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八年级下册14.3 生态系统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版八年级下册14.3 生态系统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北京版八年级下14.3生态系统
一、选择题(共13题)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非生物环境
B.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同,一般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可以反复利用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是
A.各级相等,反复运动 B.逐级减少,单向流动
C.逐级增加,单向流动 D.逐级变化,双向流动
以下是根据某些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因素写出的食物链,试判断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A.阳光 玉米 虫 青蛙 B.草 羊 狼
C.草 兔 鹰 细菌 D.草 鼠 鹰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人属于该系统中的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以上都不是
金毛狗蕨起源于侏罗纪,为我国濒危保护植物,因其地上的根状茎酷似金毛狗的头而得名。下列有关金毛狗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B.利用孢子进行繁殖
C.根茎叶中有机械组织 D.保护该物种没有意义
下列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城市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海洋生态系统
农民在农作物上喷洒农药后,在“农作物 害虫 小鸟 老鹰”食物链中,体内农药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A.农作物 B.害虫 C.小鸟 D.老鹰
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的我国的珍稀植物是
A.银杉 B.水杉 C.珙桐 D.桫椤
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
B.水污染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
C.外来生物物种对本地生物物种不仅没有危害,而且能丰富本地物种
D.控制和停止使用氟利昂,以及减少含氮气体的排放是降低温室效应的关键
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
A.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
B. 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苔藓类植物吸收
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露;采用无氟制冷剂
D.汽油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
以下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包括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C.整个地球都属于生物圈 D.是各种生态系统构成的整体
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需要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缺少生产者 B.没有消费者
C.分解者很少 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B.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稻 昆虫 蜘蛛 青蛙 蛇
C.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稻
D.若昆虫的数量锐减,蛇的数量不会受到影响
二、综合题(共4题)
下列几种生物能形成食物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图中的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 。
(2) 图中植食动物是 ,肉食动物是 。
(3) 请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 。
(4) 就该食物链而言,如果大量捕杀青蛙,那么蛇的数量将会 。
平武王朗自然保护区不仅有多种野生植物,还有大熊猫等到多种珍稀动物。
(1) 保护区内的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 。动物作为消费者,也起着重要作用,如蜜蜂能帮助植物 、传播种子,使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
(2) 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它们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被植物利用。可见,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中的 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3) 鼠以草为食,蛇以鼠为食,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称为 ,这样就形成了一条 。
(4)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 。
每年的 月 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下图绘制的是某草原生态系统图,请回答:
(1) 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 。
(2) 如果在该草原上过度放牧,破坏草场植被,会造成土地沙漠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 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 和能量流动。
当前大量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正在不断减少。有科学家调查了影响脊椎动物灭绝的常见原因,结果如下表所示。
注:生境消失指各种因素引起的森林和草地等大面积减少。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 表中的“生境消失”是指在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层次上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2) 从上表结果分析,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首先通过食物链的缩短或减少,而降低生态系统的 能力,从而破坏生态平衡。
(3) 如果要比较上表中的“生境消失”、“过度开发”和“物种引进”等三大原因分别对脊椎动物物种灭绝的影响程度,应对上述数据先进行 处理,再对处理结果进行比较。根据你的分析,上述三大原因中的 是影响最大的因素。
答案
一、选择题(共13题)
1. 【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B正确;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C正确;
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 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不可反复利用,D错误;
故选D。
2. 【答案】B
【解析】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是逐级减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是指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后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能量在沿食物网传递的平均效率为 ,即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 的能量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单向流动: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一般不能逆向流动。这是由于生物长期进化所形成的营养结构确定的。如狼捕食羊,但羊不能捕食狼,故B正确。
故选B。
3. 【答案】B
4. 【答案】C
5. 【答案】D
【解析】金毛狗蕨能产生大量孢子,蕨类植物也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故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6. 【答案】C
【解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
故选C。
7. 【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在“农作物 害虫 小鸟 老鹰”食物链中,老鹰的级别最高,体内农药含量最高。
故选D。
8. 【答案】A
【解析】银杉是我国特有的植物资源,而且银杉的数量只有原始森林的几百株了,因而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
故选A。
9. 【答案】B
10. 【答案】A
【解析】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绿化草地,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故选A。
11. 【答案】C
【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没有非生物部分,C错误。故选择C选项。
12. 【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南极的温度很低,而且南极的有机物较少,不适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若把粪便等生活垃圾放在南极,由于细菌、真菌较少,分解缓慢,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缺少分解者。故选C。
13. 【答案】D
【解析】该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 昆虫 蜘蛛 青蛙 蛇,水稻 昆虫 青蛙 蛇,水稻 田鼠 蛇;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稻 昆虫 蜘蛛 青蛙 蛇;其中生产者只有水稻,昆虫、田鼠、青蛙、蜘蛛、蛇都是消费者。如果昆虫的数量锐减,会造成蜘蛛、青蛙数量的减少,从而也会引起蛇数量的减少。因此,A、B、C三项都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
二、综合题(共4题)
14. 【答案】
(1) 草;蝗虫、青蛙、蛇
(2) 蝗虫;青蛙、蛇
(3) 草 蝗虫 青蛙 蛇
(4) 减少
【解析】
(1) 草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无机物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蝗虫、青蛙、蛇等动物自身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通过消耗绿色植物合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因此,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其中蝗虫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属于植食动物;青蛙、蛇以其他动物为食,属于肉食动物。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是此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最高的消费者。就该食物链而言,如果大量捕杀青蛙,蛇的食物来源减少,数量将减少。
15. 【答案】
(1) 生产者;传粉
(2) 分解者;物质
(3) 捕食;食物链
(4) 建立自然保护区
16. 【答案】
(1) ;草 鼠 蛇 鹰
(2) 自动调节
(3) 草;物质
17. 【答案】
(1) 生态系统
(2) 自动调节
(3) 对各列中的数据计算总和(或取平均值);物种引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