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强化训练07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有几个便用纸胡的盔(kuī)甲套在指甲上做戏。B.不必说碧绿的菜畦(wā),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C.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摸娑着来到炉子跟前,捡(jiǎn)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D.我不过是依样画葫芦模(mó)仿莎莉文老师的动作而已,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不少词。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B.近年来发生多起背包客被困野山的事件,这说明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游玩风险很大。C.阳春三月,公园里鸟语花香、花团锦簇,美丽的风景令人流连忘返。D.小宁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次考试,他却没有进入年级前十,家长喜出望外。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B.黄羊知道,在茫茫的大草原上,到处都有偷猎者们瞄准它们的枪声。C.只有为厚重乡愁营造一个安稳的存放处,“诗意的栖居”才能成为现实。D.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B.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C.《论语》,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D.“中国梦”不是乌托邦式的“桃源梦”,而是惠及民生的幸福梦,民族振兴的强国梦。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句是( )A.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呢?B.如此喜剧的事大家岂肯放过?C.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D.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6.下列语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令尊大人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每天坚持去跳广场舞,身体棒棒的。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C.“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这句话中的动词有“爬、折、寻”。“在地上或桂花树上”是修饰说明“寻蝉蜕”的地点的。D.“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这句话中的“疲倦不堪”可换为同义词“疲惫不堪”,语意不改变。二、句子默写7.古诗文默写春花秋月,都蕴藉着浓浓的诗意。早春与初秋让人振奋,王湾的“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早春勃勃的生命力,曹操的“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则让人感受到沧海的辽阔;暮春与晚秋则令人感伤,杜甫的“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传达出对国事凋零的慨叹,马致远的“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吟唱着诗人漂泊之苦。最浪漫的当属李白:春月有情,“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可借来送别友人;秋月有意,“_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可寄托远游之心。三、文言文阅读长沮、桀溺①耦而耕②。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③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④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选自《论语》)【注释】①长沮(jù)、桀溺(jié nì):都是当时的隐士。长沮、桀溺可能不是这两个人的真实姓名。②耦(ǒu)而耕:古代的一种耕田方法,两人并排用耜(类似铲子)翻土。③耰(yōu):用土覆盖播下的种子,并把土耙平。④怃然:怅然,失意。8.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子路问津焉 津:渡口B.是鲁孔丘之徒与 徒:学生C.而谁以易之 易:交换D.耰而不辍 辍:停止9.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A.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土也B.人不知而不愠C.温故而知新D.博学而笃志10.下列句子,与“子路行以告”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滔滔者,天下皆是也B.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C.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D.贤哉,回也11.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沮、桀溺最后都没有告知子路渡口,是因为想劝子路离开孔子,跟他们一起做一名独善其身的隐者。B.文中的“辟世之士”具体指孔子,“辟人之士”具体指长沮、桀溺。C.桀溺认为天下如同滔滔洪水般动荡不安,孔子虽然自以为能改变混乱的世局,实则无力改变。D.孔子认为,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1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化训练07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有几个便用纸胡的盔(kuī)甲套在指甲上做戏。B.不必说碧绿的菜畦(wā),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C.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摸娑着来到炉子跟前,捡(jiǎn)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D.我不过是依样画葫芦模(mó)仿莎莉文老师的动作而已,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不少词。【答案】DA.胡——糊。B.菜畦(qí)。C.摸娑——摩挲。故选D。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B.近年来发生多起背包客被困野山的事件,这说明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游玩风险很大。C.阳春三月,公园里鸟语花香、花团锦簇,美丽的风景令人流连忘返。D.小宁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次考试,他却没有进入年级前十,家长喜出望外。【答案】DD. 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不合语境。故选D。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B.黄羊知道,在茫茫的大草原上,到处都有偷猎者们瞄准它们的枪声。C.只有为厚重乡愁营造一个安稳的存放处,“诗意的栖居”才能成为现实。D.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答案】CA.缺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B.