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逻辑”的多种含义 教学设计【课标要求】掌握逻辑的不同用法;区分狭义逻辑学和广义逻辑学。【教学目标】1.明确“逻辑”的不同用法;2.理解广义逻辑学与狭义逻辑学;3.学会运用推理进行“论证”和“论辩”。【核心素养】科学精神:通过联系实际,感受科学精神,正确理解逻辑、形式逻辑相关知识。公共参与:自觉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思维创新。【教学重点】了解“逻辑”是四种主要含义,把握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区分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逻辑”不同用法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你知道什么是“强盗逻辑”吗?这节课我们就从美国的“强盗逻辑”来学习“逻辑”多种含义,树立科学逻辑思维新课讲授:出示课题:“逻辑”的多种含义第一幕:“逻辑”的多种含义议题一:明晰”逻辑“不同用法,掌握逻辑思维运用的前提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美国的强盗逻辑!白宫发言人声称:去美元化是在侵犯美国公民权利》人民币在国际货币结算中份额只有3%左右,但是金砖国家人口占全球逾40%,经济总量约占全球25%,贸易总额约占18%,内部贸易都用本币结算的话,对美元的打击就大了。这下美国坐不住了,有点着急了!白宫发言人甚至直接声称:贸易往来改用本国货币结算,是对美国公民权利的侵犯。美国将会对那些拒绝使用美元结算的国家进行制裁。这真是强盗逻辑,美元霸权命不久矣,连俄罗斯都摆不平,还在这里威胁全世界。其实这是美元自己玩儿砸了,不是人民币要搞它,也不是中国要搞它,不一定要用人民币取代美元,各国希望用自己的货币交易。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为什么说美国 声称的去美元化是在侵犯美国公民权利是美国强盗逻辑?你是怎样样理解“逻辑”的?“逻辑”的不同用法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整理探究分析结果一、“逻辑”的多种含义1、“逻辑”的不同用法“逻辑”是一个多义词,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律”同义;(研究对象)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研究目的)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1)作为规律的逻辑“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例如: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属于价值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属于社会发展的规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属于遗传规律。(2)作为逻辑规律与规则的逻辑“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例如:“这篇文章逻辑性太差”“你说法不合逻辑”“说话、办事要合乎逻辑,不能随心所欲。”(3)作为思维方法的逻辑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也指某种理论、观念,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是逻辑学的逻辑的研究对象。例如: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什么逻辑?你这是强盗思维。(4)逻辑这门学问是关于逻辑规律与规则的知识体系。例如:逻辑是一门基础学科。大学有逻辑学这门课程。我们为什么要学逻辑?2、“逻辑”不同用法之间的关系①逻辑学是以逻辑规律与规则为首要研究对象的,同时逻辑学也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的方法,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②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突破提升:“逻辑”是四种主要含义小试牛刀:下面材料中的“逻辑”分别是什么意思?1.虽然建筑的形态、空间及外观要符合必要的逻辑性,但建筑还应该蕴涵直指人心的力量。2.在当今国际社会中,不要用强盗逻辑来思考国际关系。3."举一反三"是一种运用类比推理的逻辑方法,用于启 发式教学很有效。4.逻辑在这里是作为单独一门课来讲授的。拓展提升:逻辑学的发展第二幕: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议题二:善用”逻辑“思维方法,有效发挥逻辑思维的作用议学情境二:阅读材料《南渡北归》当时昆明人跑警报,大都要把一点值钱的东西带在身边。最方便的是金子,最普遍的是金戒指。老金(金岳霖)跑了几次警报后,忽然灵感迸发,非同常人的头脑立即意识到这样一个常识性问题: 既然有人带金子逃跑,必有人会丢掉金子,有人丢金子,就会有人捡到金子,我是人,故我可以捡到金子。一有 了这个逻辑推理之后,便把这个发财的门道悄悄告诉了几个学生,让其如法试行。跑警报时,特别是解除警报以后,几个学生每次回归都很留心巡视路面。果真有同学两次捡到过金戒指,老金闻讯甚为得意。逻辑推理有此妙用,是教这门课的金岳霖此前未曾料到的。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老金的逻辑推理属于形式逻辑还是辩证逻辑,从狭义逻辑和广义逻辑学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小结:二、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1、逻辑学的含义:研究思维规律与方法的学问(1)狭义的逻辑学: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2)广义的逻辑学:而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3)二者关系: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法律逻辑、论辩逻辑、科学逻辑等是逻辑学在不同具体领域的应用和分支。议学情境三:阅读材料小明:所有马都是动物,所有白马都是马,所以,所有白马都是动物。小芳:所有马都是动物,所有牛都不是马,所以,所有牛都不是动物。议学问题:两位同学各自推理的前提真假如何?两位同学各自推理的结论真假如何?由此,你认为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结论:推理结论是否一定为真,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前提内容的真实性,二是推理形式的有效性。2、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1)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2)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3)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知识拓展】:思维形式结构逻辑学把不同思维形式之间的联系方式称为思维形式结构,简称形式结构。例如: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所有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这两个判断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概念在判断构成中的联系方式是相同的,都是“所有......都是......”的形式结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抽象思维的三种基本的思维形式。如果把具有不同内容的判断加以比较,就可以揭示概念在判断构成中的联系方式;如果把具有不同内容的推理加以比较,就可以揭示判断在推理构成中的联系方式。议学情境四:阅读材料《折马非马》战国时期赵国人公孙龙特别擅长诡辩。有一次他牵着一匹白马过关。关 吏:按照法律,人可以过关,但是马不行。公孙龙:法律规定不允许马过关,但没有规定不允许白马过关。我牵的是白马,不是马。所以,就可以过关。关 吏:难道白马不是马吗 公孙龙:“马”是对马“形”的规定,“白马”则是对马“色”的规定。所以“白马非马”!一番论证,关吏听了后连连点头,说:“你说的很有道理!”议学问题:这个小故事对你学习形式逻辑带来哪些启示?如果你是关吏,你将如何反驳公孙龙?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整理探究分析结果运用推理进行论证和论辩(1)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2)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别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论辩”。(3)论证和论辩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本课小结:课堂练习 :1.(2023·重庆沙坪坝·重庆南开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下列说法中的“逻辑”,所表达意思一致的是( )①《墨经》是第一个集中反映中国逻辑史止完整逻辑体系的文本②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台独”是历史逆流,是不合逻辑的③“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驱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动我国全面发展④经济发展中要合理运用市场逻辑,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①:该项中的逻辑指逻辑学。