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寄情——比较鉴赏大堰河我的保姆和再别康桥的诗情画意课件(共3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以色寄情——比较鉴赏大堰河我的保姆和再别康桥的诗情画意课件(共36张PPT)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以色寄情
——比较鉴赏《大堰河——我的保姆》和《再别康桥》的诗情画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历来是中国诗人、 画家追求的理想境界, 这种诗情画意的审美追求同样延续到新诗当中”,“绘画应该是彩色的诗; 诗应该是文字的绘画”,艾青和徐志摩都是诗歌用色的高手,今天我们探讨两位诗人如何通过色彩表达情感的。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色彩感
找出颜色词
第3节长了青苔的石椅
第4节乌黑的酱碗
第6节红漆雕花的家具、睡床上金色的花纹、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
第8节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第12节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色彩感
通过色彩表达了什么感情?
第3节长了青苔的石椅--青苔,荒芜、凄凉,表达了作者对大堰河的思念。
第4节乌黑的酱碗 乌黑的桌子--乌黑,大堰河家生活的贫困、艰苦。
第6节红漆雕花的家具、睡床上金色的花纹、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自己家的富足、优越。
第8节大红大绿的关云长--符合“我”少年的特点,也烘托了此处写大堰河对“我”深情的喜悦氛围;辉煌的结彩的堂上--符合“婚堂”的喜庆气氛,并表现大堰河对“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盼望,以体现她对“我”的厚爱。
第12节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后面分析
泥黑的温柔的脸颜--泥黑,大堰河辛苦的一生。
色彩感—— 对比色
1. 任何色彩和黑、 白、 灰,
2.深色和浅色, 冷色和暖色, 亮色和暗色都是对比色:黄色与紫色
大堰河我的保姆——色彩的对比
一、黑色与红色、白色 、金色的对比
红漆雕花的家具、金色的花纹、油漆的炕凳,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华丽富足,但陌生拘束不安
乌黑的酱碗,乌黑的桌子,围裙上的碳灰,扯破的衣服——贫苦,但自在快乐温暖
“乌 黑”的“黑”象征着 贫穷、悲 哀、不 幸、凄 冷,“红漆”的“红”显 示 富有、高贵,‘权 势。这 里的“黑”与“红”的 对 比 就 揭示 了 旧 中 国 农村 佃 户 与地 主 贫 富 的悬 殊,地 位 的 高 下,大堰河一生劳累,受尽剥削压迫,受尽打骂,受尽凌侮,却一生贫苦,连死后都不得厚葬,何等凄惨,何等悲凉;经济拮据,深受剥削和压迫,却深爱着剥削者的下一代,把全部的爱给与了乳儿,表 现 了 作者对 大堰河的感激 和 同 情,而生母家优越富足,却将亲生孩子送走,剥削压迫养育自己孩子的乳母,何等残忍,何等冷酷,揭露了旧社会的不公,对比愈强烈,揭露愈有力。
其实,作为一个孩童,艾青并不排斥那个富有的家,只是多年未享受到亲生父母的爱和对爱需求的压抑,此刻极度膨胀,作者用乌黑这一沉重的色调去撞击孩童眼前华丽的红漆金色花纹,击碎一个孩童对母爱,父爱的幻想,成全了对像大堰河一样的普通农妇的同情和怜爱。
《大堰河——我的保姆》——色彩的对比与张力
1.黑色是深沉的、 悲苦的, 但在艾青的笔下黑色不失灵动, 关键在于艾青自觉运用对比手法。
红漆雕花的家具、睡床上金色的花纹、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辉煌的结彩的堂上、黄土下紫色的灵魂等许多处呈现出这种对比关系, 使黑色显得更有力度, 亮色呈现光芒,这里有黑白对比, 有软硬的质地对比, 有动静的对比。 色彩的象征意味加之对比手法的运用为艾青的诗歌增添了一种力度美。
《大堰河——我的保姆》——色彩的对比与张力
