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下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语文三下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部编版三下第五单元
(共6题)
一、阅读理解题(共6题)
阅读课外文章,回答问题。
怀揣两块糖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在山西一个偏远而清苦的山村,来自大洋彼岸的金发女孩玛丽亚,正在感叹这里的生活实在太穷困了。
忽然,她的目光被一株百年老树下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吸引了过去。
老人衣着简单,微眯着眼睛,一脸慈祥地跟一个小男孩说笑着。玛丽亚好(hǎo hào)奇地停下脚步,不远不近地站定了。她听到老人给小男孩出了一个字谜:“一人本姓王,怀里揣着两块糖。”那个小男孩_____此前听过这个字谜,立刻大声回答:“金。”老人满意地笑了,从贴胸的衣兜里掏出两块水果糖,一块递给男孩,一块送到自己嘴里,两人甜甜地吮吸着,似乎正享受着无穷的幸福。
玛丽亚羡慕地望着面前这被快乐包围的一老一少,蓦(mù mò)然,她想起了祖母的那栋(zhuàng dòng)漂亮别墅,想起常常邀请一帮孩子到家中分享她的糖果和故事的祖母,想起祖母和孩子一样单纯而畅快的笑声。
原来,快乐和幸福,就像阳光一样无所不在。一个人,无论身处怎样的境遇,无论富有还是清贫,只要他怀揣着两颗糖,一块慷慨地赠人,一块留下自己慢慢品尝,就自有真实的快乐如泉涌来,自有绵绵的幸福飘逸在生活当中。
就是那两块普通的水果糖和那两张淳朴的笑脸,让玛丽亚骄傲地做了一个选择——留在中国西部,做一名帮贫助困的志愿者,播撒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灯下,读着玛丽亚芬芳的小故事,不禁_____,多么简单的事情啊,不需要太多的寻寻觅觅,不需要太多的权衡论证,只需怀揣两块糖,慷慨地与人分享,就完全可以拥有快乐的时光,就可以拥有幸福的人生。
(1) 选出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
玛丽亚好奇地停下脚步,不远不近地站定了。
A.hǎo B.hào
(2) 选出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
蓦然
A.mù B.mò
(3) 选出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
那栋漂亮别墅
A.zhuàng B.dòng
(4) 选择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1)她听到老人给小男孩出了一个字谜:“一人本姓王,怀里揣着两块糖。”那个小男孩 此前听过这个字谜,立刻大声回答:“金。”
(2)灯下,读着玛丽亚芬芳的小故事,不禁 ,多么简单的事情啊,不需要太多的寻寻觅觅,不需要太多的权衡论证,只需怀揣两块糖,慷慨地与人分享,就完全可以拥有快乐的时光,就可以拥有幸福的人生。
A.本然 B.显然 C.怦然心动 D.油然而生
(5) 判断正误。
画线句是玛丽亚由两个幸福的情景感悟到的东西。
(6) 根据文章内容选择填空。
玛丽亚“感叹”的是 ,玛丽亚“羡慕”的是 ,玛丽亚“骄傲”的是 。
A.这一老一少享受到的快乐和幸福
B.这里的生活实在太穷困了
C.留在中国西部当志愿者,播撒快乐和幸福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晏子使楚(节选)
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但楚国更为强大。
有一回,齐王派大(dà dài)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chéng shèng),想乘(chéng shèng)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达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本文根据《晏子春秋》相关内容改写)
(1) 在文中括号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 仿照示例中的推理方式,完成练习。
例:
前提一:访问狗国钻狗洞。前提二:“我”钻的是狗洞。结论:楚国是狗国。
前提一:访问正常的国家走城门。前提二: 。结论: 。因此,楚王 。(用文中句子回答)
(3) 短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 短文表现了晏子的哪些优秀品质?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课内阅读。
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 )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 )的声音。
你好妈妈向我点了点头请问我可以住在那个三角形的鸟窝里吗
她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一些树枝轻轻地垂下,妈妈顺着这些树枝爬了上来,坐在那个三角形的鸟窝里。
妈妈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好多东西: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她把这些好吃的分给小动物们。他们一起在我的鸟窝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 )……”我的肚子里发出一种怪怪的声音,把他们吓了一跳。他们也只是奇怪地互相望了一眼,又继续吃起来。
(1) 从下面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嗵嗵 咕噜噜 丁零丁零
(2) 给第二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 从文中找出与下列意思相反的词语。
伤心—— 得意— 抬起—
(4) 妈妈住的鸟窝是什么形状?如果是你,你会告诉妈妈你的秘密吗?
