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高中政治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三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7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高中政治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三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七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60.0分)
1. 下列由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是(  )
①我的爱如潮水,爱如潮水将我向你推,紧紧跟随,爱如潮水它将你我包围
②门捷列夫对六十三种元素的性质与原子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归纳出了化学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化学元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③一个三角形,或者是锐角三角形,或者是钝角三角形,或者是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不是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所以,它是个钝角三角形
④主观唯心主义者是认为精神先于物质的;客观唯心主义者是认为精神先于物质的;主观唯心主义者和客观唯心主义者的总和构成了所有的唯心主义者;所以,所有的唯心主义者都是认为精神先于物质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生活中存在逻辑错误往往会产生误会和笑话。对产生下列误会和笑话的逻辑学分析正确的是(  )
①小孩给自己的妈妈说:“白头翁会飞,王爷爷是白头翁,所以王爷爷会飞。”——同一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②甲说:“你能把我说的话调过来讲吗?”乙回答没问题。甲说:“有些人不是相声演员。”乙回答:“有些相声演员不是……”——特称判断不能进行换位推理
③有人持竹竿进城,横着进不去,城门太窄,竖着也进不去,城门太矮。此时有人建议,为什么不把竹竿折断了再进呢?——该建议遗漏了有价值的联言支
④宋国有一人在田里耕作,一只兔子跑过去,恰好撞到了田里的树桩,折断脖子而亡,这个人就放下农具跟别人说,这儿会有撞死的兔子出现,我等着捡兔子就行了。结果,这个人没有再次得到兔子。——不完全归纳推理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 下图中观点的逻辑错误属于( )
A. 偷换概念 B. 多出子项 C. “两不可” D. 轻率概括
4. 如图中观点的逻辑错误属于(  )

A. 偷换概念 B. 多出子项 C. “两不可” D. 轻率概括
5. 人类在陆地上游刃有余的手指很难抓住水下物体,而章鱼因八只手臂覆盖着由肌肉和神经系统控制的吸盘,为他们提供了强大的抓取能力。研究人员受到启发,开发出一种章鱼仿生手套,能够牢牢抓住水下物体。章鱼仿生手套的开发(  )
①运用类比推理方法,找到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属性
②运用联想思维方法,对不同类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
③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推动自我否定以实现自我更新
④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把握事物整体本质和规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6. 我国某科研团队深入探究莲丝纤维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受此启发研制出一种可用于手术缝线的仿莲丝细菌纤维素水凝胶纤维,在保护受损组织、促进伤口愈合以及减少不良反应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该科学研究表明(  )
A. 能突破规律的制约,思维结果具有独特性
B. 人是万物之灵,正确思维往往源于迁移和想象
C. 创新思维离不开对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
D. 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
7. “谷雨前和后,种瓜又点豆。立夏种油料,同时插水稻。”农谚是人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农业智慧。一些人们熟知的农业谚语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例如,“春雨贵如油”适用于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而江淮、长江中下游地区则流传着“春雨成河,麦收稀薄”的农谚。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只有在谷雨前后,才能种瓜点豆
B. “春雨贵如油”体现了类比推理的思维方法
C. 农谚一般是人们运用归纳推理的方式形成的认识
D. 农谚能确保人们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
8. 在世界杯足球赛中,A、B、C、D四支球队进入半决赛,四位球迷一起预测冠军归属。
甲:A队不能夺冠,因为A队在小组赛和淘汰赛中胜得艰难;
乙:B队队员年轻、速度快、教练足智多谋,B队会得冠军;
丙:D队队员配合好、攻守平衡、有超级球星,D队将夺冠;
丁:B队磕磕绊绊走到四强已是奇迹,B队不可能最终夺冠。
决赛结果表明,他们中只有一个人预测正确。夺冠球队应该是(  )
A. A队 B. B队 C. C队 D. D队
9. 在科学史上,人们曾把月球与地球相类比,发现它们有许多相同属性,由此推出月球上也有生物。但后来人们发现月球昼夜温差很大,并且没有空气和水,根本不适宜生物生存,这一论断后来被人造卫星对月球实地的考察所证实,从而推翻了月球有生物的论断。这说明类比推理(  )
A. 需要在认识对象和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
B. 目的在于认识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C. 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
D. 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后定论
