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授 课 教 案课程名称:职业生涯规划 任课教师:授课日期授课班级授课节次授课题目:发展职业生涯要从所学专业出发教学时数 2课时 授课类型 理论课 □ 理实一体化课 □ 实训课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从就业的角度来了解学生所学专业,了解学生个人特点,了解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教学重点:职业对从业者素养的要求 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引导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其它: 利用多媒体、PPT课件、教学视频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课前导入 通过带领学生讨论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和初中时期有什么不一样 这个问题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中职学校专业设置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或抢答。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授新课 第一课 发展职业生涯要从所学专业起步 一、专业和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群 1、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 2、中职生面对的两类职业群 (1)横向发展的职业群 (2)纵向发展的职业群 二、职业对从业者素养的需求: 职业素养的含义:具有现代观念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呈现为从业者遵循职业内在要求,在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具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作风和行为习惯。 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必备的综合品质 职业素养三个层次:岗位职业素养 行业职业素养 公共职业素养 从业者职业素养的高低影响就业质量 职业素养是可以训练的作风和行为习惯 职业素养是“五育”有机融合的结果 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是职业素养的升华 职业素养的内涵: 1、从职业素养本身的角度看,职业素养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共职业素养、行业职业素养、岗位职业素养。 2、从职业角度来看,职业素养是职业岗位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内在规范和要求。 3、从用人单位角度来看,职业素养是考核在职人员、录用筛选新人时,衡量人员综合品质的标准。 4、从从业者的角度来看,职业素养并非人之天性,是可训练的,从业者必须具有的作风和行为习惯,使其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5、从职业学校的角度,职业素养训练是职业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是与职业客观要求对接的过程。 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生涯发展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劳动者为适应职业劳动需要而运用特定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 1.职业资格证书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职业资格证书是求职就业的“入场券”;是具有实力的标志; 是增强就业竞争力的手段) 2.学历文凭与职业证书 3.与中职生就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4.职业资格证书的选择 四、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1、中职生能成才:人才观是人才本质级发展成才规律的基本观点。 2、各行各业里人才辈出:树立天生必有用的观念,或者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教师图表展示中职和初中课程区别和中职专业分类。 教师可以举例说明职业素养的作用。 教师带领学生讨论本专业学生应该获得的职业证书。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通过回答问题加深理解。 通过过案例理解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必备的综合品质。 学生积极回答,了解中职生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板书: 第一课 发展职业生涯要从所学专业起步 一、专业和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群 1、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 2、中职生面对的两类职业群 二、职业对从业者素养的需求: 职业素养的含义: 职业素养三个层次:岗位职业素养 行业职业素养 公共职业素养 三、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生涯发展 四、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课堂小结:本课帮助学生理解职业从业者的素质要求,分析自我的发展需求,了解本人在社会的需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作业布置: 1、什么是职业素养? 2、什么是职业资格证书?它的作用有哪些?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