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下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 学案(回归教材+类分考点+分层训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八下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 学案(回归教材+类分考点+分层训练)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全章复习攻略
一、知识速览:
1、知道空气的成分和利用
2、理解氧气的制取、性质、用途
3、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过氧化氢分解和高锰酸钾加热分解)。
4、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仪器名称、装置的连接、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收集方法和检验氧气的方法。
5、了解燃烧的条件,了解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并具有安全意识。了解灭火和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
6、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
7、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义。
8、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和叶绿体,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了解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9、了解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10、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11、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从而认识自然界中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12、了解大气层中臭氧层的作用及其保护。
13、了解温室效应的成因和温室效应的利弊。
14、知道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性,防治措施。
15、了解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了解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了解酸雨及其危害。
16、知道空气污染指数的主要内容,能看懂空气质量报告。
知识点1、空气的成分、空气污染及保护
1.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
空气的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水蒸气等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3% 0.04% 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各异,但其原理是一致的,即利用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要求生成物为固体),容器内压强减小,大气压把水压人容器中,根据进人容器内水的体积确定氧气的体积。21*cnjy*com
3.空气污染
(1)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燃煤产生的大量气体和烟尘、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是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2)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有害气体和可吸人颗粒物,有害气体主要指二氧化硫、氨氧化
物、氧化碳、臭氧等。
(3)二氧化碳不属于大气污染物,但它可以引起温室效应。
受蒙古气旋和冷空气影响,2010年3月19日至20日,我国出现今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以下关于沙尘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沙尘漂浮在空气中是由于分子运动造成的
B.为了防止沙尘暴的发生,应保护草原植被
C.出现沙尘暴时,外出要戴好口罩,以免沙尘伤害呼吸道
D.沙尘掉落在叶片上会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
知识点2、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取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需要研究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化学反应原理,就是要研究在实验室条件(如常温、加
热加催化剂等)下,可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
(2)需要研究制取这种气体应该采用的实验装置。
(3)需要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需气体。
2.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
反应物为固体,反应需加热 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
3.验满与检验
(1)如果气体是用排水法收集.可以通过观察知道气体是否已经收集满,一般不需要验满;
如果是用排空 气法收集,则需要在集气瓶口进行验满的操作。
(2)检验气体必须以它的特征性质为依据。
①验证氧气的方法:使带火星的了水条复燃变浑浊
②验证一氧化碳的方法:使澄清石火水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 .
(2)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则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选 、
(填编号),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选择A和C装置制取氧气,实验开始前如图E所示的操作,标志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 ;若用C收集的氧气进行铁丝燃烧的实验,则收集氧气的集气瓶要预留少量 ,以防止高温熔化物飘落下来炸裂瓶底.
知识点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化学反应前后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五个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物质分子数目可能改变;元素化合价可能改变。
2.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应该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质量守恒定律对化学变化有意义,对物理变化无意义。
(2)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并不包括其他方面,如反应前后的体积不一定守恒。
(3)不能把“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简单理解成“反应物”,因为有些反应物不一定全部参与反应,有“过量”问题。2·1·c·n·j·y
(4)对于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化学式,可以先确定已知一方各个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再对应查找另一方,左右相减就可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嫦娥一号”成功完成了中国首次探月之旅,发射火箭使用的推进剂是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它们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H8N2+2N2O43N2+2X+4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N2 B.H2 C.O2 D.CO2
知识点4、物质的化学反应
缓慢氧化现象
在某些条件下,有的氧化反应比较剧烈(如燃烧),而有的氧化反应发生的比较缓慢,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 等变化过程中都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
剧烈氧化现象( 如燃烧、爆炸)
物质失电子的作用叫氧化反应,狭义的氧化反应指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有的缓慢,有的剧烈。其中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剧烈氧化。例子:爆炸,燃烧等现象
剧烈氧化即燃烧,包括平稳的燃烧和急剧的燃烧。如果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瞬间内累计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就会引起爆炸。【出处:21教育名师】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有可燃物;二是要有助燃剂;三是温度达到该可燃物的着火点。
常用的灭火方法及原理
四种基本的灭火原理。
1.冷却灭火
冷却灭火主要是喷水或使用其他有冷却作用的灭火剂。由于可燃物质着火必须具备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热量,灭火时,将具有冷却降温和吸热作用的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体上,以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当其温度降到燃烧所需最低温度以下时,火就熄灭了。也可将水喷洒在火源附近的可燃物质上,使其温度降低,防止将火源附近的可燃物质烤着起火。
冷却灭火方法是灭火的常用方法,主要用水来冷却降温。一般物质如木材、纸张、棉花、布匹、家具、麦草等起火,都可以用水来冷却灭火。
2.窒息灭火
窒息灭火就是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不让火接触到空气,让氧气与燃烧物隔绝使火熄灭。根据着火时需要大量空气这个条件,灭火时采用捂盖的方式,使空气不能进入燃烧区或进入很少。常用方法:
向燃烧区充入大量的氮气、二氧化碳等不助燃的惰性气体,减少空气量。
封堵建筑物的门窗,燃烧区的氧一旦被耗尽,又不能补充新鲜空气,火就会自行熄灭。
用石棉毯、湿棉被、湿麻袋、砂土、泡沫等不燃烧或难燃烧的物品覆盖在燃烧物体上,以隔绝空气使火熄灭。
3.隔离灭火
隔离灭火就是将燃烧物与附近有可能被引燃的可燃物分隔开,燃烧就会因缺少可燃物而熄灭。这也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www-2-1-cnjy-com
灭火时迅速将着火部位周围的可燃物移到安全地方。
