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学案 (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2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学案 (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课标要求】
1.掌握逆向思维的含义、客观基础、主要方法。
2.正确区分逆向思维与逆反心理,提高比较分析能力和反向求索能力,养成敢于突破传统、打破常规和突破思维定式的思维品质,不断探索与创新
【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正确理解逆向思维的方法和时机,展现不同领域和角色的使命担当。
2.科学精神:正确理解逆向思维的含义、时机、方法;辩证认识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关系。
3.法治意识:逆向思维应当合“理”,也应当合“法”,应建立和完善人工智能法律法规。
4.公共参与:抓住逆向思维的时机,掌握逆向思维的方法,正确进行逆向思维。
【教学重点】
逆向思维的主要方法,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逆向思维的主要方法,辩证把握思维正逆互补的关系与作用。
【思维导图】
【知识解读】
一、逆向思维的含义
1.逆向思维
⑴含义:如果把原有的思路叫作正向思维,那么一切与原有思路方向相反的思路都可以叫作逆向思维。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中,逆向思维就是反向求索,或者称为反向法。
⑵特点: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等、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⑶客观基础:事物包含着矛盾,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因而事物具有复杂的相反相成的性质与功能,人们已经认识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⑷必要性:为了认识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性质与功能,人们往往有意识地逆向性地思考既有的认识,这就运用了逆向思维。
2.逆向思维的具体方法
⑴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①依据:事物的存在总有一定的结构顺序,不同的结构顺序会产生不同的功能效用。
②作用: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可以发现事物未被我们认识的新功用。
⑵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①依据: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是相对确定的,而不是固定不变或不可改变的。
②作用:转换认识的视角,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可能发生相互转化,进而产生新的认识。
⑶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①依据:事物的功能,即有用还是无用,是人们依据自己的需要作出的评价和取舍。
②作用:转换场合或对象来认识事物功用,其缺点可能变为优点。
⑷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①依据:事物都处于因果关系的链条之中,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的原因与结果可以相互转化。
②作用:人们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认识,可以由因到果,也可以由果溯因。
【特别提醒】运用逆向思维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⑴在采用正向思维不能解决问题时,再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如果采用正向思维能够解决问题,而且解决得很好,就不必采用逆向思维。
⑵逆向思维只能在只有正反两种可能的情况下使用。如果对某一问题解决的可能性有很多种,而且这些方法都能解决问题,此时逆向思维就缺乏了必然性和有效性。
【典例解析】
1.加工金属历来都是高温处理,有的科技人员却反其道而行之,进行冷处理。很多金属工具经过低温处理后再慢慢升温,其使用寿命可提高2—3倍。上述材料中的思维属于(  )
A.正向思维 B.逆向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答案】B
【详解】B:加工金属历来高温处理,现在科技人员反其道而行之,进行低温处理,这恰恰符合逆向思维的特点,B正确。
A:做事情或看问题按照原有的思路就叫作正向思维,本题“科技人员反其道而行之”说明是逆向思维,A不符合题意。
C:发散思维是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C不符合题意。
D:聚合思维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思路中,以便得出合乎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案,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看电影总是人静坐、电影画面滚动。有人逆向思维,让人动起来,画面静下来。将一幅幅连续变化的图画挂在地铁的墙壁上,乘客坐在列车里,向窗外望去,可以欣赏到引人入胜的“动画电影”。这一事例是从以下哪个角度进行逆向思维的(  )
A.事物存在状态 B.事物结构顺序
C.事物功能 D.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答案】A
【详解】A:材料中的逆向思维,是对事物动与静关系认识的变更,即是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A应选。
BCD:材料是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的,故不是从事物结构顺序、事物功能、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角度进行逆向思维的,BCD不选。
故本题选A。
3.在人际关系中,换位思考的管理方式,是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相互颠倒。这一事例是从什么角度进行逆向思维的(  )
A.事物存在状态 B.事物功能
C.事物结构顺序 D.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答案】C
【详解】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中事例是从哪个角度进行逆向的。
