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件(共23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件(共23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16 课 殊途同归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战前
1914年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4——1945年
二战后
1945年
兴起
高涨
发展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斗争。
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背景
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无暇外侵,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地区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大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增强
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且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列强(宗主国)转嫁经济危机,激化民族矛盾。
马克思主义在亚非拉地区的传播
1821年 西属墨西哥独立
1910-1917年 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1804年法属海地独立
1826年 西属拉美民族独立
1822年葡属巴西独立
1882年埃及掀起反英斗争
1881-1899年 苏丹抗英大起义
1894-1896年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
1905-1911年伊朗立宪革命
1905-1908年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兴起
印尼共产党人发动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
东南亚: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亚州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东亚:
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
反封反帝
西亚:
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发对英法的斗争
南亚:印度反抗英国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一)东亚: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1919年,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1921年, ; 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1924年,国民党一大, 第一次实现,以“打倒列强、除军阀”
为目标的国民大革命兴起。
1926年, 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收回
等英租界,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统治。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继续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展
1931年—1945年,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并最终取得胜利,为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做出突出贡献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共合作
北伐战争
汉口、九江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1922年(即中共二大)
阶段 领导者 方式或政策 结果
(二)东南亚:印尼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印尼
民族党
采取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领导权
第二阶段
(1927年以后)
第一阶段
(1926—1927年)
被残酷镇压,被迫转入地下
▲苏加诺(1901-1970年)印度尼西亚独立运动领袖,1927年7月成立民族主义政党民族党并任主席。
变化:领导者从无产阶级变为民族资产阶级;
斗争方式从武装起义到采取不合作政策。
印尼
共产党
武装起义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二)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甘地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领导人、印度国父。人们尊称他为“Mahatma”(“马哈特马”,即圣雄),意思是“伟大的灵魂”。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他的"非暴力"的哲学思想,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争取能以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
如果可能,在英帝国内自治;如有必要,就脱离英帝国独立。——甘地
来源:他把印度教的仁爱、素食、不杀生的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相结合,并吸收了梭伦、托尔斯泰等人的思想精髓,逐渐形成了非暴力不合作理论。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二)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指导思想
甘地提出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的思想,以及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的思想。
“人性的真谛是爱,对一切人都要爱,对压迫者也要用爱来感化他们;而暴力是野兽的本性,使用暴力,只能激起更强烈的仇恨,导致人性沦丧”。
它(非暴力不合作)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坚持真理, 也就是真理的力量。我也称之为爱的力量。 ——甘地
非暴力 + 不合作
思想:爱与道义
行动:合法、和平手段
用非暴力限制群众运动,防止改良变为革命,把群众运动控制在资产阶级允许的范围内,维护资产阶级领导地位
用不合作发动群众,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迫使英国让步,争取印度独立自治
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立场的两重性。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二)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7世纪初 英国通过殖民机构东印度公司开始侵入印度;
一战期间 印度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印度民族主义者同英国合作,幻想以此换取战后印度自治。
19世纪中后期 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
1914年,在西线作战的印度骑兵
一战后 英国政府不允许印度自治,颁布《罗拉特法》
4月13日 英军制造了阿姆利则惨案
阿姆利则惨案
一战期间 英国从印度征召了100多万人,运走了数百万吨粮食和军用物资,还强迫印度负担了几亿英镑的军费,印度人民深受其苦。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二)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过程
阶段 背景 斗争手段 斗争结果
第一阶段
(1920—1922年)
提倡“手纺车运动”
阿姆利则惨案
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
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
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及抗税
白衣帽一时成为民族服装;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抵制了英国经济侵略
手纺车象征着印度的民族意识。
土布是印度人民团结的象征,
是印度经济自由和平等的象征。
——甘地
▲“土布运动”:甘地倡导“回到纺车去”以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维护民族经济。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二)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过程
阶段 背景 斗争手段 斗争结果
第二阶段
(1930—1934年)
“文明不服从”运动
世界经济危机,
食盐专卖
提出降低地税、废除食盐专卖、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释放政治犯等要求,遭拒后进行“食盐进军”,到海滨制盐
引发了印度各地的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了部分要求。
▲ 1930年3月12日,甘地率领非暴力反抗者前往西海岸,徒步24天426千米抵达丹迪海滨,亲自煮盐。史称“食盐进军”。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二)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过程
阶段 背景 斗争手段 斗争结果
