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化学实验基础-2023年高考化学终极押题预测专练(全国通用)专练2 化学实验基础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A 测定新制氯水的pH 将干燥的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点在pH试纸上B 制取干燥纯净的CO2气体 将含少量HCl杂质的CO2气体依次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C 配制0.4000 mol·L-1的NaOH溶液 用滤纸称取4.0 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D 鉴定CH3CH2Br中的溴元素 将CH3CH2Br与NaOH水溶液共热后,滴加AgNO3溶液A.A B.B C.C D.D2.为完成下列各组实验,选用的玻璃仪器和试剂均准确、完整的是(不考虑存放试剂的仪器)选项 实验目的 玻璃仪器 试剂A 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玻璃棒 蒸馏水、饱和氯化铁溶液B 用酸性KMnO4溶液测定FeSO4溶液的浓度 烧杯、锥形瓶、酸式滴定管、移液管 酸性KMnO4标准溶液、待测FeSO4溶液C 明矾大晶体的制备 烧杯、玻璃棒 明矾、蒸馏水D 检验1-溴丁烷中的溴元素 酒精灯、试管、胶头滴管 1-溴丁烷、NaOH溶液、AgNO3溶液A.A B.B C.C D.D3.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均正确的是A.制取并收集氨气 B.从食盐水中提取固体 C.用乙醇提取溴水中的溴 D.牺牲阳极法保护铁A.A B.B C.C D.D4.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装置Ⅰ利用乙醇提取溴水中的Br2B.利用装置Ⅱ蒸干AlCl3溶液制无水AlCl3固体C.利用装置Ⅲ制备Fe(OH)3胶体D.利用装置Ⅳ验证非金属性S>C>Si5.轻粉(Hg2Cl2)可入药,《本草纲目》载有其制法:将50g水银、足量明矾和食盐混合研磨,用盆倒扣。加热充分反应后。盆底可收集到40g轻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制备轻粉所用原料均属于电解质 B.制备轻粉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制备轻粉过程中存在轻粉升华现象 D.本实验中轻粉的产率约为32%6.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中为杂质),所选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杂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A 乙酸乙酯(乙醇) 饱和Na2CO3溶液 分液B Mg(OH)2[Al(OH)3] 氨水 过滤C C2H6(C2H4)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洗气D FeCl3(Na2CO3) 水 重结晶A.A B.B C.C D.D7.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取SO2 B.用装置乙制取NH3C.用装置丙制取Na2CO3 D.用装置丁分离苯和溴苯8.下列实验中,现象及结论都正确,且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A 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溶液变黄 Cl2的氧化性强于Fe3+B 向NaCl、NaBr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 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Ksp(AgCl) > Ksp(AgBr)C 常温下,向NaHS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 溶液变蓝 Kw>Ka1(H2S)·Ka2(H2S)D 向盛有2 mL一定浓度的Na3 [Ag(S2O3)2]溶液的试管中,滴入5滴2 mol· L-1KI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Ag(S2O3)2]3- 能够完全电离A.A B.B C.C D.D9.利用图示装置制备和收集气体,合理的是选项 固体A 试剂B 试剂C 制备气体A Cu 浓硫酸 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 SO2B Na2CO3 稀硫酸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CO2C NaOH 浓氨水 稀硫酸 NH3D Zn 浓硝酸 水 NO2A.A B.B C.C D.D10.下列操作或方法合理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装置甲称量5.0gNaOHB.装置乙振荡不互溶的液体混合物C.装置丙比较碳和硅的非金属性强弱D.装置丁制取纯净氢气11.氮化钡( Ba3N2)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高温下,向氢化钡(BaH2)中通入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钡,在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制备(每个装置只用一次)。已知: Ba3N2遇水反应; BaH2在潮湿空气中能自燃,遇水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先点燃装置丙中的酒精喷灯,后点燃装置乙中的酒精灯B.该实验装置中缺少尾气处理装置C.按气流方向,装置的连接顺序可为c→b→a→d→e→gD.装置甲中的浓硫酸和装置丁中的碱石灰均可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丙中12.