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珠海重点中学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普通用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广东省珠海重点中学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普通用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2-2023学年广东省珠海重点中学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1. 默写古诗文。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______ ,君子好逑。(《诗经 关雎》)
(2) 青树翠蔓, ______ ,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3) ______ , ______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 蒹葭》)
(3)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______ , ______ 。(诗经 子衿》)
(4)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出洞庭湖水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的诗句是 ______ , ______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母亲却竭力的zhǔ fù ______ 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
(2) 当它jiá rán ér zhī ______ 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3)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 shēng nì jì ______ 。
(4) 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gǔ gé ______ 化石。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B. 参观科技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还能够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科技作品。
C.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D. 区块链保证所有信息数字化并实时共享,从而提高协同效率,降低沟通成本。
4.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2022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逆转击败韩国队,这一消息实在骇人听闻!
B. 因为要完成这项任务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于是他杞人忧天,总是皱着眉头思考解决方法。
C. 春天到了,郁金香、樱花、玉兰都开了,公园、校园、街头处处繁花似锦,穿行在花丛中的人们笑逐颜开。
D. 居民们听得津津有味,手打着节拍,随声附和地跟唱着,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
5.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十一中八年级将开展“漫步古诗苑,漫谈古经典”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代诗歌就像是一颗颗耀眼的明珠,在中国的文明史上闪耀。背诵古诗,可以让我们得到艺术雨露的滋润。
【活动一诗意开场】
(1) 下列四句开场白中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清明时,我们吟:“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B.中秋时,我们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思念时,我们吟:“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送别时,我们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活动二诗意对话】
(2) 请选择你最喜欢的古代诗人,按照示例,用第二人称与他展开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
示例:刘禹锡你一生坎坷,风雨中,你依然高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你的豁达与乐观,净化了我的心灵,给予我许多的温暖,谢谢你!
【活动三漫谈经典】
(3) 文学常识填空:《经典常谈》是 ______ (作者)在 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 ______ 的著作。
(4) 阅读名著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在阅读《经典常谈》时,小杰同学想要完整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有人建议他可以选择《<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进行组合阅读。你是否同意这一建议?请结合名著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6. 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选自《小石潭记》
【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 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清)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确实。④浣:洗衣。
(1)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 ______
A.便舍船 偶舍骑步行
B.复行数十步 甫行数里
C.屋舍俨然 又有树数株郁郁然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余顾而慕之
