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中的内容,主要内容是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二、说学情本节课的学情主要包括:1.学生已经学习过化学基础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等概念有基本的了解。2.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程度不一,有些学生可能只知道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框架,对元素周期表的具体结构和特点不太熟悉。3.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不够高,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3)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的性质,发现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性规律。(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发现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和规律背后的科学原理。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2.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发现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性规律。(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周期性规律背后的科学原理。五、说教法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探究式学习法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六、说教学过程1.概念形成阶段——创设情景、直观导学出示幻灯片,提出问题,创设教学情景,1.目前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的周期性,如何用一种形式表现出来? 2.为解决这一问题,哪位科学家做出了最杰出的贡献?出示元素周期表挂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周期表结构,讨论交流后,将自己对周期表结构的认识表达出来。学生对表结构的基本认识将是正确的,但在其表述时,概念术语可能不准确,在充分肯定学生认识的基础上,概括板书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介绍周期、族的分类。此时,我特别强调短周期的概念,并说明不完全周期是自然科学给同学们预留的发展空间,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幻灯片,对已有认知进行巩固应用,导入下一阶段,讨论填表5-11: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的周期序数和元素起止、元素种数、核外电子层数。2.规律发现阶段——设疑诱思、自主探究出示幻灯片,对周期表的现有认识提出疑问:讨论: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共同特点?排列规则是什么?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共同特点?排列规则是什么?引导学生绘制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参考ⅠA、ⅦA、0族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已有认知或周期表相关内容,循序进行分析讨论。出示幻灯片,进一步认识元素的位、构关系,讨论:3.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与元素的位置有什么必然关系? 4.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有无必然的递增规律?有什么规律?3.理性认识阶段——学用结合、深化内涵出示幻灯片,凸现第3周期和ⅠA、ⅦA,提出问题:①第3周期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有什么变化规律? ②ⅠA的碱金属元素、ⅦA的卤素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有什么特点或递变规律? 设疑诱思:③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的性质为什么有相似性和递变性?④金属性最强或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哪个位置?⑤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引导学生对第3周期和ⅠA、ⅦA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点和递变规律与元素性质(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的关系依次进行分析探讨,并要求表述结论。4.巩固应用阶段——反馈练习、检测效果1.检测学生对同周期元素的性质与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结构的关系。2. 检测学生对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强弱的判断能力。5.教学延伸阶段——课外拓展、提升能力教材习题练习:一、1-7,三、1-3七、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性规律原子半径 电子亲和能 电离能 电负性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但是,我也发现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缺乏合作精神,需要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