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篆刻劳动目标:1.掌握篆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通过动手操作,实际体验篆刻的过程,感受劳动的氛围。教学重点、难点:1.篆刻刀的使用。2.印稿的选择。劳动导入:篆刻起源于殷商时代,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的结合,是用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是我国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手工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美产物。从秦汉一直延用至今,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曾拿篆刻的印章作信物。初学篆刻,我们从刻一枚小小的印章开始。劳动准备:知识准备:篆刻用材包括印材、印泥、刻刀、印床、砂纸、棕老虎、拓包、印规、笔、墨、纸、小镜子牙刷以及必要的参考资料等,而每一类材料又可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在学习篆刻的时候,可以根据具体的用途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同时,熟悉这些材料的性质,也有利于工具的使用和保养。材料准备:常用篆刻字典、砂纸、毛笔、墨汁和砚台、石料、印床、刻刀、印泥、宣纸、数份、牙刷等。劳动过程:打磨印石:将砂纸平铺在水平光滑的桌面上,选一方与将要临印的印石在砂纸上打磨直至印面平整。设计印稿:初学者宜临印,印宗秦汉,多临汉印。我们选择一方印,将一张半透明的宣纸附在印稿上,用毛笔蘸墨临出印稿。印稿上石:初学者宜用水印上石的办法,这种方法失真会大大减少,毕竟刚刚学习篆刻直接在石头上写出印面难度太大。将印稿反附在石头上,用干净的毛笔蘸清水打湿印面,等印面完全湿透,用宣纸吸干多余的水分,大概洗到8分干的时候在附上新的宣纸用力均匀按压印面。最后取下印稿,基本上印稿复制到印石上了。放在镜子前看看是否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如果能力强者亦可直接写到石料上。刻印文的方法:在印文笔画两侧施刀,用两刀或两刀以上把印文笔画的实线刻出。朱文印是沿笔画两侧刻出外廓,用切戳的方法将笔画之外的印底剔铲掉,使印文笔画凸起在印面上。刻朱文印用刀要求通畅贯气、线条均匀。成功的朱文剖面呈泥鳅背状,产生书法中锋用笔所具有的力透纸背、浑厚饱满的艺术效果。修饰处理:使用以上刀法刻好印后,大家不要着急钤印,我们在涂上一层墨,对照原印稿看看是否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再次补刀调整。此时大家补刀是也要用刀去刻,而不是一点点用刀去刮线条,切记!只有这样线条才有骨力。钤印:刚刻好的印面上还有石屑,要用牙刷轻轻洗净。 蘸上印泥,整个印面都要均沾,这样印出来才不会缺少线条。清洗好印面后,将印面去蘸印泥,而不是用力下按,让印面均匀与印泥接触,当印面均匀布满印泥后准备钤印。钤印时纸下面垫上一个书本或者专业的印垫,还有的甚至用印规来保证印面工整不倾斜。左手固定印章右手在印章均匀用适当力量按压,不宜过大的力,确保印面能均匀着纸,这才会有更好效果。教师重点阐述篆刻石料的选择和印稿的选择;分组进行篆刻操作任务,可以自行选择石料和印稿。温馨提示:一定要注意篆刻刀的安全使用。劳动延伸:(1)同学互评篆刻的文字效果及收获。教师进行知识拓展,拓宽学生视野。(2)完成劳动展评。劳动总结: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篆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实践,有更深刻的体会。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