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操作正确的是A.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I2 B.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氨气C.实验室焙烧硫酸铜晶体 D.比较KMnO4、Cl2、S的氧化性强弱13.实验是探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方法,下列操作中,实验现象与得出的结论相一致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及现象 结论A 判断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在试管中加入0.5g淀粉和4mL 2 溶液,加热,冷却后,取少量水解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碘酒 溶液显蓝色,则说明淀粉未水解B 验证反应是可逆反应 向1mL 0.1 KI溶液中加入2mL 0.1 溶液,充分反应。取反应后试样,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为蓝色;另取反应后试样,加入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反应是可逆反应C 判断(AgCl)与(AgI)的大小 向NaCl、NaI的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稀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D 判断某溶液样品中是否含有 向某溶液样品中加入硫酸酸化的溶液,紫色褪去 该样品中一定含有A.A B.B C.C D.D14.制备下列气体(不含净化)所选试剂和装置均正确的是选项 A B C D气体试剂 Cu、浓硫酸 电石、饱和食盐水 稀盐酸、 、装置 (1)、(6) (1)、(4) (2)、(5) (3)、(6)A.A B.B C.C D.D15.氧化二氯()是净化饮用水的一种有效的净水剂,浓度过高或加热时易发生分解并爆炸,制备反应为,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略)。相关物质数据物质 熔点 沸点-116℃ 3.8℃— -34.6℃液氨 — -33.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检查虚框中装置气密性可用液差法 B.装置B中试剂是浓硫酸C.装置D收集Cl2O D.通入可降低爆炸风险16.是实验室中的一种常用试剂。下列与有关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A.将铁钉浸没在溶液中可验证铁的析氢腐蚀B.模拟“侯氏制碱”时,应向饱和溶液中先通入再通入C.进行粗盐提纯时,可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2~3滴溶液以检验是否除尽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应将多余液吸出17.利用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溶液的转移B.验证乙炔使溴水褪色C.制备碳酸氢钠D.测定Na2C2O4溶液的浓度18.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方案正够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选项 A B C D实验 操作实验目的 石油分馏时接收馏出物 酸式滴定管排气操作,排气后记录初始读数 证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 盐桥中的阳离子向右池迁移起形成闭合回路的作用A.A B.B C.C D.D1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A 两支试管各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别加入草酸溶液和草酸溶液 加入草酸溶液的试管中溶液紫色消失更快 其他条件相同,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B 向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然后再加入少量苯,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上层呈橙红色 氧化性:C 向含相同浓度的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少量氯水和,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氧化性:D 向葡萄糖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紫色消失 葡萄糖中含有醛基A.A B.B C.C D.D20.某实验小组学习了乙醇的化学性质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验证课堂所学的乙醇的化学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烧杯中均为78℃以上的热水 B.铜网降低了乙醇和氧气反应的活化能C.试管a中得到的溶液可能使锌粒溶解 D.铜网上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现象21.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或仪器进行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甲仪器称取46.72 g NaCl B.用乙装置检验气体X中是否含C.从丙装置的下口中放出溶有的溶液 D.用丁装置制备并收集22.