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导学案学生姓名: 年级 班 组课题:2.2运动的规律性 编号:27日期:2023年5月 日【课标要求】 1.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表达无神论立场。 2.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核心素养目标】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通过对世界物质性和规律性的认识,自觉树立物质第一观点。 2.公共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自觉遵循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和具体要求。 难点: 理解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明确运动的规律。 理解并阐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任务与问题【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填写并在课本相应位置把问题写出来,各组长督促检查,课代表抽查,不能空题!) (1)、规律是客观的 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是____________的物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固有的____________和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规律 ①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稳定的联系。 ②特点:A规律是____________,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它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B规律是________,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难,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世界上只有__________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___ __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__ ___把观念的东西变成__ ___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3、尊重客观规律:意识的能动性受到_________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_____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_________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_____作用。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 1、做事情要尊重_________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2、充分发挥_________,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_________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把发挥__ ___ __ __和__ __ ___ __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合作学习】 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 1949年,19岁的袁隆平进入农学院学习,开始将农业视为自己一生的追求。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最初他研究红薯育种栽培,但当时国家粮食短缺,于是他主动转向研究当时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研究。从1964年开始,袁隆平全身心投入杂交水稻的研究,开始追求禾下乘凉梦。多年的努力下,他从天然杂交稻中汲取灵感,研究探索出杂交水稻育种规律(由现象把握本质/规律),获得多项研究成果。 探究: (1)袁隆平院士一生追梦的过程,体现出人的意识活动有哪些特点? (2)意识的特点让人类能做到什么? (3)袁院士的研究成果改写了人类饥饿历史,充分说明了人的意识有何作用?【分享与体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请做出你的思维导图。(必答题,不许空题目)【当堂检测】 1.(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从哲学角度看( )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②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 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④物质是运动的,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辩证唯物论的逻辑顺序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下列排序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③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3.(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起点上,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下列诗句所蕴含的哲理与要求“闯”“创”“干”的哲学依据最接近的是( ) ①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②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发展预期目标之一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 ) ①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③体现了意识能够改造世界 ④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诺贝尔奖得主心理学家丹尼尔·卡恩曼研究发现人的记忆主要由高峰和结束两个时段的体验所决定,即“峰终定律”。当前,“峰终定律”已被广泛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这说明( ) ①人的心理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 ②承认运动就能把握规律的客观性 ③人能够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 ④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辨证唯物论原理及方法论(二)★★★★★ 原理一: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方法论:】 1.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反对两个错误倾向: 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原理二: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原理内容】 物质运动是有其客观规律的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④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原理三:意识的能动作用(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 原理内容】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3.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①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 ②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坚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