(2) 下面对【甲】、【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小石潭记》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景、依序写景的手法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
B.《桃花源记》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
C.《小石潭记》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正面表现了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
D.《桃花源记》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但又实中有虚,有意留下几处似无非无,似有非有,使人费尽猜想也无从寻求答案的话题。
(3) 翻译【甲】、【乙】两文划线句子。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②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 对比阅读【甲】文原文和【丙】文,结合文本说说两篇文章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7. 科技文阅读。
值得信赖的纸
①纸在我们当前的日常生活中太普遍了,让人很容易忘记在人类历史上大多数的时候,纸都是稀有的奢侈品。
②大多数的纸张都来自于树木。树能昂扬挺立,靠的是纤维素,这是用显微镜才看得见的细小纤维。纤维素凭借称为木质素的有机黏着剂相互接合,形成极为坚硬强韧的复合体,可以留存数百年。要把木质素去除,萃取出纤维素并不容易,感觉很像拔掉粘在头发上的口香糖。这个程序称为“去木质素”,是把木材压成碎片再掺入多种化学物质,然后用高温高压烹煮,以打断木质素内的键结,释出纤维素。这程序一旦完成,剩下的纤维就称为木浆,也就是液态木材,在显微镜底下看起来,有点像泡在稀薄酱料里的意大利面。把木浆放在平坦的表面上晾干,就会得到纸张。
③初步完成的纸是棕色的,而且非常粗糙。要让它变得白皙光滑,可以书写,我们需要使用化学漂白剂,并加入细致的白粉,例如称为白垩的碳酸钙。接着还要加上其他涂料,以防墨水一沾到纸就渗进纤维里晕开。理想的结果是,墨水应该在稍微渗入纸面后随即干涸,让有色分子固定在笔记纸的纤维网络里,留下永久的痕迹。一张张白纸,能让我们在上头记下心中的所思所想。
④口传文化靠故事、诗歌与学徒制传递知识,书写文化则以文字为主,依靠书写媒介。我们的老祖先曾经用过石板和泥板,但石板和泥板容易断裂,而且笨重不易携带,木板一掰就断,而且在不少状况下会剥蚀朽烂:壁画无法携带,而且受空间限制。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出现解决了书写媒介的所有问题。但一直要到罗马人舍弃卷轴改用抄本,即现在称为“书”的东西,纸的潜能才彻底发挥。转眼两千多年过去,白纸黑字依然是人类书写的主要方式。纸比石头或木材柔软得多,而且更薄,让纸有可塑性,可以多次加工,但堆叠成书后又非常坚硬和强韧,只要加上硬壳封面,书就成为文字的碉堡,可以守护文字,传承文化。
⑤纸不仅方便保存信息,还善于化为物品的外包装,把东西掩藏其中。我收过用布包装的礼物,还有人把礼物藏在柜子里,但都比不上包装纸的魅力。纸有非常适合凹折与弯曲的力学构造。大力折纸会让该部位的部分纤维断裂,产生永久的弯折,但仍有足够的纤维没有受损,使得纸张不至于撕开或断裂。这种情况下,纸其实还是很难撕裂,但只要折痕边稍有破口,出现小小的施力点,很容易就能沿着折痕轻松撕开。这两项特点让纸可以凹折成任何形状,几乎没有其他材料可以媲美,也促成了折纸艺术的出现。金属箔膜可以折出折痕,但难度太大;塑胶板除非够软,否则无法保持折痕,但太软了又会失去包装东西所需的刚性,无法定形。正是由于纸能维持弯折又可以定形,使得它成为包装礼物的完美选择。
⑥纸钞是纸张最诱人的形式。因为钞票就像通行证,有了它,什么事都能做,什么地方都能去。钞票也是世上制作最繁复的纸,而且必须如此。为了防止伪造,纸钞有几项绝活。首先,它使用的材料和一般用纸不同,不是木质纤维素,而是纯棉。棉不仅能让钞票更强韧,不必担心会在雨中或洗衣机里分解,还改变了钞票的声音,清脆声是钞票最明显的特征之一。这也是最好的防伪措施,因为棉基纸很难伪造。不过,纸钞还有一项防伪绝活,那就是水印。水印是嵌在纸钞里的图形或图案,唯有透光时才看得见。 虽然叫水印,但它不是水渍,也不是墨痕,而是稍微改变棉的密度,使得纸钞的某些部分透光多较亮,某些部分透光少,形成特殊的图形或图案。纸钞目前岌岌可危,因为现在的金钱往来几乎都电子化了,只有极少比例还使用现金,而且绝大多数是小额交易,但这部分也快被电子现金取代了。
⑦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会用到大量的纸,相纸、墙纸、过滤纸、报纸、卫生纸……虽然一直有人提倡无纸运动,可是还难于形成风气,而只要我们还信赖纸张,拿它来储藏信息,方便生活,无纸环境就没有实现的一天。
(选自马克 米奥多尼克《迷人的材料》,有删改)
(1) 本文围绕“纸”展开说明,请阅读全文,概括信息,在横线ABC处填入适当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2) 根据第⑥段的说明内容,为“水印”下定义。
(3) 请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______
A.纤维素经过去“木质素”的程序后,就成为了木浆。
B.石板和泥板、木板不能发展为书本的原因是:容易断裂,不易携带,容易朽烂。
C.文章第④段和第⑤段中都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D.选文说明了几种纸的制造和特点,采用时间顺序,结构是总一分一总。
8.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列课外现代文,回答问题
那时候有多美
王璐琪
①那个五月的雨天,新来的语文老师穿着蓑衣,戴着斗笠来到我们身边。当他立在教室门前,大家都鸦雀无声地盯着他看。
②“今天的作文课,描述你们的新语文老师——我。”他走到讲桌前,行头都没有卸掉,就这么抱着手肘,看着我们写作文。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新鲜的老师,很新鲜。我留意到,他的鞋上还粘着一片水灵灵的草叶子。因为披着蓑衣,所以他走过的时候,掀起了一阵麦草的清香。
③“写作不是闭门造车,要到田野里去!” 当其他班的同学在教室里上课时,我们则头戴柳条编的花环,蒲公英一样自由自在地飘出了校园。他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外面风景那么美,在屋里待着简直是一种浪费!”所以,我们会在长满芬芳牧草的草坪上读鲁迅的文章,在潺潺的小溪边背苏轼的词,在洁白的羊群中念余光中的乡愁……
④老师教我们唱一首《那时候有多美》的民谣,他会弹吉他。老师说,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就是孩子的合唱。
⑤我们的老师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可谁能想到,这么个铁塔般的汉子心中,满满的全是有关文学和艺术的柔情呢?