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及现象 结论A 比较CH3COO-和的水解常数的大小 分别测浓度均为0.lmol·L-1的CH3COONH4 和NaHCO3溶液的pH,后者大于前者 Kh(CH3COO-)〈Kh()B 验证蔗糖水解产物 向盛有1mL 20%蔗糖溶液的试管中滴入3-5滴稀硫酸,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 有银镜产生C 探究氢离子浓度对转化为的影响 向K2CrO4溶液中缓慢滴加硫酸,黄色变为橙红色 增大氢离子浓度,平衡向生成的方向移动D 比较AgCl和AgI的溶度积常数 向NaCl、NaI 的混合液中滴加2滴0.1mol/L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 Ksp (AgI)A.A B.B C.C D.D23.下列实验中温度计使用不合理的是实验装置实验目的 控制某反应的温度 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液体选项 A B实验装置实验目的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制取并收集一定量乙烯选项 C DA.A B.B C.C D.D24.下列实验中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A 将打磨后的镁条放盛入有稀盐酸的试管中 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变热 镁条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B 向某溶液中加铜和稀H2SO4 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原溶液可能含有C 向某钠盐中滴加浓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 该钠盐为Na2SO3或NaHSO3D 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MgCl2、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 先出现蓝色沉淀 Ksp[Mg(OH)2]>Ksp[ Cu(OH)2]A.A B.B C.C D.D25.某实验小组要定量探究铁锈蚀的因素,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检查气密性,将5 g铁粉和2 g碳粉加入三颈烧瓶,时刻,加入2 mL饱和氯化钠溶液后,再将一只装有5 mL稀盐酸的注射器插到烧瓶上,采集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铁发生锈蚀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温度降低是因为反应速率减慢了C.BC段压强减小是因为铁和氧气直接反应生成了氧化铁D.压强变大是因为发生了铁的析氢腐蚀化学实验基础-2023年高考化学终极押题预测专练(全国通用)押题2 化学实验基础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A 测定新制氯水的pH 将干燥的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点在pH试纸上B 制取干燥纯净的CO2气体 将含少量HCl杂质的CO2气体依次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C 配制0.4000 mol·L-1的NaOH溶液 用滤纸称取4.0 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D 鉴定CH3CH2Br中的溴元素 将CH3CH2Br与NaOH水溶液共热后,滴加AgNO3溶液A.A B.B C.C D.D【答案】B【详解】A. 氯水中含有HClO,HClO具有漂白性,无法用pH试纸测pH,A项错误;B. HCl与NaHCO3发生反应NaHCO3+HCl=CO2↑+NaCl+H2O,再用浓硫酸进行干燥,B项正确;C. 具有腐蚀性的物质用烧杯盛装称量,C项错误;D. OH-与Ag+发生反应干扰实验,需先用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检验Br-,D项错误;故选B。2.为完成下列各组实验,选用的玻璃仪器和试剂均准确、完整的是(不考虑存放试剂的仪器)选项 实验目的 玻璃仪器 试剂A 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玻璃棒 蒸馏水、饱和氯化铁溶液B 用酸性KMnO4溶液测定FeSO4溶液的浓度 烧杯、锥形瓶、酸式滴定管、移液管 酸性KMnO4标准溶液、待测FeSO4溶液C 明矾大晶体的制备 烧杯、玻璃棒 明矾、蒸馏水D 检验1-溴丁烷中的溴元素 酒精灯、试管、胶头滴管 1-溴丁烷、NaOH溶液、AgNO3溶液A.A B.B C.C D.D【答案】B【详解】A.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并加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烧杯、酒精灯,制备过程中无需搅拌,不需要玻璃棒,A错误;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需盛装在酸式滴定管中,待测硫酸亚铁溶液盛放在锥形瓶中,用移液管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此外还需烧杯,酸性高锰酸钾和硫酸亚铁溶液本身都有颜色,无需指示剂,B正确;C.晶体制备过程需要加热和过滤,因此还需要酒精灯和漏斗,C错误;D.检验1-溴丁烷中的溴元素,需要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然后用硝酸酸化,再滴加硝酸银检验,实验试剂缺少硝酸,D错误;故选B。3.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均正确的是A.制取并收集氨气 B.从食盐水中提取固体 C.用乙醇提取溴水中的溴 D.牺牲阳极法保护铁A.A B.B C.C D.D【答案】A【详解】A.实验室利用浓氨水滴入生石灰快速制备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时为了防止与空气形成对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上述装置与操作科学规范,A正确;B.从食盐水中提取固体,利用的是蒸发结晶,仪器应选用蒸发皿,而不是坩埚,B错误;C.