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三水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三水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年南海区·三水区初中毕业生适应性学业检测
语文
本试卷共6页,18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
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卷首语: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校响应国家号召,联动学生社团发起“争当新时代好少年”系列活动,你也来参与吧!
一、积累运用(30分)
【活动一】争当传承文化好少年
1.校园诗词大会古诗文默写比拼。(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1分)
(2)我报路长嗟日暮,□□□□□□□。(李清照《渔家傲》)(1分)
(3)□□□□□□,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分)
(4)鹏之徙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北冥有鱼》)(2分)
(5)山随平野尽,□□□□□。□□□□□,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2分)
(6)边塞苦寒,文人墨客之笔却能将其点染出奇: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写尽塞外风光奇丽壮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用“□□□□□□□,□□□□□□□,沙场秋点兵”彰显塞外军旅豪情。(4分)
【活动二】争当谈吐不凡好少年
演讲协会征集了一份《青春不留遗憾》演讲稿,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片段。
青春如果想不留遗憾, 那么行万里必不可少。看山川河海、赏(1) diāo liáng huà dòng,让自然的(2) qiū hé塑造性格的刚毅, 让历史的丰富涤荡生活的(3)suǒ xiè。青春如果想不留遗憾,那么读万卷不可或缺。跨越时空,与世上最具智慧的人物来一轮的 对话,思想也升华;沉浸代入,与世上一切爱恨情仇来一番 的体验,情感也生花。青春本就短暂,没有用脚步 过,没有让眼界 过, (4)fú guāng lüè yǐng匆匆易逝,当悔之晚矣。
2.请你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词语。(4分)
3.依次填入讲稿“ ”处的词语,合适的一项是(3分)
A.大彻大悟 振聋发聩 丈量 开阔
B.恍然大悟 轰轰烈烈 较量 开展
C.恍然大悟 振聋发聩 较量 开展
D.大彻大悟 轰轰烈烈 丈量 开阔
【活动三】争当关注时事好少年
4.广播站新闻播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技创新使北京成为冬奥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采用碳排放接近零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
(在“技术”后面加上“的主办城市”。)
B.《老广的味道》等美食纪录片深入广东美食腹地追根溯源,不仅大力推广了本土美食文化,而且推出特色全粤菜谱。(把“推广”改为“弘扬”。)
C.为了防止百姓不再落入电信诈骗的圈套,南海推出“每日一招”《反诈日报》,用真实案例增强民众的防诈防骗意识。(删去“不再”。)
D.学校从塑造学生美好心灵为出发点,尊重学生天性,遵循教育规律,让学校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田园。(把“从”改为“以”。)
【活动四】争当热爱阅读好少年
5.学校文学社策划举办第一届校园戏剧节,鼓励同学们读名著,演名著。(10分)
(1)美术科组从同学们递交的戏剧节节徽设计作品中精选了一份(右图所示),请你把节徽标语补充完整。(2分)
演绎经典名著
(2)团委要联系广告公司将节徽印制到各项宣传文案当中,请你为第二方案补充参考理据。(2分)
方案一:使用行书印制。因为该字体行云流水,可以突出戏剧演绎的灵性与个性。
方案二:使用楷书印制。因为该字体 , 。
(3)校园戏剧节最终拟定主题为“悲悯与良知”,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不符合主题的剧目。(2分)
A.剧目《无常》——选自《朝花夕拾》
