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实践5 活灵活现小木偶 教案 劳动教育(湘科版)八年级 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劳动实践5 活灵活现小木偶 教案 劳动教育(湘科版)八年级 下册

资源简介

活灵活现小木偶
劳动目标:
1、能够了解木工技艺的艺术形式及特点。
2、会利用木工技艺创意设计、制作提线木偶,掌握木工技艺的制作原理。
3、传承和保护提线木偶戏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民间艺术传承的意识。
劳动重点、难点:
动手制作提线木偶。
劳动导入:
提线木偶又称线戏,因其中国所特有的木偶操纵形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广泛流传的民俗艺术瑰宝。木偶造型生动精巧、细腻传神、妙趣横生、魅力无限。在本实践项目中,我们将一起体验木偶造型艺术家的工作,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古老的提线木偶焕发生机和活力。
劳动准备:
知识准备:
泉州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源于秦汉。据文献记载,至迟于唐末五代已在泉州及周边地区流行。此后历经宋、元、明、清以至当代,传承不辍。至今保存700余出传统剧目和由300余支曲牌唱腔构成的独有剧种音乐“傀儡调”,是民众生、老、病、死等生命礼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泉州乃至闽南地区影响深远。同时在台湾、广东、浙江等毗邻省份及东南亚一带闽南人与华侨的聚居地流播,对于沟通两岸民众感情、增进民族文化认同,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于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材料工具准备:
5cm×3cm×2cm 松木块2个、5cm×2cm×2cm松木块10个、30cm×0.5cm一端已打好孔的木棒1根、20cm×0.5cm两端已打好孔的木棒1根、15cm×0.25cm木棒1根、2.5cm×0.5cm木棒1根、棉线、风筝线 、电钻、台钳、电动曲线锯、砂纸。
劳动过程:
一、木偶头部制作
1、取一块5cm×3cm×2cm的松木块作为木偶头部,分别标记出眼睛、鼻子、嘴巴。
2、先将木块固定在台钳上,在标记处打孔、锯出嘴巴,接着在15cm×0.25cm木棒上截取适当长度的木棒插入鼻子的打孔位置,最后分别在顶部和底部标记的位置打孔,孔深0.5cm,顶部孔直径0.25cm,底部孔直径0.5cm。
(头部制作最为关键,因为它直观表现角色性格、身份 。)
二、木偶身体制作
1、取另一块5cm×3cm×2cm的松木块作为木偶身体,分别标记出打孔位置和切割线,进行打孔、切割并用砂纸打磨边缘,在切割后的两个斜面上分别标记出打孔位置,并进行打孔,将两侧斜面贯通,完成身体的制作。斜面孔径0.25cm,顶端孔径0.5cm。
2、将2.5cm×0.5cm的木棒插入身体顶端打好孔的位置。
木偶四肢制作
1、胳膊和腿部。取5cm×2cm×2cm松木块8块,在两端标记出打孔位置,并逐一打孔,将两端贯通。所有孔径均为0.25cm。
2、脚部。取5cm×2cm×2cm松木块2块,分别标记出连接腿部和提线的打孔位置并打孔,孔的直径0.25cm、孔深2cm。
制作十字操纵杆
1、取30cm×0.5cm木棍,在17cm的位置打孔。
2、在30cm×0.5cm木棍距打孔端7.5cm的位置和20cm×0.5cm木棒中心位置将两根木棒十字形交叉,并用棉线缠绕固定。
提线木偶成型
1、分别截取长约20cm风筝线和长约2cm木棒,将风筝线一端放入头顶部的孔中,同时用锤子将截取的木棒楔入孔中,固定风筝线。
2、将头部底端打好的孔插入身体顶部的木棒上,完成头部和身体的连接。
3先用风筝线分别穿过打好孔的四肢木块、脚部木块,完成身体和四肢的连接。再截取2根长约2cm木棒,用锤子楔入腿和脚连接的孔中,用于固定风筝线,使腿和脚连接处更牢固。
4、截取2根长约35cm风筝线、2根长约2cm木棍,将风筝线与木棍一起,分别楔入脚前端已打好的孔中。
温馨提示:在操作过程中,注意锯割时的深度,因操作过程中有木粉末,需戴护目镜。同时要注意规范操作,不要让自己受伤。
劳动延伸:
1、除了木质材料,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做出类似活灵活现的提线木偶?
2、用自己制作的提线木偶在校园排练木偶戏吧!
劳动总结:
本节课程学生积极参与到制作提线木偶的劳动实践中,愉快地完成了木偶的制作,提高了合作互助的劳动品质、培养了解决问题的劳动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