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同学相伴》教学反思课标要求:本课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们的学校生活”里的第4条“体会同学之间真诚相待、互相帮助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知道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友好交往”。通过两年半的学校生活,学生已经拥有了较多的与同学相伴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体会共同生活的快乐,有利于他们初步理解共同生活对于个体的意义。因此,本课确定了“体会与同学相伴的快乐,愿意与同伴在一起"的目标。虽然快乐是学生共同生活的主要体验,但是在校园生活中,依然还存在着冷落、忽视和排斥的现象,让一些同学无法体会到共同生活的快乐。因此,本课在“体会与同学相伴的快乐”的目标之后,又确定了“初步形成群体意识,不让群体中一个人落下”的目标。教学反思:当代社会,儿童的同伴关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与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相比,在同伴关系中,儿童的地位是平等互惠的,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社会交往和社会判断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课就是在引导学生感知同学相伴的快乐与重要性,乐于在生活中与同学合作、分享。课堂上,回归学生的生活,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回忆相伴三年的同伴,在温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把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带人教学。通过课件再现快乐时光,通过游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同学相伴的快乐。之后,学生分享与同学相伴的故事,明白与同学相伴的快乐里既有合作的快乐,也有分享的快乐。在“活动三”中,通过听高年级同学的经历让学生理解同学相伴的重要性、让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同学相伴曾给予自己的快乐,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乐群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