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九课:理解质变互变9.2 把握适度原则【课标要求】1.理解适度的含义;2.掌握适度的原则。【教学目标】1.科学精神:正确认识适度的含义,准确把握质量互变,掌握适度原则,提高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精神。2.公共参与:遵循适度原则,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抓住事情的关键节点,合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理解事物质与量的统一在“度”中;2.掌握适度原则。【教学难点】1.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2.掌握适度原则【思维导图】【知识解读】一、适度的含义1.全面理解度⑴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⑵度的含义: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⑶关节点(或临界点):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即不同事物、过程之间互相转化的联结点或转折点。)⑷度与关节点的关系: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极限或界限,这就是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⑸度作为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范围,它不是固定的一点,而是质在其中运动、变化的幅度。度是特定的质的量的活动范围,它是质在两个关节点或临界点之间的量的变化区间。2.“适度”:⑴适度:就是适当的程度。⑵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⑶遵循适度原则的原因: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典例解析】1.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曾有人作诗写小满:“花未全开月未圆,半山微醉尽余欢。何须多虑盈亏事,终归小满胜万全。”表达了国人“过满招损,过满则溢,小满不多不少,一切刚刚好”的观念。这启示我们做事情要( )①把握好“分寸”,把握适度原则 ②积极创造条件,维持事物的稳定③坚持中庸的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 ④注意把握引起事物质变的节点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详解】①:国人“小满不多不少,一切刚刚好”的观念体现了哲学中的适度原则,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把握好“分寸”,防止过犹不及,故①说法正确。②:当需要保持事物特定的质时,需要保持事物的稳定;当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的质变,而不是维持事物的稳定,故②说法错误。③:折中主义是企图把对立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调和拼凑在一起的做法,是一种无原则的错误的思维方式,故③说法错误。④:“过满招损,过满则溢,小满不多不少,一切刚刚好”说明小满就是能够引起事物质变的节点,启示我们做事情要把握适度原则,注意把握引起事物质变的节点,故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B。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过“度”,然而“君子从时”“相机行事”,过“度”之后要“过而能改,善费大焉”,因此,过“度”和“适度“二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表明( )①“度”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②事物的“度”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③事物的运动表现为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④应采取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不能极端化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过“度”容易犯错,“适度”不容易犯错,这表明“度”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也表明事物的“度”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①②正确。③:一切事物发展进程都表现为由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而不是“事物的运动表现为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③错误。④: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而不是折中,④错误。故本题选A。3.小明和妈妈一起吃饭,小明说:“这菜太淡了,没味道。”妈妈说:“加点盐试试。”小明说:“直接吃盐,岂不是更美味 ”小明这一回答( )①没有遵循适度的原则②超出了用盐的临界点,会发生质变③犯了极端化的错误④正确处理了菜和盐的用量问题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③④:“直接吃盐,岂不是更美味”,这一认识明显是错误的,用盐不能过量,过量就违反了适度原则,而不是正确处理了菜和盐的用量问题,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本题选A。二、掌握适度原则1.适度原则⑴遵循适度原则的必要性: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⑵适度原则的含义: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⑶适度原则要求: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2.遵循适度原则的方法⑴遵循适度原则的方法:遵循适度原则,并不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在处理事情时“得中”而取之。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⑵“中”和“得中”的含义:这里的“中”是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特别提醒】“得中”是区别于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折中主义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坚持的立场,它是一种无原则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3.如何遵循适度原则:⑴防止过犹不及。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尺寸”,不犯极端化错误。⑵遵循适度原则,需要“得中”,就是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就是要保持我们需要的事物的质的状态。⑶遵循适度原则,不能限于“得中”,当我们不需要事物的某种质的状态时,就要创造条件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典例解析】4.坚持适度原则,是坚持“得中”而处之的思维,反对凡事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思维方式。以下属于折中主义思维表现的有( )①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②把各种不同的观点无原则地拼凑在一起③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坚持分寸,防止过犹不及④在利害关系中坚持权衡利弊,分清主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折中主义是企图把对立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调和拼凑在一起的做法。其特征和表现是: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坚持的立场,①②符合题意。③④:③④都是坚持适度原则的处理办法,不是折中主义的思维表现,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5.在富有文化味和生活气的二十四节气中,小满是个特殊的存在。有小暑也有大暑,有小雪也有大雪,有小寒也有大寒,唯独小满,没有大满与之对应,这是因为中国人认为过满招损,过满则溢,小满不多不少,一切刚刚好。这启示我们做事情要( )①注意分寸,把握适度原则②积极创造条件,维持事物稳定③坚持折中思维,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④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C【详解】①:过满招损,过满则溢,小满不多不少,一切刚刚好,说明应注意分寸,把握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①符合题意。②:当需要保持事物特定的质时,需要创造条件,保持事物稳定;当需要改变所不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时,就要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的质变,②错误。③:折中思维是消极的思维方式,不能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这种消极的思维方式,③错误。④:过满招损,过满则溢,说明应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会发生变化,启示我们要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6.中医强调“度”,做事不偏不倚不为病。《黄帝内经》中提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并称为“五劳所伤”。材料体现的道理是( )①要把握适度的原则,避免过犹不及②任何事物的度都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③适度就是保持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处于优势④事物的统一、相持、平衡被打破就会发生质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④:中医强调“度”,做事不偏不倚不为病,“五劳所伤”体现了事物的统一、相持、平衡被打破就会发生质变,启示我们要把握适度的原则,避免过犹不及,①④正确切题。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而不是“任何事物的度都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②错误。③:适度是保持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而不是“保持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处于优势”,③错误。故本题选B。【教材探究与分享】课本P82探究与分享《论语·先进》载:“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请举例说明。参考答案:孔子与子贡的对话说明违背“适度”的两种情况:一是“不及”,二是“过”,都不利于我们正确的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过犹不及”启示我们,处理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要把握事物应有的“度”,极端化的做法要不得。比如,在学习生活中,勤奋是好事,但若过度勤奋而伤及身体健康,就适得其反了。课本P83探究与分享生活的常识告诉我们,处理事情要适当、适度,切忌走极端。比如,服药治病,剂量必须适当,用量过少治不了病,用量过多会造成药物中毒。又如,适当给作物施肥有助于其生长,肥量过多反而不利于作物生长。(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道理 (2)你对学习与娱乐二者关系的把握是否适度?请为自己制订一份适度娱乐的计划。参考答案:(1)这反映了凡事要适度,过犹不及,我们要把握适度原则。要适当、适度,切忌走极端,否则事与愿违。(2)高中生的学业负担较重,适度娱乐,可以放松身心,陶冶情趣,开阔视野,促进学习,但如果过度娱乐,则可能耽误学业,影响身心健康。因此,我们要把握好学习与娱乐的关系,找到学习与娱乐的度,制订自己的适度娱乐计划。【易混易错】1.关节点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 )【解析】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2.遵循适度原则,就是要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 × )【解析】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3.量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 × )【解析】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4.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前提,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 )【解析】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5.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量的稳定性的质的规定性。( × )【解析】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6.关节点是事物质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量变的节点。( × )【解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答题模板】如何遵循适度原则 ①防止过犹不及。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尺寸”,不犯极端化错误。②遵循适度原则,需要“得中”,就是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就是要保持我们需要的事物的质的状态。③遵循适度原则,不能限于“得中”,当我们不需要事物的某种质的状态时,就要创造条件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