将着火物移到没有可燃物质的地方。
关闭可燃气体、液体管道的阀门,减少和中止可燃物质进入燃烧区域。
拆除与火源相毗连的易燃建筑,形成阻止火势蔓延的空间地带。
4.抑制灭火
抑制灭火是将化学灭火药剂喷入到燃烧区,使之参与燃烧的化学反应,而使燃烧反应停止。一般用于扑救计算机等精密仪器设备、家用电器、档案资料和各种可燃气体火灾。但灭火后要采取降温措施,防止发生复燃。
以上四种灭火方法,既可单独采用,也可综合使用
列举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
1、迅速撤离法:当进入公共场所时,要留意其墙上、顶棚上、门上、转弯处设置的“太平门”“紧急出口”“安全通道”等疏散指示标志,一旦发生火灾,按疏散指示标志方向迅速撤离。
2、低身前进法:由于火灾发生时烟气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间,因此在逃生过程中应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
3、毛巾捂鼻法:火场上的烟气温度高、毒性大,吸入后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灼伤或人体中毒。疏散中应用浸湿的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以起到降温及过滤的作用。
4、厚物护身法厚物护身法:确定逃生路线后,可用浸湿的棉被或毛毯、棉大衣盖在身上,以最快的速度钻过火场并冲到安全区域。不能用塑料或化纤等类物品来保护身体,否则会适得其反。
5、跳板转移法跳板转移法:可以在阳台上、窗台、屋顶平台等处用木板、木桩、竹竿等有承受力的物体,搭至相邻单元或相邻建筑,以此作为跳板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区域。
6、管线下滑法管线下滑法:当建筑物外墙或阳台边上有落水管、电线杆、避雷针引线等竖直管线时,可借助其下滑至地面,同时应注意一次下滑时人数不宜过多,以防止逃生途中因管线损坏而致人坠落。
7、结绳自救法结绳自救法:家中有绳索的(或将床单、被罩、窗帘等撕成条,拧成麻花状),可直接将其一端拴在门、窗档或重物上,沿另一端爬下。逃生过程中,脚要成绞状夹紧绳子,双手交替往下爬,并尽量用手套、毛巾将手保护好。
8、器械逃生法器械逃生法: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利用平时准备的家用缓降器等专用救生设备逃生。
9、信号求救法信号求救法: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应通过大声呼救、挥动布条、敲击金属物品、投掷软物品等方式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夜间可用手电筒、应急灯等能发光的物品发出信号。
10、空间避难法空间避难法:在暂时无法向外疏散时,可选择卫生间、厨房等空间小且有水源和新鲜空气的地方暂时避难。将毛巾等棉织物塞进门缝阻挡烟气,在地面上泼水降温,等待救援。在消防队员到来后,可通过搭乘消防云梯、救生直升机或利用救生气垫逃生。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特点
类型 定义 特点 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多变一 A+B=AB(A、B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AB一定是化合物)
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一变多 AB=A+B(A、B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AB一定是化合物)
7、化学反应中存在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在化学反应中伴随能量的变化,主要表现形式为: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即放热反应),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或吸收热量(即吸热反应),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B.档案室着火用水基型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灭火
C.把煤做成蜂窝煤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向油锅内浇水
知识点5、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光合作用过程,原料与产物探究,能量的转化与意义
1.光合作用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存储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能量的转化与意义
光合作用实现了地球上最重要的两个变化:一是把简单的无机物合成为复杂的有机物,实现了物质的转化;二是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实现了能量的转化。
(1)光合作用为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
(2)光合作用与生物的细胞呼吸以及各种燃烧反应相反,它消耗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在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稳定方面有巨大的作用。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原理 淀粉遇碘变蓝色
实验过程 ①实验前应对绿叶进行暗处理,目的是消耗完叶片中原有的淀粉;②实验过程中应对同一叶片的不同部位进行对照实验;③验证时应先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以溶解叶片中含有的叶绿素;④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滴加碘液;⑤清水冲洗碘液,观察、记录、分析得出结论。
二、呼吸作用过程,原料与产物探究
1.呼吸作用概念:呼吸作用(主要指有氧呼吸)是指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植物细胞内有关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2.呼吸作用反应式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3.呼吸作用场所:植物体的活细胞。
4.呼吸实质:氧化反应(指有氧呼吸)
呼吸过程中物质转变: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呼吸过程中能量转变:化学能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条件 光照 有光无光均可进行
场所 叶绿体 活细胞
物质变化 吸收CO2,放出O2,无机物→有机物 吸收O2,放出CO2,有机物→无机物
能量变化 光能→化学能,储存能量 化学能变成内能及其他能,释放能量
意义 生物体有机物和能量的最终来源,维持大气中CO2 和O2含量的稳定 释放的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了能量和原料
三、农业生产(合理灌溉、合理施肥、种子处理等)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原理
1.合理灌溉和合理施肥
(1)水、无机盐是细胞构成的基本成分和生理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应根据植物的需求规律,适时、适量地进行灌溉、施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过多的水分会影响到根部等器官的有氧呼吸,从而导致烂根等现象的出现。过多的无机盐会引起烧苗,缺乏时会影响植物的正常发育。
2.合理密植
根据光合作用原理,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应尽量让阳光照射到农作物上,少照射到地面上,并尽量避免农作物之间的相互遮光。
3.种子处理
成熟的种子,时刻进行呼吸作用,为了有效提高种子的储藏时间,可采取低温、干燥等方法,降低种子的呼吸作用。
甲、乙同学一起做“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他们在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碘液后,发现叶片未遮光部分没有出现预期的蓝色,而是变成了棕黑色.这是为什么呢?
甲同学猜想:可能是叶片上残留的酒精引起的.为了验证猜想,取经过暗处理并光照4小时、脱色后的叶片,分成两组,一组不漂洗,另一组充分漂洗,然后分别向两组叶片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碘液.发现未漂洗的叶片变为棕黄色,充分漂洗的叶片变为棕黑色.
乙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并通过以下实验加以验证:
取经过暗处理并光照4小时、脱色、漂洗后的叶片,分成四组,将溶质质量分数为0.02%、0.04%、0.06%、0.08%的碘液分别滴在各组叶片上.发现只有滴加0.04%的碘液的叶片,颜色变为预期的蓝色.
(1)乙同学的猜想是 .
(2)甲同学的实验还不能验证自己的猜想,为了验证猜想,甲同学还需怎样改进实验?请简要说明: .
(3)你认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何意义? (写出两点).
易错点1、根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
根据题意书写化学方程式。
(1)汽车尾气中氮的各种氧化物可以通过炽热的铁粉消除其污染,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NxOy+FeFe3O4+N2。请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 。
(2)以食盐(NaCl)和水为反应物,经过电解制得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NaOH)三种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氯气和水反应可生成次氯酸(HClO)和盐酸(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易错点2、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制法
甲、乙、丙三位同学在活动课上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常见的气体,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O2,发生装置应选用图中的 装置(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C装置收集,集满氧气的标志是 .
(2)乙同学利用B装置制取CO2,如图是乙同学在化学实验中主要操作过程的示意图.
根据上述实验操作过程.请找出乙同学的操作错误的是(填序号) ;用图Ⅲ收集CO2的原因是 .
(3)丙同学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在F装置中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实验中观察到烧杯内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请你分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可能有:
① .
