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法治国家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法治国家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推进;
回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第一框 法治国家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第一部分
何谓法治国家
总结一:解读法治国家
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
是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的国家;
是法治成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国家(P87)。
1.内涵
①内涵
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②原因
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期望,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①原因
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②表现
①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
②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③要求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2)坚持良法之治
“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有互联网大佬不拿劳动法当回事,甚至公开表示:“996”是一种福气、福报。与之相同的还有“007”等。
2021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开发布 《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通过以案释法,明确“996”是违法,是压榨,这是对劳动法相关规定的重申。
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特征3
①原因
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②要求
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得到法律的确认,并加以保障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①原因:
国家的各项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等)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
②要求:
A.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B.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二、我国国体
总结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坚持良法之治
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第二部分
探寻法治国家
建设有效路径
民主党派究竟在我国政治体系中扮演着怎的角色?
共产党又如何处理与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问题。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应该是保证法律实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有了法律不能有效实施,那再多法律也是一纸空文,依法治国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探究问题:从习近平的讲话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怎样建设法治国家?
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①推进宪法实施
②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③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建设法治国家
3
(一)总体要求
(二)具体措施
2.建设法治国家具体要求
(1)推进宪法实施
①原因:
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②要求:
A.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B.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根本法
知识拓展
(1)宪法解释是指宪法制定者或依照宪法的规定享有宪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对已经存在并且正在生效的宪法规范的内容、含义和界限作出说明。
(2)合宪审查又称宪法监督,是指特定的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对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和特定主体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做出处理的制度。其作用在于保障宪法的实施、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
2.建设法治国家具体要求
(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①原因:
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②要求:
在宪法之下,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2.建设法治国家具体要求
(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
政府部门
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社会公众
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司法机关
4、建设法治国家意义
多主体
角度分析
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
对国家机关
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对公民
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对国家
课堂小结
法治国家
1.内涵:
2.特征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2)坚持良法之治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3.建设法治国家措施
(1)推进宪法实施
(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4.意义
(1)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2)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是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
3.海南省三亚市城郊人民检察院在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责中发现,网民“罗某平”于2021年10月6日在新浪微博发布侮辱“冰雕连”英雄烈士的违法言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规定,决定对罗某平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的违法行为展开调查。这表明( )
①完备的法律体系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②全民守法要求公民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
③在法治国家,英烈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保护
④行政机关严格执法,确保法律实施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②③:网民“罗某平”发布侮辱“冰雕连”英雄烈士的违法言论,根据相关法律,对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的违法行为展开调查。这表明全民守法要求公民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在法治国家,英烈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保护,故②③入选。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故①不选。④:材料并未涉及行政机关严格执法,确保法律实施,而是强调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故④不选。
4.当前,我国在立法领域还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如立法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有的法律法规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性不足,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立法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等。这要求我们,建设法治国家,必须( )
A.完善立法体制,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B.推进宪法实施,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C.提高司法公信力,守住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
D.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答案】A A:我国在立法领域立法质量和效率不高,有的法律法规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性不足,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这表明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完善立法体制,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A符合题意。 BCD:材料讲述的是我国立法存在的问题;并未涉及推进宪法实施,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提高司法公信力,守住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建设法治政府,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BCD不符合题意。
5.信息化时代和数字智能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之一。202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生效,为个人隐私上了一把“安全锁”。大数据杀熟,个人信息贩卖,过度采集个人信息……这些百姓习以为常的违规行为在未来都将撞上法律的“枪口”。通过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
①弘扬了法治精神,回应了社会关切
②根治了信息侵害,提供了司法保障
③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得到充分实现
④加强了对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保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①③:通过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弘扬了法治精神,回应了社会关切,为个人隐私上了一把“安全锁”,①③符合题意。 ②:通过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有利于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但不能根治信息侵害,为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提供了法律保障而不是司法保障,②错误。 ④:通过法律保护了公民的隐私权,公民基本民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④与题意不符。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的任务,为民法典的编纂提供了基本遵循。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民法典的制定反映网络时代特点、回应技术发展需求、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健全风险治理机制。民有所呼,法有所应,对于公众反映强烈的许多问题,民法典草案都作出了回应。作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民法典每一条款都与每位公民息息相关: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消费借贷、婚姻家庭、生产生活……这部公民权利保护集大成的法典,堪称一部新时代大写的公民权利宣言书。
结合材料和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民法典的制定和实施对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
结合材料和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民法典的制定和实施对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
【答案】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民法典为公民权利保护和国家权力行使提供了法律依据;
2.坚持良法之治,民法典的制定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顺应时代要求,回应社会民意,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民法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公民权利保护集大成的法典;
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民法典的实施强化了对国家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