乙醇与水互溶,不能作为萃取剂,C错误;D.上述装置连接电源,铁做阴极,属于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D错误;故选A。4.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装置Ⅰ利用乙醇提取溴水中的Br2B.利用装置Ⅱ蒸干AlCl3溶液制无水AlCl3固体C.利用装置Ⅲ制备Fe(OH)3胶体D.利用装置Ⅳ验证非金属性S>C>Si【答案】D【详解】A.装置Ⅰ中,分液漏斗的尖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缺乙醇与水混溶,不能用乙醇提取溴水中的溴,A不符合题意;B.利用装置Ⅱ直接蒸干AlCl3溶液时由于氯化铝会水解而不能制得无水AlCl3固体,应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B不符合题意;C.利用装置Ⅲ制备Fe(OH)3胶体时,应该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而不能滴入NaOH溶液中,C不符合题意;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将硫酸滴入Na2CO3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H2SO4+Na2CO3=Na2SO4+CO2↑+H2O;反应产生的CO2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中,发生反应: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说明酸性:H2SO4>H2CO3>H2SiO3,从而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S>C>Si,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5.轻粉(Hg2Cl2)可入药,《本草纲目》载有其制法:将50g水银、足量明矾和食盐混合研磨,用盆倒扣。加热充分反应后。盆底可收集到40g轻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制备轻粉所用原料均属于电解质 B.制备轻粉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制备轻粉过程中存在轻粉升华现象 D.本实验中轻粉的产率约为32%【答案】C【详解】A.制备轻粉所用原料中,Hg是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制备轻粉的反应,有单质水银参加反应,一定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C.用盆倒扣,充分反应后,盆底可收集到轻粉,可知制备轻粉过程中存在轻粉升华现象,故C正确; D.理论上生成Hg2Cl2的质量为,本实验中轻粉的产率约为,故D错误;选C。6.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中为杂质),所选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杂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A 乙酸乙酯(乙醇) 饱和Na2CO3溶液 分液B Mg(OH)2[Al(OH)3] 氨水 过滤C C2H6(C2H4)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洗气D FeCl3(Na2CO3) 水 重结晶A.A B.B C.C D.D【答案】A【详解】A.乙醇与水互溶,饱和碳酸钠溶液可降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利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可吸收乙酸乙酯中的乙醇,然后分液可得到乙酸乙酯,A正确;B.氨水中一水合氨属于弱碱,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均不能被溶解,B错误;C.C2H4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二氧化碳,使乙烷中引入新的杂质,C错误;D.FeCl3和Na2CO3都易溶于水,两者混合会发生双水解,不能利用重结晶的方法分离提纯混合物,D错误;故选A。7.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取SO2 B.用装置乙制取NH3C.用装置丙制取Na2CO3 D.用装置丁分离苯和溴苯【答案】D【详解】A.硝酸可氧化亚硫酸钠,不能用图中简易装置,应选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制备二氧化硫,故A错误;B.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制备氨气时有水生成,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B错误;C.加热固体不能在烧杯中进行,应选试管或坩埚,图中不能制备碳酸钠,故C错误;D.蒸馏时温度计测定馏分的温度,冷凝管中冷水下进上出,图中蒸馏装置可分离苯和溴苯,故D正确;故选:D。8.下列实验中,现象及结论都正确,且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A 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溶液变黄 Cl2的氧化性强于Fe3+B 向NaCl、NaBr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 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Ksp(AgCl) > Ksp(AgBr)C 常温下,向NaHS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 溶液变蓝 Kw>Ka1(H2S)·Ka2(H2S)D 向盛有2 mL一定浓度的Na3 [Ag(S2O3)2]溶液的试管中,滴入5滴2 mol· L-1KI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Ag(S2O3)2]3- 能够完全电离A.A B.B C.C D.D【答案】C【详解】A.