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金丽衢十二校 2022 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技 术 试 题考生须知:1. 本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2. 答题前,在试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第一部分 信息技术解析(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下列关于数据和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数据与生活密不可分,单纯的数据也是有意义的B. 数据的表现形式只能是数字信号C. 信息依附于载体可体现信息的可存储性和传递性D. 随着数据数量的增加和结构的多元化,数据管理越发向传统数据库技术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数据与信息的相关知识点。A 错,单纯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经过解释,数据才变得有意义。B 错,数据的表现形式有数字、数值、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C 对,信息依附于载体可体现信息的可存储性,可传递性,可转换,可增值性D 错,随着数据数量的增加和结构的多元化,传统数据库已经很难管理,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处理技术对数据进行管理2.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人的认知模型在混合增强人工智能中发挥重要作用B. 符号主义以符号反映客观世界中的语义,不依赖知识库或推理引擎C. 深度学习是联结主义人工智能的典型代表D. 行为主义从“交互—反馈”角度来刻画智能行为,主张在与环境的交互中不断学习【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人工智能相关知识点。A 对,人的认知模型在混合增强人工智能中发挥重要作用B 错,符号主义以符号反映客观世界中的语义,依赖知识库或推理引擎对符号进行推理和运算C 对,深度神经网络学习是联结主义人工智能的典型代表D 对,行为主义从“交互—反馈”角度来刻画智能行为,主张在与环境的交互中不断学习信息技术试题 第 1 页 共 12 页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第 3—5题“天网监控系统”是利用安装在大街小巷的大量摄像头组成了监控网络,公安机关通过监控平台可以对城市各街道辖区的主要道路,重点单位、热点区域进行监控,该系统有人脸识别功能,公安部门负责将嫌疑人的面貌录入库中进行检索,与即时采集到的“人脸”,进行比对计算,找到与之匹配的人脸,从而找出犯罪嫌疑人。3. 关于该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该系统中,摄像头采集图像信息的技术属于控制技术B. 在此系统中,为保证安全,只能公安人员作为该系统的用户C. 对监控到的犯罪嫌疑人能进行快速定位,从而能够提高抓捕效率D. 为了安装连接方便,该系统的所有网络均使用无线连接【答案】C【解析】本题考信息系统相关知识点。A 错,摄像头采集图像信息的技术属于传感技术B 错,在此系统中,该系统的用户是与该系统有关的一切人员C 对,对监控到的犯罪嫌疑人能进行快速定位,从而能够提高抓捕效率D 错,无线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网络更容易受到恶意攻击4. 关于该信息系统中数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摄像头是作为图像采集传感器来获取路人的人脸图像数据B. 犯罪嫌疑人的人脸数据保存在摄像头自带的存储器中C. 该系统中的数据仅指的是采集到的“人脸”图像与输入到人脸库中的图像D. 该系统数据机密性较高,所以无需进行权限划分和身份认证【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信息系统相关知识点。A 对,摄像头是作为图像采集传感器来获取路人的人脸图像数据B 错,犯罪嫌疑人的人脸数据保存在服务器中的数据库中C 错,该系统中的数据还包括主要道路,重点单位、热点区域名称等等D 错,该系统数据机密性较高,所以需要进行权限划分和身份认证5. 关于该信息系统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系统的存在,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起到了“科技强警”的作用B. 只要保证摄像头没有被破坏,该系统就一定能正常运行C. 该系统的投入使用,只有优势没有局限性D. 该系统不分日夜都能正常运行,这说明该系统无需维护【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信息系统相关知识点。A 对,该系统的存在,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起到了“科技强警”的作用。