⑥半学期在“田园牧歌”中度过,我们班在期中考试遭遇了“滑铁卢”。除了语文成绩的平均分全年级最高,其余的课简直惨不忍睹。在那么有趣的语文课里待着太美了,其余的课都用来回味了,谁还有心思趴在课桌上,看着铁青的黑板?
⑦成绩出来的那天上午,老师还安慰我们,不要灰心,总会有又有趣又能快速提高成绩的方法的。但下午开家长会时,家长像一群等着吃肉的秃鹫,在老师发分数条的时候就开始虎视眈眈了……
⑧于是,之后的语文课基本都是在教室里上的,可是作文课,他还是带我们去了学校附近的湖边。当老师讲述该如何描写湖的时候,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这个湖我们天天见,知道怎么写,没必要来这里。”
⑨“可是湖水每一刻都是不同的呀,光线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景色是不一样的,甚至湖水的气味也是不一样的!”老师没听出来学生话语中的挑衅,他沉浸在自己对湖水的一往情深中,“在我们北方,几乎见不到这么美的湖……”
⑩可是,更多的同学关心的是会不会因为成绩差而挨打。于是,不少家长和学生发起签名上书的倡议,开始质疑语文老师的教学。
不久,老师来向我们辞行。他走得很突然,一如他来的时候那样。最后一篇作文是“离别”,老师事先帮每一个人在作文上写好了题目。字迹飘逸俊秀,与他的外形差距很大。这一刻,我们都哭了。
后来,我们换了“称职”的语文老师,这一年,我们班的升学率全校最高。
毕业后,我也会来那片湖泊,转一转,看一看。才发现,原来老师说的是真的。这片在我们曾经看来百年不变的湖泊,确实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颜色。而且,雨天湖水散发着淡淡的雾气,闻着青草的香味。可是这么多年了,却是由一个外乡人为我们点明的。
“ 那时候有多美,笑起来像一湖清水,连叹息都那么轻微,我不能体会。”
(1)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文中主人公语文老师的人物形象的特点。
(2) 赏析选文第③段画线句。
当其他班的同学在教室里上课时,我们则头戴柳条编的花环,蒲公英一样自由自在地飘出了校园。
(3) 再读全文,说说文章的结尾段的作用。
(4) 第 段“后来,我们换了‘称职’的语文老师”,这是否意味着文中的语文老师是不称职的?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和学习生活说说看法。(提示:课文《王几何》《我的老师》《再塑生命》)
9. 以“单调、沉闷的生活就这样发生了改变……”为开头,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题目自拟;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窈窕淑女
【小题2】蒙络摇缀,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小题3】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小题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解析】答案:
(1)窈窕淑女(注意“窈窕”的书写)
(2)蒙络摇缀(注意“缀”的书写)
(3)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4)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注意“兮”的书写)
(5)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答案】【小题1】嘱咐
【小题2】戛然而止
【小题3】销声匿迹
【小题4】骨骼
【解析】答案:
(1)嘱咐
(2)戛然而止
(3)销声匿迹
(4)骨骼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3.【答案】D
【解析】A.有误,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
B.有误,语序不当,把“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还能够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科技作品”改为“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科技作品,还能够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
C.有误,否定不当去掉“不”;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常见病因有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重复多余等。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答案,就要静下心来,多读几遍,对照着病因一一分析,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做好本题需要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是最基本的策略。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病句的发生;还要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在作文互评中,要按照以上病因来衡量句子,避免病句的出现。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语感会逐渐增强,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也会提高。
4.【答案】C
【解析】A.有误,“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此处是褒贬误用。
B.有误,“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不符合语境。
C.正确。
D.有误,“随声附和”指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此处是望文生义。
故选:C。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解答此题,要注意词语的词性、含义和搭配习惯。
词语的搭配要符合两个原则:一是合乎事理;另一个是合乎习惯。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
5.【答案】【小题1】A
【小题2】朱自清
【小题3】传统文化经典
【小题4】
【解析】答案:
(1)A
(2)示例:李清照 你拥有“沉醉不知归路”的豪情与美丽;你爱国,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远大志向;你憎恶金兵的苟且行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你教会了我,一个人除了父母之外,最应该爱的,就是国家!