B.剧目《景阳冈打虎》——选自《水浒传》
C.剧目《两遇老马》——选自《骆驼祥子》
D.剧目——《寡妇控诉大伯》——选自《儒林外史》
(4)班级导演要根据演员对剧本和角色的理解进行选角,请你完成下表挑战。(4分)
台词 人物 解读角色
“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个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① 要演出一个敢于争取自由平等的女性形象。
“照您这么说,我辛辛苦苦打捞这些财宝只是为了我自己 谁告诉您我没有好好加以利用 难道您认为,我不知道地球上还有受苦人,还有被压迫民族,还有需要救济的穷人,还有准备报仇的受害者吗 ” 尼摩船长 ②要演出一个 的人物形象。
“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对佛设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愿圣主皇图永固。” ③ ④要演出一个 的人物形象。
二、阅读(40分)
【活动五】争当志存高远好少年
(一)古文研究社提供了两篇古文,请你探究古人的志趣情操。(15分)
【甲】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客此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乙】
刘伯川,家富而轻财,年四十,有田数千亩。一日,悉散予其亲闾,并臧获①一切遣去,独与其妻处。敞庐数楹旦暮饘②粥而已平居不与俗人接然善观人。邑人杨士奇,年十四五时,与陈孟洁谒伯川,二子皆其故人子,留款特厚。一日,雪霁酒酣,伯川命各赋诗言志。
孟洁赋云:十年勤苦事鸡窗,有志青云白玉堂。会待春风杨柳陌,红楼争看绿衣郎③。
士奇赋云:飞雪初停酒未消,溪山深处踏琼瑶④。不嫌寒气侵入骨,贪看梅花过野桥。
伯川顾士奇,笑曰:“寒士,寒士,鼎鼐⑤器也。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子其勉之。惜予不及见也。”后士奇果官至少师⑥,皆如伯川言。
(节选自朱国祯《涌幢小品》,有删改)
【注释】①臧获:古代对奴婢的贱称。②饘(zhān):浓稠的粥。③绿衣郎:指新科进士。④琼瑶:比喻似玉的雪。⑤鼎鼐(nài):喻指宰相等执政大臣。⑥少师:从一品, 掌佐天子。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雪霁酒酣(2)顾士奇
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敝 庐 数 楹旦 暮 饘 粥 而 已 平 居 不 与 俗 人 接 然 善 观 人
10.刘伯川与张岱皆非俗人,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谈谈各自“不俗”的体现。(3分)
【活动六】争当时代弄潮好少年
(二)国风社组织同学们做“国潮”社会调查研究报告,请你整合材料完成分析。(10分)
【材料一】
中国传统色彩是鲜活的,从本质上带有一种取之自然的生命力,是靠感官就能捕捉到的。
比如植物色中,传统颜色大多采用植物名称命名,譬如樱花、木槿、菡萏,然而牡丹独具一格,是以培育者的姓氏命名的。“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诗中的两个牡丹品种便分别来自姚姓与魏姓家族。
再比如“二目鱼”这个词,很多人以为是源自某种鱼的颜色,其实指的是《诗经》中马的颜色,据说这种马的两个眼眶有圈白毛,像鱼眼。观察和分辨马的毛色到这种地步,说明马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
当然,传统色彩不只源自具象的实物之色,我们还能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浸润下“天人合一”的意象之美,由此反映出中国人看待世界、追求愉悦的方式。
“玄”“纁”二色作为传统色的基本色,用来形容太阳初升与落下地平线那一刹那的天色,早几分或者晚几分看到的颜色便又不一样了,细腻到记录只有几分钟存在的天色,玄和纁成了中国传统色的重要角色,正是如此,帝王祭祀时穿上玄下纁的衣服,以此来表达中国人对天地的敬畏之心。
中国传统色彩不是虚幻的、被封存于神殿的“遗产”,而是回归于庙堂和民间的人间颜色。椒房是汉代皇后居住的温室墙壁颜色,“椒”指花椒,以椒涂室,取其温暖,基于花椒的属性,椒房有多子多孙的寓意,还有驱虫防蛀的功效,这都是爱护皇后的善意。
(摘编自《搜狐:中国传统色-故宫之春,故宫美学色彩分享》)
【材料二】
(摘编自《以色彩见中国――中国传统色彩风格影响力报告》)
【材料三】
中国传统色,火了。春晚舞台上,《满庭芳·国色》舞出了5种颜色,唱出了43种中国色,惊艳全场。桃红、凝脂、缃叶、群青、沉香、梅红、鞠衣、松花、丁香、麹尘、缃叶、沧浪、方亮、胭脂、缙云、福色、苏方……这些传统色就连名字,都美成了诗,美成了画。