B 错,信息系统具有局限性,停电,火灾以及本身有安全漏洞均会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C 错,所有的系统均有局限性。信息技术试题 第 2 页 共 12 页D 错,该信息系统需要定期维护6. 下列关于信息系统硬件和信息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计算机硬件主要由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B. 存储器分为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计算机上的硬盘属于辅助存储器C. 服务器上已经安装了防火墙和杀毒软件,无需经常备份服务器的数据D. 系统登录口令无须经常修改,以免忘记【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信息系统硬件和信息安全相关知识点。A 错,计算机硬件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B 对,存储器分为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计算机上的硬盘属于辅助存储器C 错,需要定期备份服务器的数据,以防止服务器出现异常D 错,系统登录口令需要定期修改以保证安全性7. 某算法的部分流程图如图所示,执行这部分流程图,若输入的值依次为 7,20,8,15,10,40,-1,则输出结果为( ▲ )A. 4,40 B. 3,10C. 1,20 D. 3,15【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流程图的读取。x y k n第一轮 7 10 0 40第二轮 20 10 1 20第三轮 8 10 1 20第四轮 15 10 2 15第五轮 10 10 2 15第六轮 40 10 3 15第七轮 -1 10 3 15故答案为 D8. 二叉树的中序遍历为 BAEDFC,后序遍历为 BEFDCA,其前序遍历为( ▲ )A.ABDEFC B. ABDCEF C. ABCDEF D. ABCDFE【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二叉树的相关知识。根据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可知,该二叉树的形状如图所示,因此前序遍历为:ABCDEF信息技术试题 第 3 页 共 12 页9. 幼儿园中 8 个小朋友,依次编号(1—8)玩游戏,按编号顺序排队围成一圈,由编号 1 号的小朋友开始报数,报数报到 3 的小朋友出列,下一个编号的小朋友又从 1 开始报数,一直反复直到剩下最后一人,请问在该问题上采用的适合数据结构和剩下的小朋友的编号是( ▲ )A. 二叉树 7 B. 队列 7 C. 栈 4 D. 链表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数据结构的相关知识。适合的数据结构应为队列,出队的顺序为:3 6 1 5 2 8 4,最后剩下的一人编号为 710. 列表中有 n个互不相等的元素,即 s[0],s[1],s[2],……s[n-1],有如下 python 程序段:for i in range( ① ):for j in range( ② ):if s[j]>s[j-1]:s[j],s[j-1]=s[j-1],s[j]上述程序段中划线处可选代码为:①0,n-1 ②1,n-1 ③1,n④1,n-i-1 ⑤1,n-i ⑥1,n-i+1为完成元素的排序,(1)(2)处代码依次为( ▲ )A. ①④ B. ①⑥ C. ②⑤ D. ③⑥【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冒泡排序的程序实现,着重考查冒泡排序的排序遍数和每遍的比较范围。排序遍数可从①②③中选择,每遍的比较范围可从④⑤⑥中选择。若有 n 个元素,①③都可以保证排序 n-1 遍,但②只能排序 n-2遍,故②不合理。④⑤⑥选项均实现从前向后排序,每遍排序需要先比较第 0 号与第 1 号元素,由“s[j]>s[j-1]”可知,第一遍的比较范围要为 1~n-1,因此应为①⑤组合,③⑥组成,故选择 D 正确。11. 定义如下函数def mep(n):if n==1:return 1else:return (mep(n-1)+1)*2执行语句 t=mep(5), t 的值为( ▲ )A. 22 B. 23 C. 45 D. 46信息技术试题 第 4 页 共 12 页【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递归函数的理解。“递”的过程 “归”的过程mep(5)=(mep(4)+1)*2 mep(5)=46mep(4)=(mep(3)+1)*2 mep(4)=22mep(3)=(mep(2)+1)*2 mep(3)=10mep(2)=(mep(1)+1)*2 mep(2)=4mep(1)=1 mep(1)=112. 列表中有 n个非降序的数字元素,即 s[0]<=s[1]<=s[2]<=……<=s[n-1]的列表中,执行如下程序段i=0;j=n-1a=int(input())key=awhile i<=j:m=(i+j)//2if s[m]>key:j=m-1else:i=m+1print(s[m],end=’,’)关于该程序的执行结果(x 和 a 不相等),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输出结果 a,x,a,时,那么 x是比 a 小的数B. 