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在青春期,我们逐渐学会独立思考。下面四位同学的表现体现了独立思考的是( )①对于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琪琪在和同学讨论时能提出自己的看法②周末佳明自己制定了计划,还接受父母提出的可行性建议,并对计划进行了完善③凯越做什么事都我行我素,不听同学老师和父母的建议④进入初中以来,浩宇把很多精力用在了穿着和发型的打理上,妈妈说他,他反驳说这叫“酷”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2.小L的父母都是普通市民,他从初三开始独自摆地摊挣钱,高二经商遭到父母反对,借贷开店不到半年就倒闭。读高三时,他一边备考一边结合自己的美术专长经营画材店。 如今,读大学一年级的他资产已过千万。这个事例说明①只有大胆参加社会实践,才能培养自立能力②独立自主的前提是遇事有主见③面对困难不气馁④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⑤自立人生从少年开始A.①③④⑤ B.④⑤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3.学会独立思考和敢于批判质疑是现代合格公民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下列行为表现符合这一素养要求的是( )A.微信朋友圈里盛传,现在卖的土豆看着光鲜亮丽,其实是用硫磺水浸泡过的,吃了对身体有害。某网友看了立刻回应:“这些经销商真是利欲熏心看来土豆也不能吃了”B.上大学的小林发现村里的蔬菜大棚扶贫工程存在严重的偷工减料问题。于是,小林不顾家里人的劝阻,向县纪检监察部门举报,并对该工程的违规行为进行网络曝光C.一名非机组女性在机长的帮助下,在飞机飞行过程中进入飞机驾驶室摆拍饮茶照片,并且将照片发在微信朋友圈D.小亮看到“帮忙转发,就有好礼、大礼相送”的信息,就立即点击并转发到朋友圈,随后,他躲在被窝里偷看网络小说直到深夜4.步入青春期,一股从没有过的心潮悄然涌动,带给我们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这是青春期的心理萌动。其主要表现是( )①更加在意自己的形象 ②渴望得到异性的接受和肯定③有自我表现的欲望 ④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5.站在青春的起点、我们怀揣美好的梦想、向往永不言败的精神状态。这指引我们应追求( )A.止于至善的境界 B.与众不同的形象 C.诚实守信的品格 D.独立自我的个性6.一位房东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城市停工停产给租户带来的生活困难,主动提出免收租户两个月房租。房东表示,自己之前被确诊新冠肺炎,得到了医护人员的细心护理。他很感念这份帮助,希望为城市做点事情。房东的决定( )①是关爱他人、回馈社会的表现②展现追求“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③说明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④表明每个人都要遵守社会规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七年级学生小乐特别崇拜太空教师王亚平的才华,欣赏她敢于筑梦,勇于探索的积极品格,小乐追星“不仅学习没有退步,而且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名列前茅。这说明( )A.我们要学习、模仿榜样的一切 B.“追星”不会影响我们的学习C.我们要善于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D.好的榜样让国家变得更加美好8.明辨是非善恶,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是做人的基本品质和要求。下列能体现这一要求的是A.人云亦云B.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C.追逐流行风D.一不违法,二不犯罪,学不学法律无所谓9.以下哪些行为有助于身心健康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狂吃狂睡。②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③不喝生水,从家里所带腌制品在校不能超过2天④长期吃辛辣食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针对漫画中的人物的行为,我们应该这样告诉他( )①“行己有耻”,不属于对我们的道德要求②要有知耻之心,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③羞恶之心,义之端也④这种小事,不足以影响我们做一个“行己有耻”的人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11.下列属丁青春期带来的生理变化的有①性机能的成熟 ②身体外形的变化 ③容易冲动激动 ④内部器官的完善A.①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2.在面对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时,你赞同以下哪些处理方式?( )①小王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②小杨在面临烦恼时,向老师求助③小张通过逃课上网,逃避烦恼④小李通过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作为清华大学的校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清华学子,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怎样做到自强( )①自强,让我们更加自信②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强的重要内容③自强,让青春的步伐永不停息④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坚持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14.“人不可无耻,无耻之无耻,无耻矣。”孟子的这句话启示我们( )①做人要不知羞耻 ②我们要有知耻之心③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④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5.下列对名言古语的理解正确的个数是( )①“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告诉我们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②“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告诉我们学会学习,需要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告诉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接纳自己不满意的部分,主动改正缺点,做更好的自己④“向死而生,反求诸已。”告诉我们因为有死亡的存在,生命才会显得光芒四射。所以要自强不息,不畏挫折,活出自己⑤“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语所追求的精神境界是止于至善A.2个 B.3个C.4个 D.5个二、分析说明题16.【青春诊所 为我解忧】七年级学生李明说:“我现在是怎么了?刚才还兴高采烈的呢,一会儿就晴转多云,甚至电闪雷鸣;我很不喜欢爸妈干涉我的事,可碰到要做重大决定的事,我还是想爸妈能给我出主意,这是为什么呢?我很烦恼!”阅读上述材料,请问李明如何才能排解青春期的这一矛盾心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六大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基础”……科学精神中包含了“批判质疑”的素养,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批判,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1)请你谈谈对独立思考的理解?(2)根据材料,说说批判性思维的表现?18.帮助社区的孤寡老人,救助山区的失学儿童,捐助穷困的重症患者……类似的义行善举常常见诸媒体报端,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的真情和美好,也引起我们对善的感悟和思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积少成多,积善成德,不断革除自身旧习,追寻完美和“至善”是我们应有的人生境界和追求。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介绍你曾做过的一件善事,并谈谈你的体会或感受。(2)有人认为:“我们永远不可能达到至善状态,追求至善注定是徒劳的。”请对此观点加以辨析。参考答案:1.C2.D3.B4.D5.A6.A7.C8.B9.C10.A11.B12.B13.C14.C15.C16.①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②向他人求助,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③也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接纳和调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④还可以学习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17.(1)独立思考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表现为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能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2)批判性思维表现:①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表达不同的观点;②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③敢于向权威挑战。18.(1)善事: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帮助生活、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等等。感受: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增强责任感和幸福感。获得认同和尊重,产生自豪感等等。(2)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可能达到至善的状态。但“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我们应有“至善”的追求。②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积极向善,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③我们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见贤思齐,见不贤则内省,积极追求“至善”,成就更好的自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