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古诗专项训练】《书湖阴先生壁》(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升初【古诗专项训练】《书湖阴先生壁》(含答案)

资源简介

【古诗专项训练】《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
[北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经常打扫的庭院干净得没有青苔,花木一畦一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一条弯弯的小河环绕着绿色的农田,门前的青山像推开的大门把青翠送来。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干净整洁。写的是湖阴先生家里庭院的环境,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在气候潮湿的南京,又是经常下雨的夏天,正是苔藓疯长的时候,这院子里竟然一片青苔都找不到;庭院里的菜地分成一块一块的,因为种类多,都种在一起看着乱套,管理也不方便。这个举动说明湖阴先生是个注重细节的人。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水秀山青。弯弯曲曲的河水环绕着农田,就像一双温柔的手把这块小天地给圈起来保护住了;不远处的青山也仿佛有了灵性,急匆匆地赶过来把门推开,迫不及待地献上青葱翠绿的山色。在诗中,原本没有生命的山和水都有了生命力,它们和勤劳朴实,又充满生活情趣的湖阴先生似乎在日复一日的陪伴中产生了感情,像朋友一样,互相守护互相照顾,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诗中的“护田”和“排闼”,不光是用拟人手法将山水给写活了,同时也是《汉书》中的两处典故,增加了全诗的文采。“护田”,指的是汉代从敦煌往西走,一路上有许多朝廷开辟的田地,那些守护田地的士兵就称为“护田”。
“排闼”,指的是汉高祖刘邦生了病,住在皇宫里不想见人,但是他手下的猛将樊哙偏偏不信邪,也不怕皇帝生气,硬生生就推门闯进了汉高祖刘邦的卧室。这事儿叫“排闼直入”,用在诗里是形容青山扑面而来的样子。
首字记忆法—— 茅花一两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阅读。
书湖阴先生壁
, 。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诗人______写在_________________(哪里)的。
3.解释古诗中加点的词。
(1)长:___________ (2)手:___________
(3)排:______________ (4)闼:___________
4.诗中后两句对仗工整:“一水”对“_______”,“护田”对“_______”, “将绿绕”对“__________”。像这样的诗句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
5.诗的前两句写了___景色的清洁幽雅,我们感受到了画面的___;后两句写了___景色的自然幽雅,我们能感受到画面的___。(填序号)全诗表现了湖阴先生的_______________。
A.静态之美    B.动态之美
C.庭院之外    D.庭院之内
6.判断对错。
(1)后两句诗采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山水人的感情,显得既生机勃勃又清新幽雅。( )
(2)“两山排闼送青来”可以改为“主人开门见青山”,意思的主人打开了门,就会看见青翠的山峰。( )
(3)诗人写出了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山水主动与人相亲,表现了人的高洁。( )
7.后两句诗除了对偶,还采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赋予山水___的感情,令整幅画面显得___________。
8.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并试着描写你想象出的动态画面。
_________________
9.关于对这首诗的赏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他的朋友杨骥屋壁上的。
B.这首诗中的写景顺序是从院内写到院外,从近处写到远处。
C.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可望而不可得的无奈和苦痛。
D.这首诗既写出了湖阴先生居所的清幽环境,同时也表明了主人的勤劳、爱整洁,通过手栽花木写出了他的生活品位。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描写了干净、清幽的居家环境,侧面烘托了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后两句运用拟人,一“护”一“送”赋予山水情感,从远到近写活了山水。
C.首句中的“净”是室主人“长扫”的结果,可见主人生活悠闲、心境淡泊。
D.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湖阴先生隐居山中的思想境界,也表达出作者的志趣追求。
1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中“书……壁”的意思是“放在墙壁上的书”。
B.“长扫”中的“长”字有“常”义,“长扫”即“经常打扫”。
C.“排闼”是说山峰仿佛带着青翠之色推门而入,赋予了青山动感。
12.下列选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无苔”写出了江南多雨季节庭院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B.“花木”“成畦”不仅交代了花围的整齐,也喑示花草丰美,品种单调,令人陶醉的清幽之美。
C.三四两句将山水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形象,也表现了主人的志趣高洁。
D.“两山”“排闼”“送青”既写出了山色青翠欲滴,也写出了山势若奔,兴奋而热烈地扑向庭院而来的情态,清新隽永,韵味深长。
13.下面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写庭院的景致,侧面烘托了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人写景,从院内写到院外,既是对主人的赞叹,也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C.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喜爱田园风光、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D.诗歌含蓄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生活的无奈和痛苦。
14.下面对诗歌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歌后两句用“护田”和“排闼”两词,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还体现了诗人在退居时期仍有对高洁清雅品格的喜爱和向往之心。
