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足球规则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 足球规则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8.1 足球 足球规则 教案-高中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足球竞赛规则
教学难点:足球越位规则与判罚
教学重点:犯规与不正当行为
教学过程:先介绍足球场地,再讲解越位,然后讲解犯规等。
足球场地
足球越位规则与判罚
一、 越位位置的概念
(一)比赛中,当队员处于下列情况时,即为该队员处于越位位置:
1、 在对方半场。
2、 较球更接近于对方球门线。
3、 在该队员与对方球门线之间,对方队员不足两人。
上述三项条件中,若缺少任何一条,队员均不属于处于越位位置。
(二)攻方某队员处于与球平行的位置,或攻方某队员处在与对方倒数第二名队员平行的位置上,则该队员均未处于越位位置。
(三)判断队员是否处于越位位置的时间是同队队员踢或触球的一瞬间,而不是该队员接得球的一瞬间。
犯规与不正当行为
一、判罚直接任意球
可判为直接任意球的犯规共有十种情况,规则列举这十种情况时分为前六种和后四种,在前六种情况前冠以一段话,即“裁判员认为,如果队员草率地、鲁莽地或使用过分的力量违反下列六种犯规中的任何一种,将判给对方踢直接任意球。”这意味着裁判员在对“踢、绊摔、跳向、冲撞、打、推”这六种情况进行判断时,应考虑到其动作是否是“草率地、鲁莽地或使用过分的力量”,要恰当地握好这个尺度。
(一)踢或企图踢对方队员
踢球是一场比赛中运用次数最多的动作,在激烈对抗的情况下,往往发生踢人的现象。因此,裁判员必须了解踢球技术动作要领,准确地观察与判断。所谓“企图踢对方队员”,是指已作出踢人动作,只是由于没有踢到或因被踢者躲闪而未踢到,对此仍应判罚直接任意球。
(二)绊摔或企图绊摔对方队员
它是指队员用脚或腿勾绊对方下肢,或用身体的蹲伏动作绊摔对方,从而使对方推动平衡的犯规行为。
(三)跳向对方队员
它是指队员跳起的目的不是争抢球,而是向对方身体进行冲撞或蹬踏,属犯规行为。
(四)冲撞对方队员
足球比赛快速、激烈,队员间避免不了身体接触,因此在接触的方式上允许做合理冲撞,但不允许草率地、鲁莽地或使用过分的力量进行冲撞。
合理冲撞应符合下列条件:
1、 冲撞的目的在于获得球。
2、 冲撞时,球须在双方控制范围内(一般指2米范围以内)。
3、 一般用肩至肘关节这个部位冲撞对方的相应部位,且上臂须贴住身体。
4、 冲撞时,并非是草率的、鲁莽的,也没有使用过分的力量。
队员掩护球时自己不接触球,还设法阻挡对方队员使其触不到球,此时对方队员为了踢到球可以进行冲撞。
(五)打或企图打对方队员
(六)推对方队员
(七)为了得到对球的控制而抢截对方队员控制的球时,于触球前触及对方队员。
(八)拉扯对方队员
(九)向对方队员吐唾沫
(十)故意手球
二、判罚间接任意球
可判为间接任意球的犯规共有九种情况,其中前五种是针对守门员的,后四种是针对队员的。限制守门员的五种情况,其精神是为了加快比赛节奏,防止拖延时间。
(一)守门员用手控制球时,在发出球之前行走四步以上,应判给对方踢间接任意球。
(二)守门员第二次用手触球。
(三)守门员用手触及同队队员故意踢给他的球。
(四)守门员不能用手触及同队队员直接掷入的界外球。
(五)守门员用手和臂部持球超过5~6秒,应判守门员故意延误时间,由对方踢间接任意球。
(六)动作具有危险性。
(七)阻挡对方队员。
(八)阻挡守门员从其手中发球,是指守门员持球后准备用手抛发球,或手抛起用脚踢发球,或在规定的时间及步数内拍几下球再发出的过程中,对方队员上前阻碍干扰守门员的上述动作,致使拖延了球进入比赛状态的时间。
(九)比赛中还可能存在《足球竞赛规则》第十二章未提及的犯规情况,如果裁判员对此进行警告或罚令出场,则由对方踢间接任意球恢复比赛,例如,某队员趴在场地上,将球压在身下,自己不踢球也不让他人踢球,应被警告,由对方踢间接任意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