10. 截至2022年4月,全球已有10多个国家报告200多例不明病因的儿童肝炎病例,其中至少有4例死亡,一些病例则接受了肝移植。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所有病例的样本中均未检测出甲、乙、丙、丁、戊这五种常见肝炎病毒。在至少74个病例中检出一种腺病毒,在其中的18个病例中检出41型腺病毒。因此,腺病毒是导致这些病例的一个假设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得出这一结论运用的推理方法是(  )
①不完全归纳法
②剩余法
③共变法
④求同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1. 有一种推理是根据某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别事物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该类事物普遍具有这种性质的结论。下列属于该种推理的是(  )
A. 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人民的惩罚的
B. 在奴隶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封建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所以在阶级社会里,文学艺术是有阶级性的
C. 我们在动物、植物中发现了细胞,又在植物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由此推导在动物细胞中也有细胞核
D. 金导电,银导电,铜导电,铁导电,铝导电,锡导电,所以,一切金属都导电
12. 漫画《相似》(作者:张昕)告诉我们(  )
①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类比的可靠性越高
②相同属性越接近本质属性,类比的可靠性越高
③事物的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
④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3. 《洗冤集录》中记载有因借钱不还而用镰刀杀人的案子:检察官探明了借钱人的住处,便命令该地居民全部将镰刀交出,一一摆放在地上。当时正值酷暑季节,其中的一把镰刀上苍蝇云集,检察官断定这把镰刀的主人就是罪犯。这位检官断案使用的是(  )
A. 求同法 B. 求异法 C. 剩余法 D. 共变法
14. 研究发现,学历普遍较高的地方,人们的收入普遍较高,学历普遍较低的地方,人们的收入也普遍较低。因此,国家应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个人应努力提升自身学历。这里体现的探究因果联系的方法是(  )
A. 求同法 B. 求异法 C. 求同求异并用法 D. 共变法
15. 试分析与“考试:学生:成绩”相似的选项是(  )
A. 往来:网民:电子邮件 B. 汽车:司机:驾驶执照
C. 工作:职员:工资待遇 D. 饭菜:厨师:色鲜味美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0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历程。
截止时间 发展阶段 内容
1992年 工程立项 制定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
2005年 实现第一步任务目标 突破和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
2013年 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全面完成 突破和掌握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建成我国首个试验性空间实验室
2017年 第二步任务目标全部完成 突破和掌握货物运输、航天员中长期驻留等一系列技术,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2022年 圆满完成“三步走”战略任务 全面建成中国空间站,并将被赋予更多的使命与责任
(1) 结合材料一,运用事物发展趋势的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为了长期运营产生更大的效益,计划推出上千个项目应用,欢迎国内外的科学家广泛参与,为人类太空探索和科学研究做出应有贡献。在这种情况下,有西方人士提出中国空间站的标注和收发指令都是中文,而没有像国际空间站一样使用所谓国际通用文字,这说明中国超级自我封闭,正在通过语言来摆脱来自其他国家的科学家。
(2) 结合材料,运用类比推理的知识,判断该观点是否站得住脚,并说明理由。
材料三 2022年10月,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意大利女航天员萨曼萨 克里斯托福雷蒂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组太空摄影作品,并配上了中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所著《兰亭集序》中一句描绘宇宙景观的古文(如图)。
(3) 结合材料三并运用文化知识,写一篇关于人类文化和谐共生的感想。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150-200字。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2年8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严重冲击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严厉谴责,并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宣布于8月4日12时至7日12时在多个海域和空域进行重要军事演训行动,并组织实弹射击,在此期间有关船只和飞行器不要进入相关海域和空域。外交部8月5日宣布8项重磅反制措施,其中包括取消中美间三项军事交流机制和暂停两国在司法、禁毒、气候等多领域的合作,并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对佩洛西及其直系亲属实施制裁。
材料二:针对佩洛西窜台和中国采取的一系列反制措施,美方有关政客辩称美国国会众议长“访台”在25年前已有先例,中方对此反应过度,不应该以此为由继续寻求改变涉台现状,如台海局势继续出现任何升级或危机,责任在中方。
(1) 结合材料,并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的合理性与正当性。
