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一从“两弹一星到”到漫步太空知识结构二了解“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知道杂交水稻技术及青蒿素的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了解“双百”方针,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课程标准杂交水稻与青蒿素三文化事业的发展核心素养目标010203立足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科学家的事迹。立足史料证实家国情怀,学习科学家们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和意义。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证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课程导入一、从“两弹一星到”到漫步太空知识解释——“两弹一星”两弹:核弹导弹原子弹氢弹指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 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把炸药或核弹头等送到打击目标并引爆摧毁目标的武器。按其发射点和目标点的相对位置,可分为地对地导弹、地对空导弹、空对空导弹、空对地导弹、潜对地导弹、舰对舰导弹等;按其飞行方式可分为弹道式导弹和巡航式导弹;按作战使用可分为战略导弹、战术导弹;按射程的远近可分为远程(洲际)导弹、中程导弹和近程导弹。 核武器是指利用能自持进行核裂变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核武器主要包括裂变武器(原子弹)和聚变武器(氢弹)。一星:人造地球卫星 美国在1945年造出了三颗原子弹,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出现原子弹这一杀伤力极为强大的武器。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掷了两颗原子弹,造成了几十万人的伤亡.此事让全世界都意识到了核武器的可怕威力,一时之间,人人自危。当时处于发达国家的各国高层在商讨之下,多做出研制原子弹的决定。随后几年,英国、苏联、法国,三国相继研制出了原子弹,成为了核武器拥有者。一、从“两弹一星到”到漫步太空1、“两弹一星”1)背景中国的国家安全当时面临严重的威胁。中国为加强自身的国防力量,捍卫国家安全,同时面临核大国的核垄断、核威胁。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史料证实2)历程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1966年,我国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③1967年,我国生颗氢弹爆炸成功④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诺贝尔的获奖者约里奥居也曾对毛主席坦言:“如果你们要反对核武器,那么就必须自己先拥有核武器。”视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一、从“两弹一星到”到漫步太空1、“两弹一星”3)我国“两弹一星”的功臣一、从“两弹一星到”到漫步太空1、“两弹一星”4)我国“两弹一星”的意义①“两弹一星”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②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5) “两弹一星”精神:艰苦奋斗、爱国敬业、甘于奉献、严谨细致、团结协作、敢于创新……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钱学森)》 颁奖词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为了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保卫我国的国家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我国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863”计划和“973计划”一、从“两弹一星到”到漫步太空2、漫步太空1)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①时间:1992年9月②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神舟七号)2008年9月2016年6月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2021年6月神舟十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一、从“两弹一星到”到漫步太空2、漫步太空2)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就2021年10月2022年6月2022年11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到了空间站。神舟十四号发射神舟十五号发射视频:从神舟1号到神舟15号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1、袁隆平与杂交水稻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袁降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将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平。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视频:袁隆平屠呦呦在实验室工作患有疟疾的儿童20世纪60年代,为了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颈项的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菁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二、杂交水稻和青蒿素疟疾,俗称打摆子,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于夏秋季发病较多。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并且容易流行。儿童发病率高,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可以致人死亡,疟疾在全球致死性的寄生虫病中居第一位。三、文化事业的发展1、“双百”方针的提出1)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2)“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学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三、文化事业的发展2、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2)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3、坚定文化自信进入新时代,我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青年一代更加积极向上,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文化自信是民族、国家以及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强烈认同与自豪感;文化自信是应对外来文化冲击与侵蚀的核心力量;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有着坚定信念,从发展实践中把握文化发展前景;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与外来文化合理的扬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是要实现文化自立、自强,为文化强国建设奠定现实基础。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坚定与增强。1.【史料证实】电影《我和我的父辈》讲述了一个50多年前长征火箭发动机研制基地里科研工作者的故事。影片中父亲对孩子说“我是个诗人,我的工作就是每天在天上写诗。”不久后,他们谱写的“诗篇”轰动了世界。与这一“诗篇”最密切相关的是 ( )A.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B.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C.中国人民空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辉煌战绩D.“东方红一号”发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2.【唯物史观】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于2021年5月22日逝世,享年91岁。巨星陨落,山河同悲,对袁隆平评价恰当的是( )A.隐姓埋名、两弹元勋 B.青蒿济世、科研报国C.杂交水稻、泽被苍生 D.九天揽月、太空漫步C3.【历史解释】2018年5月,在全国两院院士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称赞我国许多院士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其中的杰出代表有“两弹元勋”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王进喜 D.焦裕禄B4.【唯物史观】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 )A.《袁隆平传奇》 B.袁隆平遗留的手稿C.电影作品《袁隆平》 D.某同学的课堂笔记B5.【史料证实】1964年,这是一次让中国人挺直腰杆的爆炸,这也是一次符合中国国际地位的爆炸,这更是一次更好促使核平衡的爆炸。材料中“爆炸”是指中国 ( )A.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第一颗导弹飞行试验成功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B6.【唯物史观】 “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其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C谢谢观赏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课程引入】科技文化成就情境导入.mp4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同步课件).pptx 视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mp4 视频:从神舟1号到神舟15号.mp4 视频:袁隆平.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