若输出结果 a,x,a,时,那么 x是比 a 大的数C. 输出结果是 a,x,a,时,其列表中最少有 6 个元素D. 输出结果是 a,x,a,时,其列表中最多有 9 个元素【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二分查找的理解。从答题技巧来看,本题的答案只是从 AB 中选一个,说明查找键为 a,根据代码可知,当 a>=s[m]时向右查找,故 x应比 a 大,所以选项 A错误,选项 B正确,故选项 A 符合题意。由“a,x,a”可知,该二分查找进行了 3 次查找,即向右找 1 次,再向左找 1 次,则对应二叉查找树应为 3层或 4层,可结合二叉查找树进行分析。n=4 n=5 n=6n=8 n=9 n=10信息技术试题 第 5 页 共 12 页当有 6个节点时,可实现题目中要求的 3 次查找,故选项 C 正确;当节点数增加到 10 个时,对应 6 号节点出现右子树,由 axa 可知,最后一次查找与查找键相同,由代码可知当该节点有右子树时,会继续进行查找,则会进行 4次查找,故选项 D描述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其中第 13题 8分,第 14题 9分,第 15题 9分,共 26分)13. 小明为自家花园设计了“自动浇水系统”,该系统结构示意图如第 13题图所示。该系统对花园内 A、B两处区域的土壤湿度进行监测和控制。各传感器将采集的数据由智能终端经 IOT模块发送至服务器进行处理与存储,各执行器用于实现各区域土壤湿度的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第 13题图(1)下列关于该系统的搭建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多选,填字母。注:全部选对的得 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分,不选或选错的得 0分)A. 该系统采用了 B/S开发模式B. 数据库设计属于系统概要设计过程C. 该系统软件开发时,需要编写服务器程序和客户端程序D. 运行系统,从多角度观察程序,发现其中的错误,属于动态测试(2)A区域的部分智能终端程序如下:while True:hum=pin1.read_analog()errno,resp=Obloq.get(“input id=1&h1=”+str(hum),10000)# 其他代码略服务器的 IP地址为 192.168.0.10,端口为 8080,若当前 A区域的传感器 1监测到的湿度值为 56,则其提交数据到服务器的 URL为:http:// ▲ 。(3)如下程序统计某天 A、B两区域浇水装置独自启动的时长 cA、cB,两区域装置均启动的时长 cAB,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 数组 a中存储了某天两个区域的土壤湿度值(a[i][0]为第 i+1 分钟 A区域的土壤湿度值,a[i][1]为第 i+1分钟 B区域的土壤湿度值,湿度传感器每隔一分钟采集并上传一次数据),土壤湿度低于阈值信息技术试题 第 6 页 共 12 页w启动浇水装置n=24*60 ; cA=cB=cAB=0for i in range(n):if a[i][0]cAB+=1elif a[i][0]cA+=1▲ :cB+=1(4)系统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 B区域的植物呈现缺水状态,该区域的浇水装置却没有启动。结合第 13题图,简要说明系统中可能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 ▲ 。(不考虑水管损坏和停水等原因)(注:回答 2项,1项得 1分;多答仅前两项有效。)【答案】(1)AD(2)192.168.0.10:8080/input id=1&h1=56(3)elif a[i][1](4) IOT 模块 2 损坏,与服务器通讯故障 智能终端 2 与 IOT 模块 2 通讯故障 智能终端 2 与执行器 2 通讯故障 传感器 2 与智能终端 2 通讯故障 智能终端 2 损坏 执行器 2 损坏 传感器 2 损坏 或其他合理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1)因为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访问信息系统,所以采用的是 B/S 模式,A正确;数据库设计属于详细设计阶段,B错误;因为采用了 B/S 模式,所以只需编写服务器端程序即可,C 错误;通过系统运行来观察程序,发现错误,属于动态测试,D正确(2)根据服务器的 IP 地址,端口号和智能终端处代码,可知提交数据到服务器的 URL 为:http://192.168.0.10:8080/input id=1&h1=56(3)某时间节点,A、B两处的土壤湿度可能都小于阈值,可能 A 处小于阈值 B 处大于等于阈值,可能 A 处大于等于阈值 B处小于阈值,可能 A、B 两处都大于等于阈值,四种情况,因此划线处不能只写 else,应为:elif a[i][1](3)根据图示,传感器 2 采集土壤湿度,传递给智能终端 2,再通过 IOT2 将数据传递给服务器,服务器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将操作指令通过智能终端 2传递给执行器 2,在这条传递路线上任一处发生故障,都可能导致执行器没有启动使得植物处于缺水状态。