(2) 结合材料,并运用《逻辑与思维》的有关知识,驳斥美国政客的有关言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推理。①错误,“我的爱如潮水,爱如潮水将我向你推,紧紧跟随,爱如潮水它将你我包围”,不属于个别推出一般的归纳推理;②正确,“门捷列夫对六十三种元素的性质与原子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归纳出了化学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化学元素之间的因果联系”,这是从个别推出一般,属于归纳推理;③错误,“一个三角形,或者是锐角三角形,或者是钝角三角形,或者是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不是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所以,它是个钝角三角形”,这属于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推出个别;④正确,“主观唯心主义者是认为精神先于物质的;客观唯心主义者是认为精神先于物质的;主观唯心主义者和客观唯心主义者的总和构成了所有的唯心主义者;所以,所有的唯心主义者都是认为精神先于物质的”,这是从个别推出一般,属于归纳推理。故选C。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概念的含义;归纳推理及其分类。①正确,小孩给自己的妈妈说:“白头翁会飞,王爷爷是白头翁,所以王爷爷会飞”这说明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②错误,甲说:“你能把我说的话调过来讲吗?”乙回答没问题。甲说:“有些人不是相声演员。”乙回答:“有些相声演员不是……”这说明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特称否定判断不能进行换位推理,而特称判断包括特称肯定判断和特称否定判断;③错误,有人持竹竿进城,横着进不去,城门太窄,竖着也进不去,城门太矮。此时有人建议,为什么不把竹竿折断了再进呢?这是遗漏了有价值的选言支,不是联言支;④正确,宋国有一人在田里耕作,一只兔子跑过去,恰好撞到了田里的树桩,折断脖子而亡,这个人放下农具,他日日夜夜的守着没看见一只兔子,自己却被他人嘲笑,据此可知这个人以一只兔子撞死就误以为守株待免就可以得到兔子,是不正确地运用简单枚举的不完全归纳推理所产生的逻辑错误。故本题选B。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归纳推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漫画信息。
【解答】
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地得出一般性结论,还认为结论一定可靠,这样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犯有“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图中观点仅凭大刘一个人看手机、玩游戏没近视,就推断出视力不需要保护,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D符合题意。偷换概念、多出子项和“两不可”等逻辑错误都与图中观点无关,ABC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选D。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不完全归纳推理。A不合题意,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自身必须保持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漫画未涉及;B不合题意,多出子项是指,概念外延划分中子项外延之和大于母项外延的逻辑错误,漫画未涉及;C不合题意,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矛盾的论断不能都否定,否则会犯“两不可”的错误,漫画未涉及;D符合题意,轻率概括是不正确地运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所产生的逻辑错误,漫画中主人公根据一个特例就得出视力无需保护的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错误。故选D。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类比推理。①②符合题意,章鱼因八只手臂覆盖着由肌肉和神经系统控制的吸盘,开发出一种章鱼仿生手套,章鱼仿生手套的开发运用类比推理方法,找到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属性。章鱼因八只手臂覆盖着由肌肉和神经系统控制的吸盘,为他们提供了强大的抓取能力,运用联想思维方法,对不同类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③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了联想思维,未涉及自我否定;④错误,通过思维具体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故选:A。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类比推理。A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创新思维不能突破规律的制约;B错误,正确思维源于社会实践;C不合题意,材料不是强调创新思维离不开对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D正确,我国某科研团队深入探究莲丝纤维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受此启发研制出一种可用于手术缝线的仿莲丝细菌纤维素水凝胶纤维,在保护受损组织、促进伤口愈合以及减少不良反应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该科学研究表明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故选D。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推理。A错误,应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在谷雨前后,才能种瓜点豆”说法过于绝对;B错误,“春雨贵如油”强调的是春季降雨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是通过比喻的手法强调雨水的重要性;C正确,材料中指出“农谚是人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农业智慧”,这说明了农谚一般是人们运用归纳推理的方式形成的认识;D错误,农谚是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生产经验,但农谚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以说农谚能确保达到生产的预期目的说法错误。故选C。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排中律。A符合题意,材料中,乙、丁两位球迷的预测构成矛盾论题,根据排中律,这两种预测必定有一真,再根据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预测正确,则甲、丙预测都是错误的,据此可推知夺冠球队应该是A队;BCD不合题意,四人中只有丁的预测合理,夺冠球队应该是A队。故选A。