② .
易错点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如图为某兴趣小组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进行的实验,步骤如下,请分析回答:
①将长势、大小相同的两株天竺葵放在暗处2天后,分别置于两瓶内,密封瓶口,设为A、B瓶;
②将A瓶移到光下6-7小时,B瓶仍放在暗处(图一);
③取下玻盖,将点燃的蜡烛分别伸入A、B瓶(图二);
④取A、B瓶中大小相同的两片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脱色;
⑤取出脱色的叶片漂洗,滴加碘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 。
(2)步骤②中A、B瓶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
(3)步骤③伸入A瓶的蜡烛燃烧更剧烈,说明瓶中富含 (气体),这是植物进行 作用产生的;伸入B瓶中缺少上述这种气体,该气体是被植物的
作用消耗掉的。
(4)步骤④用 将叶片脱色,脱去叶绿体中的叶绿素。
(5)步骤⑤滴加碘液后,摘自A瓶的叶片 ,摘自B瓶的叶片 ,这不仅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生是 ,还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2-1-c-n-j-y
1. 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分数的21%
B. 鱼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C.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D. 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可用铁丝替代红磷
2. 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使其充分燃烧
B. 用木材引燃煤,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C. 只有燃烧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 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燃烧
3. 我国科学家在水煤气变换中引入了高效催化体系,使该反应可在120℃时进行,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B. 反应每消耗28g甲,可生成44g丙
C. 该过程体现了催化剂吸附微粒的选择性
D. 反应过程中,每消耗1个甲分子,同时消耗1个乙分子
4. 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B. 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 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 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5. 下图是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外界的气体进入呼吸道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
B. 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最高,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最高
C. 肺泡内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
D. 肺泡壁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属于器官层次
6. 下列关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碳一氧平衡有重要意义
B. 煤、石油的过量燃烧对碳一氧平衡具有严重破坏作用
C. 碳—氧平衡被破坏是导致酸雨多发的重要原因
D. 植树造林、低碳生活可以有效缓解碳—氧平衡的破坏【版权所有:21教育】
7. 精准扶贫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建造塑料大棚生产有机农产品,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金乡白梨瓜因无公害、肉质甜脆、口感清爽深受消费者青睐,如图依次为大棚、梨瓜、叶片进行的三项生理过程,晴朗的夏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以及大棚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请你联系教材内容学以致用:
(1)梨瓜开花之后,为了增加梨瓜的结果率,王大爷可以______。
(2)王大爷将取暖用的蜂窝煤炉搬进大棚,升温的同时还可以提高______的浓度,进而增强梨瓜的光合作用。
(3)图三中,梨瓜白天进行的生理活动有______(填字母)。
(4)图四中,能表示图三C过程的曲线为______(填标号)。
(5)要提高金乡白梨瓜的产量,王大爷还可以采取(一条)措施。______。
(2023 宛城区校级模拟)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乙醇俗称酒精,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某小区居民家中不慎发生天然气泄漏而造成失火,消防员们用高压水枪进行灭火,其原理是 。现有乙醇和乙醛(CH3CHO)的混合物共13.4g,完全燃烧后生成26.4gCO2,则生成水的质量为 g。
9. 分析如图所示实验:甲乙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
(1)一段时间后,可看到 ______ 瓶中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______ .
(2)本实验设置甲、乙两瓶,形成了一组 ______ 实验。
(3)人体吸入的气体,在肺部和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中的 ______ 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10. 红外测量仪可以测量一个密闭小室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科研人员用其进行如下实验:在两个密闭可透光容积为1 L的相同小室中,分别放置叶面积都是10cm2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测量二氧化碳的浓度,结果记录如下表,请结合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二氧化碳的浓度单位:毫克/升):
记录时间(分)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A种植物叶片 150 113 83 58 50 48 48 48 48 48
B种植物叶片 150 110 75 50 35 18 8 8 8 8
(1)实验初期二氧化碳浓度明显降低,其原因是叶片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呼吸作用强度。
(2)如果将大小、长势相似的A种植物和B种植物培养在同一个密闭可透光的小室内进行实验,保持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一段时间后,发现B种植物生长较好,请结合数据推测原因:________。21·cn·jy·com
11. 科学家研究发现,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可以制取甲酸(CH2O2),甲酸进一步转化成甲醇(CH4O),有关微观示意图和流程图如下所示。
(1)图1是水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a作用下转化为甲酸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分析图2中反应①②,你对催化剂的新认识是______。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③中参加反应的CO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4)综合图1和图2可知,制取甲醇的过程,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填反应序号)。
12. 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大型纪录片《水问》,向人们说明了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唤起人们关心水、爱护水、节约水的意识.
(1)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达标后方可以成为生活饮用水.各种指标的主要要求为:a.不得呈现异色;b.不得有异味;c.水应澄清透明;d.不得含有细菌和病毒.
①a、b两个指标可以利用 ______ 吸附而达到.
②如图为我市某地简易的自来水生产过程示意图如图1:c、d两个指标可以通过过滤和加入消毒剂而达到.但自来水在饮用前,往往要煮沸,这不仅可以杀菌消毒,还可以达到 ______ 的目的.
(2)许多实验中都用到了水,请指出如图2(甲、乙、丙)三图所示实验中水的作用.
①甲图中水的作用是 ______ ;
②乙图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 ______ ;
③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丙图中发生的反应 ______ .
