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4张PPT)任务:请你为视频拟定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英雄披甲征太空 逐梦苍穹启新程2023年中考复习: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专题目 录一、中国航天之文化篇二、中国航天之创新篇三、中国航天之精神篇中国航天·文化篇思考:(1)请解析这些命名中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哪些元素?小组探究学习:4分钟(2)我们国家的运载火箭被命名为“长征”,请简析其中的寓意。(3)如果让你为新一代运载火箭命名,你想起什么名字?说说理由。中国航天·文化篇小组合作学习 时间:3分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刷新纪录,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重大工程成就举世瞩目。航天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航天发射能力显著提升,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突破,航天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这十年来,每次组装新的航天器都能感受中国制造的进步。每一个航天器成功的背后都是大量关键核心技术的被攻克,我们的元器件、我们的设备越来越可靠、越来越先进。我是出卷人:如果你是出卷老师,会怎样命题呢?(设置两问及分值)我是答卷人:请你用5分钟在学案上完成这两问。直击中考——能力要求一、审:审清问题句,圈出限定词、提示语,明确知识点。二、读:读材料,逐条逐句分析,圈出关键词句、提示语。三、联:根据材料里的关键词联系课本所学知识。四、组:结合材料及课本知识点组织答案,全面条理,书写规范。非选择题解题技巧:中国航天·精神篇从神五到神十五 有种拼搏叫中国航天从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到首位出舱女航天员王亚平,再到准备了24年10个月的邓清明…他们,标记中国高度,写下航天精神。请你选取其中一位航天员,分享他(她)的航天筑梦故事,并说一说他们身上的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009年,我国开始选拔第二批航天员。得知消息后,王亚平立刻就报了名,并成功进入预备航天员行列。之后,她付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超重耐力训练中,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里,她要承受8个G的重力加速度,呼吸困难,面部扭曲变形,甚至连眼泪都甩了出来。在出舱活动水下训练中,她穿戴120多公斤的装备入水,进行长达4~6小时的不间断训练,一次体能消耗相当于跑一个“全马”。日复一日的“魔鬼训练”并没有让王亚平放弃,她坚信:“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触摸得到”,“每练完一次,技术上又进步了,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2013年,经过层层选拔,王亚平与聂海胜、张晓光一起乘神舟十号进入太空。那次飞行中,她还完成了一项特殊的任务——在“天宫一号”里给全国的中小学生们奉上了一场精彩的“太空授课”,这次授课大大激发了孩子们钻研科学、探索太空的梦想。为中国航天事业奋斗终生的追梦人:王亚平中国航天·精神篇邓清明的航天故事中国航天·精神篇探究与分享:有人说:“科技创新需要关键人物的开拓探索,更需要研究团队的持续积累。”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说说你的理由。中国航天·精神篇我们培养造就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培育铸就了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广大航天人展现出了坚定的理想信念、高昂的爱国热情、强烈的责任担当、良好的精神风貌,你们不愧是思想过硬、技术过硬、作风过硬的英雄团队。——习近平中国航天·精神篇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2022年11月29日,神舟15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实践中孕育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永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1)结合材料,说一说航天精神在航天事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6分)(2)青少年应如何传承航天精神?(5分)弘扬载人航天精神 奋力追逐星辰大海请以“创新文化之我见”为题撰写一篇小论文,可由个人或学习小组完成。论文写作要求如下:文字简洁,500字左右。观点正确,材料真实,注重论述说理,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见解和深度。引用报刊资料(含改写)应注明出处,不得弄虚作假。拓展作业《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