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大家的“朋友”》教学反思课标要求:本课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们的社区生活”里的第6条“体验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形成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的意识,能够自觉爱护公共设施”。公共设施主要是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为方便人民生活,在公共场所提供的一些设备和设施,供社会公众共同使用和享受。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和使用到一些公共设施,但对公共设施包括的范围和作用,以及为什么要爱护公共设施并没有认真思考过。社会生活中经常发生一些破坏公共设施的不文明行为,帮助学生从小树立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知道合理使用和爱护公共设施很重要。本课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还特别突出了公共设施受到法律保护,这也体现了本课程对法治教育任务的落实。让学生了解国家为保护公共设施而拟定的相关法律条文,将爱护公共设施的公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结合。教学反思: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主要引导学生知道损坏公共设施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美”“不便”“危险”等影响。第二个活动主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发现已经损坏的公共设施后,知道向相关部门反映,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在教学中,教师重点突出了损坏公共设施对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爱护公共设施。第三个活动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公共设施的损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时,学生通过图片对比和听小云的故事,充分调动了自身的情绪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是非常不道德的,甚至会危害人们的生命,懂得破坏公共设施就是在危害人们正常的生活。在引导学生爱护公共设施时,教学重点是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同时,让学生了解,虽然自己年龄小、能力有限,但发现公共设施有损坏,可以向相关部门报告。在本课教学时,教师也有一些不足,如课上学生生成的内容没有及时评价,主要是不知道如何灵活应对,在学生说完之后,教师没有给出一个总结性的、精炼的回复,这些不足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改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