13. 图甲是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绿叶和CO2缓冲液(作用是使装置内的CO2浓度保持相对稳定)。经过相关计算,根据细玻璃管内红墨水的移动距离可获得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测得装置a中平均1h气体体积变化如图乙所示,装置b中平均1小时气体体积变化如图丙所示。(本次实验假定绿叶呼吸作用强度不变)

(1)图甲中a组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
(2)图丙中P点的含义是________。
(3)当光照强度为10kLx时,这片绿叶平均1h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体积为________mL。
14. (1)图为微型实验装置,反应发生后a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b处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装置最右侧烧杯中的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2)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现取15g该石灰石样品于烧杯中,加入80g稀盐酸使之充分反应(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及生成物反应),完全反应后剩余物质总质量为90.6g,计算: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②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15. 将13克氯酸钾(KClO3)与二氧化锰(MnO2)的混合物加热,完全反应后,得残留物的质量为8.2克。求:
(1)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
(2)完全反应后的剩余固体有哪些物质,质量各是多少?(提示:2KClO32KCl+3O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全章复习攻略
一、知识速览:
1、知道空气的成分和利用
2、理解氧气的制取、性质、用途
3、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过氧化氢分解和高锰酸钾加热分解)。
4、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仪器名称、装置的连接、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收集方法和检验氧气的方法。
5、了解燃烧的条件,了解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并具有安全意识。了解灭火和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
6、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
7、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义。
8、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和叶绿体,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了解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9、了解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10、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11、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从而认识自然界中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12、了解大气层中臭氧层的作用及其保护。
13、了解温室效应的成因和温室效应的利弊。
14、知道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性,防治措施。
15、了解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了解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了解酸雨及其危害。
16、知道空气污染指数的主要内容,能看懂空气质量报告。
知识点1、空气的成分、空气污染及保护
1.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
空气的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水蒸气等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3% 0.04% 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各异,但其原理是一致的,即利用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要求生成物为固体),容器内压强减小,大气压把水压人容器中,根据进人容器内水的体积确定氧气的体积。21*cnjy*com
3.空气污染
(1)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燃煤产生的大量气体和烟尘、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是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2)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有害气体和可吸人颗粒物,有害气体主要指二氧化硫、氨氧化
物、氧化碳、臭氧等。
(3)二氧化碳不属于大气污染物,但它可以引起温室效应。
受蒙古气旋和冷空气影响,2010年3月19日至20日,我国出现今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以下关于沙尘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沙尘漂浮在空气中是由于分子运动造成的
B.为了防止沙尘暴的发生,应保护草原植被
C.出现沙尘暴时,外出要戴好口罩,以免沙尘伤害呼吸道
D.沙尘掉落在叶片上会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
【思路点拨】沙尘暴是因为植被被人为破坏,而使较小的沙尘颗粒被风扬起形成的,沙尘颗粒进入人的呼吸道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覆盖的叶面上的沙尘会减弱光合作用。21cnjy.com
【尝试解答】:A、由于沙尘暴中吹起的是人类用肉眼能看到的固体小颗粒,故不属于分子的运动,故A不正确;
B、沙尘暴”是人们过度砍伐树木、破坏草原植使细小的沙土直接裸露在空气中而形成的,故保护草原植被可以防止沙尘暴的发生,故B正确;
C、为了防止沙尘进入人的呼吸系统,在沙尘暴出现时应戴好口罩,故C正确;
D、沙尘覆盖在叶片上时,可以使叶片不与阳光接触,从而减弱了光合作用,故D正确;
故选A。
【答案】A
知识点2、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取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需要研究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化学反应原理,就是要研究在实验室条件(如常温、加
热加催化剂等)下,可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
(2)需要研究制取这种气体应该采用的实验装置。
(3)需要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需气体。
2.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
反应物为固体,反应需加热 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
3.验满与检验
(1)如果气体是用排水法收集.可以通过观察知道气体是否已经收集满,一般不需要验满;
如果是用排空 气法收集,则需要在集气瓶口进行验满的操作。
(2)检验气体必须以它的特征性质为依据。
①验证氧气的方法:使带火星的了水条复燃变浑浊
②验证一氧化碳的方法:使澄清石火水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 .
(2)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则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选 、
(填编号),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选择A和C装置制取氧气,实验开始前如图E所示的操作,标志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 ;若用C收集的氧气进行铁丝燃烧的实验,则收集氧气的集气瓶要预留少量 ,以防止高温熔化物飘落下来炸裂瓶底.
【思路点拨】(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熟记反应原理;
(3)熟记反应原理;检查该装置气密性是利用双手加热试管,使试管内的温度升高,气压变大,在导管口产生气泡,松开双手,导管形成一段水柱;根据铁丝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
【尝试解答】:(1)是少量试剂反应容器的试管;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不能采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故采用向上排空气法,选择装置D;反应原理是:CaCO3+2HCl═CaCl2+H2O+CO2↑;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利用双手加热试管,使试管内的温度升高,气压变大,在导管口产生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铁丝燃烧产生的四氧化三铁温度较高,掉落下来溶液炸裂集气瓶的底部,故应留少量水.
故答案为:(1)试管;(2)B D CaCO3+2HCl═CaCl2+H2O+CO2↑;
(3)2KMnO4K2MnO4+MnO2+O2↑;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水.
知识点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化学反应前后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五个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物质分子数目可能改变;元素化合价可能改变。
2.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应该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质量守恒定律对化学变化有意义,对物理变化无意义。
(2)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并不包括其他方面,如反应前后的体积不一定守恒。
(3)不能把“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简单理解成“反应物”,因为有些反应物不一定全部参与反应,有“过量”问题。2·1·c·n·j·y
(4)对于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化学式,可以先确定已知一方各个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再对应查找另一方,左右相减就可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嫦娥一号”成功完成了中国首次探月之旅,发射火箭使用的推进剂是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它们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H8N2+2N2O43N2+2X+4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N2 B.H2 C.O2 D.CO2
【思路点拨】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尝试解答】: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碳、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8、6、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8、6、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2。
