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 我参与 我奉献(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6课《我参与 我奉献》中第3个话题”服务社区”让学生知道构建美好
的社区不需要社区成员主动承担事务,而且还需要社区成员相互帮助、互相
支持。第4个话题“参与公益”希望让学生体会到公益事业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可将小善汇聚成大爱。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只关注了自己的利益与发展,很少关注他人和服务社区建设。本课要让他们懂得只有社区中的每个成员都贡献力量,才能建设良好的社区,使每位贡献力量的社区成员最终受益。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实践体验,他们愿意帮助他人。但是,对于哪些活动属于公益活动,他们并不清楚,只认为为灾区捐款捐物、慰问敬老院的老人等是公益活动,但殊不知只要是服务社会的事情,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是在做公益。通过此话题是让学生认识到参与公益事业的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
教学思路:
用歌曲《爱的奉献》导入课题。再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回忆生 活 场景,小组讨论,看视频、课件、讲故事等方式学习知道构建美好社区需要社区成员主动承担社区事务,还需要社区成员互相帮助、互相支持。让生体会到公益事业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并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教学目标:
1.了解社区成员的角色与任务,树立服务公共生活的意识。
2.明确参与公益活动的意义,产生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的意愿。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构建美好社区需要社区成员主动承担社区事务,社区成员互 相帮助、互相支持。
2.让生体会到公益事业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小善汇聚成大爱。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主动为社区(或小区)服务。
2. 让学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参与 1次社区服务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爱的奉献》引入新课.
听完歌曲我们知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美好的生活都离不开大家的参与和奉献。今天我们将围绕第6课《我参与 我奉献》中服务社区和参与公益两个话题展开。
二、新课部分
活动一 服务社区 我参与
师:温馨有活力的社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为了创造这样的社区,某小区的居民共同制定了《邻里公约》,请同学们阅读书39页活动园的内容
1说说他们邻里公约有哪些内容?
2.请回忆一下你和邻居们相处的生活场景和《邻里公约》有相似之处吗?
3.小组讨论:一位居民认为,《邻里公约》就是一个“紧箍咒”,你认同他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小组讨论汇报)
生1.我不认同。如果不遵守公约会影响别人的生活。如喂养宠物狗不管束,到处大小便,影响小区公共卫生:不系绳牵引,还会伤人。
生2.我不赞同这种说法。因为这个公约规范了大家的行为,每个人都遵守公约就会让小区更和谐更美好。 ….
3.观看反面的生活场景警示图片。
师小结:社区是我们生活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维护。我国不仅有城市社区,还有农村社区。我们有的同学就生活在农村社区。请看39页相关链接了解一下
5.农村社区是指什么?
师:无论我们生活在哪里,社区中的每个成员既是社区建设的受益者,也是社区建设的参与者,建设美好社区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主动承担社区事务。
有同学就积极为社区服务,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请看40页活动园回答问题
1.他在做什么?给他自己或社区带来怎样的影响?
生1 办黑板报既方便大家浏览信息,也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
生2 主动捡垃圾放入垃圾桶 看到整洁的社区,我觉得自己的辛苦是值得的!
.....
师:他们主动为社区服务非常棒!
2.分享讨论:你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和感受了吧!如果没有,说说还可以做哪些参与社区建设的事情呢?
3.小组汇报
4.大家看40页阅读角(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
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在为社区服务。美丽的社区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只有社区的每个成员都能为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情感上的相互支持,生活上的相互帮助,才会让社区生活更有品质、更有温度,使社区成员最终受益。
生观看邻里守望相助的图片
活动二:参与公益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无私奉献的热心人。请读41页活动园(爸爸的爱心车)读后思考
1.你是乘车的高考生会有怎样的感受?(感激、温暖)
同学们一定会为这些参与爱心公益活动的司机们点赞吧!
2.有人说:“公益活动离不开热心的志愿者”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1)说说什么是“志愿者”?
志愿者是指在不为获取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奉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开展有益于社会或个人的活动的人。
(2)认识志愿者标志及含义
3.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在抗疫前线、在抗灾救援现场都有我们的志愿者们。小娟就是其中一员让我们一起来理解她的故事吧。请看42页《公益的力量》
(1)小娟的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1给身处困境的人给予帮助,带给他们希望温暖。
生2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生3要将爱心传递。
师小结:这就是公益的力量(做公益事业的意义)。公益事业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参与公益事业能为身处困境的人雪中送炭,也能为抵御突发灾害汇聚帮扶力量。
(2)请大家分享你们课前的收集的公益改变人、改变环境的事例卡吧!
(3)在我们身边也有热心参与公益事业的志愿者,生看图师讲解。(PPT)
校长带领老师们打扫街道卫生。大亚商贸公司捐助我校贫困学生21年 每年全校师生参加3.5捐资助学等 .
(4)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参与哪些公益活动呢?
生1 为灾区捐款
生2 资助贫困学生
生3帮助困难家庭
生4 利用课余时间照顾孤寡老人
生5参加保护生态环境等志愿活动
师:每个人微小的公益力量汇聚起来,就能有效的帮助需要救助的个人和群体。
请读活动园田家炳爷爷的故事(慈善要用“心”衡量)
二.感受公益的力量
(三)慈善要用“心”衡量
1.,阅读田家炳《慈善要用“心”衡量》的故事
自1982年以来,田家炳基金会捐资超过10亿元,受惠的大学有93所,以“田家炳”命名的中学有166所,小学41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20所,乡村学校围书室1700多间,田家炳被称为“百校之父”(补充)
2.你如何理解田家炳爷爷所说的“有‘心’的慈善”?
3.慈善要用心。有的人却打着慈善的名,却做着利己的事;有的人只顾为自己挣慈善的名,却没有用心把慈善送到真正需要的人手里都是不对的。
4.小结:做善事不一定要有钱,最重要的是真心实意。你不要考虑自己做的大善还是小善,小善积累下来就变成大善。做慈善要用”心”来衡量,有心得慈善才有价值。让我们坚持“日行一善”,从小事做起,发挥公益的力量。
三、总结:
构建美好社区生活需要社区成员主动承担社区事务,社区成员需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公益事业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可使小善汇聚成大爱。
四.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第6课 我参与 我奉献
(第二课时)
服务社区--- 我有责
参与公益 ---汇聚爱
教学反思:本课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大量的图片以及小组讨论等方式,对社区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和谐的社区生活需要大家遵守社区居民公约,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同学们的分享使每个学生懂得了自己也能为社区建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生从教材故事和收集的事例中感受了公益的力量和做公益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服务社会不分大事小事,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可将小善汇聚成大爱。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