铁离子和碘单质的水溶液均为黄色,还原性碘离子大于亚铁离子,只能得出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A错误;B.氯化钠、溴化钠溶液浓度未知,不能判断两种沉淀的Ksp,B错误;C.溶液为蓝色,故NaHS溶液呈碱性,即HS-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即,C正确;D.从现象这能判断出[Ag(S2O3)2]3-能够电离,并不能够判断其完全电离,D错误;故选C。9.利用图示装置制备和收集气体,合理的是选项 固体A 试剂B 试剂C 制备气体A Cu 浓硫酸 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 SO2B Na2CO3 稀硫酸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CO2C NaOH 浓氨水 稀硫酸 NH3D Zn 浓硝酸 水 NO2A.A B.B C.C D.D【答案】B【详解】A.Cu与浓硫酸反应制SO2需加热,选项A错误;B.Na2C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O2,排饱和NaHCO3溶液法可以减小CO2的溶解度,选项B正确;C.NaOH固体和浓氨水反应可制备NH3,但NH3极易溶于水和酸,不能用排稀硫酸的方法收集,选项C错误;D.Zn和浓硝酸反应生成NO2,NO2与水反应生成NO,选项D错误;答案选B。10.下列操作或方法合理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装置甲称量5.0gNaOHB.装置乙振荡不互溶的液体混合物C.装置丙比较碳和硅的非金属性强弱D.装置丁制取纯净氢气【答案】B【详解】A.甲为托盘天平,托盘天平的精度为0.1g,氢氧化钠固体易变质且有腐蚀性、易潮解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中也不能放在纸上称量,A项错误;B.装置乙为分液漏斗,用于分离密度不同的互不相溶的液体,B项正确;C.装置丙制备装置中产生CO2气体,盐酸具有挥发性,则产生的气体有CO2和HCl气体,与硅酸钠溶液发生强酸制弱酸,无法验证碳和硅的非金属性强弱,C项错误;D.装置丁中存在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与金属Zn反应产生NO气体,无法制备纯净的氢气,D项错误;答案选B。11.氮化钡( Ba3N2)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高温下,向氢化钡(BaH2)中通入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钡,在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制备(每个装置只用一次)。已知: Ba3N2遇水反应; BaH2在潮湿空气中能自燃,遇水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先点燃装置丙中的酒精喷灯,后点燃装置乙中的酒精灯B.该实验装置中缺少尾气处理装置C.按气流方向,装置的连接顺序可为c→b→a→d→e→gD.装置甲中的浓硫酸和装置丁中的碱石灰均可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丙中【答案】A【分析】结合图示可知,丙装置中氢化钡(BaH2)与氮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得氮化钡(Ba3N2),制备氮化钡时,甲装置盛放的浓硫酸用于干燥氮气,乙装置用于制备氮气;由于Ba3N2遇水反应,BaH2在潮湿空气中能自燃,遇水反应,则丁装置中碱石灰用于避免空气中的水进入丙而导致Ba3N2、BaH2变质,则气流从左向右的字母连接顺序为c→b→a→d→e→g→f,以此解答该题。【详解】A.BaH2在潮湿空气中能自燃,则实验时应该先点燃装置乙中的酒精灯,反应一段时间,使生成的氮气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出后,再点燃装置丙中的酒精喷灯进行反应,A错误;B.该实验中氢化钡(BaH2)与氮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得氮化钡(Ba3N2),同时有氢气放出,氢气属于易燃气体,不能直接排放,所以该实验装置中缺少尾气处理装置,B正确;C.根据分析可知,按气流方向,装置的连接顺序可为c→b→a→d→e→g,C正确;D.浓硫酸和碱石灰都具有吸水作用,可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丙中导致产物变质,D正确;故答案为:A。12.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操作正确的是A.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I2 B.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氨气C.实验室焙烧硫酸铜晶体 D.比较KMnO4、Cl2、S的氧化性强弱【答案】D【详解】A.乙醇和水互溶,不能萃取碘水中的I2,A错误;B.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错误;C.实验室焙烧固体应在坩埚中进行,而图示为蒸发皿,C错误;D.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生成Cl2,Cl2和硫化钠反应生成硫单质,黄色沉淀,只要观察到试管中出现黄色沉淀,即可说明氧化性:KMnO4>Cl2>S,D正确;故选D。13.实验是探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方法,下列操作中,实验现象与得出的结论相一致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及现象 结论A 判断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在试管中加入0.5g淀粉和4mL 2 溶液,加热,冷却后,取少量水解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碘酒 溶液显蓝色,则说明淀粉未水解B 验证反应是可逆反应 向1mL 0.1 KI溶液中加入2mL 0.1 溶液,充分反应。