9.【答案】D
【解析】A不合题意,“需要在认识对象和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是归纳推理保真的条件;
B不合题意,“目的在于认识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比较的目的,比较不同于类比,类比是推理方法,比较是简单的认识方法:
C不合题意,“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是类比推理的作用;
D正确,材料揭示出“月球上也有生物”的结论之所以被推翻,这一论断后来被人造卫星登上月球实地考察所证实,因而推翻了月球有生物的论断,说明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后定论。
故选:D。
本题考查:类比推理的含义与方法
①类比推理亦称“类推“,是推理的一种形式。其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通过比较而推断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推理过程。它是从观察个别现象开始的,因而近似归纳推理。但它又不是由特殊到一般,而是由特殊到特殊,因而又不同于归纳推理。
②类比推理分完全类推和不完全类推两种形式。完全类推是两个或两类事物在进行比较的方面完全相同时的类推;不完全类推是两个或两类事物在进行比较的方面不完全相同时的类推。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10.【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依据题意,材料中在至少74个病例中检出一种腺病毒,其中18个病例中检出41型腺病毒。因此,腺病毒是导致这些病例的一个共同原因,运用的是求同法,世卫组织得出这一结论并没有穷尽所有的病例,运用的推理方法是不完全归纳法;
②不合题意,剩余法是指我们考察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果已知它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就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材料并没有体现;
③不合题意,共变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发生某种程度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那么,这唯一发生变化的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材料也没有体现共变法。
故选:B。
本题考查:归纳推理及其分类
1.归纳推理:从特殊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2.分类: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
本题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把握材料的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另外,还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11.【答案】B
【解析】A不合题意,根据贪赃枉法的人必定会受到惩罚,推出你们一定会受到惩罚,是由一般到个别,不属于归纳推理,而属于演绎推理;
B正确,该项中列举的社会形态已经囊括了阶级社会的各种形态,因此可以推出“在阶级社会里,文学艺术是有阶级性的”,从个别事物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该类事物普遍具有这种性质的结论;
C不合题意,该中关于动物和植物的细胞、细胞核的推理实际上是一种类比推理,“植物”与“动物”不属于同一类试题,与题干中“某一类事物”不符合;
D不合题意,该项中只列举了一部分金属具有导电性质,而不是每一种金属都具有导电性,不能推出所有金属都具有导电性,不是完全归纳推理。
故选:B。
本题考查:归纳推理及其分类
归纳推理:从特殊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是或然推理。)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我们应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核心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整合,得到正确的答案。
12.【答案】C
【解析】①错误,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前提中确定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意味着它们所属的类别可能性越近,结论的可靠性越大;
②符合题意,漫画《相似》告诉我们,“相同属性越接近本质属性,类比的可靠性越高”;
③符合题意,漫画《相似》告诉我们,“事物的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
④不合题意,漫画未涉及“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
故选:C。
本题考查:类比推理的含义与方法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简称类推、类比。它是以关于两个事物某些属性相同的判断为前提,推出两个事物的其他属性相同的结论的推理。
解答漫画型选择题时要注意:一要读懂漫画(包括人物、事件、文字、图画等);二要把漫画中的有效信息联系起来,找出主题(注意联系选项);三要将漫画主题思想与教材知识联系起来,确定正确的选项。
13.【答案】B
【解析】同样是镰刀都未作处理放在地上,只有一把镰刀上苍蝇云集此镰刀有血腥味,故招来苍蝇,而其他镰刀没有此种情况,可见这位检官断案使用的是求异法。
A不合题意,求同法就是寻找不同对象的相同侧面的共性,用以说明某个主题,材料未体现求同法;
B符合题意,求异法是指在发现同一个主题在不同对象中的不同存在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同样是镰刀都未作处理放在地上,只有一把镰刀上苍蝇云集,此镰刀有血腥味故招来苍蝇,体现了镰刀之间的差异,是求异法;