故选:D。
【答案】D
知识点4、物质的化学反应
缓慢氧化现象
在某些条件下,有的氧化反应比较剧烈(如燃烧),而有的氧化反应发生的比较缓慢,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 等变化过程中都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
剧烈氧化现象( 如燃烧、爆炸)
物质失电子的作用叫氧化反应,狭义的氧化反应指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有的缓慢,有的剧烈。其中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剧烈氧化。例子:爆炸,燃烧等现象
剧烈氧化即燃烧,包括平稳的燃烧和急剧的燃烧。如果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瞬间内累计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就会引起爆炸。【出处:21教育名师】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有可燃物;二是要有助燃剂;三是温度达到该可燃物的着火点。
常用的灭火方法及原理
四种基本的灭火原理。
1.冷却灭火
冷却灭火主要是喷水或使用其他有冷却作用的灭火剂。由于可燃物质着火必须具备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热量,灭火时,将具有冷却降温和吸热作用的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体上,以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当其温度降到燃烧所需最低温度以下时,火就熄灭了。也可将水喷洒在火源附近的可燃物质上,使其温度降低,防止将火源附近的可燃物质烤着起火。
冷却灭火方法是灭火的常用方法,主要用水来冷却降温。一般物质如木材、纸张、棉花、布匹、家具、麦草等起火,都可以用水来冷却灭火。
2.窒息灭火
窒息灭火就是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不让火接触到空气,让氧气与燃烧物隔绝使火熄灭。根据着火时需要大量空气这个条件,灭火时采用捂盖的方式,使空气不能进入燃烧区或进入很少。常用方法:
向燃烧区充入大量的氮气、二氧化碳等不助燃的惰性气体,减少空气量。
封堵建筑物的门窗,燃烧区的氧一旦被耗尽,又不能补充新鲜空气,火就会自行熄灭。
用石棉毯、湿棉被、湿麻袋、砂土、泡沫等不燃烧或难燃烧的物品覆盖在燃烧物体上,以隔绝空气使火熄灭。
3.隔离灭火
隔离灭火就是将燃烧物与附近有可能被引燃的可燃物分隔开,燃烧就会因缺少可燃物而熄灭。这也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www-2-1-cnjy-com
灭火时迅速将着火部位周围的可燃物移到安全地方。
将着火物移到没有可燃物质的地方。
关闭可燃气体、液体管道的阀门,减少和中止可燃物质进入燃烧区域。
拆除与火源相毗连的易燃建筑,形成阻止火势蔓延的空间地带。
4.抑制灭火
抑制灭火是将化学灭火药剂喷入到燃烧区,使之参与燃烧的化学反应,而使燃烧反应停止。一般用于扑救计算机等精密仪器设备、家用电器、档案资料和各种可燃气体火灾。但灭火后要采取降温措施,防止发生复燃。
以上四种灭火方法,既可单独采用,也可综合使用
列举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
1、迅速撤离法:当进入公共场所时,要留意其墙上、顶棚上、门上、转弯处设置的“太平门”“紧急出口”“安全通道”等疏散指示标志,一旦发生火灾,按疏散指示标志方向迅速撤离。
2、低身前进法:由于火灾发生时烟气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间,因此在逃生过程中应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
3、毛巾捂鼻法:火场上的烟气温度高、毒性大,吸入后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灼伤或人体中毒。疏散中应用浸湿的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以起到降温及过滤的作用。
4、厚物护身法厚物护身法:确定逃生路线后,可用浸湿的棉被或毛毯、棉大衣盖在身上,以最快的速度钻过火场并冲到安全区域。不能用塑料或化纤等类物品来保护身体,否则会适得其反。
5、跳板转移法跳板转移法:可以在阳台上、窗台、屋顶平台等处用木板、木桩、竹竿等有承受力的物体,搭至相邻单元或相邻建筑,以此作为跳板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区域。
6、管线下滑法管线下滑法:当建筑物外墙或阳台边上有落水管、电线杆、避雷针引线等竖直管线时,可借助其下滑至地面,同时应注意一次下滑时人数不宜过多,以防止逃生途中因管线损坏而致人坠落。
7、结绳自救法结绳自救法:家中有绳索的(或将床单、被罩、窗帘等撕成条,拧成麻花状),可直接将其一端拴在门、窗档或重物上,沿另一端爬下。逃生过程中,脚要成绞状夹紧绳子,双手交替往下爬,并尽量用手套、毛巾将手保护好。
8、器械逃生法器械逃生法: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利用平时准备的家用缓降器等专用救生设备逃生。
9、信号求救法信号求救法: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应通过大声呼救、挥动布条、敲击金属物品、投掷软物品等方式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夜间可用手电筒、应急灯等能发光的物品发出信号。
10、空间避难法空间避难法:在暂时无法向外疏散时,可选择卫生间、厨房等空间小且有水源和新鲜空气的地方暂时避难。将毛巾等棉织物塞进门缝阻挡烟气,在地面上泼水降温,等待救援。在消防队员到来后,可通过搭乘消防云梯、救生直升机或利用救生气垫逃生。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特点
类型 定义 特点 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多变一 A+B=AB(A、B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AB一定是化合物)
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一变多 AB=A+B(A、B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AB一定是化合物)
7、化学反应中存在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在化学反应中伴随能量的变化,主要表现形式为: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即放热反应),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或吸收热量(即吸热反应),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B.档案室着火用水基型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灭火
C.把煤做成蜂窝煤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向油锅内浇水
【思路点拨】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会改变的;
B、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时能够产生大量的泡沫,能够腐蚀档案资料;
C、增加氧气的浓度或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都可以使可燃物更充分燃烧;
D、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不可以用浇水的方法灭油锅的火.
【尝试解答】:A、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温度能够达到煤的着火点,不是提高煤的着火点,故错误;
B、档案室着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因为这样能够腐蚀档案资料。故选项错误;
C、增加氧气的浓度或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都可以使可燃物更充分燃烧,所以把煤做成蜂窝煤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的更充分,故选项正确;
D、油着火,不能用水灭,因为油的密度比水的小,会浮在水面,水起不到灭火的作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答案】C
知识点5、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光合作用过程,原料与产物探究,能量的转化与意义
1.光合作用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存储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能量的转化与意义
光合作用实现了地球上最重要的两个变化:一是把简单的无机物合成为复杂的有机物,实现了物质的转化;二是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实现了能量的转化。
(1)光合作用为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
(2)光合作用与生物的细胞呼吸以及各种燃烧反应相反,它消耗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在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稳定方面有巨大的作用。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原理 淀粉遇碘变蓝色
实验过程 ①实验前应对绿叶进行暗处理,目的是消耗完叶片中原有的淀粉;②实验过程中应对同一叶片的不同部位进行对照实验;③验证时应先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以溶解叶片中含有的叶绿素;④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滴加碘液;⑤清水冲洗碘液,观察、记录、分析得出结论。
二、呼吸作用过程,原料与产物探究
1.呼吸作用概念:呼吸作用(主要指有氧呼吸)是指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植物细胞内有关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2.呼吸作用反应式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3.呼吸作用场所:植物体的活细胞。
4.呼吸实质:氧化反应(指有氧呼吸)
呼吸过程中物质转变: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呼吸过程中能量转变:化学能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条件 光照 有光无光均可进行
场所 叶绿体 活细胞
物质变化 吸收CO2,放出O2,无机物→有机物 吸收O2,放出CO2,有机物→无机物
能量变化 光能→化学能,储存能量 化学能变成内能及其他能,释放能量
意义 生物体有机物和能量的最终来源,维持大气中CO2 和O2含量的稳定 释放的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了能量和原料
三、农业生产(合理灌溉、合理施肥、种子处理等)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原理
1.合理灌溉和合理施肥
(1)水、无机盐是细胞构成的基本成分和生理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应根据植物的需求规律,适时、适量地进行灌溉、施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过多的水分会影响到根部等器官的有氧呼吸,从而导致烂根等现象的出现。过多的无机盐会引起烧苗,缺乏时会影响植物的正常发育。
2.合理密植
根据光合作用原理,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应尽量让阳光照射到农作物上,少照射到地面上,并尽量避免农作物之间的相互遮光。
3.种子处理
成熟的种子,时刻进行呼吸作用,为了有效提高种子的储藏时间,可采取低温、干燥等方法,降低种子的呼吸作用。
甲、乙同学一起做“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他们在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碘液后,发现叶片未遮光部分没有出现预期的蓝色,而是变成了棕黑色.这是为什么呢?