因此可能的原因有:传感器 2 损坏; 传感器 2 与智能终端 2通讯故障;智能终端 2损坏;智能终端 2与 IOT 模块 2通讯故障;IOT 模块 2损坏;IOT 模块 2与服务器通讯故障;智能终端 2 与执行器 2通讯故障;执行器 2 损坏等。14. 某教师收集学生一节课 40 分钟专注度情况的测试数据,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制定教学策略。测试数据存储在“数据.txt”文件中,每行对应一位学生。40 分钟分为 8 个时段记录数据,0—5 分钟为第 1 个时段,5—10 分钟为第 2 个时段……35—40 分钟为第 8 个时段。每个时段都设置了 10 个测试点(即每个信息技术试题 第 7 页 共 12 页时段包含 10 个数据结果),按时间顺序存储,每行共 80 个数据。其中“1”表示专注,“0”表示不专注,数据间用逗号隔开,如第 14 题图 a所示。第 14题图 a根据题意完成以下内容:(1)进行数据预处理,将“数据.txt”文件的每行数据分组计算出对应 8 个时段的结果(10 个数据为一组计算平均值),结果如第 14 题图 b所示f=open("数据.txt","r",encoding='utf-16') #打开文件file_data=f.readlines() #读取所有行data=[]for row in file_data: #逐行读取数据s=list(map(int,row.split(","))) #将字符按逗号分割,转为整型,以列表形式存储line=[];i=0while i①for j in range(10):total+= ②i=i+10line.append(total/10*100) #计算平均值(如 10 个数中有 5 个 1 则为 50.0)data.append(line)f.close()(2)调用处理后的文件数据,统计分析学生专注度情况。整节课平均专注度大于等于 65 为优秀,求班级内整节课专注度为优秀的学生数量。import pandas as pd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plt.rcParams["font.sans-serif"]=["SimHei"] #图表显示中文字体col=["T1","T2","T3","T4","T5","T6","T7","T8"]df=pd.DataFrame(data,columns=col) #创建 DataFrame 对象,指定数据列名称df["个人平均"]=df.mean(axis=1) #新增一列,存放学生整节课的平均专注度df1= ③ #筛选专注度优秀的学生print("专注度优秀的学生人数:",len(df1))(3)计算每个时段学生的平均专注度,绘制专注度折线图,如第 14 题图 c所示。第 14题图 c信息技术试题 第 8 页 共 12 页df2=df.mean()x=colplt.xlabel("时段")plt.ylabel("学生专注度")plt.show()则在方框内按顺序应填入 ▲ (单选,填字母)①y=df2.values[:8] ②y=df2.index[:8] ③plt.plot(x,y) ④df2.plot(x,y)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4)初步分析图像可知,该教师选择在( ▲ )时段讲授重难点更合适。A. 0—10 分钟 B. 10—20 分钟 C. 20—30 分钟 D. 30—40 分钟【答案】(1) ①total = 0② total += s[i+j]③ df[df["个人平均"]>=65](2)A(3)B【解析】考察 pandas 模块,以及数据处理的基本思路(1)根据图 a、图 b 数据的变化,这里是要将每个时段的 10 个测试点汇总,① total = 0 初始化为 0。再根据 i=i+10,total 累加的语句:② total += s[i+j](2)求班级内整节课专注为优秀的学生,pandas 相应的筛选语句:df[df["个人平均"]>=65](3)df2 = df.mean(),df2 是 Series,y 的数据是 df2.values,创建折线图的语句 plt.plot(x,y),选 A从图上 T3、T4 专注度最高,处于 10—20 分钟这个时间段,选 B15. 当一辆客车抵达客运站时,可以停靠在客运站楼旁的近车位,也可以停靠在位于客运站边缘的远车位。近车位分为省内区和省外区,省内客车只能停靠在省内区,省外客车只能停靠在省外区。每辆客车抵达后,如果相应的区(省内区/省外区)还有空闲的近车位,就停靠在近车位,否则停靠在远车位(假设远车位的数量充足)。现给定未来一段时间客车的抵达、离开时刻,请你负责将 n 个近车位分配给省内区和省外区,使停靠在近车位的客车数量最多,并显示各个车位停车情况。车辆班次信息存储在 bc 列表中,存入顺序为先省内再省外,列表中的每个元素包含三个数据项,分别对应每个班次客车的车型(0 代表省内,1代表省外)、抵达时间、离开时间。将省内班次和省外班次分别按抵达时间做升序排序,并计算停靠在近车位的车辆数量最多的车位分配方案,并显示各个车位停车情况,代码运行效果如第 15 题图所示。