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认识调解与仲裁(课件)(共25张PPT)高中政治《法律与生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认识调解与仲裁(课件)(共25张PPT)高中政治《法律与生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选择性必修二 《法律与生活》
第一框 认识调解与仲裁
第九课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
1.政治认同:认同我国的仲裁制度。
2.法治意识:提高解决纠纷的法治意识。
3.科学精神:掌握调解和仲裁的知识。
核心素养
目录


以和为贵选调解
便捷经济选仲裁
第一目 以和为贵选调解
1. 纠纷解决方式
2. 调解的含义和类型
3.人民调解
1.纠纷的解决方式
(1)发生纠纷时,人们往往先自行协商,通过和解达成合意,解决纠纷。无法和解时,人们可以通过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的方式解决纠纷。
(2)不过,诉讼可能导致双方当事人伤和气。相比之下,调解往往成为当事人解决纠纷的优先选择。
相关链接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开始建设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充分发挥其在线咨询、评估、调解、仲裁的功能,为纠纷主体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2018年1月9日上午,“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ODR)”上线运行工作会议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举行,就此推广平台的实际应用。作为全国首个纠纷化解网络一体化平台,其依托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将线下的纠纷解决模式搬到线上,将在线咨询、评估、调解、仲裁、诉讼五大功能有机结合。通过线上汇集近万名调解人员,向在线调解、在线仲裁、在线诉讼层层递进,使矛盾纠纷不断被过滤和分流,形成漏斗型矛盾纠纷解决模式,最大程度先行化解纠纷,减少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
2.调解
(1)含义: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就是调解。
注意:调解是通过第三方达成的。
和解是当事人双方。
(2)类型: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调解制度
2.调解
调解
诉讼调解
诉讼外调解
类型
人民调解
行政调解
仲裁调解
人民调解委员会
国家行政机关
仲裁机构
人民法院
人民调解制度源于我国古代民间调解“和为贵"“息讼止争”的传统。早在西周时期,《周礼.地官》所载官名中的“调人”,就是专门负责调解事务的官员,“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秦汉以后,官府中的调解发展为乡官治事的调解机制,如秦汉的啬夫,唐代的里正、坊正,宋代的保甲长,元代的社长等,这些基层小吏都负有调解的职能。明代设里长、里老,并设有“申明亭”。清朝更加重视调解,《牧令全书》记载:“公庭之曲直,不如乡党之是非。”当时还诞生了一种特别的调处形式——官批民调,即官府认为情节轻微,或事关亲族关系、伦理道德、社会风俗的,可以指派保甲、亲族、乡绅等人员进行调处。
知识拓展
3.人民调解
(1)含义:人民调解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下进行调解,被誉为伟大的“东方经验”。
(2)性质: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村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3)要求:人民调解要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不收取任何费用。
(4)效力: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协议,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经人民法院依法确认有效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鉴于实践中调解协议达成后当事人反悔或不履行的情况时有发生,人民调解法确立了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30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经人民法院依法确认有效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课堂思考
人民调解委员会做出的调解结果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行政调解
行政调解又称为“政府调解”,是由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调解,主要适用于民事纠纷或轻微刑事案件中的纠纷。
例如: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损害他人财物等情节较轻的。
行政调解主要通过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行政法律、法规加以规范。
仲裁调解
仲裁调解是指在仲裁庭的主持下,仲裁当事人在自愿协商、互谅互让基础上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一种制度。
诉讼调解
诉讼调解也称法院调解、司法调解,是由人民法院进行的调解,主要适合于诉讼过程中的民事纠纷和特定行政争议。
第二目 便捷经济选仲裁
1. 仲裁的含义和适用情况
2. 仲裁制度
(1)含义:仲裁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有效途径,包括商事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农村承包合同纠纷仲裁等。
1. 仲裁的含义和适用情况
(2)适用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是商事仲裁。当平等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时,双方可以将其提交仲裁机构进行商事仲裁。
商事仲裁与劳动仲裁的区别
核心
归纳
商事仲裁 劳动仲裁
适用 范围 解决的是平等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解决的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
与诉讼的关系 商事仲裁采取自愿原则,在仲裁与诉讼之间,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一加以适用 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前置程序,劳动争议不经仲裁程序,不得向法院起诉
申请 当事人申请仲裁,须以双方自愿订立的有效仲裁协议为前提 劳动仲裁的申请不需要事先订立仲裁协议
所有纠纷都能用仲裁方式加以解决吗?
法律规定,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通过仲裁解决。
课堂思考
2. 仲裁制度
(1)或裁或审:在商事仲裁与诉讼之间,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一加以适用。
(2)协议仲裁:当事人申请仲裁,须以双方自愿订立的有效仲裁协议为前提。
(3)一裁终局:仲裁程序比较灵活,仲裁审理一般不公开进行,而且一裁终局。
(4)特点:仲裁更加便捷、经济。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
知识小结
易错提醒
1.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政府机构。
纠正: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2.调解和和解是一回事。
纠正:和解是当事人双方自行协商,达成合意,解决纠纷。调解是
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
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
易错提醒
3.仲裁是当事人自愿选择的,仲裁裁决没有法律效力。
纠正:仲裁是当事人自愿选择的,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
效力。
4.仲裁审理公开进行,一裁终局。
纠正:仲裁审理一般不公开进行,而且一裁终局。
易错提醒
5.当事人中任何一方均可将纠纷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可将纠纷起诉到法院。
纠正:商事仲裁实行协议仲裁制度,当事人申请仲裁,须以双方自
愿订立的有效仲裁协议为前提。仲裁实行或裁或审制度和一
裁终局制度,当事人一方对仲裁裁决不服,不可将同一纠纷
起诉到法院。当事人一方不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可向人民
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返回
课堂练习
1.2022年10月,H村张某到镇司法所提出申请,要求其帮助协调解决自己的医疗费问题。原来,张某身体有病,需入院治疗,但几个子女都不愿承担医疗费,于是镇司法所联系了H村调解委员会主任一起找到了张某的几个子女进行调解,最终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下列对调解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民调解是不打官司解决纠纷的方式
②当事人应当遵守人民调解达成的协议
③调解只能由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
④一方不履行人民调解协议,另一方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人民调解是不打官司解决纠纷的方式,人民调解达成的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当事人应当遵守,①②正确。调解包括诉讼外调解和诉讼调解,诉讼外调解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仲裁调解,诉讼调解由人民法院主持,③错误。调解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都应遵守,但没有法律强制效力,当事人一方不遵守,另一方可将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④错误。
2.小王大学毕业后与同学合伙开了一家婚庆公司,但不久就产生了财产权益纠纷。碍于情面,小王不想打官司,准备选择仲裁的方式解决纠纷。那么,小王需要清楚的仲裁知识有( )
①仲裁和诉讼互不干扰,可以同时进行
②一方不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③当事人申请仲裁必须先自愿订立有效的仲裁协议
④对仲裁裁决不满意,可就同一纠纷再行起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如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②正确;申请仲裁的前提是双方当事人必须自愿达成有效的仲裁协议,③正确;在商事仲裁与诉讼之间,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一加以适用,①错误;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原则,仲裁裁决作出后,不可就同一纠纷再行起诉,④错误。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