甲同学猜想:可能是叶片上残留的酒精引起的.为了验证猜想,取经过暗处理并光照4小时、脱色后的叶片,分成两组,一组不漂洗,另一组充分漂洗,然后分别向两组叶片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碘液.发现未漂洗的叶片变为棕黄色,充分漂洗的叶片变为棕黑色.
乙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并通过以下实验加以验证:
取经过暗处理并光照4小时、脱色、漂洗后的叶片,分成四组,将溶质质量分数为0.02%、0.04%、0.06%、0.08%的碘液分别滴在各组叶片上.发现只有滴加0.04%的碘液的叶片,颜色变为预期的蓝色.
(1)乙同学的猜想是 .
(2)甲同学的实验还不能验证自己的猜想,为了验证猜想,甲同学还需怎样改进实验?请简要说明: .
(3)你认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何意义? (写出两点).
【思路点拨】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能,场所是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尝试解答】:(1)碘液遇到淀粉变蓝,如果碘液的浓度过高,蓝色会加深,从而变成黑色,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碘液.发现未漂洗的叶片变为棕黄色,充分漂洗的叶片变为棕黑色,说明碘液的质量分数可能过大.
(2)为避免实验中的偶然性,要对试验重复2~3次,使实验结构更准确.所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04%的碘液,重复甲自己的实验
(3)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根本保障.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其产生的氧气是生物圈的氧气的来源.
故答案为:(1)可能是碘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过大引起的
(2)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04%的碘液,重复甲自己的实验(或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02%、A0.04%、0.06%、0.08%的碘液,重复甲自己的实验)
(3)为生物提供有机物和氧气
易错点1、根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
根据题意书写化学方程式。
(1)汽车尾气中氮的各种氧化物可以通过炽热的铁粉消除其污染,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NxOy+FeFe3O4+N2。请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 。
(2)以食盐(NaCl)和水为反应物,经过电解制得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NaOH)三种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氯气和水反应可生成次氯酸(HClO)和盐酸(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4NxOy+3yFeyFe3O4+2xN2;(2)2NaCl+2H2O2NaOH+H2↑+Cl2↑;
(3)Cl2+H2O=HClO+HCl。
【解答】解:(1)将Fe3O4的系数定为1,根据各元素原子守恒可得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依此为,3,1,,同乘以y将计量数变为整数,方程式是:
4NxOy+3yFeyFe3O4+2xN2;
故答案为:4NxOy+3yFeyFe3O4+2xN2;
(2)以食盐和水为反应物,经过电解制得Cl2、H2、NaOH三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www.21-cn-jy.com
2NaOH+H2↑+Cl2↑。
故答案为:2NaCl+2H2O2NaOH+H2↑+Cl2↑。
(3)氯气和水反应可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H2O=HClO+HCl.
故答案为:Cl2+H2O=HClO+HCl.
易错点2、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制法
甲、乙、丙三位同学在活动课上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常见的气体,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O2,发生装置应选用图中的 装置(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C装置收集,集满氧气的标志是 .
(2)乙同学利用B装置制取CO2,如图是乙同学在化学实验中主要操作过程的示意图.
根据上述实验操作过程.请找出乙同学的操作错误的是(填序号) ;用图Ⅲ收集CO2的原因是 .
(3)丙同学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在F装置中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实验中观察到烧杯内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请你分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可能有:
① .
② .
【解答】解:(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O2,发生装置属于固固加热型,选择装置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若用C装置收集,集满氧气的标志是 从瓶口向外冒大气泡;
(2)乙同学的操作错误有:Ⅱ倾倒液体时瓶塞没有倒放,会污染试剂;Ⅳ验满时火柴没有放在集气瓶口;用图Ⅲ收集CO2的原因是CO2密度大于空气;
(3)盐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石蕊试液变红说明遇到了酸性物质:①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显酸性;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的水溶液显酸性;
故答案为:①产生的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②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答案:(1)A 2KClO32KCl+3O2↑ 从瓶口向外冒大气泡(2)ⅡⅣCO2密度大于空气(3)①产生的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②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易错点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如图为某兴趣小组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进行的实验,步骤如下,请分析回答:
①将长势、大小相同的两株天竺葵放在暗处2天后,分别置于两瓶内,密封瓶口,设为A、B瓶;
②将A瓶移到光下6-7小时,B瓶仍放在暗处(图一);
③取下玻盖,将点燃的蜡烛分别伸入A、B瓶(图二);
④取A、B瓶中大小相同的两片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脱色;
⑤取出脱色的叶片漂洗,滴加碘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 。
(2)步骤②中A、B瓶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
(3)步骤③伸入A瓶的蜡烛燃烧更剧烈,说明瓶中富含 (气体),这是植物进行 作用产生的;伸入B瓶中缺少上述这种气体,该气体是被植物的
作用消耗掉的。
(4)步骤④用 将叶片脱色,脱去叶绿体中的叶绿素。
(5)步骤⑤滴加碘液后,摘自A瓶的叶片 ,摘自B瓶的叶片 ,这不仅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生是 ,还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2-1-c-n-j-y
【解答】解:(1)步骤①暗处理:先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A、B瓶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光。
(3)A瓶的蜡烛燃烧更剧烈说明氧气多,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B瓶的蜡烛熄灭,说明瓶中缺少氧气,氧气被植物的呼吸消耗。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
(5)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滴加碘液后,摘自A瓶的叶片会变蓝色,B瓶的叶片会不变蓝。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同时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故答案为:(1)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2)光;(3)氧气;光合;呼吸(4)酒精;(5)变蓝;不变蓝;淀粉;光21*cnjy*com
1. 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分数的21%
B. 鱼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C.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D. 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可用铁丝替代红磷
【答案】D
【解析】A.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分数的21%,故A错误;
B.鱼在水中生活,说明氧气能溶于水,但是不能确定溶解量,得不出易溶于水的结论,故B错误;
C.O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故C错误;
D.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D正确。
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
2. 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使其充分燃烧