取反应后试样,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为蓝色;另取反应后试样,加入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反应是可逆反应C 判断(AgCl)与(AgI)的大小 向NaCl、NaI的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稀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D 判断某溶液样品中是否含有 向某溶液样品中加入硫酸酸化的溶液,紫色褪去 该样品中一定含有A.A B.B C.C D.D【答案】B【详解】A.加入碘酒之后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还有淀粉,可能是淀粉部分水解或为水解,A错误;B.与反应的KI不足,取反应后试样加入溶液,产生黄色沉淀,可知碘离子不完全转化,则是可逆反应,B正确;C.由于NaCl、NaI的混合溶液的浓度未知,由实验操作及现象可知,不能比较(AgC1)、(AgI)的大小,C错误;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与溶液中的氯离子反应生成锰离子,现象也为紫色褪去,因此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有亚铁离子,D错误;故选B。14.制备下列气体(不含净化)所选试剂和装置均正确的是选项 A B C D气体试剂 Cu、浓硫酸 电石、饱和食盐水 稀盐酸、 、装置 (1)、(6) (1)、(4) (2)、(5) (3)、(6)A.A B.B C.C D.D【答案】B【详解】A.铜和浓硫酸反应应该在加热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且易溶于水,应该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故应选择装置(2)(5),A错误;B.电石和饱和食盐水反应生成乙炔,不需要加热,乙炔用排水法收集,故B正确;C.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气,稀盐酸不反应,C错误;D.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制取氨气,不能使用氢氧化钠固体,D错误;故选B。15.氧化二氯()是净化饮用水的一种有效的净水剂,浓度过高或加热时易发生分解并爆炸,制备反应为,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略)。相关物质数据物质 熔点 沸点-116℃ 3.8℃— -34.6℃液氨 — -33.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检查虚框中装置气密性可用液差法 B.装置B中试剂是浓硫酸C.装置D收集Cl2O D.通入可降低爆炸风险【答案】B【分析】本实验目的是制备Cl2O,实验原理是,A装置中制备氯气,氯气中混有HCl,为防止HCl干扰实验,需要除去,即装置B盛放饱和食盐水,C装置为发生装置,D装置为收集装置,据此分析;【详解】A.虚框中装置气密性检验,可用液差法,将止水夹夹住装置A两端橡胶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水,一段时间后,水不能顺利流下,则气密性良好,故A说法正确;B.因反应,需要有水参与,不能用浓硫酸除去水,装置B中试剂应是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故B说法错误;C.根据Cl2O的沸点,并且在液氨中冷凝,所以装置D为收集装置,故C说法正确;D.Cl2O浓度过高易发生分解并爆炸,通入N2可稀释Cl2O,降低爆炸风险,故D说法正确;答案为B。16.是实验室中的一种常用试剂。下列与有关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A.将铁钉浸没在溶液中可验证铁的析氢腐蚀B.模拟“侯氏制碱”时,应向饱和溶液中先通入再通入C.进行粗盐提纯时,可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2~3滴溶液以检验是否除尽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应将多余液吸出【答案】C【详解】A.NaCl溶液呈中性,故将铁钉浸没在NaCl溶液中可验证铁的吸氧腐蚀而不能验证析氢腐蚀,A错误;B.由于CO2难溶于水,而易溶于NH3碱化后溶液中,且NH3极易溶于水,故模拟“侯氏制碱”时,应向饱和NaCl溶液中先通入NH3再通入CO2,B错误;C.进行粗盐提纯时,可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2~3滴BaCl2溶液以检验是否除尽,若无明显现象则有除尽,C正确;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不能将多余液吸出,应该重新配制,D错误;故答案为:C。17.利用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溶液的转移B.验证乙炔使溴水褪色C.制备碳酸氢钠D.测定Na2C2O4溶液的浓度【答案】D【详解】A.溶液的转移需用玻璃棒引流,A错误;B.电石与水反应生成乙炔、硫化氢、磷化氢,硫化氢、磷化氢也能使溴水褪色,B错误;C.氨气易溶于水,直接通入氯化钠溶液会倒吸,C错误;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液可与草酸钠发生反应,可用于测定其浓度,D正确;故选D。18.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方案正够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选项 A B C D实验 操作实验目的 石油分馏时接收馏出物 酸式滴定管排气操作,排气后记录初始读数 证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 盐桥中的阳离子向右池迁移起形成闭合回路的作用A.A B.B C.C D.D【答案】C【详解】A.