二、黄色与紫色的对比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黄色比较亮, 紫色比较暗,黄色的视角效果前进, 紫色的后退。 艾青用黄色作背景色, 紫色作主题色, 黄色给紫色作了很好的铺垫。 因为有大片的黄色。 紫色才更加醒目, 更加稳定. 而且黄色明快、 鲜亮, 更加衬托出紫色的高贵、 典雅神秘和感伤。“紫 是赤 青的混 合 色,赤 过深,便有阴 郁 的 不 快,而 青 又 是 含 有 凄怆 的 情 调,生 命 力 丧 尽,像 赤 的 那 种 旺 盛 的 元气,在 紫 是 消 灭 无 影 踪 的,“紫色”来 形 容 命 运 悲 惨 的 大 堰 河 的 灵 魂 是最 生 动,最 恰 当,最 富 感 彩 的。
紫色高贵——精神高贵 淤青——受尽凌侮、打骂、死后凄凉,命运悲惨
这种色彩运用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情绪十分吻合。 大堰河是艾青的保姆, 也是艾青的“母亲” , 艾青对他的感情很深, 在他看来, 大堰河的精神人格是高贵的, 她的死是令人痛心的, 所以用紫色象征大堰河再合适不过。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 艾青是有意识地在运用色相、 色域等色彩对比规律来表现他的思想感情,艾青诗的力度、 张力, 与这种色彩对比规律运用不无关系。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色彩感——同类色
黑色是凝重、 悲哀的颜色, 艾青喜欢灰黑色, 与他童年时代的生活经历有关。
艾青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 由于难产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 所以他一落下地, 就被送到贫苦的大堰河(大叶荷)家寄养, 一直到5岁才回到父母身边, 回到父母身边后, 还经常受到父亲莫名其妙的打骂。 所以艾青的童年是不幸的、受歧视的。 这种不幸和歧视给艾青的心灵留下深深的创伤, 养成他孤独而忧伤的性格, 这种性格是冷的, 与灰黑色相一致。 由于与大堰河相依为命, 他对穷人的苦难特别容易体会,苦难意识是他作品的主体意识之一,也由此形成了他 的忧郁诗风。
艾青诗歌中的主色调 土地情结 忧郁诗风
纵观艾青的诗歌史,除了灰黑色,还有土色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大地上的一切的大堰河般的保姆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
七七事变,抗日战争,民族忧患感 自我压抑感 生命悲凉感 艾青忧郁诗风
诗人以灰色系即: 灰、 灰黄, 灰白. 黑等暗色调来表现
土地、 旷野、 北方, 道路、 穷苦人的脸及衣服,乌黑的酱碗,乌黑的桌子,黄土下紫色的灵魂,泥黑的脸颜等意象, 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大地和大地上一切劳苦大众的的热爱,民族苦难的深深忧虑和对祖国母亲的无限眷恋之情。
小结见板书
再别康桥 色彩感
图片欣赏
西天的云彩
河畔的金柳
波光里的艳影
软泥上的青荇
康河的柔波
榆荫下的一潭 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撑一支长篙
一船星辉
今晚的康桥
《再别康桥》的色彩美
1.意象特点——色彩绚丽,辞藻华丽
这些意象鲜明 的画面, 在徐志摩的诗歌中具体表现为个体性与组合性。
单个意象的色彩美和组合意象的五彩缤纷的画面美
2. 通过这些色彩鲜明的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金柳
油油的青荇
彩虹似的梦
《再别康桥》的色彩美
金柳—— 夕阳中的新娘,柔美,光彩动人,姿态美,“荡漾” 一词, 正好表现了母校的一草一木给诗人带来的内心的悸动与欢喜。
油油的青荇——“招摇”一词运用拟人手法, 赋予水草以人的感情和动作, 那水草好像在欢迎诗人, 好像在挽留诗人。青荇就是荇菜,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表达对伊人的求而不得。
以至于诗人发出“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的呐喊, 诗人对康河的爱浓得化不开, 以至于要化作“一条水草”, 水草生在康河中, 死在康河中, 一生一世, 不离不弃。 达到天人合一, 物我交融的境界。同时,水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表达了诗人摆脱尘世羁绊与生活束缚的强烈愿望。
彩虹似的梦是什么?
