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三年级下册2.6《我家的好邻居》教学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三年级下册2.6《我家的好邻居》教学反思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我家的好邻居》教学反思
课标要求:
本课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们的家庭生活”里的第3条“懂得邻里生活中要讲道德、守规则,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
家庭生活之外的邻里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他们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生活领域。一般而言,学生都有一些与邻居小伙伴交往的经验,通过关注、反思这些交往经验,可以提升他们与邻居小伙伴交往的能力,并促进邻里生活的和谐。因此,确定了“学会与邻居小伙伴相处的方法,注意自己在邻里生活中的言行礼仪”的目标。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邻里关系的民族,对邻里关系的重视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方面,“六尺巷”等邻里谦让的故事常常被人们所称颂。因此,我们的邻里生活大多是充满着温情的。从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体会邻里生活中的温情,不仅有利于他们社会性的发展,也有利于渗透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因此,确定了“体会邻里生活中互帮互助的温情,并意识到自己也可以为邻里生活的和谐发展作出贡献”的目标。
虽然邻里生活的基调是充满温情的,但也不可避免其中可能存在着一些小摩擦。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邻里关系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邻里生活中的小摩擦更需要用理性的方式去解决。从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感受这种变化,并学会理性地避免和应对其中的小摩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也可以让他们的邻里生活变得更加和谐,因此,确定了“学习处理邻里生活中的小摩擦”的目标。
教学反思:
其一,教学目标落实到位,所有活动环节紧紧围绕如何和邻居小伙伴友好相处这条主线展开,“点”清“线”明。环节设置针对目标各个击破,采用说、议、演、实践等方法有效落实教学,在充分的学习活动中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其二,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从情境设置人手,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他们积极参与的主动性,从而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感悟到情境给自己带来的启发。这样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身边小事中感悟和体验,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其三,做到知行统一,本课最大的特点是选取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引导学生明白该如何与小伙伴相处,掌握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形成正确的处事态度后,再创设情境将所学所知运用到实处。通过实践,使学生获得走向他人心灵的通道,提高移情能力、社会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