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程标准:理解二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纲要下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战后国际秩序的演变丘吉尔与罗斯福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对英国首相丘吉尔谈起,应该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一个名字,丘吉尔脱口而出:“The Unnecessary War(不必要的战争)!”他认为如果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决策者们处置不当,致使德、意、日侵略势力迅速膨胀,第二次世界大战本来是可以避免的。战争为什么未能避免?战争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导入新课】“法西斯”一词来源于拉丁文“Fasces”,原意是中间插着一把战斧的一束棍棒,寓意人民必须服从至高无上的国家权威,在古罗马是权力和威信的标志。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应该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那样,要求打破现状,并且“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只有战争能使人类的能力达到最高水平,能在敢于从事战争的人身上打上高贵的印迹……法西斯主义认为获取最高统治权的趋向……是生命力的表现。何为“法西斯主义”?法西斯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是中央集权形式下的军国主义。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背景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背景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的漫画将英、法、美、意、日比做一只五头怪兽,它贪婪地将德国踩在地下并将内脏吞食殆尽。日本在一战期间得以独占中国,结果战后在列强压力下不得吐出了所获收益。因此日本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严重不满意大利“一战”中支出军费120亿美元,其他损失30亿美元,巴黎和会分赃最少,称之为“乞丐帝国主义”。德意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极为不满,力图摆脱体系束缚。1.历史因素:1929-1933年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工业 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1/3外贸 缩减 70% 69.1% 50% —— 50% 2/3失业 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万 3000万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经济大危机。面对危机,英法美等国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的方式减轻危机。而德国、日本由于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专制主义、军国主义气氛浓厚,则走上了对内强化军事统制、对外大肆侵略扩张的法西斯主义道路。—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起到了催化剂作用(导火线)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背景2.现实因素: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背景3.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国家 领导人 法西斯主义形成意大利德国日本墨索里尼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希特勒1920年,希特勒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冈村宁次东条英机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德、意、日法西斯势力兴起,积极扩军备战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背景4.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②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2)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①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纳粹党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③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6年,德国和意大利建立“柏林——罗马轴心”“HITLER”“MUSSO”“JAPAN三个女巫”即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从1936年到1937年,关系不断密切,通过签订一系列协定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1940.9.27,三国在柏林签署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背景5.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绥靖政策: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大国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行为所采取的姑息、妥协、纵容的政策。 其目的是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并企图将祸水东引到苏联。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国际联盟拒绝制裁日本表现: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表示不干涉。③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慕尼黑协定》签字现场志得意满的张伯伦一下飞机,张伯伦就得意地宣称:“我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温斯顿·丘吉尔则评价: “让你在战争与耻辱之间作一抉择,你选择了耻辱,而你将来还得进行战争。”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一战后德国减少了13%领土,还丧失了全部的海外殖民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制造业年增长指数美国 日本 德国 英国 法国1913年 100 100 100 100 1001920年 122.2 176 59 92.6 70.41925年 148 221.8 94.9 86.3 114.31929年 180.8 324 117.3 100.3 142.7经济实力与殖民地“倒挂”现象比一战前更加严重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1)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经济困难重重,而战败的德国利用英、法、美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依靠美国的扶植,经济再度超过了英法。(2)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而英、法、美继续坚持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背景1.德意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极为不满,力图摆脱体系束缚。2.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起到了催化剂作用3.德、意、日法西斯势力兴起,积极扩军备战4.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加速二战爆发(直接原因)5.英法美等国实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6.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根本原因)【小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背景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1、局部战争(1)亚洲: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2)非洲:1935年,墨索里尼入侵埃塞俄比亚。(3)欧洲: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2、全面爆发(1)亚洲: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全面爆发的标志。中华民族组建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东方主战场。(2)欧洲: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法国沦1940.6德军仅用44天就将荷、比、卢、法四国击败,轻易占领不设防的城市巴黎。01敦刻尔克大撤退丘吉尔说:"我们挫败了德国消灭远征军的企图,这次撤退将孕育着胜利!"02不列颠空战这是第二战中规模最大的空战,德国失败后放弃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03“巴巴罗萨计划”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半年时间内夺下了苏联50万平方英里的土地。04法国败降,英国坚持抵抗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1940.5~6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3、全球战争: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日军以仅损失5艘自杀性小型潜艇和29架飞机的轻微代价,击沉8艘美国战列舰和10艘其它战舰,击毁击伤美机260多架,美军伤3300多人。偷袭使美太平洋舰队失去作战能力,从而确立了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的绝对海空优势。珍珠港事件后德英美的反应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作用:同盟国家协同作战,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26国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阿拉曼战役1942北非战场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1943苏德战场和二战的转折点5.“二战”转折点诺曼底登陆1944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德军处于两面夹击之中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1942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1943年10月13日1945年5月8日墨索里尼被暴尸米兰街头洛雷托广场希特勒在地下室用手枪绝望自杀骨灰被埋进了一个炮弹坑。