C:换位思考是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相互颠倒,是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C观点符合题意。
ABD:材料体现了从事物结构顺序的角度进行逆向思维的,没有涉及事物功能、事物结构顺序、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ABD观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二、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1.逆向思维应当合“理”(如何理解)
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
⑵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
⑶如果不顾客观规律,盲目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而且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2.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即对已有的常规认识,作反向思考。
3.创新思维中的逆向思维,往往是在运用正向思维未能获得满意结果的情况下才采用的。
4.正逆互补,携手共进。(必要性)
⑴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
⑵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知识整合】运用逆向思维方式要注意:
①逆向思维应当合“理”;
②必须掌握正向思维的“正”;
③要正逆互补,携手共进。
【易混易错】逆向思维的认识误区
误区1.逆向思维不属于创新思维
【提示】逆向思维是通过反向求索,有利于解决难题,因而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方法。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误区2.逆向思维就是解决任何问题都要“倒着来”
【提示】这是把生活实际中的逆反心理当成逆向思维。面对生活中的多种难题,要灵活运用逆向思维来解决。若做什么事都“倒着来”“顶着干”只能把问题搞乱。
误区3.逆向思维比正向思维效果好,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提示】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究竟是哪种思维方法的效果好,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正向思考,也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若有意识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思考,可以避免思维的僵化与极端化,从而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典例解析】
4.我们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即人们已有的对事物常规认识的成果,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即对已有的常规认识作反向思考。这表明(  )
A.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基础和前提
B.逆向思维应当合“理”
C.正逆应当互补
D.正逆互补,相得益彰
【答案】A
【详解】A:材料强调的是正向思维对逆向思维的意义,A正确。
BCD:三项均未揭示正向思维对逆向思维的意义,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5.我们从某一个视角去认识对象,对象的某种性质或功能可能有缺陷。如果我们转换一个认识视角,对象的那种“缺陷”也可能转化为“优势”——在科学技术领域,我们可以变废为宝;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可以变“不利事”为“幸运事”。可见(  )
①恰当的逆向思考,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心理危机的阴影 
②恰当的逆向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机遇,实现人生的目标 
③缺陷、优势并没有明确的标准 
④逆向思维应该合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②:材料显示了恰当的逆向思维的积极作用,恰当的逆向思考,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心理危机的阴影, 恰当的逆向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机遇,实现人生的目标 ①②符合题意。
③:“缺陷、优势并没有明确的标准”说法明显错误,③排除。
④:材料反映的是恰当的逆向思维的积极作用,而不是反映逆向思维的要求,④与题干不符。
故本题选A。
6.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是两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下列对逆向思维和正向思维的关系的表述不科学的是( )
A.二者在目的和方向上都正好相反
B.二者都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
C.逆向思维往往是在运用正向思维未能获得满意结果的情况下才采用的
D.掌握正向思维的“正”是合理有效进行逆向思维的“逆”的前提
【答案】A
【详解】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
A: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目的并不相反,都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事物,A表述不科学,但符合题意。
BCD: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都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逆向思维往往是在运用正向思维未能获得满意结果的情况下才采用的,掌握正向思维的“正”是合理有效进行逆向思维的“逆”的前提,这三个选项都是对二者关系的正确表述,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教材探究与分享】
课本P109探究与分享
最初,人们设计电烤炉时按常规思路,热源在下,食物在上。但肉类食物烤熟后,往下滴油,弄得电炉丝上油渍斑斑,电烤炉内烟雾滚滚。后来,人们打破这种常规的结构模式,将热源设计在上面,食物放在下面,上述问题就解决了。
在生活中,你发现哪些问题可以用逆向思维方法解决。
参考答案:
事物包含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聚焦矛盾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性,便可以发现哪些问题是可以运用逆向思维进行解决的。
