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导学案(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导学案(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导学案
[课标要求] 
1.理解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基本属性。
2.列举生活实例,根据有关原理,论证真理只有一个,不存在多元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学习,引领学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2.科学精神:正确把握真理与谬误的关系,提高区分真理与谬误的能力,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新知导学】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 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
2.真理具有客观性
(1)地位:真理 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 。
(2)表现: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 而不可能有多个。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 。
2.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 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 统一。
3.方法论要求: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要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
三、认识具有反复性
1.内涵: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 才能完成。
2.原因: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1)主体条件:受到具体的 ,不同的立场、 、方法、 、思维能力、 等条件的限制。
(2)客体条件: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 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四、认识具有无限性
1.内涵: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 的过程。
2.原因:认识的对象是 、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 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 的。
五、认识具有上升性
1.内涵:认识过程是一种 前进或 上升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2.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 真理,在实践中 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易错提醒】
真理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正确认识。
2.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3.真理是客观与主观、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社会上多数人公认的认识就是真理。
5.真理是有条件的,因此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
6.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所以真理和谬误没有界限。
7.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8.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被推翻,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9.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10.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表明真理具有反复性。
11.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过程。
                
合作探究一
亚里士多德喜欢用归纳和实证的方法,许多读过他著作的人都相信他的一切见解都是正确的。亚里士多德去世后的数百年间,大多数学者都把他的世界观、说过的某件事视为千真万确的。这种现象被称为“权威确定真理”,因为某个“权威”人士说某件事是正确的,便相信它必定正确。
小组讨论:“权威确定真理”错在哪儿?
合作探究二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消灭剥削、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始终不变的追求和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受制于当时整体经济状况,党中央采取以救济扶贫为主的政策,保障了大多数困难群体基本的生存需要。改革开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带来了大规模的减贫效应,也使贫富差距开始拉大。进入新时期,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得越发分散,因病、因学、因灾等致贫因素变得日益复杂。为此,党中央又提出了精准扶贫方略。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脱贫政策的调整是如何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的?
合作探究三
科学与技术在争论中发展。在伽利略发现惯性定理之前,亚里士多德的“没有力就没有运动”的说法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都被认为是“科学”的;在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时候,牛顿力学体系被认为是认识宇宙的“科学”;“蛙腿论战”是科学发展史上意义重大的一次论战,它推动了电化学、电学、电磁学等科学的发展和生物电的发现及电池的发明。
我们要有科学争论的勇气,更要有勇于实践的胆识、善纳争论的胸怀。一种观点、理论或者一项决议遭到公开的争论并不是多么可怕的事情,相反是促进科学进步、决策合理、社会和谐的突破口。
(1)为什么我们要有科学争论的勇气,更要有勇于实践的胆识?
(2)我们应如何看待人们对同一问题的争论?
【巩固提升】
1.长霉的米饭都不能吃吗?答案是否定的,长霉的馊米饭显然是不能吃的,但有一种长霉的米饭不仅能吃,还很好吃,它就是酒酿,南方人称其为米酒,北方人称之为醪糟。随着我们的追问不断加深,生活当中的“常识”经常遭遇挑战甚至推翻。其中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经过现实生活检验的认识都是真理性认识
②真理性认识的产生受到实践水平差异的影响
③实践的广阔性和无限性决定认识的无限发展
④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个事物的反映总有差异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下图漫画《我该怎么走?!》给我们的哲学启迪是(  )
①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真理具有不确定性
②人们在否定以往认识的过程中接近真理
③要善于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④个别、具体的认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历经半个多世纪探索,“枫桥经验”铺就了一座座连接党心民心的连心桥,巩固了公安民警与人民群众鱼水深情的警民桥,架设了社会和谐、乡村和美、百姓和顺美好愿景的平安桥。如今,“枫桥经验”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告诉我们(  )
①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立足自身需要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认识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
④人可以认识、把握、创造和利用社会规律造福人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从孔子到王阳明,从苏格拉底到黑格尔,众多哲学家就像是璀璨星河中的一颗颗星辰。纵观哲学发展史,也许哲学家们解答哲学问题的具体内容已经“过时”,但是他们解答问题的特有方式却具有永恒价值。这说明(  )
A.哲学作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其发达程度取决于社会存在的高度发展
B.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哲学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需要不断完善自身
C.哲学家是真理的发现者,真理都是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哲学具有时代性,而哲学思维以其特有的反思精神与批判精神不断激发思想
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导学案答案
【新知导学】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具有客观性
(1)地位: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表现: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方法论要求: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要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
三、认识具有反复性
1.内涵: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原因: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1)主体条件: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2)客体条件: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四、认识具有无限性
1.内涵: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原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五、认识具有上升性
1.内涵:认识过程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2.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易错提醒】
1.真理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正确认识。
纠正: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纠正: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3.真理是客观与主观、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纠正: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位置不能颠倒,否则就会犯唯心主义错误。
4.社会上多数人公认的认识就是真理。
纠正:真理具有客观性,某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并不在于承认它的人有多少,而在于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能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来确定真理。
5.真理是有条件的,因此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
纠正:真理是有条件的,是指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的说法是错误的。
6.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所以真理和谬误没有界限。
纠正:真理和谬误都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反映,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与客观对象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二者界限清晰,不容混淆。
7.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纠正:认识具有反复性,因此,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8.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被推翻,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纠正: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地向前发展。
9.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纠正: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真理作为认识,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10.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表明真理具有反复性。
纠正: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而不是真理具有反复性。
11.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过程。
纠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合作探究一
答案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权威确定真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否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合作探究二
答案 真理具有客观性,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党针对不同社会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对脱贫工作作出及时调整,是我党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合作探究三
答案 (1)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所以要允许争论,真理越辩越明。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要有科学争论的勇气,更要有勇于实践的胆识。③科学要求求真,即不断通过实践追求真理。我们既要尊重权威,又要不为权威所困,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开拓进取。
(2)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面对争论,要坚持实践的观点,用实践进行检验。
【巩固提升】
1.答案 C
解析 真理的标志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经过现实生活检验的认识不一定都是真理性认识,排除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个事物可能有相同的认识,也可能有不同的认识,“总有差异性”说法错误,排除④。②③符合题意。
2.答案 D
解析 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①错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辩证否定以往认识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真理,②错误。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个别、具体的认识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怎么走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实际需要来决定,不能盲目效仿别人,③④符合题意。
3.答案 A
解析 材料告诉我们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认识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①③正确。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②中“立足自身需要”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创造规律,④错误。故本题选A。
4.答案 D
解析 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别,并非所有的哲学都是先进的社会意识,A错误。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需要不断完善自身,B错误。哲学家是真理的发现者,也可能是谬误的制造者,C错误。“哲学家解答问题的特有方式却具有永恒价值”,这说明哲学具有时代性,而哲学思维以其特有的反思精神与批判精神不断激发思想,D正确切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