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复习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复习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识记哲学的含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区分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2.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把握做题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 哲学的含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 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展示法。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前几周我们一起复习了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从本周开始我们就要进入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点的复习,因为哲学比较抽象所以复习的时候进度会放慢,请同学们理解并及时记忆,本节课我们一起复习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相关知识。
二、复习旧知
考点一:哲学的含义
教师活动:教师提问什么是哲学?点名提问学生。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提问
师生共同理解哲学的内涵:
1.从本义上看: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3、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4、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看: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5.从哲学的产生看: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教师活动:教师课件出示针对训练,巩固学生对含义的把握
1、【对点训练】(2017·江苏·高考真题)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结构中,人们重视家庭的团聚、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和谐。受其影响,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浓厚的“尚圆”思维,讲究圆满、圆融、圆通,花好月圆、团团圆圆等也成为普通中国人的美好追求。由此可见( )
①传统文化对社会变革有深刻影响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改造世界
④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对点训练】(2022·广东汕头·一模)“天圆地方”是中国古人对宇宙最初的认识,这种思想影响了古人对世界万物的认识,“外圆内方”也成为了古代儒家文人追求的理想人格和处世方法。这表明( )
①方圆之道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③世界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④人生的价值在于对完美人格的追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对点训练】(2021·广东·高考真题)不少有重大贡献的自然科学家既是科学伟人,又是科学哲人。牛顿从经验主义出发建立起古典力学,爱因斯坦从唯物论出发建立了广义相对论,海森堡受柏拉图哲学的启发,决心寻找反映自然秩序的数学核心,建立了矩阵力学。能解释上述科学史实的是( )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的争论引领具体科学的进步
③哲学是一种能生产知识的知识 ④重大科学研究前沿需要哲学智慧的启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点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提问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请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提问
师生共同复习基础知识: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凡认为存在是世界的本原的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是世界的本原的是唯心主义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思维能认识存在是可知论,思维不能认识存在是不可知论。
教师活动:根据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接下来我们一起复习唯物主义经历的三种基本形态
师生共同复习唯物主义经历的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教师活动:课件出示观点引导学生判断巩固基础知识
牛刀小试:请判断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
1.水是万物的始基。
2.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5.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6.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7.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方寸上燃烧,在一定的方寸上熄灭 。
8.气者,理之依也。
学生活动:根据所学知识判断
教师活动:教师课间出示对点训练:
4、【对点训练】(2022·浙江·高考真题)下列观点中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有( )
①水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④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教师活动:复习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我们一起复习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师生共同复习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教师活动:教师课间出示观点让学生判断:
1(战国)孔子:畏天命,无所祷也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2 (法)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3(古希腊)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4(战国)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5《圣经》说: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
6(英)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7(春秋战国)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8(明)的王阳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心外无物”
9(德)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10(南宋)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11(南宋)朱 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12(德)黑格尔:“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课件内容判断
教师活动:教师课件出示对点训练
5、【对点训练】(2020·江苏·高考真题)有人说:你我一起看一棵被称之为“树”的植物,我看到的是我理解的树,你看到的是你理解的树,不管你我看到的树是多么相似,而“树”本身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并不知道。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一致的是( )
A.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B.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C.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哲学的含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大家要注意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完成会考指导92、93页的练习
五、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