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追求智慧的学问 教案【课标要求】比较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认同哲学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2.科学精神: 通过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关系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3.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初步树立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学习和生活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难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千个哲学家,可以给出一千个关于哲学的定义。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寻取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黑格尔认为,哲学以绝对精神为对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有关系吗?”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的学习。从标题来看,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新课讲授:展示目录:第一目:哲学的起源第二目: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第三目: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自主学习:1、哲学的含义和产生?2、哲学与时代、生活的关系?3、世界观与哲学及方法论的关系?4、具体科学知识的分类?5、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议题一:哲学从哪儿来?一、哲学的起源探究活动一:结合中外哲学家对哲学的理解,了解哲学的含义Philosophy源自希腊的西方学术名词翻译。Philo + sophia = Philosophy爱 + 智慧 =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在古希腊语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在中国,“知”通“智”,即智慧“哲,知也。”-----《说文解字》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 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 慧之学。小结: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探究活动二:结合视频和材料,归纳哲学是如何产生的?播放视频,学生思考:泰勒斯和老子分别得出什么结论,是如何得出这些结论的?泰勒斯观察洪水,阅读尼罗河每年涨退的记录,发现洪水退去之后留下肥沃的淤泥,粮食的胚芽从淤泥中长出,粮食又孕育了万物。得出结论:“水”是万物的本原。老子观察天地万物,发现大自然遵循着自己的规律,并且周而复始。得出结论:“道法自然”。小结: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展示材料,学生思考:哲学是如何产生的?柏拉图的《泰阿泰德》中说:“因为‘惊奇’,这种经验确实是爱智者(哲学家)特有的。除了惊奇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与星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作成说明。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自愧愚蠢……他们探索哲理只是为想脱出愚蠢。”小结:②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归纳:哲学的产生: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探究活动三:小组讨论:哲学与时代、生活的关系?展示材料: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天下纷争,是一个战争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不同阶级出于各自的利益需要,对社会变革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看法,哲学思想纷呈,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在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使得中国的哲学和文化取得了长远的进步和空前的繁荣,创造出了后世许多朝代都难以企及的哲学和思想硕果。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这说明哲学思想与时代之间有什么关系?是不是百家争鸣中所有的哲学思想都能称作是真正的哲学?小结: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②哲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③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在班上进行调查:文理分科中,哪些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擅长因素选科?哪些学生根据高考就业家长这些综合因素选科?学生思考: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有没有关系?学生的第一种选择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思想,学生的第一种选择体现了全面的联系的看问题。小结:哲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议题二:哲学是什么?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探究活动一:阅读下列观点,回答问题。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精神?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是怎样的?世界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有限和无限的关系是怎样的?世界以何种状态存在和发展?发展的动力、方向和道路是什么?人究竟能不能认识世界,如何认识世界?人类社会的本质是什么?其发展有没有一般规律可循?如果有,它的规律是什么?学生思考:这些观点有何共同点?世界观就等于哲学吗?它们都是世界观,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探究活动二:学生小组讨论,完成哲学与世界观关系的表格世界观 哲学区 别 含义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主体 人人都有 哲学家特点 自发形成、不自觉、不系统、零散的 自觉形成、系统化、理论化联系 ①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③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错误倾向 ①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 ②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与普通人无关。注意 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探究活动三:角色扮演,回答问题。面对疫情,小A和小B的产生了不同的思想和行为,请两位学生扮演小A和小B,完成以下对话:小A:疫情无情,人间有爱。所以我应不添乱,科学应对疫情。小B:烦死了,闷得慌,天天关在家里,不知道要多久才能结束。学生思考: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与其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之间是什么关系?什么是方法论?小结: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注意:哲学不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简单相加。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议题三:哲学是具体科学吗?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探究活动一:探究材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学生思考:结合教材,自主归纳具体科学知识的分类。小结:人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具体知识,这些知识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类:一类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即自然科学知识,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一类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即社会科学知识,如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还有一类是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即思维科学知识,如心理学、逻辑学等。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展示材料,学生思考: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小结: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探究活动二:分析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材料二:恩格斯说:“自然研究家尽管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晚年的牛顿在研究行星为什么会围绕太阳运转时,由于信奉上帝,认为除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这个“切线力”只能是来自上帝的“第一推动力”。学生思考:具体科学与哲学有什么联系?小结: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之所以富有生机和活力,能够存在和发展,就在于它从不断发展的具体科学知识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可能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偏离正确方向,走弯路,甚至失败。注意两种错误倾向:①那种把哲学看作凌驾于一切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②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课堂小结】追求智慧的学问一、哲学的起源1.哲学的含义2.哲学的产生3.哲学与时代的关系4.哲学与生活的关系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科学知识的分类2.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课堂练习】1、截至2021年8月2日12时,河南全省共有150个县(市、区)、1663个乡镇、1453.16万人受灾,此次特大洪涝灾害共造成302人遇难,50人失踪。此次河南险情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及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这说明( )A.哲学源于生活,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B.哲学源于人们对灾难的思考,是从人们的主观精神中产生的C.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是从人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D.哲学是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2、乐活是一种生活态度,健康、快乐、环保、可持续是其核心理念。接受这种理念的人们出门必带四小件----手绢、饭盒、环保筷子与布袋,少用餐巾纸、纸餐盒、一次性筷子与塑料袋。这体现了( )A.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相互转化B.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C.人们的方法论决定着人们的世界观D.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3、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自然科学家尽管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他的观点意在强调( )①具体科学的发展,能够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丰富资源和给养②哲学作为“科学之科学”,不可能代替具体科学的发展③哲学能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④任何忽视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人类从哪里来?”“人类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这些问题既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重大科学命题,又是人类追寻自身意义的终极哲学命题。对这些问题的追索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研究的热情,而对生命起源和宇宙空间的科学探索也让人类一步步靠近哲学命题的答案。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哲学的引领是具体科学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②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回答哲学问题提供了基础③哲学是研究人类和宇宙根本规律的科学之科学④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