B. 用木材引燃煤,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C. 只有燃烧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 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燃烧
【答案】A
【解析】:A、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使其充分燃烧,故A正确;
B、着火点是煤的本身的属性,不会改变,用木材引燃煤,不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故B错误;
C、有的化学反应不燃烧也放出热量,故C错误;
D、物质只有具有可燃性才能与氧气反应时会燃烧,例如二氧化碳就不和氧气反应时燃烧,故D错误。
故选:A。
3. 我国科学家在水煤气变换中引入了高效催化体系,使该反应可在120℃时进行,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B. 反应每消耗28g甲,可生成44g丙
C. 该过程体现了催化剂吸附微粒的选择性
D. 反应过程中,每消耗1个甲分子,同时消耗1个乙分子
【答案】D
【解析】由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可知,在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O+H2OCO2+H2;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故A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甲是CO,丙是CO2,甲与丙的质量比是28:44,所以反应每消耗28g甲,可生成44g丙,故B正确;
C分析图示信息可知,不同的催化剂所吸附的微粒种类不同,该过程体现了催化剂吸附微粒的选择性,故C正确;
D.分析图示信息可知,综合该过程1、2来看,反应过程中,每消耗1个甲分子,同时消耗2个乙分子,故D错误。
故选D。
4. 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B. 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 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 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答案】A
【解析】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通常采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蜡烛火焰从下到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沉积在容器底部,即它的密度大于空气,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蜡烛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5. 下图是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外界的气体进入呼吸道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
B. 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最高,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最高
C. 肺泡内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
D. 肺泡壁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属于器官层次
【答案】C
【解析】A.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A错误。
B.吸入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21%,氮气的含量是78%,因此人体吸入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不是最高,含量最高的是氮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4%,氮气的含量是78%,因此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是最高,含量最高的是氮气,B错误。
C.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肺泡外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C正确。
D.肺泡壁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属于组织层次,D错误。
6. 下列关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碳一氧平衡有重要意义
B. 煤、石油的过量燃烧对碳一氧平衡具有严重破坏作用
C. 碳—氧平衡被破坏是导致酸雨多发的重要原因
D. 植树造林、低碳生活可以有效缓解碳—氧平衡的破坏【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C
【解析】:A、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A正确;
B、煤、石油的过量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破坏碳一氧平衡,B正确;
C、破坏碳一氧平衡,容易产生温室效应,C错误;
D、缓解碳一氧平衡被破坏的有效措施是植树造林、低碳生活等,D正确。
故选:C。
7. 精准扶贫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建造塑料大棚生产有机农产品,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金乡白梨瓜因无公害、肉质甜脆、口感清爽深受消费者青睐,如图依次为大棚、梨瓜、叶片进行的三项生理过程,晴朗的夏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以及大棚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请你联系教材内容学以致用:
(1)梨瓜开花之后,为了增加梨瓜的结果率,王大爷可以______。
(2)王大爷将取暖用的蜂窝煤炉搬进大棚,升温的同时还可以提高______的浓度,进而增强梨瓜的光合作用。
(3)图三中,梨瓜白天进行的生理活动有______(填字母)。
(4)图四中,能表示图三C过程的曲线为______(填标号)。
(5)要提高金乡白梨瓜的产量,王大爷还可以采取(一条)措施。______。
【答案】(1)人工辅助授粉(2)二氧化碳(3)A、B、C(4)I
(5)夜间补充人工光照(一条措施合理即可)
【解析】(1)梨瓜开花之后,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要完成的两项生理过程是传粉和受精。梨瓜开花之后,为了增加梨瓜的结果率,王大爷可以人工辅助授粉。
(2)王大爷将取暖用的蜂窝煤炉搬进大棚,升温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进而增强梨瓜的光合作用。
(3)图三中,C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表示光合作用;B释放水蒸气,表示蒸腾作用;A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表示呼吸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光照的影响,因此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4)图四中Ⅰ在白天6点~18点进行,是光合作用,Ⅱ时刻进行,是呼吸作用。可见能表示图三C光合作用的是曲线Ⅰ。
(5)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温室内农作物的产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增加光照强度或延长光照时间,保持蔬菜大棚内通风;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利用单位面积光照,而不互相遮挡;间作套种等措施可以提高产量。
故答案为:(1)人工辅助授粉(2)二氧化碳(3)A、B、C(4)I
(5)夜间补充人工光照(一条措施合理即可)
(2023 宛城区校级模拟)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乙醇俗称酒精,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某小区居民家中不慎发生天然气泄漏而造成失火,消防员们用高压水枪进行灭火,其原理是 。现有乙醇和乙醛(CH3CHO)的混合物共13.4g,完全燃烧后生成26.4gCO2,则生成水的质量为 g。
【答案】C2H5OH+3O22CO2+3H2O;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12.6。
【解答】解:乙醇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消防员们用高压水枪进行灭火,其原理是水汽化吸热,降低了可燃物周围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26.4gCO2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6.4g××100%=7.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7.2g,乙醇、乙醛完全燃烧后均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且两种化合物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都是(12×2):16=3:2,根据反应前乙醇和乙醛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相同,因此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4.8g,则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3.4g-7.2g-4.8g=1.4g,因此反应生成H2O的质量为1.4g÷(
×100%)=12.6g。故答案为:C2H5OH+3O22CO2+3H2O;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12.6。
9. 分析如图所示实验:甲乙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
(1)一段时间后,可看到 ______ 瓶中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______ .
