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东济南版2022-2023第二学期八下生物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二章生态系统第五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导学案课题 第五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 课型 新授课时间 2023年4月 序号教具 课件、图片、视频 课时 1教 学 目 标 1、通过分析驼鹿与狼的关系,解释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 2、描述生态系统相对平衡和稳定,认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认同人与自然能够协调发展。关注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树立环保意识。学情 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对生态系统的知识已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对生活中常常遇到或听到的如:“沙尘暴”、“雾霾”、“赤潮”“农药污染”等现象,知道是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对生态平衡遭破坏主要原因和如何保持稳定还不清楚。通过分析驼鹿和狼数量变化曲线,实例分析,让生理解生态系统两个方面的内容,关注生态问题,参加环保实践。重点 和 难点 重点:阐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 难点:影响生态系统相对平衡和稳定的因素。板 书 设 计 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1、调节方式: 自我调节。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较长时间保持动态平衡。 2、调节能力 (1)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小. (2)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外来干扰超出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遭到破坏。教 学 反 思 教师利用课件对比两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展示实例,让学生分析资料,引导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通过热点问题引导,关注社会问题,提高环保意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差,加强实例引导和分析。教与学过程设计 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蓝天、绿草、牛羊勾画出一幅令人充满遐想的画卷。 二、学习新知:课件出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 阅读课本74页图6.1—19某岛上驼鹿与狼的数量关系,分析驼鹿与狼的数量变化绘成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50-90年代,驼鹿数量与狼的数量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2.假设有一年在狼群中出现一种疾病,导致狼大量死亡, 随后的一年会对鹿群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3.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师点拨:草→驼鹿→狼 食物链。 狼与驼鹿之间是捕食关系;狼的数量增多,导致驼鹿的数量减少;驼鹿数量减少造成狼的食物缺乏,从而狼的数量也随之减少;狼的数量减少,又会是驼鹿的数量增加。 狼与驼鹿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使它们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跟踪训练: 1.(2020泰安)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适应某一特定环境的生物在进化上一定比较高等 B. 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C. 引入外来物种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D. 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增强温室效应,会提高光合效率,改善生态环境 2.关于生态平衡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 B. 生态平衡是指生物种类、数量、所占比例在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C. 生态平衡是一个绝对平衡,因为生物的种类与数量总是不变的 D. 三北防护林是个树种单一的人工林,它比大兴安岭的生态系统更稳定 (二)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自主学习,思考问题: 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吗 (2)、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主要取决于____ 什么?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不是一成不变的,始终处于__之中。 (3)、举例说明什么样的生态系统易破坏?什么样的不易破坏? 2.根据学生调查搜集的资料,表达交流。 (4)、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_____营养结构_____ ,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这样的生态系统______(容易、不容易)被破坏。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_____ ,营养结构____ ,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这样的生态系统越(容易、不容易)被破坏。 小结板书: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点拨: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对点训练: 1.下列哪一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最小? A. 森林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 农田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动态平衡,主要原因是 A.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 B.自我调节能力 C稳定的能源和生产者 D.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3.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如果人类大量捕捉青蛙食用,其直接恶果是 A.植被被破坏 B.食物链被破坏 C.环境被破坏 D.害虫密度增高 三、课堂小结:谈收获,共分享。 四、课堂达标检测:(组长统计,小组积分) 1“保护生态环境,共建和谐家园”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保护环境的做法中,不可取的一项是( ) A.减少化肥使用量,多施用农家肥 B.使用效力更大的农药和杀虫剂 C.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D.垃圾分类回收 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包含的食物链为树→虫→鸟→细菌和真菌 B.树、虫、鸟、细菌和真菌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C.该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 D.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 3. 践行“关爱自然,绿色环保”的理念,下列做法符合的是( ) A.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 B.电视机不用时经常处于待机状态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D.抓捕野生动物关入笼中当宠物饲养 4、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此农田生态系统中,昆虫、吃草子鸟、兔都以禾谷类为食,食虫鸟能够捕食昆虫,又可被鹰捕食,鹰还可捕食吃草子鸟和兔。请写出该农田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并指出该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 (2)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图中没有标出的生物成分是______。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3)该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____,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__________。若鹰的食物1/3来自食虫鸟,1/3来自吃草子鸟,1/3来自兔,则鹰的能量每增加3千焦,最少消耗禾谷类______千焦。 5.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体现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无机环境的是______。 (2)写出鹰处于第四营养级的食物链,______。 (3)图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生理过程有______(填字母)。 (4)______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它们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5)该农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自我调节能力小,原因是______。 (6)为了尽快实现“碳中和”的奋斗目标,作为中学生,你认为该怎么做?______(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两个方面各答一点)。 【答案】(1)乙 (2)甲→昆虫→食虫鸟→鹰 (3)a、c、d (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5)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少,营养结构简单,因此其自动调节能力小 (6)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减少生活作息中所耗用的能量(如节约水电、出行时不坐私家车改乘公交车、步行、骑自行车等);植树造林等 作业 : 从生物学角度, 设计生态校园建设方案。z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