发动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
二战爆发,英印当局擅自宣布印度参战,印度各界不满
殖民当局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
要么行动
要么死亡
——甘地
后续: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英国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1950年印度建国,尼赫鲁成为首位总理。
第三阶段
(1940—1942年)
“退出印度”运动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二)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影响
大英帝国近百年的殖民统治在这小小的盐粒的攻击下岌岌可危。
——《甘地图传》
一个精神萎靡不振、落后的、四分五裂的民族忽然昂首挺胸参加全国有纪律的行动,这种行动本身就使群众产生了不可抵抗的力量。 ——尼赫鲁
进步性:①不合作运动的开展,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推动了印度民族民主运
动的发展。
②增强了印度民族意识,提高了民族自尊心和信心,对动员广大民众投身
民族民主运动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③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印度民族经济的发展。
局限性:①严格坚持非暴力原则,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群众运动的发展,丧失革命时机
②以落后文明抵制先进文明,不利于印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③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体现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
摩洛哥里夫人民起义
华夫脱党民族独立运动
(一)埃及华夫脱抗英运动
(二)摩洛哥反抗西班牙和法国的斗争
(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1.背景
一战期间,英国为拉拢埃及参战,曾四次许诺战后予以埃及独立。但停战后,英方却拒绝履诺。对此,扎格鲁尔决定组织“埃及代表团”到欧洲去活动,争取参加巴黎和会。
(“代表团”阿拉伯语为“华夫脱” “华夫脱党”)
2.过程
非暴力: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
暴力:街垒战
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保留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
1918年要求独立被拒
1919年埃及斗争
英国让步
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护宪运动”
要求英国放弃特权
但未获完全成功
民族独立运动(1919-1922)
(1923-1935)
(一)埃及华夫脱抗英运动
1.概况:在酋长克里姆领导下,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
侵略军,1923年,建立里夫共和国。
2.结果: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
克里姆(1882~1963)
1.概况: 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
2.结果:埃塞俄比亚人民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意大利侵略军,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
海尔·塞拉西(1930—1974年在位)
失败
胜利
一、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二)摩洛哥里夫地区
◎埃塞俄比亚示意图
非洲独立运动特点
发展程度较低且不平衡
领导力量多样
以民族独立为主要诉求;
具有反法西斯战争的性质。
外因:英美的政治渗透与经济侵略
(门罗主义、金元外交与大棒政策)
内因:政治上的军事独裁统治(考迪罗主义)与经济上的封建大地产制度
没有完全摆脱对殖民国家政治和经济上的依附地位
阿根廷共产党
智利民族阵线联合政府
巴西共产党工人运动
萨尔瓦多共产党全国起义
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拉美广泛传播……到1934年,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都有了共产党组织,并积极领导了反帝反封建国家。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一)背景
01
领导人:
桑地诺,被誉为“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的标志”。
过程:
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斗争
结果:
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1934年,桑地诺遭当局刺杀
02
03
(二)尼加拉瓜
▲ 桑地诺(1893—1934)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自由与死亡”红黑旗
尼加拉瓜是中南美洲除巴拿马之外另一个开凿穿越大西洋与太平洋的运河的理想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自由与死亡”红黑旗
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十九世纪初,墨西哥在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后,社会经济结构并未发生多大的变化。封建大地产原封未动,英美法等很快取代了西班牙殖民者的地位,控制了墨西哥的经济命脉。由美国资本兴办种植园和大牧场,几乎遍及墨西哥的每一个州。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三)卡德纳斯改革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1.背景
2.目的
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态,保证宪法的施行。
3.性质
①对内推行土地改革,改组国民革命党,发展教育,限制教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
②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
4.措施
瓦解封建经济
巩固民主政体
打击帝国主义
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扎格鲁尔
卡德纳斯
桑地诺
海尔 塞拉西一世
甘地
苏加诺
克里姆
孙中山
毛泽东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1.这次民族主义浪潮席卷亚非拉广大地区,一些国家在民族独立、民主改革的过程中取得积极进展,从整体上沉重打击了殖民主义势力,冲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所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2.这次运动并没有缩小殖民主义的统治范围,也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殖民统治,一些国家的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人在追求民族独立的道路上将斗争方式限定在和平手段上,严重限制了民族民主运动在这些国家的深度和广度。
四、意义
四、意义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国家 民族民主运动 领导力量 斗争方式 成果 目的
亚 洲 中国 北伐战争 国共两党 武装斗争 收回汉口等租借 反帝反封建
印尼 民族大起义 印尼共产党 印尼民族党 武装起义 不合作 得到世界同情
印度 非暴力不合作 甘地、印度国大党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英国被迫部分让步 争取民族独立
非 洲 埃及 华夫脱党运动 华夫脱党 和平手段、街垒战 英国承认埃及主权 争取民族独立
摩洛哥 里夫人民民族起义 部落酋长 武装起义 建立共和国 争取民族独立
埃塞俄 比亚 抗意战争 人民武装 游击战争 恢复民族独立 争取民族独立
拉丁 美洲 尼加拉瓜 反美游击战 游击队 武装斗争 迫使美军撤出 反帝民主革命
墨西哥 卡德纳斯民主改革 国民革命党 民主改革 走上现代化道路 资产阶级民主改革
拉美在民族独立已基本完成的情况下,以争取民主革命与改革为主要任务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
民族独立运动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
民族民主运动
思考:与一战前相比,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民族民主运动有何特点?
思考:与一战前相比,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民族民主运动有何特点?
对比 拉丁美洲 亚洲 非洲
一战前 觉醒 独立 抗争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民族民主的高潮 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独立意识的觉醒
(1)广泛性:①空间范围广泛。 ②参与主体广泛。
(2)多样性:①斗争方式多样。 ②指导思想多样。
③领导力量多样。封建阶层、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各国共产党等;
(3)明确性:运动目标明确。“民族自决”成为各国斗争普遍诉求;
(4)不平衡性: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导致地区间运动存在差异;
(5)持续性:一战以来未有间段,持续高涨到二战。
(6)递进性:斗争方式更加激烈和彻底,影响更加深远。
(7)部分国家民族解放运动与反法西斯斗争结合(如中国、意大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