(2)本实验设置甲、乙两瓶,形成了一组 ______ 实验。
(3)人体吸入的气体,在肺部和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中的 ______ 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答案】
乙;二氧化碳;对照;氧气
【解析】解:(1)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这样,人呼出的气体通过橡皮管进入乙瓶内;一段时间后,乙瓶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2)本实验设置甲、乙两瓶的变量只有呼出的气体,因此二者构成一组对照实验。
(3)人体吸入的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由于吸入的气体中氧的含量较高,二氧化碳的含量较低;肺泡周围的血液中氧的含量较低,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这样通过气体扩散,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故答案为: (1)乙;二氧化碳 (2)对照 (3)氧气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通过肺泡里气体交换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一特性,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存在;一种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21教育网
10. 红外测量仪可以测量一个密闭小室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科研人员用其进行如下实验:在两个密闭可透光容积为1 L的相同小室中,分别放置叶面积都是10cm2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测量二氧化碳的浓度,结果记录如下表,请结合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二氧化碳的浓度单位:毫克/升):
记录时间(分)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A种植物叶片 150 113 83 58 50 48 48 48 48 48
B种植物叶片 150 110 75 50 35 18 8 8 8 8
(1)实验初期二氧化碳浓度明显降低,其原因是叶片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呼吸作用强度。
(2)如果将大小、长势相似的A种植物和B种植物培养在同一个密闭可透光的小室内进行实验,保持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一段时间后,发现B种植物生长较好,请结合数据推测原因:________。21·cn·jy·com
【答案】(1)大于(2)B植物能够在二氧化碳浓度较低的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而A植物不能
【解析】(1)光合作用消耗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呼吸作用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若实验初期二氧化碳浓度明显降低,则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比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多,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2)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B植物可在二氧化碳浓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光合作用,A植物需要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情况下才能光合作用。因此如果将大小、长势相似的A种植物和B种植物培养在同一个密闭可透光的小室内进行实验,保持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一段时间后,发现B种植物生长较好,因为B植物能够在二氧化碳浓度较低的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而A植物不能。
故答案为:(1)大于(2)B植物能够在二氧化碳浓度较低的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而A植物不能 【来源:21cnj*y.co*m】
11. 科学家研究发现,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可以制取甲酸(CH2O2),甲酸进一步转化成甲醇(CH4O),有关微观示意图和流程图如下所示。
(1)图1是水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a作用下转化为甲酸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分析图2中反应①②,你对催化剂的新认识是______。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③中参加反应的CO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4)综合图1和图2可知,制取甲醇的过程,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填反应序号)。
【答案】(1)2H2O+2CO22CH2O2+O2
(2)应物相同,催化剂种类不同,生成物有可能不同
(3)1:2;CO(4)H2O和CO2;③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和元素守恒可得反应方程式为2H2O+2CO22CH2O2+O2;
(2)根据图可得反应物相同,催化剂种类不同,生成物有可能不同;
(3)由图可得反应 CO+2H2CH4O,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 1:2,氧化物是一氧化碳;
(4)对比图 1 的反应和图二的生成物可发现 H2O和CO2是循坏再生的,由图 2 得化合反应为反应③。
12. 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大型纪录片《水问》,向人们说明了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唤起人们关心水、爱护水、节约水的意识.
(1)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达标后方可以成为生活饮用水.各种指标的主要要求为:a.不得呈现异色;b.不得有异味;c.水应澄清透明;d.不得含有细菌和病毒.
①a、b两个指标可以利用 ______ 吸附而达到.
②如图为我市某地简易的自来水生产过程示意图如图1:c、d两个指标可以通过过滤和加入消毒剂而达到.但自来水在饮用前,往往要煮沸,这不仅可以杀菌消毒,还可以达到 ______ 的目的.
(2)许多实验中都用到了水,请指出如图2(甲、乙、丙)三图所示实验中水的作用.
①甲图中水的作用是 ______ ;
②乙图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 ______ ;
③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丙图中发生的反应 ______ .
【答案】(1)①活性炭;②降低水的硬度;
(2)①防止生成物的温度太高,炸裂瓶底;②隔绝空气;
③CO2+H2O═H2CO3
【解析】(1)①活性炭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故填:活性炭.
②加热煮沸时能使部分钙离子和镁离子沉淀出来,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故填:降低水的硬度.
(2)甲图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的温度太高,炸裂瓶底.
乙图中水的作用是:隔绝空气或提供热量.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故答案为:
(1)活性炭;降低水的硬度;
(2)①防止生成物的温度太高,炸裂瓶底;②隔绝空气;③CO2+H2O═H2CO3.
13. 图甲是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绿叶和CO2缓冲液(作用是使装置内的CO2浓度保持相对稳定)。经过相关计算,根据细玻璃管内红墨水的移动距离可获得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测得装置a中平均1h气体体积变化如图乙所示,装置b中平均1小时气体体积变化如图丙所示。(本次实验假定绿叶呼吸作用强度不变)

(1)图甲中a组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
(2)图丙中P点的含义是________。
(3)当光照强度为10kLx时,这片绿叶平均1h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体积为________mL。
【答案】(1)作对照(2)绿叶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3)146
【解析】(1)装置a与装置b区别在于b装置有新鲜绿叶,两者相互对比,在实验中可以找出实验不同现象的区别,图甲中 a组实验的作用是作对照。
(2)、P点的含义代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等于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
(3)、当光照强度为10kLx时,产生气体体积为100mL,绿叶产生氧气体积为46mL,因此光合作用产生了100+46=146mL的氧气。
故答案为:(1)作对照(2)绿叶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3)146
14. (1)图为微型实验装置,反应发生后a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b处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装置最右侧烧杯中的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2)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现取15g该石灰石样品于烧杯中,加入80g稀盐酸使之充分反应(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及生成物反应),完全反应后剩余物质总质量为90.6g,计算: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②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答案】(1)H2O+CO2=H2CO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g+80g-90.6g=4.4g
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4g

x=10g
答: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克;②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10克。
【解析】(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反应的方程式为:H2O+CO2=H2CO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b处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的密度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低处的蜡烛先灭,高处的蜡烛后灭,故答案为:H2O+CO2=H2CO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由于杂质不和稀盐酸反应,只有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减少的质量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再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碳酸钙的质量;
①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g+80g-90.6g=4.4g
②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4g

x=10g
答: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克;②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10克。
15. 将13克氯酸钾(KClO3)与二氧化锰(MnO2)的混合物加热,完全反应后,得残留物的质量为8.2克。求:
(1)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
(2)完全反应后的剩余固体有哪些物质,质量各是多少?(提示:2KClO32KCl+3O2↑)
【答案】(1)催化作用(催化剂的作用或加快反应速度的作用);
(2)解:m氧气=13克-8.2克=4.8克,
设产生KCl的质量是x
2KClO32KCl+3O2↑
149 96
x 4.8克

x=7.45克
mMnO2=8.2克-7.45克=0.75克。
答:完全反应后的剩余固体有KCl和MnO2,其中KCl的质量为7.45克;MnO2的质量为0.75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催化剂的作用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二氧化锰在该化学反应中作催化剂,它的作用是催化作用(催化剂的作用或加快反应速度的作用);
(2)根据原混合物的质量和反应后的残留物的质量,由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列出化学方程式,根据氧气的质量求出氯化钾的质量,进而计算出二氧化锰的质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