石油分馏时,接受馏出物的锥形瓶不能塞橡胶塞,否则会因气体体积膨胀导致气体压强增大而发生意外事故,故A错误;B.带橡胶胶管的滴定管不是酸式滴定管,而是碱式滴定管,故B错误;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脱脂棉燃烧能证明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正确;D.锌与硫酸铜溶液会发生反应,所以左侧烧杯中不能选用硫酸铜溶液,应选择硫酸锌溶液,故D错误;故选C。1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A 两支试管各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别加入草酸溶液和草酸溶液 加入草酸溶液的试管中溶液紫色消失更快 其他条件相同,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B 向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然后再加入少量苯,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上层呈橙红色 氧化性:C 向含相同浓度的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少量氯水和,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氧化性:D 向葡萄糖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紫色消失 葡萄糖中含有醛基A.A B.B C.C D.D【答案】C【详解】A.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2C2O4+2MnO+6H+=2Mn2++10CO2↑+ 8H2O,4mL 0.1mol L-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完全反应需要草酸的物质的量为0.1mol L-1×0.004L×=0.001mol,则加入的2mL0.1mol L-1草酸溶液和2 mL 0.2 mol L-1草酸溶液均不足,高锰酸钾溶液不能褪色,A错误;B.向KBrO3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发生反应2KBrO3+Cl2=Br2+2KClO3,则氧化性:KBrO3>KClO3,无法比较Cl2和Br2的氧化性,B错误;C.向含相同浓度的 KBr、KI 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发生反应Cl2+2KI=I2+2KCl,则氧化性:Cl2>I2,生成的I2不能将KBr中的溴离子置换出来,说明氧化性:Br2>I2,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下层为碘的CCl4溶液,呈紫红色,C正确;D.葡萄糖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错误;故选C。20.某实验小组学习了乙醇的化学性质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验证课堂所学的乙醇的化学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烧杯中均为78℃以上的热水 B.铜网降低了乙醇和氧气反应的活化能C.试管a中得到的溶液可能使锌粒溶解 D.铜网上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现象【答案】A【分析】该实验的原理为在铜的催化作用下,乙醇被氧气氧化成乙醛,乙醛可能继续被氧化成乙酸。甲烧杯内是高于乙醇沸点的热水,目的是使乙醇汽化,然后和氧气按照一定体积比混合,在硬质玻璃管中,铜被氧化成黑色CuO,CuO被乙醇还原成Cu,总体上铜作催化剂,降低了乙醇被氧气氧化成乙醛的活化能。反应生成的乙醛(可能含有乙酸及未被氧化的乙醇)进入置于乙烧杯冷水中的试管a中被冷凝,得到含有乙醛、可能含有乙酸及未被氧化的乙醇的溶液,乙酸和活泼金属Zn能反应;【详解】A.甲烧杯内是高于乙醇沸点的热水,乙烧杯冷水,选项A错误;B.铜网降低了乙醇和氧气反应的活化能,选项B正确;C.反应生成的乙醛,可能含有乙酸,进入置于乙烧杯冷水中的试管a中可能使锌粒溶解,选项C正确;D.铜被氧化成黑色CuO,CuO被乙醇还原成Cu,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现象,选项D正确;答案选A。21.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或仪器进行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甲仪器称取46.72 g NaCl B.用乙装置检验气体X中是否含C.从丙装置的下口中放出溶有的溶液 D.用丁装置制备并收集【答案】C【详解】A.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故A不符合题意;B.该装置中通过的气体X还可能含甲烷等气体,故只能检验气体X组成中是否含H元素,故B不符合题意;C.的密度比水的大,分液后在下层,应从下口放出,故C符合题意;D.可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用丁装置收集不到,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22.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及现象 结论A 比较CH3COO-和的水解常数的大小 分别测浓度均为0.lmol·L-1的CH3COONH4 和NaHCO3溶液的pH,后者大于前者 Kh(CH3COO-)〈Kh()B 验证蔗糖水解产物 向盛有1mL 20%蔗糖溶液的试管中滴入3-5滴稀硫酸,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 有银镜产生C 探究氢离子浓度对转化为的影响 向K2CrO4溶液中缓慢滴加硫酸,黄色变为橙红色 增大氢离子浓度,平衡向生成的方向移动D 比较AgCl和AgI的溶度积常数 向NaCl、NaI 的混合液中滴加2滴0.1mol/L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 Ksp (AgI)A.A B.B C.C D.D【答案】C【详解】A.