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4.1 凤 阳 花 鼓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能唱背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适当的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3、感受作品的情绪,拓展学生的视野。学习目标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口头诗歌创作,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民歌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按内容: 分为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儿歌、生活歌按类别:分为号子、田歌、山歌、长调、 花儿、小调、信天游民歌简介作品简介凤阳花鼓,又称双条鼓,流行于明清时期,最初表现形式为姑嫂二人,一人击鼓,一人击锣,口唱小调,鼓锣间敲。唱的都是民间小调,曲目有近百种。历史上凤阳地区灾荒不断,许多人家离开家园,以打花鼓唱曲为生,凤阳花鼓又成了贫穷讨饭的象征。其中有一首著名的《凤阳歌》 ,歌中唱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牛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根据清代的记载,早期花鼓“音节凄婉,令人神醉”。另有一首流传深广的是“左手锣,右手鼓,手拿锣鼓来唱歌,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单会唱一支凤阳歌”。凤阳花鼓主要分布于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一带。其曲艺形态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历史上艺人多以此为出门卖艺的手段,凤阳花鼓因此而传遍大江南北。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2006年“凤阳花鼓”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的变化。凤阳花鼓成了人们自娱自乐的工具,凡遇到喜事,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的表演一番。安徽民歌聆听歌曲《凤阳花鼓》,说一说歌曲是什么情绪?欢快、活跃歌曲展现了怎样的场景?人们边歌边舞的热闹场景作品分析听老师范唱歌谱,说一说这首歌曲用到了哪些音符。用到了:1、 2、 3、 5、 6缺了:4、7宫、商、角、徵、羽五声调式:由五个音构成,广泛存在于中国古代和民 间音乐中。让我们再一次跟着音乐唱一唱这首歌,想一想歌曲还有什么特点?(有衬词)衬词是中国民歌的又一大特点。在这首民歌的衬词中反复出现了“得儿”这个词。“得儿”是儿化音,唱时不能分开。你觉得歌词中的衬词有什么好处?使歌曲更加形象、生动。◎师生合作演唱歌曲,唱的同时请同学们,用拍手表示敲锣,击桌子表示打鼓,为我们的演唱伴奏。1、歌曲的情绪?欢快、愉悦的。2、歌曲的速度?中速稍快3、歌曲的衬词在哪里?“得儿”想一想手 拿 着 锣 鼓 来 唱 歌打节拍切分节奏别 的 歌 儿 我也 不会 唱单 会 唱 个 凤 阳 歌※让我们齐唱歌曲,并拿起锣鼓为歌曲伴奏。绿色代表锣,红色代表鼓。花鼓民间歌舞形式之一,表演者通常为一男一女,一人执锣,一人背鼓,边歌边舞。旧时的《凤阳花鼓》较为凄凉新时代的《凤阳花鼓》欢快、活跃边打边唱课堂表演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