红一号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少校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遨游太空的航天员。1961年5月15日,美国航天员艾伦·谢泼德驾驶自由7号飞船进飞入太空,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具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神州一号神州五号神州七号神州十一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船杨利伟太空漫步翟志刚空间对接19992003200820161992年9月21日,中国政府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太空漫步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作为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载人航天工程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杨利伟,在轨道运行了1天。 此次飞行打破了由美国和前苏联(俄罗斯)在载人航天领域的独霸局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袁隆平在观察两系法杂交晚稻的结实情况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外普及杂交水稻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屠呦呦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2016年感动中国颁奖词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该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屠呦呦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 .疟疾:中国民间俗称“打摆子”,是一种恶性传染病,已经在全球肆虐了几千年,得病后高烧不退、浑身发抖,严重者几天内就会死亡,恶性疟死亡率极高。材料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2016年感动中国颁奖词20世纪70年代初,青蒿素的发现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其意义有哪些?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由此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2019年9月29日上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举行,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三、文化事业的发展毛泽东与知识界委员亲切交谈。毛泽东主席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说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以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派,诸子百家,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1956年5月2日)话剧《茶馆》长篇小说《红岩》小说《青春之歌》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电影《林则徐》反映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面貌“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学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电影《大决战》大型舞剧《丝路花雨》反映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蛙》为中国当代作家莫言重要作品,出版于2009年,《蛙》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也反映出中国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该书秉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朴实的文字落脚于中国社会的一隅。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国家制定恰当的方针政策;顺应经济全球化,积极融入世界。科学家、文学家的不懈努力;经济发展为科技文化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祖国需要,我就去做。一穷二白的年代,他们挺起了共和国的脊梁。他们感动了中国,震撼了世界!他们的故事仍在继续,他们的精彩等你续写……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知道了中国是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些成就的取得告诉我们中国是一个坚持创新、勇于进取的国家,中国的科技文化正在大步走向世界!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首先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科技成果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实现爆炸C.成功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D.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装备洲际导弹核武器2、“两弹一星”工程中,为国家的国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代表有( )A.邓稼先 钱学森 B.杨利伟 钱学森C.翟志刚 杨利伟 D.邓稼先 袁隆平A课堂练习A3、自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因为这一天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日子,它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在( )A.1960年 B.1964年C.1967年 D.1970年4、一个国家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科研水平、教育水平等硬实力。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有( )①袁隆平 ②莫言 ③屠呦呦 ④邓稼先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D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两弹一星.wmv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mp4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mp4 屠呦呦与青蒿素.mp4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件+视频).pptx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压缩).mp4 钱学森艰难回国_.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