阅读课内文章,回答问题。
狡猾的老鼠
一只老鼠刚钻(zuàn zuān)出洞口,两只猫同时逮(dǎi dài)住了它。
白猫抓住鼠尾说:“是我先捉住了这只老鼠,应(yīng yìng)该归我享用。”黑猫抓住鼠头说:“你没看见是我抓住的吗?是我先击中(zhòng zhōng)了它的要(yào yāo)害部位。”两只猫争执不下,谁也不让谁。
老鼠见(壮 状),忙对两只猫说:“反正我(已 以)经被你们俩抓住了,谁吃都一样,但为了使你们俩不伤和(hé huó)气,是否先放我回洞里,让我重新钻出来,你俩(在 再)抓,就能比出谁先抓到了。”
两只猫同(意 义)了。他俩一左一右守在洞口,几个时(晨 辰)过去了,可惜他俩连老鼠的影子也没见到。
(1) 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钻 出洞口
逮 住了它
应 该归我享用
击中 了它
要 害部位
不伤和 气
A.zuàn B.zuān C.dǎi D.dài
E.yīng F.yìng G.zhòng H.zhōng
I.yào J.yāo K.hé L. huó
(2) 选择括号中正确的字。
(1)老鼠见(壮 状)
(2)反正我(已 以)经被你们俩抓住了
(3)你俩(在 再)抓
(4)两只猫同(意 义)了
(5)几个时(晨 辰)过去了
A.壮 B.状 C.已 D.以
E.在 F.再 G.意 H.义
I.晨 J.辰
(3)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
A.不能轻信他人,容易上当。 B.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
C.人不能太贪,要互相谦让。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阅读与欣赏,回答下面问题。
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富者曰: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②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③不如蜀鄙之僧哉?
(节选自《为学》)
【注释】①鄙:边远的地方②去:距离③顾:难道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吾欲之南海:
越明年:
(2) 翻译句子:子何恃而往?
(3) 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 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 。
(4) 读了这段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课外文章,回答问题。
刻舟求剑
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他在乘(chéng chèng)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xuán xián)上刻了个记号,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人们都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yìn yìng)记,心想:他不赶快下船去找,光在船上刻印记有什么用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白费了好大一阵(zhèn chén)工夫,结果毫无所获,还招来了众人的讥笑。
(1) 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乘船
A.chéng B.chèng
(2) 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船舷
A.xuán B.xián
(3) 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印记
A.yìn B.yìng
(4) 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阵工夫
A.zhèn B.chén
(5) 从文中找出符合下面解释的词语。
:讥讽和嘲笑。
答案
一、阅读理解题(共6题)
1. 【答案】
(1) B
(2) B
(3) B
(4) B;C
(5) 正确
(6) B;A;C
2. 【答案】
(1) dà;shèng;chéng
(2) “我”走的是城门;楚国是正常的国家;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3)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侮辱他,让他从狗洞钻进去,晏子靠“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的推理,迫使楚王下令打开城门。
(4) 机智勇敢、思维严密、能言善辩。
3. 【答案】
(1) 嗵嗵;丁零丁零;咕噜噜;
(2) “你好!妈妈向我点了点头”,“请问我可以住在那个三角形的鸟窝里吗?”
(3) 高兴;失望;垂下
(4) 妈妈住的鸟窝是三角形。如果是我,我会忍不住叫妈妈的。(回答合理即可)
4. 【答案】
(1) B;C;E;G;I;K
(2) B;C;F;G;J
(3) C
5. 【答案】
(1) 想;到了
(2) 你凭什么前往?
(3) 对比;立志
(4) 人不仅要树立志向,还要付出行动。
【解析】
(1) 本题考查了文言字词的翻译。吾欲之南海:我想去南海。欲:想。越明年:到了第二年。越:到了。
(2) 本题考查了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何恃:“恃何”的倒装。恃,凭借、依靠。往:前往。故句子翻译为:你凭什么前往?
(3) 本题考查了文段的写作手法。结合“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可知,这是采用的是一种对比的手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立志。
(4) 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可知,文章告诉我们人不仅要树立志向,还要付出行动。
6. 【答案】
(1) A
(2) B
(3) A
(4) A
(5) 讥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