C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剩余法;
D不合题意,共变法是指通过考察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若干场合中,确定是否只有一个情况发生相应变化,如果是,那么这个发生了相应变化的情况与被研究现象之间存在因果联系,而材料未体现共变法。
故选:B。
本题考查:归纳推理及其分类
①所谓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②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③完全归纳推理考察了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
④不完全归纳推理则仅仅考察了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并进一步根据前提是否揭示对象与其属性间的因果联系,把不完全归纳推理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14.【答案】C
【解析】ABD不合题意C符合题意,研究发现,学历普遍较高的地方,人们的收入普遍较高,学历普遍较低的地方,人们的收入也普遍较低。因此,国家应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个人应努力提升自身学历。这里体现的探究因果联系的方法是求同求异并用法。
故选:C。
本题考查: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①求同法
a.含义: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b.特点:“异中求同”。
②求异法
a.含义: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b.特点:“同中求异”。
③共变法
a.含义: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发生某种程度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那么,这个唯一发生变化的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b.特点:“求量的变化”。
c.正确地应用共变法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只有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两种共变现象之间才有因果联系;如果还有其他现象同时发生变化,结论就不可靠。第二,两种现象的共变总有一定限度,超出这个限度,共变关系就会消失,或者会发生另一种相反的共变关系。
④求同求异并用法: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个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
⑤剩余法:我们考察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果已知它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就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
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类比推理。分析题干可知:学生通过考试获得成绩,为主体、方式与结果的对应关系。A不符合题意,“往来:网民:电子邮件”网民通过网络收发电子邮件,网络是媒介,不是方式,因此二者不相似。B不符合题意,“汽车:司机:驾驶执照”司机驾驶汽车需要驾驶执照,汽车不是方式,且驾驶执照也不是结果,因此二者不相似。C符合题意,“工作:职员:工资待遇”职员通过工作获得工资待遇,与“考试:学生:成绩”具有相似或相同的属性,因此二者相似。D不符合题意,“饭菜:厨师:色鲜味美”厨师烹饪色香味美的饭菜,饭菜是结果,而不是方式,因此二者不相似。故选:C。
16.【答案】【小题1】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要促使新事物成长、壮大;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不断克服困难,勇敢面对考验。1992年工程立项时就明确了“三步走”战略,2022年全面建成空间站后,将继续探索和攀登;工程发展过程中,历经30载艰苦奋斗和勇于创新,逐步突破和掌握了一系列核心技术,保证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最终完成。
【小题2】
该观点站不住脚。进行类比推理时,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接近本质属性结论越可靠: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该观点只看到中国空间站使用中文,并夸大文字在载人航天科技中的作用,却对我们开放的姿态和做法视而不见,中国空间站拥有一系列先进技术,可以和国际空间站一样满足国际航天科技合作的要求。
【小题3】
中西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既有利于尊重和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又可以促进优秀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同时吸收借鉴西方有益文化成果,让世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让人类文化和谐共生,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
【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事物发展趋势的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属于分析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属微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和设问要求调动教材知识加以分析说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历程(1992-2022)”,可从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要促使新事物成长、壮大,同时要不断克服困难,勇敢面对考验角度,说明1992年工程立项时就明确了“三步走”战略,工程发展过程中,历经30载艰苦奋斗和勇于创新,逐步突破和掌握了一系列核心技术,保证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最终完成,2022年全面建成空间站后,将继续探索和攀登。