(3)朱自清 传统文化经典
(4)示例:同意。这种阅读方法属于选择性阅读,读整本书,特别是读《经典常谈》这种内容涉及面较广的作品时,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诗经>第四》专门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辞赋>第十一》介绍屈原的《辞赋》及辞赋的发展过程,屈原的《辞赋》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诗>第十二》从汉乐府诗开始至宋代诗歌,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同时也介绍楚辞对后代诗歌的影响等。将这三篇组合阅读,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古代诗歌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有误,“清明时”有误,“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意思是:坐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遥望着织女星。“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凉意袭人,由“牵牛织女星”可知正值七夕佳节,故应为:七夕时。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能力。首先要选择一位古代诗人,按照示例,至少要引用此位诗人的“两句”诗歌,结合其经历,谈自己的感悟与收获。还要注意用第二人称与他展开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
示例一:文天祥,你一生致力于抗击元军,战败被俘,从容殉国,你依然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显示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给予我力量,是我学习的榜样。
示例二:李白,您一生颠沛流离,失败中,您仍然激昂地吟唱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您的豪迈与坚持,渗入我的血脉,激发我前行的勇气。
(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
(4)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结合内容说说自己的看法。
示例: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读起来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和成果。《诗经》是一部古老的诗集,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辞赋>第十一》和《<诗>第十二》也都是古代文学巨著,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文化。结合名著阅读方法,我认为可以首先通读这三本名著,以便对它们有大体的了解。然后,可以深入阅读,仔细思考每首诗的特点作以及古典文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可以比较这三本著作,挖掘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不同之处,更好地了解古代诗歌发展的历史脉络。
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6.【答案】【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相同,舍弃。
B.相同,几。
C.相同,……的样子。
D.不同,助词,的/代词,指农家人。
故选:D。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ABD.正确。
C.有误,鱼的“空游无所依”,是从侧面表现水的澄澈透明。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率,带领;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句意为: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②中重点词语有: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俶尔,忽然。句意为:(鱼儿)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富足安定”来分析即可。【甲】文中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生活状态。从【乙】文“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等语句可以看出,旦子冈一带的人们生活的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答案:
(1)D
(2)C
(3)①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②(鱼儿)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4)《桃花源记》中的人们生活环境优美,老人和孩子们都很快乐,生活秩序井然;乙文中的人们都参加劳作,精神愉悦,说明这两个地方都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参考译文:
【甲】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乙】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丙】第二天我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的样子,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在努力耕田劳作,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生产、四处游玩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人正挑粪给园子施肥,女子从井里打了水又在浣洗衣服。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和狗都在鸣叫(此起彼伏)。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遗憾比他们差得远呢!
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7.【答案】【小题1】D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梳理文章内容。