1945年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无条件投降6、战争结束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1)根本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战斗和世界人民的支持;(2)战争的正义性,得到人民的支持。(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团结协作;(4)正确的战略指导,通过一系列国际会议决定;(5)美、苏、英、中大国的积极协调和巨大贡献。思考总结: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性质:从战争发动者来看,二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侵略战争;从战争抵抗者来看,二战是一场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1、雅尔塔体系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战胜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开辟第二战场;战后处置德国;成立国际组织。重申雅尔塔会议精神;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版图;审判罪犯,肃清法西斯主义;成立联合国。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日本所窃中国领土归还中国,是战后处理日本问题和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重要法律依据。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①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a.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b.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千小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c.承认朝鲜最终独立。德国领土变化与分区占领2、雅尔塔体系内容②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同为战争罪犯,纳粹德国的汉斯 弗兰克在临刑前忏悔:“千年易过,德国罪孽难消。”日本的东条英机却在就刑前高呼:“天皇陛下万岁!”至死没有承认自己罪行,没有签字画押。2、雅尔塔体系内容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③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国际托管制度】是指依《联合国宪章》建立的将有关非自治领土置于联合国管理和监督之下的制度。旨在促进该领土居民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教育进步并最终实现自治或独立。④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苏、英两国关于划分 巴尔干势力范围的“百分比协定” 苏联的利益比例 丘吉尔与斯大林协定的草案 莫洛托夫最后提议获接受的方案匈牙利 50% 80%南斯拉夫 50% 50%保加利亚 75% 80%罗马尼亚 90% 90%希腊 10% 10%在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后二至三个月之内,苏联协助同盟国参加对日战争,但条件是: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库页岛南部及其邻近的一切岛屿均须归还苏俄;维护苏联在大连商港的优先权益,并使该港国际化;同时恢复旅顺港口俄国海军基地的租借权;中苏设立公司共同经营合办中长铁路、南满铁路,并保障苏俄的优先利益。同时维护中华民国在满洲完整的主权,千岛群岛让与苏联。美国则在太平洋、中国和日本获得了优势和支配权。——《雅尔塔会议》2、雅尔塔体系内容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成立:宗旨:原则:作用:中国共产党代表董必武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1945年10月24日五大常任理事国“大国一致”的原则。⑤成立联合国铸剑为犁打结的手枪2、雅尔塔体系内容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①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②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结合雅尔塔体系内容,谈谈你如何评价雅尔塔体系积极消极①大国互相妥协的产物;②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③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实质:美苏两分天下3、对雅尔塔体系的评价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探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异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不同 体现意志 英、法、美等国 美国和苏联主要矛盾 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矛盾 两种不同制度的矛盾调整关系 帝国主义国家的关系 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国际组织 国际联盟 联合国国际格局 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 美苏两极格局瓦解方式 随着亚欧战略策源地形成及二战爆发与扩大而瓦解 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而瓦解相同 ①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而建立的; ②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基本原则,确立主要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 ③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④都随着主要国家主导力量的消失而走向瓦解; ⑤都建立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 ⑥都暂时缓和了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但不能解决根本矛盾。 四、二战的影响材料一:反法西斯战争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横行一时的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曾经是世界一等强国的英、法也受到严重削弱。虽打赢了战争,却失去了往日的地位。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结合材料分析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主要参战国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打破了三百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军事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美国则凭借在战争中急剧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爬上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它野心勃勃,狂妄地宣布要控制全世界。——方连庆等《国际关系史(现代卷)》材料三:苏联是经历了战火的考验而成长起来的另一个大国。在战争中,苏联不仅建立了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而且由于它违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大大地提高了它在国际社会中的威信与地位。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欧洲衰落:欧洲在二战中遭受致命打击,国力严重消耗。美国独大: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苏联抗衡:苏联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战争中赢得很高威望。国际格局:二战的结束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 。课堂总结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世界经济危机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纳粹德国的扩张与英法绥靖政策历史放映室:二战回忆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梳理二战的结束:德国投降;日本投降雅尔塔体系建立主要内容评价:积极性、消极性联合国:成立、宗旨、原则、作用历史启示录:对二战的评价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2.20世纪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分别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下列关于这两个国际体系相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都宣称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②都形成了有效制裁侵略的机制③都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④都实现了国际格局中心的转移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1.丘吉尔在他的《二战回忆录》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丘吉尔这句话的意思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没有必然性B.二战的发生绥靖政策有重大责任C.小国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是法西斯BB课堂检测3.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 ) A.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B.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D.英法绥靖政策和苏联中立自保4.1928年,德国纳粹党还只是一个拥有81万张选票的小党。到1933年,纳粹党获得1374万余张选票,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并上台执政。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德国对国联的不满 B.罗斯福新政的影响C.人民对民主的渴望 D.经济大危机的刺激BD5.有学者指出,德黑兰会议似乎预示着,美苏协调将决定战后秩序的走向,而丘吉尔及其代表的英国似乎要在对德作战的隆隆炮声中耗尽帝国的血液,不得不从国际舞台的中央“体面地”退场。这反映出( )A.三国协调对德日法西斯作战 B.英国在战争中付出的牺牲最大C.二战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 D.美苏合作确立战后国际新秩序CC6.19世纪末以前,美国妇女活动主要限定于家庭之中。20世纪40年代以来,白人妇女、印第安妇女和非裔、亚裔妇女大量参与社会劳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 B.种族歧视观念的淡化C.世界性战争的破坏 D.经济大危机的缓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