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第五单元《面积》第3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说课
一、说教材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相关知识,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与长和宽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推广到任意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从而推导出面积计算的公式。
根据教材的要求,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继而推广到正方形。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自行探索,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形长的厘米数与宽的厘米数的乘积。
二、说学情
本班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属一般,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需要,我把本段教材中与1平方厘米和1平方米的相关知识提前到前一节课,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牢固掌握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知识为重点,适当放入略有发展性的习题。
以小组合作探索和交流的学习形式为主要方式,运用“猜测、发现、验证、运用”等方法让学生感知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事情,体会到数学是非常有趣的。通过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努力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提高,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说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面积公式进行基本计算。
2、经历面积公式的推导,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公式,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五、说教学法
教法:
1、引导自学法。
2、引导发现法。
3、组织讨论法。
4、组织练习法。
5、创设情境法。
6、引导探究法。
学法:
1、自主发现法。
2、小组合作交流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课题)
环节二、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1、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相乘即是面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
2、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例题)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3、学习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知道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以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
4、出示例题3。学生试做,汇报答案。
2.动手操作例4(2),摆长方形,探究长方形的面积。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用学生们准备好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边填表。
长/厘米
宽/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小组合作完毕后,由各组汇报本小组通过拼摆后的填表结果,教师提问:通过拼摆和表格的填写,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迁移、类推正方形面积。
指导学生去想,可不可以摆成一个每排个数和排数相同的图形呢?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引导学生:“长和宽相同那是什么图形呢?”(正方形)
师:在正方形里,长和宽相等,我们就把长和宽统称为边长。
提问:那么你们知道正方形面积怎么求吗?
教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4. 教学例5:数学书的封面的长大约是26厘米,宽大约是18厘米。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让学生读题找出相关条件和问题,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道题给出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学生说明计算过程后老师指导并说明书写格式。
教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6×18=468(平方厘米)
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68平方厘米.
教师提示:同学们要注意单位名称不要写错。
教师引导:同学们学会了面积的计算,你们想知道数学教材封面的面积吗?同学们可以先估算一下封面的面积再动手计算一下。
环节三、巩固练习
1.把表格补充完整。
名称 长 宽 周长 面积
长方形 8厘米 7厘米
9米 24米
正方形 边长5分米
2.从一个长8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环节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七、说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化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八、说教学反思
数学课要有"数学味",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长方形面积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公式、会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自己探索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感悟到"长×宽"的算理,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本节课中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设计了两次不同目的的操作体验(学生独立操作的时间接近12分),力求通过让学生"做"数学,逐步达成使学生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又要在大脑中建立起为什么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和"边长×边长"的表象,较好地获得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并为估算方法的形成作铺垫。从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及课后对学生的提问和访谈看,学生能较好地举例解释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目标达成度较好。整个学生的认知过程也较好地体现了布鲁纳"表象模式理论"的三个阶段,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经历三个认知发展阶段:动作式再现表象阶段—映像式再现表象阶段—符号式再现表象。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