“瞄准”与“枪声”搭配不当,应删去“声”;D.“能不能”与“是”双项对单项不一致;故选C。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B.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C.《论语》,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D.“中国梦”不是乌托邦式的“桃源梦”,而是惠及民生的幸福梦,民族振兴的强国梦。【答案】CC.《四书》改为“四书”,因为书名号是用于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的标点符号,亦用于歌曲、电影、电视剧等与书面媒介紧密相关的文艺作品。故选C。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句是( )A.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呢?B.如此喜剧的事大家岂肯放过?C.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D.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答案】D反问与设问的区别: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D项运用了设问的修辞,其余三项都运用了反问的修辞。6.下列语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令尊大人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每天坚持去跳广场舞,身体棒棒的。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C.“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这句话中的动词有“爬、折、寻”。“在地上或桂花树上”是修饰说明“寻蝉蜕”的地点的。D.“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这句话中的“疲倦不堪”可换为同义词“疲惫不堪”,语意不改变。【答案】A本题A项中“令尊”是称对方父亲的敬辞。可将“我的令尊”改为“家父”。二、句子默写7.古诗文默写春花秋月,都蕴藉着浓浓的诗意。早春与初秋让人振奋,王湾的“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早春勃勃的生命力,曹操的“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则让人感受到沧海的辽阔;暮春与晚秋则令人感伤,杜甫的“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传达出对国事凋零的慨叹,马致远的“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吟唱着诗人漂泊之苦。最浪漫的当属李白:春月有情,“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可借来送别友人;秋月有意,“_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可寄托远游之心。【答案】 江春入旧年 秋风萧瑟 落花时节又逢君 断肠人在天涯 随君直到夜郎西 峨眉山月半轮秋三、文言文阅读长沮、桀溺①耦而耕②。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③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④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选自《论语》)【注释】①长沮(jù)、桀溺(jié nì):都是当时的隐士。长沮、桀溺可能不是这两个人的真实姓名。②耦(ǒu)而耕:古代的一种耕田方法,两人并排用耜(类似铲子)翻土。③耰(yōu):用土覆盖播下的种子,并把土耙平。④怃然:怅然,失意。8.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子路问津焉 津:渡口B.是鲁孔丘之徒与 徒:学生C.而谁以易之 易:交换D.耰而不辍 辍:停止9.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A.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土也B.人不知而不愠C.温故而知新D.博学而笃志10.下列句子,与“子路行以告”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滔滔者,天下皆是也B.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C.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D.贤哉,回也11.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沮、桀溺最后都没有告知子路渡口,是因为想劝子路离开孔子,跟他们一起做一名独善其身的隐者。B.文中的“辟世之士”具体指孔子,“辟人之士”具体指长沮、桀溺。C.桀溺认为天下如同滔滔洪水般动荡不安,孔子虽然自以为能改变混乱的世局,实则无力改变。D.孔子认为,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1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8.“而谁以易之”: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易:改变。故选C。9.例句“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你的父亲回来,自然会跟你算帐。“而”通“尔”:你。A.人称代词“你”。B.表转折。C.表承接。D.表并列。故选A。10.“子路行以告”:子路回来(把这些)告诉了孔子。省略句。A.判断句。B.“天下有道,丘不与(你们)易也”省略句。C.“谁与”宾语前置句。D.判断句。故选B。11.应改为:文中的“辟人之士”具体指孔子,“辟世之士”具体指长沮、桀溺。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津”:渡口。“是”:这样。“易”:改变。参考译文:长沮、桀溺两个人一起耕田,孔子从旁边路过,让子路去询问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驾车的那个人是谁?”子路回答道:“是孔丘。”长沮又问:“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答道:“是。”长沮这时说:“他早知道渡口在哪里了。”子路又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又问:“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子路回答说:“是的。”桀溺说:“(天下已乱)坏人坏事像滔滔的洪水一样泛滥,到处都是这样,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你与其跟随(孔丘那种)逃避坏人的人,怎么能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呢?”他边说边不停地碎土,子路回来(把这些)告诉了孔子,孔子失望地叹息道:“我们既然无法和鸟兽待在一起,若不跟天下人待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用不着同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答案】8.C9.A10.B11.B12.(1)孔子路过,让子路去询问渡口在哪里。(2)(天下已乱,)坏人坏事像滔滔的洪水一样泛滥,到处都是这样,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强化训练07(学生版)-2023年小升初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讲义.docx 强化训练07(教师版)-2023年小升初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讲义.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