胡适曾说徐志摩,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
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一、爱情梦——爱
他与林徽因的爱情无果而终。 他不无留恋而又遗憾地写道“我这辈子就只那一春”。从此林徽因成为徐志摩梦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个完美身影, 他只得自我安慰似地说道:“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访唯一灵魂之伴侣。 得之我幸, 失之我命。”
《忘了自己》 中写道:“一生至少该有一次, 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 不求有结果, 不求同行, 不求曾经拥有, 甚至不求你爱我, 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 遇到你” 。
二、 政治梦——自由
徐志摩期望在中国实现他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但是归国后, 内忧外患、 战火连连的中国在“五四” 后掀起了如火如荼的革命浪潮,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中国这片土壤里找不到生根发芽的沃土。 徐志摩的单纯信仰在中国缺乏实现的社会基础, 它注定是要破灭的。
三、 文学梦——美
徐志摩 留学欧美期间, 欧洲的文明, 名流的思想, 雪莱、 拜伦(拜伦潭水)的风流与浪漫,不时冲击着徐志摩, 他弃政从文。
然而, 彩虹绚丽, 终归虚幻;“梦” 虽绝美, 终归成空。 这一华美的诗句下, 掩饰不住的是诗人曾经热情万种却背后无奈的凄凉, 而“揉碎” 一词更是暗含破碎幻灭的无言悲苦。
狂飙突进的“五四”, 已经昭示了时代所呼唤的精神力量, 这时的徐志摩却还在一边吟唱着康桥的微波、 向往着雪花的快乐, 就显得太不合时宜了。
徐志摩 这种浪漫飘逸的文学理想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 都统统化作了空中飞沫。 诗人曾经一度狂恋的美政理想和文学梦幻都如肥皂泡一样破灭了, 这“彩虹似的梦” 最后终归是被“揉碎” 在了现实的“浮藻间”。
辞藻华丽, 色彩绚丽
故作洒脱,实则忧伤
看似离歌赞歌,实则理想悲歌
徐志摩诗歌主色调、康桥情结和浪漫诗风
主色调
诗人徐志摩为什么对“青色”情有独钟?
你如何形容青色?蓝色还是绿色?
青色是一种介于蓝色与绿色之间的颜色,由绿色光与蓝色光等量混合,如果无法界定一种颜色是蓝色还是绿色时,叫青色。
这种色彩既有清脆而不张扬的气质,更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象征,而这正是徐志摩及其诗歌的本质特点。因为青色是一种无法界定的色彩,充满幻想与魔幻色彩!
徐志摩的诗歌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表现为:理想主义浪漫情怀、浪漫主义人生观、浪漫中夹杂着对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愤懑和彷徨。 
康桥情结
“我这一辈子就只在康桥的那一春,算是不曾虚度。”
“我敢说,康河是世上最美的一条水。”
——徐志摩
赞歌——《我所知道的康桥》《康桥西野暮色》
结语
叶嘉莹曾言?“凡是最好的诗人?都不是用文字写诗?而是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写诗的。”
“绘画应该是彩色的诗; 诗应该是文字的绘画”,两首诗都体现了色彩的情感性,两位诗人都是用生命去写诗。
比较鉴赏两首诗歌如何以色寄情
见板书
随堂检测 : 怎样通过色彩表达感情的
不错,北方是悲哀的/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一片暗淡的灰黄/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那天边疾奔而至的呼啸/带来了恐怖/疯狂地扫荡过大地/荒漠的原野/冻结在十二月的寒风里/村庄呀,山坡呀,河岸呀/颓垣与荒冢呀/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天上/看不见太阳,只有那结成大队的雁群/惶乱的雁群/击着黑色的翅膀/叫出它们的不安与悲苦,从这荒凉的地域逃亡/逃亡到绿阴蔽天的南方去了……
——艾青(北方)节选
一个大红日挂在西天,紫云绯云褐云,簇簇斑斑田田,青草黄田白水,郁郁密密,红瓣黑蕊长梗,罂花三三两两
——徐志摩《康桥西野暮色》节选
1,灰, 黑, 土等灰暗的色彩渲染北方农村的破败与诗人的忧郁。
绿色表示生命,黄色表示荒凉、哀怨;黑色象征着死亡。沙漠风是黄色的,这风卷去生命的绿色,让北方成为荒凉一片,大雁黑色的翅膀仿佛是不良的预兆,传达死亡的气息。在作者笔下,北方是悲哀的、被死亡笼罩着的窒息的大地。
2.红日,紫云,绯云,褐云,青草,黄田,白水,罂粟花,色彩对比鲜明的意象,既写了天空的美景,又写了夕阳下田野的美景,组成了一幅优美的立体的康桥西野暮色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迷恋。
随着颜色(大红、绯红、紫色、褐色、青色、黄色、黑色)变化,诗人观察景物由远及近的层次感,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