结合“大多数的纸张都来自于树木……把木浆放在平坦的表面上晾干,就会得到纸张”可知,纸的制造原理;结合“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出现解决了书写媒介的所有问题……可以守护文字,传承文化”可知,书写纸促进书的发展;结合“为了防止伪造,纸钞有几项绝活……形成特殊的图形或图案”可知,砂纸的防伪特性。
(2)结合“水印是嵌在纸钞里的图形或图案……形成特殊的图形或图案”可知,水印是通过改变棉的密度形成的特殊图案。
(3)ABC.正确;
D.有误,选文说明了几种纸的制造和特点,采用逻辑顺序,而非时间顺序。
故选:D。
答案:
(1)A制造原理
B书的发展
C防伪
(2)水印是通过改变棉的密度形成的特殊图案。
(3)D
这篇文章通过讲述纸从稀少走向普遍、纸的制造原理、纸的主要用途、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来说明值得信赖的纸。
说明文要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认真研读文章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归纳总结。
8.【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可从行为事件和动作、语言描写等入手。“写作不是闭门造车,要到田野里去”“我们会在长满芬芳牧草的草坪上读鲁迅的文章,在潺潺的小溪边背苏轼的词,在洁白的羊群中念余光中的乡愁”可见老师教学方式新颖独特。“成绩出来的那天上午,老师还安慰我们,不要灰心,总会有又有趣又能快速提高成绩的方法的”可见老师的乐观。多才多艺。他会弹吉他,教我们唱歌,懂文学懂艺术。在被学生及家长质疑,最后被换掉的情况下,没有任何怨言,只是悄然离开,可见其宽容大度。
(2)本题考查句子理解赏析。联系“当其他班的同学在教室里上课时,我们则头戴柳条编的花环,蒲公英一样自由自在地飘出了校园”可知把“我们”班与其他班做对比,把“我们”比作“蒲公英”,写出了“我们”外出的高兴愉悦、自由的心情和状态。
(3)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结尾段通常在内容上有点明或深化主旨、余味悠长等作用,在结构上有总结全文、首尾照应等作用。本文最后一段,在内容上,是老师教给我们的歌曲的内容,以此表达了对老师的怀念;在结构上,与前文老师教我们《那时候有多美》的民谣形成前后照应;在语言上,将师生的笑容比喻为清澈的湖水,既有诗情画意的美感,又有无奈的叹惋,与全文感情基调一致。
(4)本题考查拓展能力。这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可结合阅读体验和学习生活谈自己的看法:认为文中的老师称职的,可围绕老师教学方法独特,富于创新来写;认为文中的老师不称职的,可围绕老师应注重学生各学科的发展,不能只注重语文而忽视其它学科来写。
答案:
(1)①教育方法独特。如领着“我们”到大自然中学习写作、上语文课。②多才多艺。他会弹吉他,教我们唱歌,懂文学懂艺术。③宽容。在被学生及家长质疑,最后被换掉的情况下,没有任何怨言,只是悄然离开。
(2)运用了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将出了校门的“我们”比喻成自由的蒲公英,并与坐在教室的其他班学生形成对比,生动形象且突出地把同学们到大自然中去学习时兴奋、愉悦、自由的状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3)结构上:总结全文,篇末点题,与前文中班主任对湖水的描述呼应,结构严谨完整。内容上: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出师生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画面,令人回味无穷。
(4)示例:我认为文中的语文老师是称职的,他教学方法独特、新颖,富于创新,受学生爱戴。我想只要老师和学生齐心,其它学科也能奋起直追的,所以我认为老师是称职的。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这篇文章回忆新的语文老师给了我们新鲜的感觉,经常带我们在校外读书写作,结果期中考试失利被家长们和部分学生反对,终于老师被调离了,我们却哭了。时隔多年,“我”依然对语文老师有深深怀念之情。
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9.【答案】兴趣 单调、沉闷的生活就这样发生了改变……
在爸爸的影响下,我也有了自己的爱好和兴趣。
每个人都有自己浓厚的兴趣,有的人喜欢绘画,他们把一张张单调乏味的白纸渲染成一件件五彩缤纷的艺术品;有的人热爱踢足球,他们奔跑在空旷的球场上,洒下了太多太多的汗水,也得到了太多太多的欢乐;有的人喜爱阅读,他们啃食着“精神的粮食”,久久陶醉在心灵的盛宴里。而我,却对从那一张张报纸中剪下的“小窗口”情有独钟。
爸爸是个很喜欢阅读报纸的人,家里自然而然也就堆满了报纸,我的任务便是从这报纸堆中搜寻“精华”,然后再将它们小心翼翼地剪下来贴进自制的小册子里。日积月累,我的“报册”已经很厚了,里面真是应有尽有。什么优美诗篇,生活小窍门,经典作文,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甚至小笑话,小故事都被我分门别类地贴了进去。
在我的“报册”里,有一篇励志故事被我慎重地贴在第一页,它讲的是一个双手残疾,相貌奇丑的女孩,梦想成为一个著名的歌唱家。当别人知道她的梦想后,非但没有人支持她,一些不友好的人还对她热潮冷讽,说这只不过是个梦想,一个失去双手的女孩只能是个废人,可女孩不丧气,她说:“贝多芬双耳失聪,他都能成为歌唱家,为什么别人可以做到,我就不可以?”她靠着不懈的努力和悦耳的歌声打动了一所著名的音乐学院的校长,他破例录取了她,让这个特殊的女孩走进了大学校园。几年后,她终于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歌唱家。在我第一次阅读这个故事时,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你付出努力,不论你是怎样的人,你都能成功。
每当我不开心时,我就会翻开我的“报册”,找到一些有趣的笑话来读,然后放声一笑,不知不觉中,那些烦恼与不高兴的事就跑到九霄云外去了。小笑话,小故事看似简单,却总能在我需要时让我开怀大笑。
我感到很幸运,我这个兴趣,让我单调、沉闷的生活就这样发生了改变。在那一张张散发着墨香的报纸里,我剪下的是快乐,得到的是知识。
【解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题干要求请以“单调、沉闷的生活就这样发生了改变……”为开头,写一篇记叙文。注意文章的主题要结合“要知道,一旦兴趣被引发出来,那么人们的生活就会从单调、沉闷中解脱出来”中的“兴趣”一词展开,所以,围绕“兴趣”,可以写成故事,也可以是想象作文,也可以写成童话……只是构思上注意题目围绕指定的“开头句”。正文由开头句展开,结尾照应开头,面向兴趣对于成长的感悟升华即可。
小作者围绕指定的“开头句”进行写作,写了自己的兴趣改变了自己单调、沉闷的生活,让自己学到了很多知识,有了很大的收获。文章内容丰富,叙事有条理,语言流畅通顺,是一篇符合要求的作文。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