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练习题江苏2021-2022学年八下历史期末试题选编
一、选择题
1.(2022春·江苏扬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制定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会议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2022春·江苏徐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 )
时间 内容
1953年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5年 沈阳第一机床厂生产出了我国第一台普通机床
1956年 连接陕西宝鸡和四川成都的宝成铁路建成通车
1957年 长江上第一座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东北地区工业建设成就简表 B.长江流域交通运输业成就简表
C.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成就简表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成就简表
3.(2022春·江苏无锡·八年级统考期末)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在宪法制定前,曾有1.5亿人参与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A.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
D.它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2022春·江苏南通·八年级统考期末)观察如下图图片,与该图片反映的史实直接相关的是( )
人民代表不如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
A.奠定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B.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C.标志了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标志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5.(2022春·江苏南通·八年级统考期末)以下是“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
农林水利 轻工业 重工业 运输邮电 货物储备 文教卫生 城市公用 其他
7.6% 6.52% 51.68% 19.2% 3% 7.2% 3.7% 1.1%
A.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B.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
6.(2022春·江苏连云港·八年级校考期末)下图两幅宣传图片共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主题是( )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实行三大改造
C.反抗美帝国主义侵略 D.发展农业生产
7.(2022春·江苏连云港·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所示的建设成就使我国( )
A.迈入工业强国行列 B.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C.实现了国防现代化 D.实现工业品的全部国产化
8.(2022春·江苏南通·八年级期末)“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赎买政策 B.廉价收购 C.实行股份制 D.无偿没收
9.(2022春·江苏连云港·八年级校考期末)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此话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B.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国家完成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挽救了我国社会主义
10.(2022春·江苏盐城·八年级统考期末)1953年起,政府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有偿地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资料逐步收归国有,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质变。这一举措( )
A.借鉴了苏联模式 B.实现了和平过渡 C.阻碍了生产发展 D.调整了工业布局
11.(2022春·江苏徐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导致下表中经济比例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单位:)
年份 资本主义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国营经济
1952 6.9 1.5 0.7 71.8 19.1
1956 0.1 53.4 7.3 7 32.2
A.土地改革的实施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三大改造的推行 D.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
12.(2022春·江苏南通·八年级统考期末)1956年1月30日,张謇的侄子张敬礼作为南通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毛主席高兴地说:“你是亲身体会到了,可以向大家多谈谈。”此后,张敬礼先后在浙江、山东等地做了30多场宣讲,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宣传( )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就 B.互助合作的成效好
C.“大跃进”运动的发展 D.公私合营的优越性
13.(2022春·江苏南京·八年级校考期末)梳理线索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中空格所代表的历史阶段是( )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C.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14.(2022春·江苏南通·八年级如皋市实验初中校考期末)研读下边经济成分的结构变化示意图。图中数据的变化表明我国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B.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市场经济建设取得成效
15.(2022春·江苏苏州·八年级校考期末)下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民经济增长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A.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C.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16.(2022春·江苏连云港·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图的人物用顽强的意志,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撒运和安装钻机,使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开钻,被誉为( )
A.两弹元勋 B.人民的好干部 C.火箭之父 D.铁人
17.(2022春·江苏无锡·八年级统考期末)下面年代尺是2022年4月,陇南市某校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③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B.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C.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左”倾泛滥,阶级斗争
18.(2022春·江苏无锡·八年级统考期末)从柱状图中的年份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大跃进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文化大革命”造成经济下滑
C.抗美援朝使我国经济状况下降 D.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出现倒退
19.(2022春·江苏扬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国全面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于( )
A.新中国成立后 B.土地改革后 C.中共八大后 D.三大改造后
20.(2022春·江苏徐州·八年级统考期末)“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开始平反冤假错案 B.“九一三事件”
C.中央文革小组成立 D.“四人帮”覆灭
二、综合题
21.(2022春·江苏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图片记录着历史。下列图片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筹备到成立再到巩固的历程。请仔细阅读图片,结合史实,回答问题。
(1)通过图一所示文件的会议名称是什么?图二所示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何时?写出图四所示会议颁布的法律文献。该会议确立了哪一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3)据图五指出我们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什么?图六是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请问农民拥护这部法律的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图片及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至少写出两点)
22.(2022春·江苏扬州·八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材料
材料一 1954年9月28日,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重大历史任务后,胜利闭幕。这次会议是我国人民民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以一届人大为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我国政治生活进一步走向法治化和民主化。
——摘编自《共和国的足迹》
材料二
材料三 建国初……公有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居于主体地位,中国还不能说是社会主义国家,而是新民主主义国家。这种状况,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二,请你写出第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指什么?这次大会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选举的国家主席是谁?
(2)材料三中“这种状况”是指什么? “这种状况”是怎样得到根本改变的?
(3)材料三中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的时间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4)上述材料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政治、经济建设的成就,请你归纳这些成就呈现的特点。
23.(2022春·江苏连云港·八年级校考期末)发展史学素养落实于历史学习过程中。运用所学,回答问题。
(1)发展史学素养,需根植于史实。写出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写出为巩固新政权对外采取的措施名称。写出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列举这一措施中涌现的英雄人物两个。
(2)史料是发展史学素养的重要载体。阅读下列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的名称。写出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的名称。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重要成果,举两例说明。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1953年1月1日社论)
(3)体验史实与史料中蕴含的情意因素,是发展史学素养的重要任务。概括下列史料中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
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始终放射出夺目的光芒,照亮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雷锋身上体现出的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献、锐意创新、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是党和人民极宝贵的精神财富。(2012年3月3日《人民日报》)
(4)据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该如何提升自己的史学素养?
参考答案:
1.C2.C3.B4.A5.C6.A7.B8.A9.C10.B11.C12.D13.D14.C15.D16.D17.D18.B19.C20.D21.(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2)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或1954年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保家卫国;这部法律的颁布使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4)新中国的成立,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22.(1)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毛泽东。
(2)公有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未占主体地位,中国还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通过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1956年;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
(4)政治上:法治化,民主化;经济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23.(1)1949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黄继光和邱少云。
(2)工业化;一五计划;武汉长江大桥修建成功,修建了青藏、新藏、川藏三条公路。
(3)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献、锐意创新、艰苦奋斗。
(4)认真研读史学材料,要深刻领会史料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史料的内容,提升自己的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