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导学案(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导学案(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导学案
[课标要求] 领会全面地看问题的意义,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对矛盾相关观点的理解,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认同。
2.科学精神:科学把握矛盾的含义、基本属性。
【新知导学】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 。
2.矛盾的同一性
(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 、相互 的属性和趋势。
(2)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 ,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 ,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 。
3.矛盾的斗争性
(1)内涵:是指矛盾双方相互 、相互 的属性。
(2)体现: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1.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 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2.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 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3.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 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1)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 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 有矛盾。
(2)方法论要求:承认矛盾的 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 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
(1)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 。
(2)三种情形:一是 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 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 、同一矛盾的两个 也各有其特殊性。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相互联结
(1)普遍性 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2)特殊性 普遍性,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2.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3.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1.含义: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指处于 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二者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 、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 。
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1.含义: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2.二者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 ,又相互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1)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 ,又要看到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 ,又要看到矛盾的 。
(2)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 ,“牵牛要牵牛鼻子”;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 ,要抓住主流。
(3)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 ;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 。
七、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1.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 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 ,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地位: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 ,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 。
【易错提醒】
1.矛盾的一方是对立,另一方是统一,二者相互吸引、相互联结。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所以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3.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4.不同的音调奏出最美的和谐,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
5.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6.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所以矛盾永远不能解决。
7.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意味着矛盾不存在。
8矛盾的特殊性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9.解决矛盾就是消除矛盾。
10.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1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2.抓住问题的关键就能够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
13.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14.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1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16.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7.重点论就是抓重点。
合作探究一
材料一 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得穿。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此人无以对答。
材料二 在美国阿拉斯加的一个自然保护区里,有很多鹿,但也有很多鹿的劲敌——狼。为了保护鹿,当地人大量捕杀了狼。失去劲敌追逐的鹿数量一度有所增加,可是之后不久,鹿的数量又开始下降。原来,在缺少强敌的生活环境里,鹿群生活安逸,运动量显著减少,体质不断下降,导致大量死亡。
(1)自相矛盾是不是我们哲学上所讲的矛盾?
(2)狼和鹿的关系在哲学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关系?
合作探究二
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伟大斗争淬炼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助力伟大斗争。在战争年代,淬炼出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锻造出“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迸发出小岗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中国人的精神谱系不断发展升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在日益强大的精神力量下不断向前推进。
(1)思考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所具有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体现的哲学道理。
(2)为什么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民族精神?
合作探究三
近年来,信息消费不知不觉中已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找路、“觅食”、购物、交友、学习、旅游……带一部手机就能走遍天下,玩转地球。但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时,颈椎病就找上门了。据清华大学力学专家分析,在人们低头时,前屈极限(下巴碰到胸骨的状态)只能是45°,前屈幅度达到30°,就会影响到颈椎;长期处于极度前屈的异常稳定状态,则会对颈椎造成伤害。因此,“低头族”患颈椎病的概率极大。
长时间使用手机不仅会诱发颈椎问题、视力问题,甚至可能“玩物丧志”,因此有人认为手机的使用是弊大于利的。你如何看待手机的利与弊?
【巩固提升】
1.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历法。阴历反映的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规律,能反映潮汐,可指导海事活动;二十四节气则是反映太阳周年视运动的“阳历”,能反映四季交替和气候特征,可指导农业生产。通过设置闰月协调回归年与朔望月之间的天数,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阴阳”和谐,融为一体。中国历法智慧所蕴含的哲理是(  )
①正确认识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基础
②人对世界的认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③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是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④要在斗争性中把握同一性,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漫画《谈判的最好结果——让双方都感到自己是赢家》启示我们(  )
①谈判双方的利益关系是矛盾关系
②谈判双方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③谈判双方的思维方式决定着谈判结果
④谈判双方对结果的感觉与实在是一致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美学家朱光潜说过,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件件事都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从哲学的角度看,这段话体现了(  )
①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②矛盾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③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④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篇写道:“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像。”这一描述表明(  )
A.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动力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D.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5.花色各样的中国瓷器名扬四海,瓷器颜色主要由釉里所含的金属元素决定。青瓷的釉里含有铁元素,而白瓷的釉是单纯的石灰釉,铁的含量越少越好。青花瓷釉中则含有钴元素。由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每一件瓷器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②不同颜色瓷器的特殊性寓于其普遍性之中
③具体分析瓷器的普遍性才能区别不同颜色的瓷器
④把握金属元素的特殊性才能制造不同颜色的瓷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不少曾经的扶贫工作队队长,无缝衔接担任了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他们面临从以前管好“每棵苗”到现在抚育“一片林”、从以前作答“客观题”到现在应对“主观题”、从以前“串门多”到现在“出门多”等一系列挑战。从哲学上看,这是基于(  )