信息技术试题 第 9 页 共 12 页第 15 题图(1)上图所示例子,车位分配方案改为省内 1 个、省外 2 个,则最多停靠班次数为 ▲ 辆。(2)实现上述功能的程序如下,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bc=[[0,6,10],[0,1,5],[0,9,14],[0,13,18],[0,3,8],[1,12,16],[1,2,11],[1,7,17],[1,4,15]]#[班次类型,抵达时间,离开时间] 0 表示省内 1 表省外m=3;x=0;y=0 #m 个近车位,x 个省内班次,y 个省外班次for i in range(len(bc)):if bc[i][0]==0:x+=1else:y+=1print('省内班次数:',str(x),'省外班次数:',str(y))def sort(st,ed):for i in range(st,ed):for j in range(st, ① ):if bc[j][1]>bc[j+1][1]:bc[j],bc[j+1]=bc[j+1],bc[j]sort(0,x-1)sort(x,x+y-1)maxstack=[[0]*100 for i in range(m)];maxtop=[-1]*m;maxans=0;maxi=0;maxj=0#存储停车最多时的方案def check(st,ed,j,stack,top):num=-1for i in range(st,ed+1):if top[i]==-1 or ② :num=ibreakreturn numfor i in range(0,m+1):stack=[[0]*100 for i in range(m)];top=[-1]*m;ans=0for j in range(x+y):if jk=check(0,i-1,j,stack,top)else:k= ③if k!=-1:ans+=1;top[k]+=1; ④信息技术试题 第 10 页 共 12 页if ans>maxans:maxans=ans;maxstack=stack;maxtop=topmaxi=i;maxj=m-iprint('最多停的班次数:',maxans,'分配省内车位数:',maxi,'省外车位数:',maxj)for i in range(m):print(i+1,'号车位情况')for j in range(maxtop[i]+1):print(bc[maxstack[i][j]])【答案】(1) 6(2)①ed-i+st②bc[stack[i][top[i]]][2]③check(i,m-1,j,stack,top)④stack[k][top[k]]=j【解析】这段代码实现了一个停车场的班次分配问题,其中 bc列表存储了班次的类型、抵达时间和离开时间。m、x和 y分别表示停车场的车位数、省内班次数和省外班次数。首先通过循环计算出 x和 y的值,然后定义了一个 sort函数用于对班次列表按照抵达时间进行排序。接下来,通过循环枚举停车场中省内和省外车位的数量,计算出停车场中停放班次最多的方案,最后输出每个车位停放的班次信息。具体实现过程如下:1.计算省内和省外班次数通过循环遍历班次列表,统计出班次列表中省内和省外班次的数量。2.按照抵达时间对班次进行排序定义一个 sort函数,用于对班次列表进行排序。该函数通过两层循环遍历列表中的元素,判断相邻两个元素的抵达时间大小,如果前一个元素的抵达时间大于后一个元素的抵达时间,则交换这两个元素的位置。第 1空考查下沉式冒泡,外层循环控制排序的轮数,内层循环控制每一轮中相邻元素的比较和交换。代码中 st和 ed表示待排序元素区间的首位索引值,总共包含 ed-st+1个元素,根据冒泡排序原理第一轮 i=st,排序需要比较 ed-st次,j的范围为[st,ed)第二轮 i=st+1,排序需要比较 ed-st-1次,j的范围为[st,ed-1)…因此,第 1空在答案为 ed+st-i3.计算停车场中停放班次最多的方案定义一个 check函数,用于判断某个班次是否可以停放到某个车位上。该函数接收四个参数:st表示起始车位编号,ed表示结束车位编号,j表示班次编号,stack表示停车场的车位停放车辆信息,top表示每个车位上停车数量的列表(即栈顶)。在函数内部,循环遍历起始车位到结束车位的车位列表,判断当前车位是否可以停放该班次,如果可以停放,则返回该车位的编号;否则返回-1。可以停放的条件:该车位没有车辆停放或者该班次编号和前面已经停放的车辆班次再停放时间上没有重叠。bc[stack[i][top[i]]][2]表示标号为 i的停车位最后停放车辆的离开时间,第 2空答案:bc[stack[i][top[i]]][2]于车位编号 i的最后停放车辆的离开时间。第 3 空所在的代码段通过两层循环枚举停车场中省内和省外车位的数量,计算出停车场中停放班次最多的方案。在外层循环中,枚举停车场中省内车位的数量,内层循环中,枚举班次列表中的所有班次。当jcheck(i,m-1,j,stack,top),其中 i,m-1省外车位起始编号和结束编号。当返回的 k不为-1,说明可以停放,则将该班次停放到该车位上,班次数 ans加 1,并将该车位上停车数量加 1,并更新 k号车位栈顶的车次编号:stack[k][top[k]]=j。信息技术试题 第 11 页 共 12 页最后,统计停放班次最多的方案,并输出每个车位停放的班次信息。信息技术试题 第 12 页 共 1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