今年春晚的创意类节目《满庭芳·国色》采用电影化的拍摄手段,通过“AR+绿幕”制作技术,演员赵丽颖化身“寻色人”在一号厅的虚拟空间里,行走在天地之间,寻找最美中国色。五位青年舞者以水袖、伞、扇子、花翎、剑五种传统器物的舞蹈语汇演绎,艺术化地呈现出中国人对传统国色的极致表达和美学追求。这是继去年春晚舞蹈节目《只此青绿》之后,央视导演组再一次将色彩与舞蹈结合的创新尝试。
(摘编自《央视网:寻觅千年国色给予文化自信绽放时代光彩》)
【材料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尤其在多元文化盛行的今天,传统文化更具历史魅力、人文价值和传承热度,是一种被唤醒的、旺盛的文化需求,折射出人民群众对精品文化的渴求与期待。
……
艺术+视听”、“国粹+科技”正成为“国潮”节目创新的突破点,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关键点、发力点,这深刻体现在多元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嫁接、舞台表演与电视媒介的融合、视觉影像与现实场景的交错,更体现在现代科技对传统文化的赋能等诸多方面。让体验感、代入感更强,使厚重、古朴、有距离感的传统文化、历史形象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使传统经典变得美轮美奂。
(摘编自《赓续优秀传统文化国潮节目正当时》)
11.请你找出与以上调查报告材料信息不相符一项(3分)
A.植物色中,除牡丹以外,传统颜色大多采用植物名称命名。
B.帝王祭祀时穿上玄下纁的衣服,籍此表达中国人对天地的敬畏之心。
C.公众对中国传统色的兴趣点更多在于色彩本身的美术价值。
D.越来越多的国潮节目出新是现代科技对传统文化赋能的体现。
12.请你根据调查报告【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色的来源。(3分)
13.今年春晚国潮节目《满庭芳·国色》大火,请你综合调查报告的图表与文字,分析其成功的原因。(4分)
【活动七】争当钟灵毓秀好少年
(三)读书社组织新一期读书沙龙,约你共读时文,品味时代新风。(15分)
春到山水间
刘成章
①小时候常听人说:“二月二,龙抬头。”抬头做甚 不得而知。今天的孩子们,恐怕更是难以明白。那么,我打个比方吧。飞机一旦抬头,就是要起飞了。龙也是这样,抬起头就要一冲上天。
②龙行天上,大地回春。雨润江南树,那是烟雨;风吹塞北河,那是熏风。布谷鸟一声一声地叫个不停,昆虫都从土里钻出来,互相点点头,打打招呼,然后叙说着春天的故事。
③烟雨熏风春来了。春是被惊雷唤醒的,一醒就是春雨绵绵,一醒就是春风拂面,一醒就是春色无边。春是被万物唤来的,一来就是朝霞灿烂,一来就是蜂蝶蹁跹,一来就是碧波荡漾。
④大黄牛只顾欣赏自己踩下的阔大的脚窝。柳树梢头的喜鹊问柳树,是不是该泛绿了 蒲公英不急不躁,不温不火,却抢了春的先机,它放松地绽开大方而又谦虚的花,像暗夜忽然点亮的灯.而且这灯很多,很亮,一盏一盏地闪耀,好不炫目。黄鹂是公认的春天的歌唱家,它们施展歌喉,呼朋引伴;燕子是公认的春天的建筑师,它们翩然归来,建巢搭窝。于是,诗人挥笔写下赞美春日的诗篇: , 。
⑤春来了,所有热爱春的人,都心旌摇曳,想去踏春。
⑥我拄着拐杖,也和年轻人一起去郊外。一畦春水浇着春韭,就像浇着杜甫笔下的唐诗。而那些麦苗,已经在不失时机地返青。麦田旁,酥软的泥土享受着阳光的爱抚,冒着丝丝缕缕上升的阳气,人们正在清理去年残剩的庄稼根茬。这儿那儿的荠菜,散发着亘古就有的清香,使我不得不停下脚步挖上一些,以吸纳大地赐予人的丰沛元气。附近一棵棵树木的梢头,早来的春风正在那儿戏闹,它们摇动着,抖落了厚厚的尘埃。我知道,每棵树木的枝干里,都有一条消了冰的河,它们在奔流,在喧响,在演奏充满活力的春的乐曲,从而向着繁盛的夏季勃发。
⑦春来了,我们举手向她致意,和她紧紧拥抱,在烟雨熏风之中。
⑧我居住在京城的一个大院里,院中湖上的薄冰早已融化,人们也脱去了臃肿的羽绒服。许多童车重新聚集在湖边,童车上是牙牙学语的孩子们,阳光打在他们的眸子上,眸子里尽是滟滟天真。院门外又支起了理发摊,我坐下请师傅给我剃头。春阳、春风,无阻无隔地照射我、轻拂我。一只乳燕从空中款款飞来,环绕在我头顶,让人满心欢喜。
⑨“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个“闹”字多么传神!现在,红杏还未开满枝头呢,但许多地方早已热闹起来。
⑩最热闹的要数微信朋友圈。朋友圈就像一个成百人、上千人居住的山坳,走进这山坳,有平房,有竹楼,有窑洞,还有四合院。举目望去,家家门上还闪耀着过春节时贴上的红彤彤的对联。古时候,二月二也叫做开笔节。在朋友圈里,人们早已开了笔,争着展示春光,笔下带着春风。