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类比推理的知识,判断该观点是否站得住脚,并说明理由。属于理由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属微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可调动教材知识对根据材料观点加以分析。“有西方人士提出中国空间站的标注和收发指令都是中文,而没有像国际空间站一样使用所谓国际通用文字,这说明中国超级自我封闭,正在通过语言来摆脱来自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可依据进行类比推理时,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接近本质属性,结论越可靠。说明该观点只看到中国空间站使用中文,并夸大文字在载人航天科技中的作用,就得出中国超级自我封闭,正在通过语言来摆脱来自其他国家的科学家这样的结论显然是站不住脚的;该观点对我国开放的姿态和做法视而不见,对中国空间站拥有一系列先进技术,可以和国际空间站一样满足国际航天科技合作的要求视而不见,就得出如此结论,是不靠谱的。
(3)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三并运用文化知识,写一篇关于人类文化和谐共生的感想。属于开放类主观题,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和设问要求调动教材知识,围绕人类文化和谐共生这一主题,从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等角度展开感想,说明文化交流互鉴是推动世界文化繁荣进步的重要动力。
(1)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
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
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2)本题为原因类试题,解答原因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探究性,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7.【答案】【小题1】
①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我国作为单一制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国国会众议长窜访台湾,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侵犯,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国进行军事演习、制裁佩洛西等措施是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国家利益的体现,是合理合法的。
②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美国众议长窜台严重干涉我国内政和侵犯我国国家利益,严重危害我国国家安全,中国果断采取系列措施反制是坚定维护自己国家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我国日益强大的国家实力的具体体现,能够对“台独”分子、分裂势力形成强大震慑,是完全正当和有效的。
【小题2】
①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他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前提和结论之间不具有必然性。美国少数无良政客以曾经有过美国国会议长“访台”类比推出佩洛西窜访台湾是正确的,用以前犯下的错误证明今天的“正确”是非常荒谬可笑的。类比推理中如果前提出现与结论相排斥的属性,就不能推出结论。无论哪一时期的哪个美国众会议长窜访台湾,都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践踏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都是错误的。
②事物的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这要求我们坚持适度原则。美国国会众议长作为美国第三号人物窜访台湾已经超过了“非官方交往”的限度,严重违反了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严重冲击中美关系政治基础。对此,中方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是合理适度的。
【解析】(1)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试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关键词“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严重冲击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可联系我国是单一制的主权国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关键词“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多个海域和空域进行重要军事演训行动,并组织实弹射击;外交部宣布重磅反制措施,暂停两国在司法、禁毒、气候等多领域的合作,并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对佩洛西及其直系亲属实施制裁”,可联系国家安全利益、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的有关知识。
(2)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试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逻辑与思维》的有关知识,驳斥美国政客的有关言论。关键词“针对佩洛西窜台和中国采取的一系列反制措施,美方有关政客辩称美国国会众议长‘访台’在25年前已有先例”,可联系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关键词“中方对此反应过度,不应该以此为由继续寻求改变涉台现状,如台海局势继续出现任何升级或危机,责任在中方”,可联系是美国过度引起事态恶化,中方的反应是合理适度的。
(1)(2)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
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
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