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哲学与人生教学设计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第 课时课 型 新授课 教具、资料 PPT、教材、教案课 题 第一单元 第三课 一、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教 学 目 标 要 求 知识目标 了解人生发展不能好高骛远,理解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能力目标 运用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关系原理,能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及人生发展。思政目标 自觉能动,自强不息,用积极行动构筑辉煌人生。教材 分析 重点 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难点 自强自立,创造人生。关键 使用情境讨论法,学生能够理解人生发展不能“等靠要”。板 书 设 计 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1.人生发展不能“等靠要” 2.自觉能动性的发展及其作用 (1)概念 (2)特点 (3)作用 3.自强自立,创造人生课 后 小 结 今后在课堂上多进行参与式的创新教学,真正做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 学 过 程教 学 环 节 教师讲授、指导(主导)内容 学生学习 操作活动 时间 分配一、 组织课堂 二、 新课导入 三、 新课讲授 四、 课堂小结 五、 布置作业 师生互致问候 1.聆听音乐《命运交响曲》 提问:你知道贝多芬的故事吗? 讲述:贝多芬的故事 1.人生发展不能“等靠要” 思考贝多芬的故事。 2.自觉能动性的发展及其作用 案例:黑猩猩灭火 PPT:自觉能动性的定义(教师进一步解释说明) 例如:“黑猩猩的事例”,说明无论多么聪明的动物,也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主观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总结: 自觉能动性又叫主观能动性,是其他物质所不具有的特殊能力,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自觉能动性的特点: (1)认识世界——想 (2)改造世界——做 案例:青藏铁路通车 多媒体展示图片:青藏铁路的建设 设问: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青藏铁路最后一排铁轨稳稳安放在拉萨河畔。自此,占中国1/8土地的西藏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青藏高原1300年来的沧桑苦旅成为永恒的记忆。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是世界工程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艰难:大部分线路处于“生命禁区”和冻土区,国外专家认为在这里修铁路“几乎不可能”。数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将无数奇迹定格在雪域高原。 (3)精神状态——心 长征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98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自觉能动性的作用 播放视频:陈铭讲述“火神山医院十天建成的真相”,非常的感人自豪 思考题:为什么说人生意义也是在发挥自觉能动性的过程中实现的?(见课本p31) 3.自立自强,创造人生 你能不用手和脚,写出以下四个字吗? 观看视频:《瓷娃娃魏瑞红》 回答问题: (1)魏瑞红的经历带给你哪些思考?在她身上看到了什么? (2)面对生活中的磨难,你将如何去对待它?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自强不息的例子? 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1.人生发展不能“等靠要” 2.自觉能动性的发展及其作用 (1)概念 (2)特点 (3)作用 3.自强自立,创造人生 单选题 1.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下列不属于自觉能动性是( ) D A.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 B.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C.以创造性的活动改造世界 D.蜜蜂建造的蜂巢巧夺天工 2.“巧妇能为无米之炊”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两种观点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B A.人有能动作用 B.人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制约 C.做事情要发挥自觉能动性 D.人的意识能否反映客观事物 学生聆听音乐 回答提问 学生回答问题,发散思维,畅所欲言。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笔记 学生尝试用嘴拿笔写下“自立自强”四个字 观看视频,回答提问 学生笔记 1分钟 9分钟 20分钟 10分钟 20分钟 10分钟 7分钟 3分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