C.诗歌景物描写极具层次,从院内写到了院外,多角度观察,由远及近,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D.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韵味深长。
15.细品古诗,感受语气,本诗可以用( )的语气来读。
A.快速、激昂 B.舒缓、闲适 C.低沉、飘渺
16.本诗作者是我国宋代著名的诗人,我们背诵过他的很多诗。下面诗句中不是他创作的是( )
A.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4页,共4页
试卷第3页,共4页
参考答案:
1.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2. 王安石
湖阴先生居室墙壁 3. 经常 亲手 推开 小门 4. 两山 排闼 送青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5. D A C B 勤劳、爱整洁、品性高雅 6. √ × √ 7. 拟人 人 生动可爱、极富情趣 8.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 9.C 10.B 11.A 12.B 13.D 14.C 15.B 16.C
【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书湖阴先生壁》全诗为: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写作背景的了解。
《书湖阴先生壁》是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这首诗是诗人访问朋友湖阴先生,被湖阴先生的人格和周围情美丽清新的环境所吸引,并将这首诗写在湖阴先生家的墙壁上。
3.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这首诗意思是: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
(1)长:经常。
(2)手:亲手。
(3)排:推开。
(4)闼:小门。
4.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及运用。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个短语或两个句子来表达相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手法。“一水”对“两山”;“护田”对“排闼”;“将绿绕”对“送青来”。
在学习过的古诗中,有很多对偶的诗句,比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自选一句写入即可。
5.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
诗的前两句意思是: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根据意思可知这是写了庭院之内景色的清洁幽雅,是静态之美;
后两句意思是: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根据意思可知这是写了庭院之外景色的清洁幽雅,是动态态之美;
全诗表现了湖阴先生的勤劳、爱整洁、品性高雅。
6.本题考查古诗理解。
(1)正确。后两首诗句,诗人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化,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2)错误。“两山排闼送青来”意思是: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
(3)正确。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
7.本题考查的是诗句的赏析。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句诗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由此可知是对偶句。“一水护田”“排闼送青”中“护”和“排闼”是人的动作,由此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静态的青山绿水化作了动态的,写出了环境的生机勃勃和幽雅。
8.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阅送青来”一句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两山排阔送青来”,一个“送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即: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9.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古诗中心思想的把握。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湖阴先生高尚品质的赞美之情,同时隐约地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并未流露出心中的无奈与苦痛。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鉴赏。
B.表述错误。“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两句诗写自然环境之美,从近到远写活了山水。故选B。
11.本题考查诗歌实词的理解。
A.题目中“书……壁”的意思是:写在……的墙壁上。
故选A。
1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B.有误,“也喑示花草丰美,品种单调”错误,应该是花木品种和数量多。
故选B。
13.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
D.有误,“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生活的无奈”的分析是错误的,作者含蓄地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故选D。
1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C.“由远及近”错误,从诗中来看,“茅檐”“花木”这是院内之景,“水”“田”“两山”这是院外,应该是由近及远,先写的是院内,接着写周边的水田,最后写远处的大山。
故选C。
15.本题考查朗读语气。
《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描写了湖阴先生的庭院清幽、洁净的特点,表现了湖阴先生对山水的神情和高雅的生活情趣,也表达了作者闲适的心情。所以在朗读时应用舒缓闲适的语气。
故选B。
16.本题考查诗歌的作家作品。
A.“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梅花》。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出自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故选C。
答案第4页,共4页
答案第3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