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文化交流的作用;2.文化发展的要求;3.文化交融的作用;4.文化交融的意义。二、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2.科学精神: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3.公共参与:正确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文化发展的要求。教学难点:文化交融的意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在融合中进步》。(二)新课讲授总议题:如何推进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议题一:如何推进文化交流?议学情境(展示材料):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提出要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强调“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维护文明多样性、促进文明对话与合作、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增进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着眼各国人民共同尊严与福祉、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大倡议,凝聚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反映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为推动人类进步事业增添了新的精神动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一个重要目的是促进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为此,要加深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孕育的精神资源和价值追求的认知与了解,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努力推动世界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进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通过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认同,坚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理念,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通过加强对外交流和文明对话,促进世界各国的相互理解与信任。拓展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更是世界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之源。”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历史的发展、社会的繁盛、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滋养和引领。无论哪种文明,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推动中华文明与各国文明美美与共、和合共生,需要不断拓展文明交流互鉴的内容。千百年来,中外物质文明的传播是不同国家和民族进行经济社会交往的重要形式。以古丝绸之路为例,古城、绘画、服饰、家具等大量考古实物和文化遗存带有中外文明交流融合特征,见证着中国同西域各国的文化交流、贸易往来。也要看到,文明交流互鉴不仅包括文化遗产、文物瑰宝的展示、展览,还包括文化交流机制的建立、文化交流机构的构建、文化交流活动品牌的打造等内容。面向未来,我们要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扩容增质,加大交流对话力度,不断推动世界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进步。创新形式。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形式、手段和路径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数字传播技术创造出丰富的数据储备、智能的实时分析和便捷的对话空间,能够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便捷的技术条件。近年来,我国同各国一道,通过数字传播技术在文化、艺术、教育、体育等领域搭建了众多平台,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采用“科技+艺术”的呈现方式,让更多中外文明成果登上荧屏、走向世界;通过增强现实(AR)技术还原我国古代书法珍藏,讲述中国古人独特的文化追求;通过“3D可翻阅”模式把中外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文明交流互鉴的诸多新形式,不断推动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广泛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面向未来,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主体的交往能动性,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平台所赋予的各种传播能力,挖掘多种文化构成要素,广泛使用多种移动终端,不断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议学任务: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化交流的理解?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1.文化交流的作用:①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②正是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③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化交流、交融的宏伟画卷。2.文化交流的要求(怎样促进文化交流)要求: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议题二:文化交融是如何推进文化发展的?议学情境: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即将在福建福州举办,福建省内包括鼓浪屿在内的世界遗产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近日,中新社记者走访鼓浪屿,再次感受这座小岛作为中西方文化历史交融发展见证地的独特魅力。在鼓浪屿标志性建筑之一——八卦楼楼前,记者获悉,原计划7月10日闭馆修缮的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因应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召开,延期至8月1日闭馆。来自南京的周姓游客对记者说,能赶在闭馆前实地参观慕名已久的世界最大风琴博物馆,太幸运了。2017年7月,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鼓浪屿全岛以“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包括八卦楼在内鼓浪屿上数百座历史建筑、道路、代表性自然景观和文化遗迹,共同构成鼓浪屿文化遗产的核心要素,曾在当年申遗时,受到联合国世界遗产保护专家的赞誉。八卦楼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闭馆修缮期间,展馆内藏品将迁至鼓浪屿风琴博物馆临时展馆继续展出。鼓浪屿是以包括了人文与自然、物质与非物质等各类要素、具有突出文化多样性的历史文化社区形态整体申遗成功的,而不仅仅是“万国建筑博物馆”等建筑。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文化遗产管理研究专委会秘书长魏青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在本届世界遗产大会之前先行举办的世界遗产地管理者论坛,鼓浪屿作为唯一重点研讨案例分享了自身的保护管理经验。鼓浪屿现有历史建筑近千栋,151个不可移动文物点,既包括学校、医院、教堂、海关、领事馆等公共建筑,也有大量私人住宅、园林。鼓浪屿管委会主任林跃锋介绍说,这些保存完好的历史遗迹,真实且完整地记录了中外多元文化碰撞、交流、融合的历程,其突出价值体现在独特的国际社区、多元文化共存的典范和见证文化交融的厦门装饰风格上。为讲好鼓浪屿世遗故事,传播鼓浪屿世遗文化,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等机构,自7月6日起携手主办了“百年建筑 魅力世遗——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图片展”,展出39栋建筑、116张照片,让人们更感性地品读历史,了解鼓浪屿入选世界遗产的“前世今生”。曾担任鼓浪屿申遗顾问的魏青向记者表示,鼓浪屿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上具有示范性。此次世界遗产地管理者论坛上,鼓浪屿保护管理理念与实践经验获得了与会近百名世界遗产地管理者代表的认同,实现了申遗时提出的“让鼓浪屿回到世界视野”的规划目标。鼓浪屿管委会相关人士表示,正致力于鼓浪屿历史文化遗产的精心守护,以更好地传承历史文脉。图片展将进学校、企业、商场、社区举办,更好地凝聚民众保护合力。(完)议学任务: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化交融的理解?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1.文化交融的作用: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2.文化交融的意义:①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②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课堂小结:课堂训练:1.志和者,不以山海为远。作为2022“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的重头项目,“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于7月10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来自意大利的503件珍贵文物,展示了同东方文明同样悠久的古罗马文明。这一展览( )A.有助于推动中意文化交融,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B.有助于观众加深对东方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的认同C.有助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两国民心相连相通D.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开创了国际文化交流先河2.“中文热”在阿拉伯国家持续升温,2022年10月1日起,中文教学进入埃及国民教育体系,成为可供中学生选修的外国语言,为埃及青年了解中国创造了更多机会。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②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③不同文化交流能搭起人民心灵契合的桥梁④要面向世界,充分吸收外来文化有益成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中文连接四海,齐聚五洲青年,共筑天下一家。“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是由孔子学院总部主办的国际中文赛事,吸引了来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万人次参加。这些“汉语桥”的选手们,为世界而来,为友谊传承而来。可见( )①民族文化的共性是文化交流的基础②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③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融中走向趋同④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整个世界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美丽中国”“发现中国之旅”等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感知中国,品味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这说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文化交流可消除文化的差异③文化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途径④文化交流需要坚持以我为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CC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