我看见了云南楚雄的赛装节,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乡村T台秀,男女老幼都穿着艳丽的彝族服装,赛装赛美。仅是姑娘头上戴的鸡冠帽,就让人看得心醉神迷——在奇美的“鸡冠”上,用细毛线绣出了朵朵牡丹花、山茶花、蝴蝶花。人们载歌载舞,“赛装赛到日头落,跳脚跳到皓月当空”。
我看见了陕北的许多地方都在闹秧歌——这个“闹”字,与“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一脉相承——打腰鼓,跑旱船,踢场子。人们都说,那是多年不见的景象了。曾经穷得叮当响的塞外小城榆林, 这些年GDP持续高增长。小城刚举办了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运用匠心巧思,歌赞着非遗文化的时代价值。
在这些红火热闹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腮帮子一鼓一陷的唢呐手,他们真情投入,尽情地演奏,向着蓝天,向着春光,歌赞春天,歌赞生活,歌赞时代。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3月17日15版,有改动)
14.书友对第⑨段“闹”字用得传神深有同感,问你从全文读出春到山水间哪几方面的“闹”。(4分)
15.分享精彩语句环节,请你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①段划线的句子。(4分)
16.你认为下列诗句填入第④段横线处,符合语境的一项是(2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D.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7.大家在讨论,选文第①到③段描述的只是朋友圈里的“看见”,为什么能带给人“春到山水间”的真实感受 请你结合选文简要分析。(5分)
三、写作(50分)
【活动八】争当出彩青春好少年
18.校报举办“出彩青春”征文活动,请你来投稿。
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不仅看到镭美丽的“颜色”,还惊喜地发现镭的“微光”。他们将科学发现的艰辛转化为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必定引发了你丰富的联想和思考。你是否也在人生追逐中看到了青春的“颜色”,发现了青春的“微光”
请从以下题目中任选其一,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我的青春也有美丽的颜色
题目二:我发现了青春的微光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2023年南海区·三水区初中毕业生适应性学业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1.主观题部分,考生答案与参考答案意思相近即可;如果考生的答案与参考答案不一致,但符合题目要求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主观题答案表述不准确,不顺畅的酌情扣分。
题号 分值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 30
1 10 本题共6小题,每句1分。每句中有错、漏、多1字扣0.5分,扣完1分即止。得分不超过10分。
(1) 1 念天地之悠悠
(2) 1 学诗谩有惊人句
(3) 2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4) 2 水击三千里 持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 2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6) 4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2 4 (1)雕梁画栋(2)丘壑(3)琐屑(4)浮光掠影(答错一字该空不得分)
3 3 D
4 3 B(病因是语序不当,应将“大力推广了本土美食文化”和“推出特色全粤菜谱”调换位置。)
5 10
(1) 2 示例一:绽放文学魅力 示例二:塑造传奇角色 示例三:感悟百味人生(扣合节徽画面/活动主题1分,对仗工整1分)
(2) 2 方正平直(端庄秀丽/美观工整)可以体现名著演绎的内涵与格调。(特点1分;理由1分,言之有理即可,不要求字数和格式。)
(3) 2 B
(4) 4 ①简·爱; ②追求正义,同情弱者,具有反抗精神; ③唐僧(唐三藏); ④慈悲为怀,意志坚定。(一空1分)
二 40
(一) 15
6 3 (1)消失。(2)尽力。(3)客居。