②:该项中的逻辑指规律。③:该项中的逻辑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④:该项中的逻辑指规律。②④项所表达的意思一致。故本题选C。2.(2023春·山西运城·高二康杰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逻辑”有多种含义。下列说法中,“逻辑”一词的含义相同的是( )①你文章中的这几句话显然不合逻辑②毛主席曾号召大家都要学一点儿逻辑③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是社会发展的逻辑④历史的逻辑进程决定了人类社会将一直向前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①:你文章中的这几句话显然不合逻辑,指的是逻辑规则,故①不符合题意。②:毛主席曾号召大家都要学一点儿逻辑,指的是逻辑学,故②不符合题意。③④:“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是社会发展的逻辑”与“历史的逻辑进程决定了人类社会将一直向前走”,指的都是逻辑规律,故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3.(2023春·高二校考单元测试)2021年大型优惠节日“双11”于10月20日晚上8时开启预售,本次的“双11”依然人流旺盛甚至导致系统瘫痪,网红李某的直播间更吸引2.5亿人观看,网红李某在当天单日销售额高达106.53亿元人民币,成为直播“带货一哥”。这引起人们的思索:他“直播带货”的逻辑是什么?这里的“逻辑”指的是( )A.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机制 B.形式逻辑的规则C.思维形式结构 D.人们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答案】A【详解】A:人们做事取得成功的内在逻辑,指的是其内在规律和机制,A符合题意。B: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各种思想逻辑形式的普遍规律,它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材料未涉及形式逻辑的规则,B排除C:材料未涉及思维形式结构,C排除。D:材料未涉及人们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D排除。故本题选A。4.(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人类不是在开始一件新的工作,而是在自觉地从事自己的旧工作。马克思资本论研究40年,都在写手稿,资本论没有完成时,都在进行中。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我们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这一问题。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和他遗留下人资本论》的“逻辑”,这里的两个“逻辑”分别说明的是( )A.两个“逻辑”都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B.两个“逻辑”都是指革命的文章和某种革命的理论观点C.分别指某种理论观点和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D.分别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和某种理论观点【答案】D【详解】AD:马克思资本论研究40年,都在写手稿,没有留下“逻辑”,这里的“逻辑”指的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也就是逻辑学;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理论观点,A不选,D入选。BC: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逻辑学,BC不选。故本题选D。5.(2023春·高二校考单元测试)“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菜于1819年写的《西风颂》中的一句话,这是诗人“骄傲、轻捷而不驯的灵魂”的自白,是时代精神的写照。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信念和向旧世界宣战的决心。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是自然的逻辑,也是人生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 )A.客观事物的规律 B.某种理论、观点或说法C.思维的规律 D.一门学科,逻辑学【答案】A【详解】A:春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这是自然规律,这里的“逻辑”是指客观事物的规律,A入选。BC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指自然规律,是客观事物的规律,而不是某种理论、观点或说法,也不是思维的规律,更不是逻辑学,BCD不选。故本题选A。6.(2023春·高二单元测试)列宁曾说,“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些形式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着先人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的产生离不开实践②人们运用形式逻辑就能正确地认识外界事物③形式逻辑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④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是一种超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不值得推敲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形式固定下来”“有着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说明逻辑的产生离不开实践,也说明形式逻辑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①③正确。②: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多种因素制约,②错误。④:“不值得推敲”的说法错误,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值得推敲,具有一定意义,④排除。故本题选B。7.(2023春·高二单元测试)列宁曾说:“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些形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着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的产生离不开实践②运用形式逻辑就能正确地认识事物③形式逻辑是人们在实践中对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④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是一种超前的认识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形式固定下来”说明逻辑的产生离不开实践,也说明形式逻辑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①③正确。②:正确认识事物受主客观多种因素制约,并不是运用形式逻辑就能正确地认识事物,②错误。④: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一定是超前的认识,④错误。故本题选B。8.(2022·高二校考课前预习)形式逻辑是研究演绎推理及其规律的科学,包括对于词项和命题形式的逻辑性质的研究、思维结构的研究与必然推出的研究。形式逻辑提供了检验有效的推理和非有效推理的标准,总结了人类思维的经验教训,以保持思维的确定性为核心,用一系列规则、方法帮助人们正确地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必要工具,是人类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思维方法。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 )A.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B.特别关注推理的问题C.关注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D.关注思维的直观性、生动性和情感性【答案】A【详解】A: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A正确。B: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的问题,但这不是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B错误。C: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C错误。D:形象思维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情感性,并不是思维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情感性,D错误。故本题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