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1.1中的“懂得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1.2中的“掌握科学思维的特点”编写的。在第一单元中,前两课分别介绍了思维和思维的基本形态,逻辑的含义以及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第三课回答了何谓科学思维以及科学思维有何意义的问题。第三课是对前两课破题后的升华,在核心素养的教育上为学生明确了学习“逻辑与思维”课程模块的目的,也为教与学点明了效果评价的标准。第一框“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阐述了科学思维的含义,相应地指出了不科学思维的主要特征;阐述了怎么看待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之间的关系;重点阐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和可检验性等主要特征。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懂得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学会正确思维。2.理解科学思维的含义,了解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之间的关系,学会在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地解决问题。3.把握科学思维的特征,理解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结果的预见性和可检验性的含义,懂得实事求是,能够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思维能力,修正错误,追求真理。【核心素养】科学精神:通过联系实际,体会思维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掌握科学思维的客观性、预见性和可检验性,树立科学精神。公共参与:通过学习科学思维的含义及特征,自觉树立科学思维。【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科学思维的含义、两个基本条件。【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科学思维的特征。【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阅读材料《我国对新冠疫情防控的科学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并善于运用科学思维方式。他指出:“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中国人民全力以赴抗击疫情。思考:什么是科学思维?科学思维具有哪些特征呢?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与科学思维是什么关系?教师总结导入新课: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新课讲授:出示课题: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第一幕:科学思维的含义议题一:从第十版新冠诊疗方案的制定中探究科学思维的含义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发布》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我国第十版新冠诊疗方案的制定体现了何种思维方式?该如何理解这种思维方式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1)第十版新冠诊疗方案的制定体现了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第十版方案是根据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及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相关要求,结合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特点和感染者疾病特征所制定的,能够帮助我国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工作,切实提高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2)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一、科学思维的含义1、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1)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2)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2、什么是科学思维(1)从科学思维与不科学思维的比较看: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不科学思维是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2)从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关系看: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第二幕:科学思维的特征议题二:从建议老年人接种第四针疫苗之因和中国疫苗的研发中明科学思维特征议学情境二:观看视频《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第二剂次加强针》阅读材料《中国疫苗的研发》2022年12月14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实施方案》。其中提到,现阶段,可在第-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基础上,在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中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俗称“第四针”疫苗)。而之所以建议老年人去接种第二剂次加强针是因为老年人大部分都拥有多种慢性病的情况,而且60岁以上的老年人更是感染新冠后,容易引发重症的弱势群体。而且从以往的数据来看,有慢性基础病的老年群体,不管是发生重症还是死亡的风险,都会比其他人群要高出很多倍,因此如果全程接种疫苗或者加强针的话,就可以极大减少这种风险,更好的保护老年人。我国新冠疫苗终于研制成功!我国科学家没有盲目相信以往经验,而是从实际出发,坚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新冠病毒的持续研究,一定可以找到新冠病毒的内在联系。这说明科学思维要如实反映认识对象,能够对事物发展前景作出预判。我国坚持把疫苗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按照科学规律办事。临床试验和疫苗接种的实践表明,我国的新冠疫苗对防控疫情是有效的,这也证明了我国疫苗研发思路的正确性。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施方案建议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第二剂次加强针的原因体现了科学思维的哪些特征 2、我国的科学家研制出新冠病毒疫苗并投入使用取得良好效果所体现的科学思维的特征?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1)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老年人大部分都拥有多种慢性病的情况,免疫力较低,感染新冠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较高,所以建议老年人接种第二剂次加强针。(2)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不仅从现状来看,还是从以往的数据来看,有慢性基础病的老年群体,不管是发生重症还是死亡的风险,都会比其他人群要高出很多倍,接种第二剂次加强针能够极大地降低这种风险,所以建议老年人接种第二剂次加强针。议学小结:二、科学思维的特征1、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1)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2)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2、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3、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1)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2)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4、三个特征之间的关系:(1)科学思维的客观性、预见性、可检验性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2)离开客观性,就不会有预见性;正因为有预见性,才有可检验性。(3)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的思维能够更加自觉地走向科学的思维。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