比如:夏日炎热,人们需要凉风;而冬日严寒,人们期待温暖。这是客观存在的矛盾。基于这种矛盾进行逆向思维,将夏日里炎热的空气反向转变为寒冷的空气、冬日里寒冷的空气反向转变为温暖的空气,就可能有所创新。
课本P110探究与分享
人们通常习惯于用锅炒菜,把生的食物放在热锅里炒,食物由生变熟。这种炒法只能提供热食,不能满足人们对冷食的需要。有人从加热的反面设想,制造出“炒冰”的锅。将一杯牛奶倒入这种锅内,翻炒几下就变成洁白细腻、清凉解暑的冰激凌。
试着将我们习以为常的某些做法进行逆向思考,看看会得出什么结论。
参考答案:
(1)事物的功能,即有用还是无用,是人们依据自己的需要作出的评价和取舍。
(2)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需要。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人们的需要也会发生变化。某些事物此时无用,彼时却也会有用;此地无用,彼地却会有用;对此人无用,对他人却会有用。
(3)转换场合或对象来认识事物功用,其缺点可能变为优点。
课本P111探究与分享
有位牧民死后留下一群牛。他在遗书中写道:妻子,分给全部牛的半数再加半头;长子,分给剩下的牛的半数再加半头,所得的牛是妻子得牛数量的一半;次子,分给还剩下牛的半数再加半头,所得的牛是长子得牛数量的一半;长女,分给最后剩下的牛的半数再加半头,所得的牛是次子得牛数量的一半。结果,一头牛也没有杀,正好全部分完。
这位牧民去世时留下了几头牛?请用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分别试解一下。
参考答案:
这位牧民去世时留下了15头牛。
【正向思维的解法】设牛的总数是x
其妻子得牛数为: (0.5x+0.5);
长子得牛数为: 0.5x(0.5x+0.5);
次子得牛数为: 0.5x[ 0.5x(0.5x+0.5)];
长女得牛数为: 0.5x{0.5x[ 0.5x( 0.5x+0.5)])。
计算后,可以得知: x=15。
【逆向思维的解法】
长女:0.5+0.5=1;
次子: 1.5+0.5=2;
长子: 3.5+0.5=4;
妻子: 7.5+0.5=8。
总牛数: 1+2+4+8=15。
这位牧民死时留下了15头牛。
课本P111-112探究与分享
光学上把镜像失真叫作像畸变。正畸变使物体图像变宽,负畸变使物体图像变窄。正畸变可以影响负畸变,负畸变也可以影响正畸变。变形宽银幕电影,把光学上的正畸变和负畸变结合在一起。电影拍摄时,把一个宽大的场景变成细窄的压缩画面;放映时,使细窄的压缩画面还原成大场景,获得普通电影所不具有的视觉效果。
查找资料,说说哪些科技发明是通过思维的正逆互补方式实现的。
参考答案:
比如,疫苗的发明。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发的传染病,曾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甚至是生命。科学家研究发现,天花病毒易侵犯免疫力低的人,但是经常接触携带天花病毒奶牛的挤奶工却不易感染天花。原因是奶牛携带的天花病毒,毒性较低,非但不会危害人类的健康,还能激发人类对于天花病毒的免疫能力。科学家运用正逆思维的互补作用,发明了“牛痘”疫苗,并广泛为健康人群接种,从而预防了天花疾病。
【易混易错】
1.正逆互补,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等、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 )
【解析】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等、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2.逆向思维比正向思维效果好。( × )
【解析】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究竟哪种效果更好,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在创新过程中,运用逆向思维主要是解决突破传统观念的问题,设想或方案,但光靠它而忽视正向思维的基础性作用,是不能实现创新的。若有意识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思考,可以避免思维的僵化与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从而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3.逆向思维不属于创新思维 ( × )
【解析】逆向思维是通过反向求索,有利于解决难题,因而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方法。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4.逆向思维就是解决任何问题都要“倒着来”( × )
【解析】这是把生活实际中的逆反心理当成逆向思维。面对生活中的多种难题,要灵活运用逆向思维来解决。若做什么事都“倒着来”“顶着干”只能把问题搞乱。
5.逆向思维比正向思维效果好,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 )
【解析】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究竟是哪种思维方法的效果好,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正向思考,也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若有意识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思考,可以避免思维的僵化与极端化,从而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答题模板】
1.运用逆向思维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⑴在采用正向思维不能解决问题时,再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如果采用正向思维能够解决问题,而且解决得很好,就不必采用逆向思维。
⑵逆向思维只能在只有正反两种可能的情况下使用。如果对某一问题解决的可能性有很多种,而且这些方法都能解决问题,此时逆向思维就缺乏了必然性和有效性。
2.如何理解逆向思维应当合“理”
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
⑵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
⑶如果不顾客观规律,盲目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而且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3.正逆互补,携手共进的必要性?
⑴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
⑵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