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挑战第一次》教学反思课标要求: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是创造型人才的基本素质,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标准》在设计思路中指出:“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是儿童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时代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引导儿童学会学习,发展认识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让生活更丰富更美好,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快乐。”《课程标准》“愉快、积极地生活”部分,要求学生“有应对挑战的信心与勇气”,具体为“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或活动”(第9条),在“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部分,要求学生“有好奇心和多样的兴趣”,具体为“对周围环境充满兴趣,喜欢接触新鲜事物”(第2条)。当前,确有许多孩子或谨慎有余而胆量不足,或鲁莽有余而理性不足,这是小学生成长中需要进行引导的。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是多样的,如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果父母生性比较谨慎,或者比较有开创性,那么学生也可能会有相应的特点。再如,家庭教养方式的原因。在一些隔代带孩子的家庭里,祖父母辈对孙辈的养育,往往更多溺爱,更多包办和限制。为了孙辈的安全,有些长辈可能会采用过度夸大行为后果的方式,比如用“吓唬”的方式,以致严重压抑了小学生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索致。当然.也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于放手,对尚处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孩子对挑战的渴望缺少必要的鼓励和引导,有的家长会错误地认为多让孩子挑战是培养他们“闯劲”的重要途径,因而过多地支持与表扬,有的家长甚至还上传自己未成年的孩子驾驶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视频,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以至于造成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不良影响。鉴于以上情况,特别设置《让我试试看》这一单元,一方面鼓励小学生大胆尝试与探索,另一方面学习如何理性地对待尝试中出现的新问题。挑战第一次的关键,是引导小学生避免怯懦与鲁莽两种极端倾向,结合生活事件,发展好“勇敢”这一德性。教学反思:在上完本节课后,我觉得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1.整节课的设计从家中开始,以回到家中结束,实现了家校教育的结合。家庭是学生道德形成的重要场所,特别是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家庭是除学校之外最主要的生活场域。在目前的情况下,有些家庭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的发展,较少关注学生的道德成长,所以这方面需要学校教育的带动。在良好沟通的前提下,这样的教育主题受到家长的认可和欢迎,争取到他们的全力合作,因此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2.挑战第一次重在内心的体验,而非结果。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有敢于尝试、不畏挑战的勇气和行动,而不是为了竞赛或者夺标。敢于尝试、不畏挑战的勇气与行动,重在过程,而不在结果,所以,我注重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整理挑战带来的成长,感受现场尝试与挑战中的共同成长,在辨识想挑战的事情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敢于尝试与挑战的同时,又不盲目行动。这节课美中不足的是,《小马过河》的故事只让学生进行了自学,没有在课堂上进行深入挖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