7 4 (1)(2分)(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得分点:“雾淞”“沆砀”“一”“白”,各0.5分。) (2)(2分)(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得分点:补充主语,“大喜”,“焉得”,“更”,各0.5分。)
8 2 (1)尽兴地喝酒。(酒喝得很畅快。泛指,尽兴,畅快。)(2)看。
9 3 敝庐数楹/旦暮粥而已/平居不与俗人接/然善观人
10 3 张岱:寒冬雪夜去湖心亭看雪。(1分) 刘伯川:①家富轻财,才四十岁就将家财、奴仆尽散,不求物质享受;②平时不与俗人来往,却厚待故人之子;③在雪停酒酣之际,让十四五岁少年赋诗言志;④善观人,一语言中杨士奇的未来;⑤对比追求功名的陈孟洁,刘伯川更加赞赏和看好不畏严寒,有寻梅之志的杨士奇,视之为大器。(2分)(答中任意一点得1分)
(二) 10
11 3 C(根据材料二的数据,公众对中国传统色的兴趣点更多在于色彩以外的文化、历史、情感、风格、应用等价值。)
12 3 ①中国传统色彩取自具象的实物之色。(中国传统色彩是鲜活的,从本质上带有一种取之自然的生命力,是靠感官就能捕捉到的。) ②中国传统色彩浸润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之美。 ③中国传统色彩是回归于庙堂和民间的人间颜色。(答对一点得1分)
13 4 ①35.5%公众对传统色的命名感兴趣,《满庭芳·国色》舞出了5种颜色,唱出了43种中国色,美如诗画的传统色名字本身就吸引了观众。 ②41.87%公众对传统色的历史渊源感兴趣,赵丽颖化身“寻色人”寻找最美中国色,符合公众的期待。 ③35.89%公众对传统色的风格意义感兴趣,五位青年舞者以水袖、伞、扇子、花翎、剑五种传统器物的舞蹈语汇演绎,艺术化地呈现出中国人对传统国色的极致表达和美学追求。 ④《满庭芳·国色》演绎传统色彩,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具历史魅力、人文价值和传承热度,符合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折射出人民群众对精品文化的渴求与期待。 ⑤《满庭芳·国色》节目结合了“艺术+视听”、“国粹+科技”等创新突破点,利用现代科技赋能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经典变得美轮美奂。 (答对任意一点得1分)
(三) 15
14 4 ①大自然烟雨、熏风、动植物等生机勃发春意闹。(2分)②人们踏春赏景、晒春迎春,新时代百姓生活火红热闹。(2分)
15 4 使用比喻、排比手法,把朋友圈比作成千上万人居住的山坳,把朋友圈因人而异的风格比作山坳里的不同建筑,生动形象地写出朋友圈晒春的热闹,表现春天在不同人的朋友圈里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春意盎然的生活的热爱之情。(答出修辞手法给1分,具体分析给3分。)
16 2 C
17 5 ①选取了春天最有代表性的事物来写,比如家家户户门上贴对联的情景,使人如临其境。 ②穿插了不同地域的传统节日、发展现状与文化创举,如云南赛装节,陕北闹秧歌, 榆林GDP乃至榆林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引人入胜。 ③抒写了浏览朋友圈的真切感受,表达对春天,对生活,对时代的歌赞,使人感同身受。 ④联系全文看,由大自然的春天,写到现实生活的春天,描述生动传神,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人如亲历其行。 (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答对3点给5分。)
【参考译文】
刘伯川,家境富裕但不看重钱财。年仅四十岁,拥有几千亩良田。一天,他把田地全都分给了亲属,连同奴婢等一切遣散,只和妻子生活在一起。住就住几间茅庐,早晚喝粥而已。平时不和俗人打交道,但是他非常善于看人。同乡杨士奇,年纪十四五岁,和陈孟洁拜访伯川,这两人都是伯川朋友的儿子,所以他留下他们特地款待。一天,雪停欢饮,伯川让两人各赋诗一首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陈孟洁赋诗道: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青云直上。等到春日放榜,姑娘争看进士郎。
杨士奇赋诗道:飞雪初停酒未消,溪山深处踏雪行。不嫌寒气侵入骨,为看梅花过野桥。
伯川看看士奇,笑着说:“寒士,寒士,是国家大器。(孟子说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希望与你共勉。可惜我看不到你成大业的时候了。”后来杨士奇果然官至少师,一切都印证了伯川当初的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