①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②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③任何事物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点多面广、涉农资金分散等问题,必须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在不忽视基本面的同时,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样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这一工作思路(  )
①运用了量变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②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③避免了发展过程中曲折性和反复性
④实现了自然观、价值观与方法论的融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漫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蛋得……》讽刺了一些人想问题、做事情(  )
①不敢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否认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③不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不懂得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导学案答案
【新知导学】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同一性
(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2)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矛盾的斗争性
(1)内涵: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2)体现: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1.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2.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3.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1)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要求: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
(1)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相互联结
(1)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2)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2.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3.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1.含义: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指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二者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1.含义: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2.二者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1)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2)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3)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
七、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1.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易错提醒】
1.矛盾的一方是对立,另一方是统一,二者相互吸引、相互联结。
纠正:对立统一是矛盾双方的关系,而不是矛盾双方。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所以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纠正:矛盾是客观的,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3.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纠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4.不同的音调奏出最美的和谐,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
纠正:经过演奏不同的音调奏出和谐的旋律,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5.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纠正: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6.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所以矛盾永远不能解决。
纠正: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但并不意味着具体矛盾永远不能解决。只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矛盾分析的方法,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具体矛盾。
7.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意味着矛盾不存在。
纠正: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8矛盾的特殊性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纠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9纠正:矛盾具有客观性,矛盾可以解决,但矛盾不能消除。
10.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纠正: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1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纠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2.抓住问题的关键就能够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
纠正:问题的解决既要抓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也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
13.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纠正: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14.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纠正: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1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纠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16.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纠正: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7.重点论就是抓重点。
纠正: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重点则是指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全力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以带动其他次要矛盾的解决。两者不能等同。
合作探究一
答案 (1)自相矛盾是一种语言逻辑上的矛盾,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对现实中的各种矛盾共性的概括。自相矛盾是哲学矛盾的表现。
(2)狼和鹿是一对矛盾,二者是矛盾的两面,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
合作探究二
答案 (1)矛盾具有普遍性。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所具有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的顽强意志和拼搏精神。
(2)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因此,不同时代会产生不同的民族精神。
合作探究三
答案 手机的使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正确使用手机,控制手机使用的时间,会发挥手机对人的积极作用,反之,错误使用手机,长时间沉迷手机,会危害人的健康。我们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巩固提升】
1.答案 D
解析 实践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基础,①错误。 “阴历”和“阳历”反映的内容不同,指导的侧重点不同,这说明人对世界的认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②正确切题。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是因为人们尊重客观规律,规律才发生作用的,③错误。 “阴历”和“阳历”反映的内容不同,指导的侧重点不同,但可通过设置闰月协调,“阴阳”和谐,融为一体,这说明要在斗争性中把握同一性,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④正确切题。故本题选D。
2.答案 A
解析 谈判双方的思维方式影响谈判结果,但不起决定作用,③说法错误。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谈判双方对结果的感觉属于意识范畴,但不一定是正确的意识,所以不一定与实在一致,④说法错误。
3.答案 D
解析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①错误。事情充斥矛盾,才会有希望发生,才会有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才会在奋斗中成功,这说明矛盾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②正确切题。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③错误。“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意味着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④正确切题。
4.答案 C
解析 同一时代是最美好的也是最糟糕的,同一年头是智慧的也是愚昧的,同一时期是信仰的也是怀疑的,过去与现在一样,这表明矛盾无时不有,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
5.答案 B
解析 瓷器颜色主要由釉里所含的金属元素决定,但是像青瓷的釉、白瓷的釉、青花瓷的釉含的金属元素不同,说明了每一件瓷器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把握金属元素的特殊性才能制造不同颜色的瓷器,故①④正确。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故②错误。具体分析瓷器的特殊性才能区别不同颜色的瓷器,故③错误。故本题选B。
6.答案 A
解析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前后,扶贫干部的角色不同,工作任务不同,从哲学上看这是基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主要矛盾发生变化,①②正确切题;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说法错误;材料涉及的是扶贫实践,不是认识,不体现认识的特点,④不选。故本题选A。
7.答案 A
解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点多面广等问题,该工作思路逐一解决这些问题,运用了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①正确切题。材料强调在不忽视基本面的同时,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②正确切题。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性和反复性无法避免,③错误。自然观是对自然界的看法,价值观是对价值的看法,材料并未体现自然观、价值观,④不符合题意。
8.答案 D
解析 漫画中“种蛋”行为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只是没有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①说法错误,排除。漫画中“种蛋”行为是根据“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一瓜、豆生长规律而做出的行为,这说明漫画主人公是承认事物发展具有规律性的,只是没有正确地认识和利用规律,②说法错误,排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