由探究实验变量唯一化原则可知,比较醋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常数大小应测定醋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不能选用醋酸铵溶液,故A错误;B.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才能与银氨溶液共热发生银镜反应生成银镜,向盛有1mL 20%蔗糖溶液的试管中滴入3-5滴稀硫酸,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所得酸性溶液中进入银氨溶液,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不可能有银镜产生,故B错误;C.铬酸钾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2+2H+ +H2O,向溶液中缓慢滴加硫酸溶液,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溶液有黄色变为橙红色说明氢离子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故C正确;D.没有明确碘化钠和氯化钠的浓度是否相等,所以向氯化钠、碘化钠的混合液中滴加2滴0.1mol/L硝酸银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不能比较氯化银和碘化银溶度积的大小,故D错误;故选C。23.下列实验中温度计使用不合理的是实验装置实验目的 控制某反应的温度 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液体选项 A B实验装置实验目的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制取并收集一定量乙烯选项 C DA.A B.B C.C D.D【答案】B【详解】A.水浴加热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水浴中,A正确;B.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B错误;C.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反应液中,C正确;D.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制备乙烯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反应液中,D正确;故选B。24.下列实验中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A 将打磨后的镁条放盛入有稀盐酸的试管中 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变热 镁条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B 向某溶液中加铜和稀H2SO4 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原溶液可能含有C 向某钠盐中滴加浓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 该钠盐为Na2SO3或NaHSO3D 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MgCl2、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 先出现蓝色沉淀 Ksp[Mg(OH)2]>Ksp[ Cu(OH)2]A.A B.B C.C D.D【答案】C【详解】A.将打磨后的镁条放盛入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生反应,放入热量,用手感触试管外壁发热,A项正确;B.铜在酸性条件下被硝酸根离子氧化为铜离子,硝酸根离子被还原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因此原溶液可能含有,B项正确;C.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硫,也可能为NaClO与浓盐酸反应生成的氯气,C项错误;D.难溶电解质的结构相同,其溶度积越小,加入氨水时越容易生成沉淀,可以得出Ksp[Mg(OH)2]>Ksp[Cu(OH)2],D项正确;故选C。25.某实验小组要定量探究铁锈蚀的因素,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检查气密性,将5 g铁粉和2 g碳粉加入三颈烧瓶,时刻,加入2 mL饱和氯化钠溶液后,再将一只装有5 mL稀盐酸的注射器插到烧瓶上,采集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铁发生锈蚀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温度降低是因为反应速率减慢了C.BC段压强减小是因为铁和氧气直接反应生成了氧化铁D.压强变大是因为发生了铁的析氢腐蚀【答案】C【详解】A.由温度曲线可知,铁发生锈蚀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A正确;B.温度降低是因为装置中氧气被消耗,导致铁被锈蚀反应速率减慢了,B正确;C.BC段压强减小是因为铁在氧气、水共同作用下反应生成了铁锈,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C错误;D.压强变大是因为注射器中盐酸被压入三颈烧瓶中,盐酸和铁生成氢气,发生了铁的析氢腐蚀,D正确;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化学实验基础-2023年高考化学终极押题预测专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化学实验基础-2023年高考化学终极押题预测专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